柴胡疏肝散在中醫內科的臨牀運用的論文

學識都 人氣:6.48K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柴胡疏肝散在中醫內科的臨牀運用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對象選自我院內科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其中慢性萎縮性胃炎40例,抑鬱症40例,內傷咳嗽30例,分別給予患者運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法治療,觀察患者治療效果。結果:慢性萎縮性胃炎總有效率爲90%,抑鬱症總有效率爲92.5%,內傷咳嗽總有效率爲80%。結論:在中醫內科應用柴胡疏肝散效果顯著,可有效緩解內科患者臨牀症狀,安全性高且沒有不良反應,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牀推廣和應用。

柴胡疏肝散在中醫內科的臨牀運用的論文

關鍵詞中醫內科;柴胡疏肝散;應用;臨牀

近年來,隨着經濟水平的提升和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相對於以往也有了較大程度改善,也越來越重視健康。在此過程中人們也逐漸認識到西藥對身體的傷害,以致於很多人將目光都轉移至中藥和中醫方面。相關臨牀研究指出,臨牀很多內科疾病都不可避免會存在肝鬱氣滯臨牀症狀,柴胡疏肝散是治療此症狀的`最佳藥物。對此,本文則選取我院內科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應用柴胡疏肝散,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選自我院內科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其中慢性萎縮性胃炎40例,抑鬱症40例,內傷咳嗽30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有25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齡24~68歲,平均年齡(41.6±3.85)歲,病程0.85~11年,平均病程(6.21±5.27)年,抑鬱症有24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齡23-72歲,平均年齡(42.3±2.91)歲,病程0.7-10年,平均病程(5.7±4.16)年,內傷咳嗽中有2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齡27~72歲,平均年齡(44.9±11.5)歲,病程0.8~12年,平均病程(7.6±3.4)年。所有患者均無其他臟器和精神疾病,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無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慢性萎縮性胃炎:給予此病情患者服用柴胡疏肝散,具體組方爲:黨蔘15g,枳殼、黃連、川穹9g,半夏、白芍、柴胡、赤芍各12g,灸甘草6g,運用水煎方式每日一劑,早晚服用。如果患者嚴重氣虛,可在組方中加入適量黃芪,胃陰不足可加入適量百合、沙蔘,嚴重腹脹可加入青皮或佛手,患者存在積食症狀可添加焦三仙,血淤症狀可添加丹蔘、蒲黃以及五靈脂等,嚴重反酸可添加烏賊骨。

(2)抑鬱症:患者經檢查存在神智疲乏、心情煩躁鬱悶、頭昏頭痛等臨牀症狀,部分嚴重患者症狀可持續3~4周。從中醫學角度分析,該症狀因機體氣機失調而引發抑鬱,再加上患者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面臨較大壓力,從而出現一種不良心理反應,因而在治療方面以解鬱安神和疏肝調氣爲主。給予患者服用柴胡疏肝散,組方基本和萎縮性胃炎症狀相同,如果患者出現舌苔薄黃或舌質紅等可在藥方中添加梔子,如果患者師舌苔泛白或舌質淡則需要添加白朮。

(3)內傷性咳嗽;一般內傷咳嗽患者多表現爲痰少且粘稠,隨着情緒變化病情也會隨之變化,胸悶氣脹,舌苔呈紅色且較薄,津液很少。形成此病原因多爲臟腑失調所致,暴躁傷感以及肝氣鬱滯,形成的氣火逐漸蔓延到肺部而出現咳嗽,治療該病以清肝瀉肺和調暢氣機爲主。可給予患者柴胡疏肝散,如果患者出現胸痛可在藥方中添加鬱金,患者存在氣急可添加旋復花。通常內傷性咳嗽患者有較大心理壓力,心情普遍抑鬱和沉悶,遇事急躁,正是這種症狀會造成肝器官失調,肺部形成積血後而引發爲咳嗽。若患者長時間咳嗽會表現爲口苦咽乾或口乾咳嗽並伴隨胸悶脹痛等情況。此類患者可以通過服用柴胡疏肝散降低逆火,其中香附能對患者機體內的積氣進行疏通,必要時可以添加貝母達到清肺祛痰效果,傷津患者則可在原有藥方中添加沙蔘或天花粉等清熱藥物,達到養陰生津效果。

1.3療效評定標準

將治療效果評定分爲顯效、有效和無效三種,其中顯效即患者經服用藥方後病情基本痊癒,各種臨牀症狀完全消失。有效即患者經服用藥方後明顯改善臨牀症狀,無效即患者服用藥物後臨牀症狀無改善,甚至病情加重。

1.4統計學分析

本文研究數據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其中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用t檢驗,P<0.05則統計學有意義。

2結果

慢性萎縮性胃炎總有效率爲90%,抑鬱症總有效率爲92.5%,內傷咳嗽總有效率爲80%,具體數據見表1。

3討論

內科有多種疾病分類,其中慢性萎縮性胃炎就是其中之一。導致該病的主要原因有不良睡眠和飲食習慣且喜愛糖類、高脂肪和辛辣食物。如果患者在發病期間沒有得到系統治療必然會導致病情反覆或加重,從而出現胸部或腹部脹滿以及胃部堵塞等臨牀症狀,還會因病情出現焦慮、抑鬱和煩躁等情緒,不僅不利於治療效果,還會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柴胡在柴胡疏肝散組方中爲主藥材,可以較好地治療肝鬱氣滯和胸肋脹痛等,其中赤芍味苦,性酸,散瘀止痛效果較好,白朮具有較好的健脾益氣和止汗等作用,能緩解患者脾胃虛弱和食少脹滿症狀。半夏則具有止吐和化痰效果。赤芍和白芍能有效抑制腸管運動,枳殼可以對人體胃腸運動調節,川穹可以改善人體胃黏膜循環,黃連則具有抗病菌效果,上述藥物綜合在一起均能較好地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內傷性咳嗽多和患者心理壓力和心情鬱悶焦慮有關,肝臟器官失調,長期間累及則會積鬱成火,當火氣逐漸蔓延到肺部則會引發咳嗽。運用柴胡舒肝散治療該病時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症下藥,如果患者伴有胸痛可添加鬱金順氣,如果患者性情急躁可添加旋復花和桔梗用於降低逆火和理順肺氣,而對於痰液粘稠患者可在藥方中加入知母和貝母化痰止咳以及清肺去熱,上津患者可添加沙蔘、麥冬以及天花粉等藥物起到養陰生津效果。當前很多現代人在經濟發展大環境下面臨很多壓力,也增加不安和恐慌等不良心理,長期以往就形成抑鬱症。柴胡疏肝散中具有鎮靜效果,當患者出現頭痛和頭暈症狀就可添加白朮和黨蔘,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中醫內科應用柴胡疏肝散效果顯著,可有效緩解內科患者臨牀症狀,安全性高且沒有不良反應,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牀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張久榮.柴胡疏肝散在中醫內科的臨牀運用分析[J].中外醫療,2013, 32 (06):133-134.

[2]張新樹.柴胡疏肝散在中醫內科的臨牀運用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5,34(03):8-8.

[3]徐欣欣.柴胡疏肝散在中醫內科的臨牀運用體會[J].養生保健指南:醫藥研究,2015(15):56-56.

[4]袁蕾.柴胡疏肝散在中醫內科的臨牀運用[J].醫學信息,2015(05):101-102.

[5]盛榮,李彥軍.柴胡疏肝散在中醫內科臨牀的運用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8):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