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建築的歷史文化論文

學識都 人氣:1.11W

一、大唐佛教寺院建築特點

木建築的歷史文化論文

唐代寺廟建築的基本特點是:

(1)寺廟的屋頂平緩,而屋檐延伸深遠,柱子比較粗壯,斗拱的比例大。寺廟使用板門、真櫺窗的地方比較多。單體建築呈現出來的是莊重樸實、美觀大方的風格。

(2)木質建築是唐代佛教寺院藝術加工和結構統一的結果。唐代寺院木建築的特點是氣勢宏大,規整而統一。

(3)唐代佛教寺院的柱子、斗拱結構、梁木等構件,其承載壓力的狀態與構建存在內在聯繫,從而達到了力與美的高度融合。

(4)寺廟的色調簡潔明快,屋頂四角舒展、平遠,門窗的設計效果樸實無華,整體呈現出來的是莊重大方的形象。

二、兩座僅存的唐朝寺院建築文化分析

佛教歷經規模龐大的滅法運動,多達四次,此後,中國的佛教藝術和金碧輝煌的寺院建築也因此走向沒落。在悠遠的歷史遺留下來的古建築裏,人們很難再看到唐朝以前的地面建築了,也許是自然災害、滅法、戰亂和木建築壽命短等原因,導致唐代異常輝煌的佛教建築永遠消失。然而,就在1937年的一個夏日,清末建築學家、思想家樑思成抵達五臺縣城,他沒有去臺懷鎮參觀五臺山寺廟集中的地方,而是北上,潛入那些偏僻的荒山野嶺,在達豆村鎮附近發現了佛光寺。這裏就是樑思成曾經考察過的敦煌石窟第61窟圖中呈現出來的唐代五臺山“大佛光之寺”。過了若干年以後,樑思成在回憶起這次經歷時,講到自己在黃昏的時候來到豆村,在附近見到佛光寺時,他驚喜若狂,他說“:我們一向所抱着的國內殿宇還必有唐構的信念,在此得到一個證實了。”[3]

五臺山遺蹟佛光寺的建築文化。佛光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也即471年至499年間。位於五臺縣豆村鎮東北的佛光山中。在隋、唐時期,佛光寺的遊客很多,香火興旺,長安、敦煌等地的人慕名而來。佛光寺在日本、東南亞等地區的影響力也頗大。唐武宗曾下令消滅佛法,佛光寺因此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此後,唐宣宗於大中十一年重新建造東大殿,現存的殿內壁畫、塑像、石刻,以及殿外的經幢、墓塔均爲唐代遺留下來的建築。此外,佛光寺內還有唐代壁畫、石幢、塑像、墓塔、漢白玉雕像等建築物流傳後世。兩座石幢爲平面八角形,一座位於東大殿前,是唐大中十一年前重造的;另一座石幢的位置在東大殿的前院中,卻是唐乾符四年(877)重新建造的。佛光寺在寺內坐東面西,東、南、北三面則是羣山環繞,松柏蒼翠,景色秀麗。佛光寺最大的特點是因勢造寺,寺院的西面開闊,一走進寺院,展眼望去,能觀望到層層升高的屋檐,13米高的臺基上是東大殿。大殿有七間房那麼大,裏面的深度佔據四間的距離,環境清幽。單檐,無廊頂。前檐的五間設有板門,兩間安置了直櫺窗,另外的三間以厚壁圍起來,錯落有致,和諧而不單調。大殿內設置檐柱和內柱各一週,柱礎爲寶裝蓮瓣的石雕,十分精美,且罕見。後檐柱和後槽金柱因地制宜,巧妙地設置在了所開鑿的山崖位置上。內外柱頭上和柱與柱中間設置了碩大的斗拱以支撐樑枋在柱頭上的壓力,且承載屋檐的重力。大殿的柱頭斗拱分擔着大梁上面的負荷,後尾壓在四袱椽兩端的下面,作用不小。大殿內供着“華嚴三聖”等37尊形象生動的彩塑,大殿內的拱眼壁上和佛座背面還有少量精美唐代壁畫,壁畫、板門和立頰背面的唐人題記,被後人稱作“唐代四絕”。佛光寺的東大殿佔據七間大小,東大殿內部的結構佈局顯得比較精巧,但從外看去,則是穩健壯觀。大殿內的塑像、壁畫有不少是唐代時期所作,這些塑像、壁畫與建築設計結合,渾然一體了。唐代的佛塔不在寺院中心,而在院外,但佛塔仍是寺院建築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佛光寺外形呈現出來的是樸實的特點,比如寺廟的柱子、門窗、斗拱、牆壁等,並沒有什麼豔麗的色彩,而是塗成了土紅色,符合佛教自身不張揚的特徵。佛光寺的大殿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卻被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樑思成稱爲“中國第一國寶”。佛光寺出色的設計,打破了日本學者“在中國大地上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築”的斷言,給後世留下一道建築的風景。

2.五臺山遺蹟南禪寺的建築文化。南禪寺位於五臺縣李家莊西側,名氣頗大,寺院卻不大,由東、西兩院組成。就位置而言,東院給僧人居住,安靜深曠;西院則是由菩薩殿、觀音殿、十王殿和大佛殿這四座院舍組成的四合院落。大佛殿重建於唐建中三年,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之一,又是歷經千年烽火而保存下來的一座罕見古寺。從結構上看,大佛殿的面較寬,深三間。大殿建在了一米來高的臺基上,殿前有近似方形的月臺,這種建法是我國古代建築中較爲罕見的'形制。大佛殿爲標準的唐代寺院建築,有單檐歇山式屋頂,前檐明間設板門兩扇,兩次間安破子櫺窗。大殿由12根檐柱撐起屋頂,牆其實不受力,只是起了阻隔防護的作用。西山牆有三根抹楞方柱,其餘爲九根輪廓秀麗的圓柱。大殿古老的方柱爲創建時的原物,圓柱卻是後來重建時的替代物。檐柱上面的斗拱使殿堂的空間顯得開闊、疏朗。斗拱碩大、雄壯,這也是唐代寺廟建築風格的一大特色。大殿內的17尊佛像,秀眉善目,體態豐滿,儀態端莊,很有親切自然的風範。尤其是色彩的搭配,和諧自然。頂樑架的轉角處,大角樑通內外,檐頭翼角微微挑起,不是很明顯,給人感覺平緩古雅,大氣和諧,這是古代遺留下的建築方法。南禪寺大佛殿距今1200餘年,歷史悠久,它是古代遺留下來的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之一,爲我們研究唐代建築的結構、形制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三、大唐佛教寺院建築的研究價值

唐代是我國佛教發展極盛時期,佛教寺院文化也是我國建築藝術的精華。佛光寺和南禪寺是我國目前保留下來的僅有的少數唐代寺廟建築的其中兩座,爲後世研究大唐寺院建築文化提供了寶貴的依據。佛光寺內藏有不少珍稀的佛教文物,因此,成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亞洲佛光”之美譽。寺中的唐代建築、雕塑、壁畫、唐代題記,被人們稱爲“四絕”,這些罕見的建築物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南禪寺和佛光寺的建築風格,讓我們領略到了大唐寺院建築設計所獨具的民族特點,也深刻理解了彼時寺廟建築的環境和建築設計的文化內涵。

TAGS:論文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