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聲音傳播中的視聽藝術藝術論文

學識都 人氣:1.37W

摘要:電臺廣播是一種用眼睛觀看不到的聽覺藝術,多元並富於變化的聲效可以增加聲音的“空間感”和“方位感”。本文描寫了在電臺廣播節目錄制中運用豐富的語言和音響效果,可爲聽衆打造栩栩如生、身臨其境的“視聽”感受。

探究聲音傳播中的視聽藝術藝術論文

關鍵詞:廣播新聞;廣播劇;音響;優勢作用;發揮使用

廣播是一種聽覺媒介,它利用聲音符號,訴諸人們的聽覺傳播信息。聲音是廣播的唯一傳播手段,而音響有則是聲音的一個重要的元素。廣播不像電視,有畫面給觀衆一個視覺的可信度,也不像報紙可以給讀者一個相當大的思考空間。廣播的傳播特性是稍縱即逝的,要想讓節目抓住聽衆,除了稿件的新聞價值、語言特色等吸引聽衆的因素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那就是音響的運用。恰到好處地運用一段音響,有時要勝過記者大篇幅的描述,一段精彩的音響,不僅可以增強新聞報道的現場感、立體感和真實感,還可以引起主客體之間感情的交流,縮短與聽衆的距離,給聽衆身臨其境之感。

1.突出音響在廣播新聞中的優勢

(1)帶“音響”的廣播新聞,不僅有一種直覺性的品格,還能爲聽衆帶來多維感受。什麼樣的音響,可以告訴人們有什麼樣的境況。機器的轟鳴聲,可以讓人感到新聞中的主人公所處的熱烈場景;鐮刀割禾的唰唰聲,能使聽衆感受到豐收的喜悅和田間勞動的艱辛;絲竹管絃之聲,會讓聽衆感受到歡樂優美的氛圍;激越的槍炮聲、嘹亮的軍號聲,令聽衆想象出戰斗的場面,等等。這些音響,如果在採訪現場把它們採錄在廣播新聞中,對襯托新聞人物、表現新聞主題就會起到重要作用,對聽衆有着強烈的感染力。廣播新聞常常採用現場口頭報道、現場直播、錄音報道等,把採訪對象所處的環境、現場聲以及人物的說話,有所選擇或全部傳播給聽衆,使人如臨其境,能聞其聲,如見其人。因爲人們長期的生活、社會實踐,經過視聽等器官對它們的反覆認識,在大腦皮層必然會積澱各種事物的聲形印象。錄音新聞反映的事物是真實的,所以聽衆通過聽覺,不但能感知報道對象所處的場境,甚至能夠感悟思辨出所報道的人物的音容笑貌來,形成一種立體感。這往往就是一條新聞的靈魂。打一個很不貼切的比喻:一座深山古剎,若是沒有晨鐘暮鼓,那古剎就缺少生氣,只有一片冷寂;如果每天都有晨鐘暮鼓的鳴響,不僅顯露出古剎的生氣,而且增添了古剎在寧靜中的神祕。這是對生命心靈的一種衝擊與碰撞。

(2)音響不僅具有一種美的感召力,而且能喚起聽衆的審美情趣。美,是勞動創造的。用馬克思的觀點來說,“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這是從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引伸出來的。這一命題告訴我們:勞動對象體現了人的意志和力量。作爲新聞這一特定的精神產品正是我們的審美對象。壯烈激越的音樂,能強化對新聞英雄人物的崇高美感;那種舒緩的抒情音樂則可以給那種優美(秀美)的報道內容錦上添花。有時報道對象本身就是演員或音樂家,記者在採製新聞中,便可以直接插入他們的表演,這能幫助聽衆加深對報道對象的瞭解,如他們的氣質、風格、修養等。可見,在不損害新聞真實性的前提下,恰到好處地運用音樂藝術,就既可以增強廣播新聞的可聽性,又能使人們獲得音樂藝術美的享受。

2.廣播劇音響的“視聽”魅力

廣播作爲一種大衆傳播媒介,形式和功能是多種多樣的。廣播劇是廣播獨有的藝術形式,它綜合了舞臺藝術的戲劇性、電影藝術的靈活性、小說的文學性和音樂的抒情性。特別是,它能借助音響效果任意營造出劇情所需要的空間感和環境感。因此,有人稱它爲“看不見的.電影”。廣播劇由於沒有畫面的提示,所有的動作和場景都要靠解說和音響來表達。但是,面對複雜變幻的立體世界,無論多麼優秀的解說詞,它的表現力都是有限的,而音響造成立體感覺無可比擬。

於是,用解說詞和音樂來結構故事的做法逐漸被淘汰,而一向處於從屬地位的音響效果越來越被重視,音響的使用直接影響了廣播劇的質量和藝術效果。許多在劇本中沒有被提及的音響效果在後期的製作過程中被設計、添加,甚至突出強調,使得廣播劇的豐富性和可聽性有了很大的提升。將音響運用到廣播劇中,從多方面爲聽衆打造了穿越聽覺的視覺衝擊:

(1)音響的空間感。生活環境中不同的空間有不同的聲場,大房間有大房間的效果,小房間有小房間的效果。人在大理石地面走路的聲音和在木地板上走路的聲音不一樣,火車在不同的路基上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比如,人物從室外走進室內,說話和走路的聲音都明顯有差異。所以音響可以讓我們通過聽覺產生空間的聯想。 (2)音響的距離感。人站在近處聽到的聲音和站在遠處聽到的聲音不同,這就像是畫面的景別,近大遠小。音響幫助我們辨別發聲物體的遠近距離。

(3)音響的運動感。聲音的從小到大表示運動物體由遠而近,聲音從大到小表示運動物體的遠去。單聲道錄的節目,聲音的運動可以表現聲源的距離感,縱深感。立體聲的節目,則可以表現橫向的移動和斜線移動。

(4)音響的透視感。聲音和畫面的透視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近處的聲音清楚,遠處的聲音模糊。人們說話的聲音,在喧鬧的大街上、集市上,嘈雜的工廠車間,會聽不清楚,甚至聽不見。但是在寂靜的夜裏,很多平時聽不見的細小的聲音,會變得清楚、很響。比如,夜深人靜的時候鬧鐘的滴答聲清晰可辨,有時候掉一顆釘子在地上都有回聲。但是在機械聲很響的工廠車間,兩個工人聲嘶力竭的對話常常會被震耳欲聾的噪聲掩蓋。有的人把音響稱作噪音,因爲它沒有語言的含義明確,也沒有音樂動聽,但是音響是我們感知事物的依據,是真正的生活,隨時隨地都存在我們周圍,勾起我們對生活的熟悉和感悟。所以在廣播作品中音響的正確使用是作品真實性的保證。

3.電臺廣播中音響的使用

(1)正確選擇錄音報道的形式,使音響優勢發揮得恰到好處。利用音響進行新聞報道是廣播的特色,這種報道形式稱錄音報道,常用的錄音報道大體有4種:錄音報道、錄音新聞、錄音通訊和錄音採訪。

(2)學會駕馭音響,使之繁簡適度、突出主題。我們提倡廣播新聞要充分運用音響,反對濫用音響,一定要讓音響在廣播新聞作品中起到畫龍點睛、突出主題的作用。

(3)音響要符合人物、環境特點,爲作品增光添色。人物語言音響的使用,一定要適合人物的身份,要再現生活,讓人聽後真實、自然、舒服,感覺到這些人物的語言就是實實在在生活中身邊人說的話。廣播音響相互之間是緊密聯繫的,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在同一篇音響報道中音響的特性會從各個側面體現出來,音響特性的表現會有所側重。

4.結語

視聽藝術是一種集視覺和聽覺表現爲一體的綜合藝術,除了豐富的視覺效果帶來的立體而鮮活的藝術形象外,聲音是另一種有效的塑造視聽形象的手段。自從聲音作爲與視覺相同重要的藝術素材並共同進行藝術形象塑造開始,聲音就以它不可替代的表現空間和獨特作用與效果,渲染環境氛圍,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內心情感,推動情節發展和高潮出現,最後作爲情緒的延續爲受衆流下回味的時間和空間。可以說,聲音作爲情感的載體與視覺效果綜合運用多維度地塑造着人物形象,不僅用藝術手段還原現實,還營造一個近乎真實的虛幻時空。

參考文獻:

[1]尹斌.中國廣播電視規制研究[D].湖南大學:湖南大學,2007.

[2]趙津立.廣播媒介多元化傳播的發展策略研究[D].重慶大學:重慶大學,2009.

[3]楊莎.當今我國廣播媒體生存態勢及競爭策略研究[D].湖南大學:湖南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