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別忘了傳統文化論文

學識都 人氣:2.07W

作爲一名語文老師,對於如何弘揚傳統文化,最大的體會就是在常規教學中、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傳統文學閱讀中滲透傳統教育,讓學生吸收經典素養,培養人文品格。

語文課堂別忘了傳統文化論文

一、在常規教學中有效滲透傳統教育

努力營造語文課堂的文化氛圍,力求語文課多一點文化氣息,讓學生在課堂上領略到文化應有的魅力。

(一)創設文化課堂教學情景

(1)導語情景:引用與課文相關的典故詩文,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和興趣。

(2)音樂情景:根據課文內容選擇恰當的播放音樂,或激昂慷慨或沉緩婉轉的音樂語言有利於把漢語言文字之美烘托出來。

(二)挖掘語文教材文化內涵

語文教材中選錄的課文中不僅貯積了豐富的語文知識,更蘊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韻,須對教材內在的傳統文化進行挖掘。比如:在文言課文中出現萬乘之國時,爲學生介紹一下中國古代的戰車文化;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可以講講傳統服飾文化和傳統建築文化;在講到《鴻門宴》中的座位安排時,可以講講傳統禮儀文化。還可以在課堂上專門介紹某些傳統文化的具體內容。這樣不僅可以豐富課堂內容,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時,對古詩和文言文的運用。古詩可以在導入中運用,也可以在任何需要引用古詩詞來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用,還可以在課堂小結或總結時引用。當然,最主要是爲了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在文言文當中蘊涵並體現着中國傳統文化。文言文負載着傳統文化信息,教師在講授優秀文言文篇章過程中要着重它的藝術造詣的講解,鼓勵學生從古代文學和古代文人思想中吸取優秀的藝術創造力,從而提高自身的文學藝術素養,達到古爲今用的藝術教育目標,真正實現文言文教學的最直接的現實意義,使之大放異彩。

二、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滲透傳統教育

傳統習俗教育是傳統文化教育有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讓學生真正的瞭解,才能期望他們去延續這些傳統。傳統節日活動本身就是弘揚民族精神的最佳機會,在此期間開展的傳統教育活動會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比如,在中秋節、重陽節可以組織學生朗讀李白的《月下獨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懷》等詩篇,在清明節祭掃烈士墓和懷念親人是引導學生誦讀程顥的《郊行即事》、王禹俏的《清明》等詩篇。在端午節,可引導學生查詢和端午節相關的一些信息,如端午節的來歷及與哪些著名的人物有關?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蹟嗎?端午節有哪些傳統習俗?還有春節、元宵節等。這些重要的傳統節日可以讓我們的學生在營造節日氛圍的過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風情,這樣的文化傳承是意義深遠的。這既可以幫助學生陶冶性情,感悟人生哲理,提升傳統文化素養,也將激發孩子們熱愛祖國、熱愛幸福生活,建設美好明天的激情。

三、在經典閱讀中增加傳統文化的積澱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大量閱讀,在閱讀中積累傳統文化的精華。教材來源極爲廣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古代作品

我們不僅充分利用了現用教材上的古代作品,還在日常教學中針對學生的`文言水平,推薦適合他們的課外古代作品,基本上在高一,推薦他們讀篇幅短小的文言作品,到高二推薦學生讀語言較淺易的較長作品,到高三則結合高考複習,充分利用古文複習題目的文段,這樣一方面進行了文言文的高考訓練,一方面又不放鬆古代文化的滲透,同時又爲高考作文準備了具有豐富文化底蘊的素材。一舉三得,效果良好。

(二)蘊涵豐富傳統文化的現當代作品

我們可以依託教材,在教材選編的名著片段及名著導讀基礎上,利用學生的節假日時間,開列一些現當代名著書目,由學生自主選擇他們喜歡的作品,可以獨立研讀,也可以組成小組進行研讀。並寫讀書報告,要求明確總結出作品中的傳統文化內容。作業檢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確實能夠很好地認識傳統、感受傳統,但很多東西他們獨立理解還比較困難,一定要有老師的指導,畢竟時過境遷,很多傳統與習俗令他們難以理解也是情有可原的。再加上他們對這種較深層次的文化表述接觸也較少,於是在寫作讀書報告時很難對作品中的傳統文化內容概括清楚,以至沒有很有價值的相關材料,這是本次課題研究中的一個遺憾。

(三)作爲文化對照,還引導學生關注一些經典外國名著

通過對比閱讀,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各種異同,明白了當今文化的源頭,甚至於自主去了解一些文化思想的流變。我們承認,這樣做也許學生們並沒有形成什麼很有學術價值的成果,但這一探究過程還是可以給學生很多收穫,他們的目光不再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開始懂得從文化層面、歷史淵源的角度去尋求答案,思考問題的思路與角度進而變得寬廣和深遠,心胸也變得寬廣很多。我們認爲這對於學生的一生都是極有好處的。

對傳統文化的傳播應該成爲每個語文教師的職責,爲傳統文化的傳播做出自己應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