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雙語教學模式論文

學識都 人氣:2.57W

一、傳統雙語教學模式的弊端

國際貿易雙語教學模式論文

傳統雙語教學模式,多是在形式上將教材內容的講解由漢語講解變成雙語講解。教學模式的思路並沒有實質性的改變。學生從中受益的僅僅侷限於多瞭解到一些理論知識的英文說法,而缺乏真正意義上對整個工作過程的把握。造成了所學不實用,所學不會用的尷尬情況。據調查,用人單位經常抱怨在招聘了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後,還要花費企業培訓成本使其熟悉國際貿易流程,這也對現有的雙語教學在內容模式上提出了需要思考的問題。因此,將教學內容轉化爲工作指導手冊,設計教學模式均圍繞“所學即所用”展開,能很好的解決上述矛盾。筆者很榮幸地作爲高校特邀記者參加了2008年由無錫人才市場舉辦的國際貿易專場招聘會。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調查了83個從事國際貿易的公司,得到76份調查問卷,參與率爲91.56%。幾乎有八成的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是不滿意的。從圖2可以看出:雖然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較高,但工作上手速度極低。這應該就是造成了超過八成用人單位不滿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揭示了傳統雙語教學的弊端。筆者認爲雙語教學方法本身是有助於克服“工作上手速度”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雙語教學實施過程中的模式,還是照搬原有理論教學模式,與實際工作脫節。因此,只有方法與模式相一致,都以實際工作項目爲導向,這種完美的配合才能克服上述問題。

二、基於工作過程的雙語教學模式設計

雙語教學過程中,其模式主要分爲三塊:情境模式,方法模式,考覈模式。而這三塊均要根據工作實際來設計,配合雙語教學,這樣才能真正促使學生對工作實際的把握,克服一些實際問題。

(一)情境模式設計

情境模式也可認爲是內容模式。將不同的工作內容設計成教學中的不同教學情境。所謂以工作項目和任務爲中心的內容模式設計,即在編排教學內容時將原有的教材內容順序打破,重新編排。按照工作項目和任務的要求,將各項目和任務所需的理論知識柔和在一起。即不是爲了學理論知識而學理論知識,而是爲了完成工作任務而學所需的理論知識。這樣很多知識點在傳統的雙語教學模式中不會安排在一起,但在這種新的模式中就安排在了一起。這種變動可以提高學生對工作任務和能力的把握,而非對理論知識點的把握。以“國際貿易實務”的雙語課程爲例。在設計課程內容時以國際貿易的完整流程爲工作項目主線,以工作任務爲平臺,進行章節情境設計。在每一個工作項目中融入國際貿易實務知識,從而形成一個以國際貿易流程爲主線,以國際貿易實務知識爲節點的知識網絡體系,使零散的理論知識根據工作指導而結合在一起。每一個知識點的講解都成爲貿易流程中模塊的工作指導。使學生不僅能夠管中窺豹,而且能夠一覽衆山曉。整個國際貿易工作流程可以分爲四大工作項目:交易前的準備工作,磋商過程,合同的執行(出口)及合同的執行(進口)。首先,交易前準備工作。將此項目的兩個任務設計爲兩個情境講解:情境一(工作任務一)爲尋找客戶,情境二(工作任務二)爲資信調查。在情境一中着重介紹尋找客戶的途經,情境二重點講解資信調查的通用方法。其次,工作項目之磋商過程是國際貿易中的一個重點,任務從磋商開始到簽訂合同結束共有八項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分別據此設計八大情境:情境一詢還盤磋商、情境二討論商品相關條款、情境三價格談判、情境四運輸事宜、情境五保險事宜、情境六支付方式、情境七一般條款、情境八合同簽訂。磋商過程是國際貿易工作的重點項目,因此在設計課程內容時應將其設計爲課程內容重點章程,充分體現以項目任務爲中心來進行情境設計的理念。在該項目的實現中,情境設計以“合同”爲載體,按照從最初詢還盤到合同簽字生效的完整過程爲主線,進行八大工作任務的學習。以上八大情境和實際業務操作完全一致。工作項目三爲出口商的合同的執行,在這個項目中出口商主要要完成從準備單據、發貨、取得貨款、退稅等十項工作任務。因此根據不同的任務設計十大情境模式:情境一申請產地證;情境二租船訂艙;情境三商檢;情境四保險;情境五報關;情境六裝船;情境七交單;情境八覈銷;情境九結匯;情境十退稅。工作項目四爲進口商執行合同,在該工作項目中主要有四項工作任務,據此設計四個工作情境:情境一支付貨款;情境二進口報檢;情境三進口報關;情境四索賠和仲裁。參考哈弗MBA課程的案例導向教學,爲各個工作項目設計真實的案例來進行教學預演,能達到很好的效果。以上設計的內容主要是教師在雙語教學過程中的內容情境模式設計。然而僅僅有內容上的改變還是不夠的。理論教學要通過實踐來鞏固,要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融爲一體,即還應配合雙語設計的方法模式。

(二)方法模式設計

所謂方法即在內容確定的前提下,通過什麼樣的教學手段來進行,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在以工作項目爲導向的雙語教學中,應考慮兩個層面的方法:一是理論教學中的方法模式;二是理論教學後的方法模式。

1.案例引入與導出

在理論教學中,要充分採用案例教學法。由教師虛擬一個以實際貿易爲基礎的國際貿易案例情境。教師在該案例中擔任編劇和導演的角色。將學生分成貿易的甲方和乙方。爲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虛擬的環境中,和學生一起爲雙方設計相應的組織機構,搭建仿真的貿易平臺。作爲編劇和導演的教師,負責編寫“劇本”。而學生按照“劇本”,找出本幕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預習。預習的工作要求由學生在課下協同完成。教師編寫的“劇本”給學生一個拋磚引玉的參考,學生可以發揮各自的主觀能動性,按照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進行“表演”。教師在課程前,將本幕所設計的知識點和考查點,列一個Checklist(檢查表格)並在學生“表演”的過程中仔細記錄學生對知識點和考查點的掌握情況,並對雙方的表現進行打分。學生“表演”結束後,由教師進行鍼對性的評講和總結,對所涉及的外貿知識進行回顧和梳理,並評出“最佳表現獎”等獎項,既是對學生的鼓勵,又可以作爲學生平時成績的一部分。

2.實踐與理論高度融合

理論教學後,存在教學效果鞏固的問題。這對於學生而言是非常關鍵的。單純的理論教學,其鞏固效果很差。在傳統的外貿教學中,通常是將理論教學和實訓分開,學期的大半時間講授理論,學期末進行實訓。這樣的弊端是:在學理論時,由於比較抽象,很難真正全面地理解。而實訓課時,平時教授的理論知識由於掌握不牢固,已經大部分忘記了。這樣一來,變成了“夾生飯”,“回鍋肉”。教學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因此,高度融合的實踐與理論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不二法則。在教學中,將只是在學期末進行的實訓分成章節實訓和彙報實訓。章節實訓與章節理論教學緊密相連,學完了理論知識,立即去實訓,使抽象的理論得以在實際應用中消化理解,成爲技能。而彙報實訓,是將所學的分散的知識和技能條理化,是實際工作情形的真實預演。

(三)考覈模式設計

由於前面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變化,以提高學生畢業後工作能力爲目標的'課程,其考覈模式就不能再採用傳統的書面百分制考試了,否則會使前面的改革前功盡棄。前面教學內容突出工作重心,後面方法的案例教學與理論實踐高度融合也突出工作實際,因此考覈再以理論爲中心就非常不協調,甚至會影響前面兩項成果。因爲當學生得知考試仍以傳統理論考試爲主,其學習目標就會發生變化,認爲學習工作實踐與考試不相干,會挫傷學生學習工作實踐的積極性。因此,考覈模式的改變是非常必要的。以工作項目爲導向的雙語教學課程,其考覈應採用多種形式並舉的方法,注重形式的多樣化,尤其要突出工作實踐能力。具體可設計爲:書面考試(佔20%),平時作業以及平時表現(20%),工作情境考覈(30%),口試(面試)考覈(30%)。

三、基於工作過程雙語教學模式面臨的難題及解決方法

這種基於工作過程的雙語教學模式在執行過程中主要面臨兩大難題。第一個難題就是配套教材。當前國際貿易專業有很多雙語教材。然而這些教材的共同特點是:以原有的中文教材爲基礎,在傳統框架下編排相關內容。很多內容理論性太強(如術語),很多實踐性的環節缺失(如報檢、報關等),很多知識順序顛倒(如磋商)。而基於工作過程的雙語教學模式要求所有知識點的設計和組合均圍繞工作過程,並在每個工作情境中設計實踐環節,讓學生學完理論立即操作。因此這種雙語教學模式所要求的是工作手冊式的便捷的雙語教材。針對這種現狀,應對雙語教材重新設計和編寫。目前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根據上述模式編寫了自印教材《國際貿易實務雙語教材》,該教材受到學生的好評。第二個難題是這種雙語教學模式中理論與實踐高度融合的實行。高度融合即要讓學生在理論學習中實踐,在實踐學生中深化理論知識的理解。然而當前主要院校現行的教學計劃很不適合這種模式的推行。在當前院校的教學計劃中,考慮到教學資源的合理安排和分配,往往會將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分開。往往是前半學期理論,後半學期實踐。在這種計劃下,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很難。因此在專業教學計劃安排中應讓雙語教師有充分選擇權,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實時調整理論和實踐環節,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針對這一問題,可以採取兩種做法。一是調整教學計劃,將實踐環節和理論環節合在一起安排。即將實踐環節放到理論教學中去。但是在實訓室的時間和課時安排上會給系部帶來一定的麻煩。另一種方法就是:引進集教學做爲一體的實訓室。該實訓室集理論講解、實訓操作爲一體。教師在實訓室中講解,同時學生可實時在實訓室操作。這樣就可以將理論與實踐完全融合在一起。

四、結論

以工作實踐爲導向的雙語教學,以實際工作需要爲目標,以操作指導書的形式講解實際工作中涉及到的知識點,能夠很好的拉近學生理論學習和工作實際操作的距離。筆者已將部分的模式改革用於雙語教學過程。從內容來看,學生對每一個工作環節的把握比往屆要好。主要表現在:課後提問的人數增加。由於案例情境的引入,使每個環節的知識點形象化,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問題很容易發現;提問的內容細化,案例深入每個操作細節,使得工作過程中細小問題不難發現,這種變革,使理論教學的內容形象化,具有操作性。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比率提高,這主要在於考覈形式中加入口試(面試)內容。絕大多數學生都積極利用課後休息時間,根據他們在口試中所扮演的角色去搜集資料,反覆考慮各個貿易細節。角色化的考試讓他們很感興趣,教學效果得到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