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體系改革下網絡工程論文

學識都 人氣:3W

一、以需求爲導向,把準改革方向

教學體系改革下網絡工程論文

1.科學設置課程結構

網絡工程專業構建了“三平臺、六模塊”課程體系。搭建了“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生涯教育”三個平臺,形成了“公共基礎課、素質教育課、生涯教育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必修課、專業方向選修課”六個板塊。其中,通識教育平臺包括公共基礎課和素質教育課兩個板塊,佔總學分36.9%;專業教育平臺包括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必修課和專業方向選修課三個板塊,佔總學分58%;生涯教育平臺貫穿於四年全過程,主要包括入學專業教育、職業生涯規劃等必修課程和創業意識、校企合作班等選修課程,佔總學分5.1%。課程在設置上妥善處理了公共課程與專業課程、專業基礎課程與專業核心課程、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關係。並通過引進、改造、借鑑等途徑,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合作,構建符合專業、經濟社會和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多樣化的“平臺+模塊+課程羣”的課程結構。

2.創新教學環節安排

爲提高學生對網絡的認識,避免在今後學習中產生盲目性,學院對新入校的新生在第一學期即安排了爲期一週的網絡工程實訓。利用學院銳捷網絡基礎實驗室、西元網絡綜合佈線實驗室、H3C網絡工程實驗室和雲虛擬網絡安全實驗室等實驗實訓平臺,讓學生帶着好奇去了解網絡,帶着問題去進一步絡。通過綜合佈線工程的現場講解,通過網絡互聯通信的現場操作,通過網絡安全攻防的現場演示,讓學生對網絡有了一個更爲全面、更爲直觀且全新的認識,激發他們對網絡的興趣,也爲他們今後更加明確地進行網絡工程學習指明瞭方向。

二、以實踐教學爲重點,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優勢、學科優勢和科研優勢的集中整合,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要加快應用型人才培養步伐,必須加強實踐教學,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要以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爲背景、以基本能力訓練爲基礎、以綜合素質培養爲核心、以創新精神教育爲主線,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科學研究能力,鍛造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

網絡工程專業構建了“一主線、四層次、五平臺、八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做到四年實踐教學不斷線這“一主線”;加強公共實踐、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和創新實踐“四層次”的實踐訓練;搭建起實驗實訓平臺、實習實訓平臺、科技創新平臺、創業就業平臺和社會實踐平臺“五平臺”;保證素質訓練模塊、實驗教學模塊、實習教學模塊、實訓教學模塊、課程設計模塊、畢業論文(設計)模塊、應用與創新模塊、社會實踐模塊“八模塊”真正落到實處。

2.形成模塊化實踐教學環節

重視實踐教學環節,重新制(修)訂了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踐教學體系設置上,網絡工程專業實踐課程分爲公共實踐、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和創新實踐等四個層次。除公共實踐外,共設置了21個課內實驗、6個課程設計、3個實訓教學,外加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其中,實踐教學共58學分,佔總學分的28.4%(不含公共實踐學分)。實踐教學內容安排上,有針對性地開發實驗項目,合理設計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內容,積極開展實驗課程(設計)、實習實訓、課外科技訓練、畢業論文(設計)等。爲鍛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提高了團隊協作意識,在專業實驗教學中廣泛採用“島式實驗臺”,將學生們分成若干小組,明確每個學生在任務中的具體分工,使得每位學生都能明確實驗的複雜過程。另外,針對學生網絡基礎的不同情況,在實踐教學中對不同學生開出不同的“菜單”,因勢利導地進行分層教學、差異教學和訂單式實驗選擇,針對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學生採取不同的實踐教學體系,如“網站配置與管理(低級要求)”、“網絡互聯設備配置(中級要求)”、“網絡仿真與網絡編程(高級要求)”。同時,通過設置科技實踐環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等途徑,促使學生積極參與科研活動。

三、以內涵建設爲保障,提升教學質量與效果

加大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改革,促進教學改革與創新,提升教學質量。

1.改革傳統課堂教學模式

針對性地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對課程的重點、難點進行分析、講解,對相關知識平臺進行擴展。在課堂教學中摒棄“一言堂”的教學方法,採取主要內容、重點內容以“老師講授爲主、學生提問爲輔”,其他內容以“學生課後自學爲主、老師答疑爲輔”的方法開展教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改變講細講透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採用精講、選講,通過對課程的網絡化改造,在滿足既定的教學要求下儘量減少課內學時,增加學生課外自主學習和實踐。另外,通過增加“案例教學”,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嘗試雙語教學

教育部在教高[2001]4號文件中明確提出:“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高新技術領域的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專業要先行一步”。2007年,教育部在《關於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中又進一步指出,要鼓勵高校開展雙語教學工作。爲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適應信息化社會要求的網絡綜合技能人才,提高學生閱讀國外教材、文獻的能力。安徽新華學院以省級精品課程———計算機網絡原理爲依託,採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ComputerNetworkFourthEdition》教材,對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大膽嘗試雙語教學。在教學方法上通過“簡單滲透層次→整合層次→雙語思維層次”梯度模式,讓學生逐步學會用母語和英語來表達計算機網絡知識,思考、解答問題,即從教學手段、教學形式上採用逐步過渡的方法讓學生接受雙語教學。

3.完善課程考覈與評價方式

課程考覈與評價一改傳統方式,更加註重學生應用能力與學習過程相結合,考覈採用結構化評分方法,極大地提高了考覈的客觀公正性。理論課程考覈不以“一張試卷定終身”,課程總成績由期末閉卷考試成績、課堂表現與作業成績三部分組成。改變傳統的以學生實驗報告爲主要依據的考覈方法,通過知識的綜合運用來評價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項目的能力、實驗過程中疑難問題的排除能力以及實驗故障的分析與解決能力,以此來探索多元化的實驗考覈方法,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4.突出雙證教育

爲進一步突出“雙證”教育,提高網絡專業技術證書的考證率與通過率,爲社會培養更多有用的網絡工程師人才,提高學生畢業時的就業競爭力。2012年,安徽新華學院與杭州華三通信有限公司(H3C公司)合作成立了安徽新華學院信息工程學院H3C網絡學院。網絡學院以“專業務實,學以致用”爲理念,積極推廣以網絡技術爲主要內容的教育計劃,並通過課程植入、考覈置換等方式積極進行相關課程改革。目前學院已有160多名同學拿到了H3CSE證書(網絡工程師證書)。

四、結語

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對培養真正滿足國家信息化發展需求的高素質網絡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筆者依據所在高校已有的軟、硬件資源,提出並實踐符合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所適應的理論體系與實踐環節,爲培養網絡工程領域的應用型工程管理人才提供了較好的借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