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對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理性思考

學識都 人氣:2.77W


  【論文摘要】黨的17大報告中對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爲我國經濟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軌道指明瞭方向。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最關鍵的就是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對於促進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的發展意義重大。

  【論文關鍵詞】經濟增長方式;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黨的17大報告指出:“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關係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這一論斷,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的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從經濟增長到經濟發展

  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都屬於宏觀經濟學的範疇,所謂經濟增長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過增加生產要素或提高生產效率,引起產品數量的增加、產值的增長、勞務總量的增加等。其衡量指標包括國內生產總值(GDP)、國民生產總值(GNP)和國民收入(NI)等。但經濟發展不僅指一般的經濟增長,還包括隨着經濟的增長出現的投入結構、產品結構、分配結構、消費結構、產業結構、區域結構等經濟結構的升級、資源配置的優化、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和福利水平的提升。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指由主要依靠生產要素數量增加的粗放型向主要依靠生產要素質量提高的內涵型轉變。但無論是粗放型還是集約型的經濟增長,目的都是爲了實現經濟總量的擴張,並不要求經濟質量的改善。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不僅包括了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最重要的是更加註重經濟結構的優化、經濟效益和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更加註重不斷提高人民羣衆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讓廣大人民羣衆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因此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僅要突出經濟領域中的“數量”的變化,更強調和追求經濟運行中“質量”的提升和“結構”的優化。

  二、從經濟增長方式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要性

  1.資源問題瓶頸凸顯,能源消耗過度
  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迅猛,但經濟增長的同時,能源的消耗也是在不斷增長。目前我國經濟年增長速度爲8%~9%,而能源消耗增長爲14%~15%,位居世界第二。特別是從2003年開始,能源消耗的年增長率已經超過了GDP的增長率。可見,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各種資源的大量消耗來實現的。與此同時,資源特別是能源的瓶頸制約也日益明顯,我國已成爲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進口國,主要礦產品對外依存度從1990年的5%提高到現在的50%左右,鐵礦石、氧化鋁、精銅礦石等40%甚至50%以上依靠進口。而且由於人口衆多,我國人均佔有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資源貯藏量分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和79%,45種礦產資源人均佔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鐵、銅、鋁等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分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1/6和1/9;人均耕地佔有量爲世界平均水平的40%。根據資料,2006年我國現有耕地總面積僅爲1.282億公頃,由於經濟發展的需要,目前全國的耕地面積正以每年平均數十萬公頃的速度遞減,可見再過幾年,我國就沒有可以用來開發的耕地了。同時,我國耕地的土壤質量也在不斷下降,全國耕地有機質含量平均爲1%,明顯低於歐美國家2.5%~4%的水平;耕地的水土流失現象嚴重,每年流失的土壤總量達50多億噸,所流失的土壤養分相當於4000萬噸標準化肥。此外,我國水資源總量約爲2.812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水資源總量的6%,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爲2500立方米,約爲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被列爲世界人均水資源貧乏國家之一。

試析對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