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教學模式的優化措施論文

學識都 人氣:1.63W

摘要:化學是高中理科類重點科目之一,其旨在在初中化學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學生化學認識水平以及化學綜合研究能力。從過去的教學實踐經驗上看,高中化學課堂仍存在部分包括學生學習、教師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方面的缺陷,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質量不高、教師教學發展受阻。可見,要充分提升高中化學教學水平,必須不斷總結教學經驗,並根據具體情況提出改進措施。本文主要圍繞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策略進行分析,以期爲化學教學發展提供參考。

高中化學教學模式的優化措施論文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模式;優化措施

高中化學課程主要要求學生掌握基本化學元素及其規律、物質的結構、基本化學反應以及基礎化學實驗等內容。其知識點較爲分散、繁多,要求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熟記,同時對其化學元素、化學規律的應用能力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充分把握高中化學課程的內容結構,同時也要在學生的學習水平、性格特點等方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模式的優化和創新,從而實現高中化學課堂的高效化。筆者通過思考和分析,並結合自身教學經驗,以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材爲例,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策略作出如下幾方面的總結。

1.“重內容”與“重結構”並舉,促進學生認知水平的健康發展

高中化學課程要求學生掌握衆多化學元素、方程式以及性質、反應規律等基礎知識,學習內容細緻且零散,結構性較差,不利於學生的整體學習和把握。而部分教師在進行化學基本知識的教學過程中,盲目遵照教材的知識安排展開教學,並沒有對已學知識進行聯繫和總結,導致學生在學習結束後出現易忘、似懂非懂的現象,對學習效果產生不良影響。對此,教師應將傳統的“重內容”轉變爲“重內容”與“重結構”並舉的教學模式,通過幫助學生建立高中化學知識的各層級構架而提高其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

在高中化學必修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的安排順序,構建符合本書內容邏輯關係的樹狀組織架構圖。通過將課程內容進行提煉和構架,可使學生從整體出發掌握教材的編制內容和目的,並從中理解各部分教材內容的聯繫。另外,教師在幫助學生建立起較爲科學的化學知識體系後,可鼓勵學生從自我認知風格出發,自行編制符合自己學習特點的知識體系,並以該體系爲基礎加強對基本化學知識的記憶和掌握,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認知水平的目的。

2.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分工、合作以及競爭水平

在科學、合理的教學知識體系的基礎上,教師可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化學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發展。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指學生通過分組,以一定的學習主題和任務爲核心,通過分工、合作以及競爭的方式完成某類知識的學習過程。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我國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在實際教學中廣泛使用。因此,教師可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適當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以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一爲例,教師在進行“物質結構以及元素週期律”一章的教學過程中,可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首先,教師可在充分把握教學內容、學生性格以及認知水平、課程時間等方面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分組,儘可能使各組間差異最小化,組內差異平衡化;其次,佈置每組學生對本章“原子結構”“元素週期律”以及“元素週期表”三節內容進行自學,由組長進行自學任務的分配;自學完成後,小組組長通過組織每位成員進行知識分享,確保每位同學均能理解自己所學的知識;最後,小組組內分享學習結束,抽籤由一名學生進行學習彙報,教師通過每組的彙報情況進行評價。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需要教師具有充分的教學準備,通過有效組織和控制,可促進學生分工、合作以及競爭水平的提升。

3.豐富教學考覈方式,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對課程以及學生的考覈方式通常爲測試,包括課堂測試、月考、期中考以及期末考等。然而,單一的教學考覈方式不僅使學習過程功利化,而且增長了學生的厭學情緒,對教學效果有消極影響。因此,教師可通過豐富教學考覈方式來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教師可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對學生的化學學習水平進行階段性考覈;另外,教師也可利用互聯網資源,包括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開展一定範圍內的化學知識競賽等活動,因此,教師則可通過新穎、有趣的方式達到既定教學目的。綜上所述,目前的高中化學課堂在教學模式創新上仍存在許多問題。

要想彌補教學實踐的缺陷,教師必須善於總結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通過全面把握高中化學課程內容、掌握學生學習特點以及教學技術等信息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化,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以達到進一步促進高中化學教學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