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組織課堂辯論賽

學識都 人氣:3.27W

導語:對於課堂辯論賽,各位知道怎樣進行組織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介紹如何組織課堂辯論賽,供各位參考。

如何組織課堂辯論賽

 一、課前準備

在上課前或者下課時給學生布置作業,一般會給他們一些兩面性的歷史話題,讓他們通過查找課本相關知識點,自己總結梳理辯題內容。將學生事先進行分組,一般爲兩大組,一方爲正方,一方爲反方,分別給予他們不同的代號,比如楚漢相爭、美蘇爭霸等歷史名詞。讓他們分屬不同的兩大陣營,各自代表各自的觀點,進行多層次,多視角,多維度的辯論。事先講好規則,人人都要發言,人人都要參與,相互監督,如果對方有人未參與進來,會影響最後的成績。並且不停的渲染所屬陣營的集體榮譽感,如果對方被辨的啞口無言或者無人站起應辨時,則判定對方爲負,負的一方交由勝方全權處置。

二、課堂環節

在辯論開始前,五分鐘時間的進行組內討論,然後由各自的組長進行自己觀點的陳述,接下來就是十五分鐘的自由辯論時間,雙方通過列舉史實,引用時事及生活中的例子,進行辯論,以此來證明己方觀點的正確。在此過程中,老師充當裁判和場外解說員的職責,適時的引導學生;接下來的五分鐘時間是相互提問時間,雙方各自兩分半鐘時間向對方任意成員提問,所問問題不得脫離自由辯論時雙方所闡述的話題和老師的適時點評,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某些學生參與熱情不夠,他只有時時刻刻關注雙方辯論的發言和老師的點評,纔有可能不被問倒;同時,也加深了理解和記憶。最後五分鐘,老師進行小結和評價雙方的表現,勉勵積極參與者,鼓勵參與度不高的學生在下次能有更好的表現;下課前一分鐘,由勝方對負方做出懲罰(這個時候老師要注意在學生行使這一勝利者的權利是,要把握好尺度,以免造成學生間的矛盾,而使這節課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利用青少年爭強好勝這一心靈特點,這樣一堂課下來,完完全全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活學活用,通過雙方的辯論讓所有學生都分享了他人的學習成果,並且也展示了自己的學習成果。這對於激發歷史學習興趣和培養歷史觀有良好的效果,在進行總複習時,這一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將某一專題內容的知識進行整合和梳理。這一教法的作用還有以下方面:

 1、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

如在講到中國近代化這一專題時,從兩方面入手,讓學生對不同觀點所涉及到的內容進行查閱和整理,進一步熟悉課本,學習好一點,爲了讓對方承認自己一方的觀點,他會自己進行思考,怎麼樣才能使自己的觀點更具有權威,更有說服力,在引用課本知識的同時,他也會提煉出自己的見解;而基礎差一點的學生,他爲了不使自己的陣營落敗,也會積極參與進來,主動去課本上找相關內容,以便自己在辯論中發言。這樣,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好學生會把自己的見解和認識分享給別人,而基礎差的學生爲了能使自己在有話說,也會去主動的看書找內容,在實際上課的過程中,基礎不好的學生反倒比好學生髮言的次數要多,而且還是恰到好處,不時會說出亮點,活躍氛圍。在整個過程中,雖然是以學生爲主體的,但是老師的作用卻是畫龍點睛,適時的評價和點評都對學生對這一知識的理解和貫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雙方的辯論和老師的點評,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很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重複記憶,多數學生能較好地掌握教材內容。

 2、陶冶情操,促進德育

在歷史教學中,進行歷史知識的傳授並非歷史教學的最終目的,我們還必須充分發揮歷史教學的德育功能,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運用這一教法,可以增強教學感染力,激發學生的熱情,對學生進行生動形象的愛國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如在講到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生,建立和鞏固的時候,給出話題;如革命和改革,那種方式更好?美國獨立戰爭是民族獨立運動還是資產階級革命?英法兩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那個更徹底?閉關鎖國和改革開放那個更有利於國家發展和民族富強等等。再如給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和科技成就對世界的影響這一話題,並進行相關拓展,如14世紀火藥傳入歐洲,改變了中世紀的戰爭模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打開了封建城堡,加速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大大推動了社會進步。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學生也因此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3、培養能力,提高素質

(1)培養學習遷移能力

教育學認爲,學習遷移是指已經學得的知識、技能對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所產生的某種影響,其中對學習新知識、新技能起促進作用的叫“正遷移”。教師可以利用課堂辯論來培養學生這種遷移能力。 以拿破崙的功過這一話題爲例,教材內容雖已表明:他是法國曆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並對他的生平有了一定的介紹。但是如何讓學生認識拿破崙在法國大革命中的歷史地位,同時通過拿破崙來理解法國大革命的曲折性和徹底性。既滿足了學生對歷史人物的求知慾望,又加深了對法國大革命的理解。

(2)培養分析比較能力

許多歷史特徵是相比較而存在、相比較而認知的,所以,比較和鑑別在教學中被大量採用。而課堂辯論恰好爲歷史比較法的實踐運用提供了平臺。利用相互辯論進行對比,可以使學生更有興趣和直觀地認識事物的內在特徵及其本質區別。如在《世界歷史》第二冊中,關於“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一節,教師可給學生這樣一個話題:美國、德國何以在19世界末20世紀初成爲資本主義世界裏的後起之秀,學生通過對知識點的梳理進行對比,參照,以及在辯論中的觀點,再加以教師的適當引導和點評會很自然地得出美、德經濟發展迅速,英、法相對緩慢的結論,從而加深學生對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性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

基於上述分析,我認爲,運用課堂辯論開展教學,在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熱情、發展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等方面具有獨到的優勢,如果我們能改變當前歷史教學中滿堂灌的思想觀念,深入探討利用課堂辯論教學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無疑將爲提升農村初中歷史教學水平開闢一方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