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指導方向

學識都 人氣:1.26W

就業指導方向篇一

興趣

就業指導方向

興趣很重要,對於大學生來說,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如果這是因爲那個行業掙錢多就選擇那行的話,可能在以後越幹月沒勁,因爲你的出發點只是爲了掙錢,自己根本不感興趣。當然了,最好找一個既自己感興趣又掙錢多的行業,但實際上,像這樣的行業非常少,個人建議,從事跟自己興趣相關的行業,對以後個人的發展會更有好處!

潛力

有的人會說,我大學四年沒有什麼特別的興趣和愛好,唯一的興趣是玩,玩電腦,打籃球,踢足球等。這些興趣愛好沒有錯,但是他不能作爲營生的手段,也很難創造出更高的價值,我想我們上大學不是爲了大學畢業以後有更多的時間去玩吧?!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什麼一技之長或者沒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那就錯了,因爲你沒有發掘自我潛能,認真分析一下,自己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優勢,從這些當中你會發掘出自己能幹的行當其實很多!

就業指導方向篇二

從大學生需要的角度把握就業指導的方向;

〔摘要〕文章根據大學生就業擇業的特點,運用馬斯洛;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指導需要層次;就業關乎民生,就業工作關乎社會和諧和國家安定;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擇業存在的問題;隨着大學生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長,高等院校面臨的就;根據長期從事大學生就業工作的實踐,筆者發現當前大;

(一)就業地集中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目的地

從大學生需要的角度把握就業指導的方向

〔摘要〕文章根據大學生就業擇業的特點,運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分析了我國高校就業指導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立以大學生的需要爲本的就業指導新理念。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指導需要層次

就業關乎民生,就業工作關乎社會和諧和國家安定。黨的“”報告把促進就業作爲六大社會建設任務之一,並強調要“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559萬人,比2007年增加64萬人,而全國新增就業崗位並沒有明顯增長,社會消化增量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大學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教育部部長賙濟在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指出:“要不惜‘走遍千山萬水,歷盡千辛萬苦,道盡千言萬語,用盡千方百計’,紮紮實實把這項工作做好、做實,要經過我們的努力,讓每一個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各得其所、人盡其才。”關心大學生就業,是教育良心問題,也是教育的社會責任。因此,合理運用相關理論來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利於把握工作方向,提高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擇業存在的問題

隨着大學生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長,高等院校面臨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瞭解和掌握大學生就業擇業的特點和成因,有助於我們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實施有效的指導。

根據長期從事大學生就業工作的實踐,筆者發現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擇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就業地集中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

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目的地仍然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沿海城市,願意到中西部地區就業的基本上是原生源地的學生,非生源地的學生基本上未把中西部中小城市列入就業選擇範圍。另外,縣城的就業崗位基本上無人理睬,即便是一些待遇較好的單位也少人問津。這與“只要上了大學就一定要跳出農門”的思想有一定關係,大學生都希望畢業後不要再回到農村去,家長更是如此。因此,大學

生就業擇業主要指向了經濟發達的大城市。當然經濟發達城市普遍收入較高,從成本收益的視角分析,這一選擇也無可厚非。但是城市的容納是有限度的,過多地集中在北京、廣州、深圳、上海等幾個中心城市,說明大學生就業還存在盲從心態,也說明高校的`就業指導還存在缺陷。

(二)就業擇業缺乏長遠打算

當前在擇業過程中,學生最關注的問題除了就業地域,就是就業待遇。這是現實問題,關乎付出與回報。就業時關注薪酬、待遇無可非議,但過多地考慮一時收益,而不考慮長遠發展,對於當前的大學畢業生來說,容易帶來隱性的問題,容易造成就業後的預期目標與實際工作的落差。

(三)畢業生比較青睞外企、公務員、事業單位和一些知名的大型企業

在選擇就業單位時,那些行政事業單位、外資企業或者著名企業對學生吸引力明顯大於一些普通的民營企業、私營企業。大型企業的規範化管理和優越的待遇固然是吸引大學生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同時也說明了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目標並不明確,求職顯得盲目,存在從衆心理。

(四)選擇基層就業的人數逐年增加,但總體熱情不高

自開始實施“西部計劃”“選調生”“三支一扶”等大學生基層就業、服務基層的就業計劃以來,已有不少大學生積極投身於祖國的基層建設。當前大學生基層就業的熱情和關注程度雖在逐年上升,但總體仍然不高。有部分學生剛開始時表現出了熱情,但進一步瞭解以後,就打了退堂鼓。西部較爲艱苦的條件使學生有較多顧慮,而所學專業與“西部計劃”項目中的崗位需求不符則是造成大學生對基層就業熱情不高的另一個原因。儘管“西部計劃”項目中一些就業崗位明確表示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可不受專業限制,但大學生認爲這意味着多年所學的專業無用武之地,因此不得不放棄。

(五)跳槽頻繁

對畢業生就業的回訪發現,當前大學生在就業後頻繁跳槽已經成爲一種普遍現象。學生跳槽的原因主要是對工作的不適應,由於簽約時對工作具體內容不瞭解,導致上崗後無法適應工作。此外,理想與現實的碰撞與落差也是大學生跳槽頻繁的主要原因,有的學生甚至辭職考研,希望再重返校園。

二、需要層次理論簡述

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分爲三大類,即意動需要、認知需要和審美需要。其中意

動需要又分爲五個層次,從低到高依次爲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需要層次之間互相關聯,每一種基本需要的滿足都會引發更高層次的需要,這種得到滿足的需要既是終點,又是趨向某一終極目標的起點。

意動需要中的前四種是基本需要,是人存在的一個固有方面。基本需要的滿足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環境。這些需要必須得到很好的滿足,否則就會出現身心疾患。自我實現的需要是發展的需要,所謂自我實現就是要“成爲你所能夠成爲的那個人”。自我實現的人相對獨立於環境,他們會投身於一項自我以外的事業之中,更多地受自己的內部因素,即內在本性、潛能、天資、創造衝動的支配。當他們專心致志地從事某項工作或某項他們非常珍視的事業時,工作與歡樂的分歧就在他們身上消失,他們喜愛這件事也願意做這件事。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類行爲和心理活動的共同規律,這些共同規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有需求才有動力,需求是人類行爲原始的驅動力。其次,需求是分層次的,且呈階梯式逐級上升。通過研究人在各個階段不同的需求側重來了解、分析和預測人的行爲表現,有利於管理者找到有效激勵方式,進行有效動機誘導及行爲管理。最後,精神需求爲高層次需求,實現難度更大,因而所需激勵力量也更強。

三、運用需要層次理論,結合大學生的需要,把握就業指導的方向

當前部分大學生擇業、就業的問題源於他們不能正確把握就業、擇業與滿足自己不同層次需要之間的關係。因此要幫助他們樹立科學擇業觀,促使他們合理定位、科學分析、科學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

(一)以大學生需要爲本,構建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內容

教育部在1995年發佈了《關於在高等學校開設就業指導選修課的通知》,賙濟部長在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再次提出要將就業指導課程切實納入高校教學計劃,提倡所有高校從2008年起開設就業指導必修課或必選課。我國高校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時間並不長,有的高校還尚未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必修課或必選課。而部分已經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高校,在設置課程內容時普遍以指導者爲中心,對大學生的需要關注不夠。“當前職業指導的目的是幫助人選擇職業,等同於職業安置。”“在實際指導中,指導者往往以專家或權威人士身份出現……這種模式是以指導者爲中心,忽視大學生的情感、行爲、動機、認識、職業理想、職業信念等,限制了大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①

每個人在剛就業時,主要目的是滿足自己的生理需要,即滿足吃飯、穿衣、住房的需要,其後纔會考慮如何去滿足自己高層次的需要。作爲一門指導大學生

如何去求職應聘,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去滿足生存和發展需要的課程,大學生就業指導課不能僅從就業安置的角度去設置課程的內容。除了向大學生傳達就業政策、講授就業技巧、調整就業心態、規範擇業行爲等基本內容外,還應予以大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大學生就業指導應該是職業指導、生涯指導的一部分,應致力於促進人類進步和自我完善,最終達到自我實現。因此,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可以適當增設有關需要層次理論的內容,結合大學生的需要和社會發展形勢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擇業方式和擇業觀念。

TAGS:就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