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就業問題調研報告

學識都 人氣:1.86W

引導語:調研報告不同於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是因爲發生了某件事纔去作調查,然後寫出報告。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農民就業問題調研報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農民就業問題調研報告

農民就業問題調研報告(一)

在xxxx鄉xxxx村的見習過程中,我看到xxxx村近些年來取得了可喜進步,農民們住上了小區洋房,當上了城裏人。但同時隨着城鎮化推進,農民失去土地,有別於城市居民。他們種地無田,就業無崗,創業無錢,社保無份,成爲一個弱勢羣體、邊緣羣體,亟待社會關注。

一、xxxx村失地農民的就業情況

xxxx村現在就業情況不容樂觀,現有的230戶685人,僅60%的村民有經濟來源,40%的村民無業在家。其中約10%的村民經營拆遷後的店面,20%-30%的村民在工業園企業上班。大部分村民都在工地打零工的方式維持生活,例如,5%的村民在工地開貨車。

自主創辦的本地企業很少,且資金不足,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差。目前僅有2家養鴿子場,1家養雞場,1家塗料廠,1家服裝廠,1家水泥磚廠,1家大理石廠共7個村民創辦的企業。

二、xxxx村就業難情況分析

透過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失地農民就業不充分,就業渠道少,缺乏穩定性。

就業不充分,xxxx村有近半村民無業在家,他們依靠徵地補償款現在生活無憂,坐吃山空或盲目投資,對將來的生活並沒有長遠的考慮。呈現出勞動力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不飽滿,資源利用不夠充分狀態。

就業渠道少,缺乏穩定性。工廠務工的村民由於自身知識缺乏易下崗失業;開店從事個體戶或自主創業開辦村企業則需要勇氣和資金;工地建築工人或運輸都受季節和市場需求影響。隱性失業現象相當普通,就業轉失業的比例過高。

其中大齡失業農民和完全依靠土地的純農民就業情況更加嚴峻,沒有了田地,由於年齡、文化、體力、技能等限制,轉業十分困難,失地往往意味着失業。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較爲複雜,既有制度因素和經濟動因,也有社會資本的支持及人力資本的作用。就主體而言,一個方面政府徵地補償過低,安置方式單一,對失地農民的保障機制不健全。另一方面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知識技能掌握情況較差,自身就業能力弱,同時因爲徵地補償款的原因,生活壓力小,就業積極性不足,就業意識落後。

 三、xxxx村解決就業難的建議

從xxxx村實際情況出發,解決失地農民就業問題,應該從政策、管理、服務、宣傳等方面着手,打破城鄉壁壘,完善勞動力市場,落實農民就業政策,建立失地農民長效就業機制。

(一)要解決失地農民生計問題,應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政府應從充分認識到解決失地農民就業問題的重要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業是民生之本,是預防失地農民貧困的最好辦法。純粹的經濟補償和低標準補償,在結果上無法恢復農民失地以前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便及時足額給付了經濟補償,失地農民在很長時間以後仍會處於貧困狀態。

解決就業問題,政府責無旁貸,應制定各項政策,消除就業障礙,爲失地農民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有效地實現失地農民就業。

一要提高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與徵用地企業簽訂合約,要求提供一定比例的崗位給本地村民,同時以周邊工業企業爲貨源的有利契機,請縣就業部門走進基層農村社區,針對年輕人指導創業,大力發展微商電商等新型創業摸式。

二要推進市場經濟條件下集體創業,村集體經濟組織是失地農民就業的重要途徑,在村民自願的前提下,允許村集體利用整體補償款作爲資金,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同時政府創造條件並制定政策,幫助集體企業的快速發展。

三要積極鼓勵失地農民自謀職業,自主創業,鼓勵他們從事經商開店活動,在政策允許條件的下,對自主創業人員在資金、稅收、場地、收費等方面予以扶持,減少他們的創業風險。從政策上進行引導,從經費上給予支持,從行政上予以合作,從法律上加以規範。

四要爲失地農民提供崗位培訓,提供他們的就業能力。特別針對40、50的大齡失地人員,請就業部門優先免費培訓、安排到縣城環保、綠化、保安等工作。不斷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提升農民獲取信息的能力。同時積極培育市場中介組織,爲失地農民就業提供工作信息,服務幫助失地農民就業。

(二)要解決失地農民生計問題,應全社會共同參與其中。

解決就業問題,政府責無旁貸,但又不能大包大攬,全社會包裹農民本身都應該參與到此問題的解決。

一要營造公平競爭,公平就業的氛圍。創造有利的社會環境。破除城鄉壁壘,反對就業歧視,勞動者在就業過程中應該享有平等的就業權利,不因爲戶籍,性別,年齡的區別對待,失地農民應該在就業過程中獲得幫助而不是受到歧視。政府也應該加強對企業公平就業的監督管理。

二要健全社區建設,提供就業機會。推進社區參與,增強社區整合,發展社區服務,可以建立失地農民就業互助組織,提高農民集體決策能力和抵禦風險能力。社區發展一方面提供了社區保障和服務。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就業崗位。

三要引導教育失地農民轉變觀念,破除"等靠要"的思想,提高自謀職業,競爭就業的自覺性和能力,積極主動參與市場化就業。在政府提供相同就業機會的情況下,不會因爲自身原因而喪失機會。失地農民可以利用有限土地發展特色種養基地,比如種植綠色蔬菜、果樹、養蛋雞肉兔等,運用採摘農家飯等綜合模式。

失地農民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現象,也是時代進步的需要。失地農民關係社會穩定發展,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不僅是政府的職責,也是農民的期盼。我們要科學合理的讓失地農民轉變成新市民。

農民就業問題調研報告(二)

爲了及時瞭解永州市返鄉農民工的狀況,近日對冷水灘區、江永縣、寧遠縣的 6 個行政村 2011 年 12 月份的民工返鄉進行專項調查,並走訪了 145 位返鄉的農民工,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對我市農民工就業已經造成明顯影響,農民工返鄉呈現不斷增長態勢,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問題,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引起重視。

 總體情況

據調查:冷水灘區、江永縣、寧遠縣的 6 個行政村 2011 年外出勞動力比 2010 年增加 67 人,外出勞動力比例(外出勞動力比例 / 總勞動力)從 2010 年的 42.38 %提高到 2011 年的 44.02 %,可見外出務工對農民工就業的重要性在不斷增加。但由於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臨近年關時,在家的返鄉勞動力人數比 2010 年增加 155 人,返鄉比例(在家的返鄉勞動力人數 / 年度外出人數最多時的外出勞動力人數)從 2010 年的 32.70 %提高到 2011 年的 42.31 %,返鄉比例大幅度提高。

據推算, 2011 年永州市外出務工約 110 萬人, 2011 年底返鄉 46.50 萬人,其中因企業倒閉和企業裁員或被迫離職約 20 萬人。

 一、被調查的返鄉農民工基本情況

(一)學歷情況   調查的 145 人中,文盲及小學學歷爲 34 人,佔 23% ,初中學歷爲 104 人,佔 72% ,高中及中職學歷爲 7 人,佔 5% .   (二)性別,年齡結構,擁有技能情況   調查的 145 人中,女性爲 46 人,佔 32% ,男性爲 99 人,佔 68% ,年齡在 18 週歲至 30 週歲的爲 41 人, 30 週歲至 40 週歲的爲 72 人, 40 歲以上的爲 32 人,他們中 85% 的人都無一技之長, 15% 的人擁有機械加工、建築、印刷等技能,但技能單一。   (三)務工地點普遍爲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在工地上幹活的較多調查發現 85% 的人都在東南沿海一帶打工,其中選擇浙江、江蘇、廣東地區的人佔 75% ,都是看重該地區工資報酬高, 95% 的人月收入在 1000 元至 2500 元之間, 60% 的人從事建築,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四)返鄉原因   因工廠或公司停產、倒閉、業務不好提前放假、無工作等原因返鄉佔 9% ,另外是在務工點做臨時工,未找到工作而返鄉;回家過春節佔 81% ;而回家照看子女、天氣寒冷等原因返鄉佔 10% .

 二、返鄉農民工的要求和應當注意的幾個傾向性問題

在調查中通過座談走訪我們瞭解到,目前返鄉農民工對政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1 、要求政府提供可靠的用工信息,繼續加大有組織輸出的力度。

2 、部分打算留在家鄉從事農村產業規模化經營的返鄉農民工,希望政府在小額擔保貸款和扶貧資金上加大扶持力度。

3 、部分青年返鄉農民工希望政府提供"訂單式"就業培訓,使他們能掌握一技之長,便於今後找到更好的就業崗位。

4 、有回鄉創業能力的務工能人要求政府對他們的創業給予招商引資同等的政策支持。

5 、鄉(鎮)、村兩級要求縣上積極爭取實施一批交通、水利、生態移民等農村基礎建設項目,就地消化轉移一部分返鄉農民工。同時,調查組在調查中也注意到當前在返鄉農民工這個羣體和鄉鎮工作中普遍存在一些傾向性問題:

1 、缺乏對國際金融危機長期困難的應對準備,相當一部分返鄉農工認爲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快就會過去,缺乏長期戰勝困難的心理負荷。

2 、依賴、等、靠思想嚴重。相當一部分返鄉農民工回到家鄉不願回到土地務農,等待政府想辦法安置他們,觀望等待,坐吃山空。

3 、對再就業薪酬的心理預期值過高,特別是原來在礦山企業打工的返鄉農民工,現在大錢沒處掙,小錢又看不上。本地有一天 30-50 元薪酬的工作不願幹。

4 、鄉鎮對返鄉農民工的底子不清,擔心如實統計上報會自找麻煩,影響當年工作考覈。因此造成有關返鄉農民工的統計數據與實際情況不符,影響縣上的宏觀決策。

5 、村級組織對返鄉農民工的教育引導亟待加強。

調查結果表明:永州市大多數農民工受教育程度不高、勞動技能相對缺乏,大多數在沿海地區從事簡單的製造、建築、餐飲等行業工作,工資待遇普遍偏低,是勞動力大市場中的弱勢羣體,抗風險能力較弱,面對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廣大農民工就業明顯受到影響。

三、永州市 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工作的幾點建議

永州市作爲勞務輸出大市,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已經返鄉的40 多萬人必將對社會穩定、地方秩序以及經濟發展產生一定的衝擊。但面對龐大的返鄉農民工羣體,我市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不但不能視其爲負擔,更應該將其看成是一種資源,因爲從另外一個層面看,永州要承接好沿海產業大轉移,實現經濟騰飛,這些有工作經驗的農民工不但是我們的競爭優勢所在,更是未來發展的巨大人力資源,因此要採取了種種有效應對措施,爲返鄉農民工提供幫助,化短期壓力爲長期動力。

1 、進一步提高對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就業是民生之本,勞務經濟收入在永州市農民純收入中佔據絕對比重。農民工就業問題事關千萬個家庭的生計,也事關全市農民能否持續穩定增收,大量返鄉農民工沒有正當穩定的職業,對社會穩定的負面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妥善解決好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問題,是當前保持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十分緊要的問題。全縣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方面都要進一步提高對做好返鄉農民工就業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進一步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優化服務,切實解決好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問題,促進全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2 、認真調查摸底,掌握真實情況,以利於縣上對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工作實施針對性的.指導。我們在調查中掌握的返鄉農民工的數據、情況與鄉鎮統計上報的數字、情況有較大出入,我們分析一方面與基礎統計工作不實有關,一方面也與鄉鎮擔心真實統計會自找麻煩、影響鄉鎮的考覈有關。因此,建議縣上拿出相應的辦法,鼓勵鄉鎮統計真實數字,上報真實情況,以保證縣上根據真實情況做出相應的決策。建議在全縣開展一次縣不漏鄉、鄉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的返鄉農民工統計調查摸底,不僅要掌握真實數字,還要對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創業、培訓需求進行全面調查掌握。同時,建議解決村級勞務信息員的報酬問題,加強勞務信息發佈和數據統計等基層和基礎工作。

3 、多措並舉,妥善解決返鄉農民工就業問題。解決返鄉農民工就業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應當採取"多條腿走路"的方法:

一是加大有組織的輸出力度,繼續有組織輸出一批。永州市勞務經濟的根本出路還在於擴大有組織的輸出。因此,要繼續堅持兩眼向外的戰略,既要密切與永州市勞務輸出老區的關係,又要擴大與新區的合作;既要發揮縣鄉兩級勞動服務機構的樞紐作用,又要發揮務工能人的帶動作用,千方百計擴大有組織輸出。

二是加大協調,藉助十天高速、白河電站等重大項目建設消化吸收一批。當前,十天高速公路建設業已開工,縣鄉兩級要積極利用援建關係,與高速路建設承包單位達成合作意向,儘可能地吸納本地勞務工從事非技術性勞務。

三是要加大本縣建設項目的爭取力度,利用農村交通建設、水利建設、生態移民、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就地就業一批。

四是綠色產業轉移一批。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和林權制度改革,鼓勵務工能人回鄉參與綠色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興辦綠色企業,就地轉移一部分返鄉農民工。同時,要用好扶持政策,扶持部分返鄉農民工發展規模種植和養殖。

五是組織技能培訓一批。教育引導青年農民工不要逆勢而動,盲目外出,在全社會就業崗位不足的情況下,加大有組織的技能培訓力度,讓他們潛下心來,學習掌握一門勞動技能,爲今後外出謀取更好的工作崗位打好基礎。要加大培訓力度,優化培訓科目,提高培訓質量。由於永州市人技能工程啓動於 2007 年,在 2007 年以前初高中畢業的學生大部分沒有接受過職業技能培訓,建議加大對這部分人的培訓力度,使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在培訓期限的安排上,多辦短班。在培訓科目上,應當採取"菜單式"培訓,市場需要什麼工種我們就培訓什麼科目,學員要求培訓什麼科目,我們就培訓什麼科目。在培訓內容上,應適當減少理論,增加實際操作技能的培訓內容。使廣大適齡青年只要經過培訓,就能成爲一名熟練工人。六是扶持創業帶動消化一批。要着力創造更好的環境,提供更好的服務,鼓勵在外闖蕩多年,具有一定經濟頭腦和創業能力的能人回鄉創業,帶動消化一部分返鄉農民工。

4 、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積極爲返鄉農民工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首先,對返鄉能人創業在領導上給予高度重視,對投產後可以達到規模以上企業標準的,在領導精力上應當同招商引資一樣重視,實行一個企業一個領導包抓,一套班子服務,()召開現場辦公會議,切切實實地爲企業辦實事、解難事。其次,縣上應制定針對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優惠政策,以招商引資的同等待遇對待務工能人返鄉創業,在項目申報、用地審批、資金信貸、稅費減免、供水供電等各方面進行扶持;建立創業服務"聯動機制",做到手續從簡,收費從低,辦事從快,服務從優,爲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指導。第三,要有一定的組織形式,建議適時組織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召開座談會和項目對接會,宣傳縣上的優惠政策,鼓勵有一定資金規模和技術實力的返鄉人員獨資或聯辦企業,爲返鄉農民工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5 、加強對返鄉農民工的維權保障和困難救助。不少返鄉農民工由於失業成爲社會弱勢羣體,他們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生活十分困難。對返鄉農民工在原就業單位拖欠的工資,勞動、司法部門應根據他們的意願,幫助其維護正當的合法權益,並提供法律救助。勞動部門對在原就業單位已參加"三險"的返鄉農民工,要做好"三險"的轉移和銜接工作。民政和農村合作醫療部門對少數返鄉農民工遇到的生活、醫療方面的特殊困難,要積極予以救助,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6 、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的作用,搞好返鄉農民工的教育引導。針對調查中發現的返鄉農民工再就業的心理期望值過高,等、靠思想嚴重,以及日益滋長的焦躁情緒,農村基層組織的教育引導作用必須加強。首先,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遠未見底的形勢下,要教育返鄉農民工樹立長期應對金融危機的意識,對再就業薪酬的過高心理預期應當作出相應調整。其次要教育廣大返鄉農民工克服等、靠思想,依靠政府組織引導再就業與自力更生創業相結合,依靠政府資金扶持與自籌創業資金相結合。針對目前返鄉農民工滯留家鄉較多的實際情況,鄉、村兩級組織應當結合當前在全縣開展的"聽民聲、解民憂、幫發展、促和諧"主題實踐活動,通過各種形式,宣傳國際國內形勢,宣傳各級黨委政府爲解決返鄉農民工就業問題所採取的政策措施,聽取他們的意見和要求,及時發佈可靠的勞務信息、技能培訓信息,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解決在創業和生產、生活上的困難,組織他們開展健康向上的羣衆文化體育活動,及時消除不安定因素,保持農村的和諧穩定,努力發展農村經濟,儘量把國際金融危機造成大量農民工返鄉對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