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如何走出職場怪圈

學識都 人氣:5.35K

      日前,有媒體刊登文章指出,中國的第一批獨生子女現正大規模地步入社會,他們的就業開始引來新一輪的社會問題,文章中將其稱爲“獨生子女就業綜合症”。究竟如何看待這一現象,記者日前採訪了一些職場中的獨生子女及企業經理、心理學家。

獨生子女如何走出職場怪圈

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如今已逐步成爲職場中的一支生力軍。很多人都記得,“獨生子女教育”問題曾困擾了整個社會,學校、家長對此感到非常頭痛。而目前又有專家指出,獨生子女就業綜合症已開始悄悄露頭,這批中國新生代給企業管理者們帶來了新的挑戰,也給傳統的管理機制帶來了衝擊。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葉斌分析認爲,目前在一些發達城市,獨生子女比例已經佔到90%。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由於備受寵愛,甚至溺愛,心理較脆弱,很難承受職場挫折與失敗帶來的壓力。長期以自我爲中心,使他們難以客觀地認清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往往表現得過於敏感或處理不當。步入職場,由於環境的改變,失去自我中心的優勢,很多人變得有些無所適從。

優越生活養成獨特個性

很多獨生子女從小到大不僅是父母寵愛的焦點,還凝聚了兩代人三個家庭的希望,因此他們勢必要表現優秀,他們的成長一直就籠罩在一種競爭和比較的環境與目光中。

 

   這一代年輕人掌握着現代科技知識,擅長運用網絡、成長平順,社會上稱他們是“早富”的一代;但是,他們又是“貧窮”的一代,沒有工作經驗、沒有明確的職業方向,卻夢想成爲跨國公司裏的高級職員,拿着高薪,享受被人羨慕的目光。當他們走出“象牙塔”,準備獨立面對社會的時候;當他們需要對自己的未來人生做出選擇的時候,工作對他們而言,纔像是真正告別青春期,是進入“成人世界”的宣言。

葉主任根據多年的研究,認爲獨生子女通常具有以下一些特點:嬌氣任性、獨尊心態、行爲自私,忌妒心、依賴心強,心理逆反等等。如今,這個獨特的羣體開始走上工作崗位,尋找屬於自己的那片職場天空,也意味着他們必須面對現實中諸多從未碰到的新問題。與此同時,他們的出現也給企業管理者帶來一些難題,如不願意接受公司紀律和體制的約束、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工作、沒有組織和集體的觀念,嬌氣、不願意接受批評等。如何管理他們?如何培養他們成爲企業的骨幹力量?成爲企業管理者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無限膨脹自身價值

“坦白講,現在最好的工作輪不到他們,”上海翰偉科技公司的副總經理徐向龍直言不諱。現在的年輕人因爲都是獨生子女,心高氣盛、好高騖遠、目中無人、不尊重工作夥伴、頻繁跳槽等幾乎是其通病。“去年公司因業務發展需要挑選儲備幹部,最後從600多名競爭者中,選出最優秀的15個人,錄取率約有3%。當時,我對大夥講,你認爲你是那3%嗎?如果不是,就先不要抱怨找不到好工作。與其一直尋覓最好的,倒不如先找個一般的工作,磨練自己的工作技能、與人相處的能力,有什麼不好呢?”

徐向龍告訴記者,現在的年輕人在找工作時,非常重視企業所能提供的培訓機會,但卻完全沒想過,自己能對企業有何貢獻。當面試官問應聘者:“爲什麼你想來我們公司?”大多數人的答案是:因爲這裏的教育培訓很好,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因爲大企業會給年輕人機會,有利於我們的成長等等。但是當面試官再追問:“還有其它原因嗎?”就再也回答不出來了。

“他們認爲,在教室裏、坐下來上課才叫教育培訓,不知道自己可以從做中學。其實企業願意錄取相關經驗在兩三年以下的新人,就是願意給予他們犯錯、學習的機會,在企業不斷提高投資報酬率時,新人能夠獲得錄取,就是擁有了值得珍惜的學習機會。關鍵是你能否懂得運用機會提升工作能力,從而更好地回饋企業。”

現實中,獨生子女從小生活在被父母、老師寵愛的環境裏,自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要什麼?這家公司對我有什麼好處?包括現在可學習的內容以及未來有助跳槽的公司名氣?面試時根本想不到向企業說明,自己可以學習與付出什麼。

“當然,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畢竟還有一部分獨生子女表現不錯,尤其是生長在農村的學生,他們學習很用功,做事也很認真,企業就是要這種務實肯幹的人。”

案例一

李曉燕,24歲,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現在某出入境管理公司做業務科長

表現:工作不稱心就放棄

抱着“畢業於重點大學,工作自然不能太寒磣”的原則,2001年從學校畢業,李曉燕在經歷多次面試之後,很幸運地進入一家國內頗有名氣的.旅行社工作,因爲學的是韓語,所以也就很自然地被分配做導遊。按照慣例,新進員工必須參加3個月的崗前培訓,之後考取導遊資格證書才能帶團。

不巧的是,剛剛結束了培訓,就趕上旅行社內部人員調整,李曉燕因爲是新人,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變成了辦公室文員。本來想着可以有機會出國走走,現在只能坐在辦公室裏翻譯資料。李曉燕心有不甘,6個月後提出了辭職。記得辭職時,辦公室主任看着她遞過來的辭職信,說出一句至今讓她覺得好笑的話,“我們是事業單位,很保險,待遇也不錯,你走了會後悔的。”李曉燕並沒有因爲主任的話改變決定,而是毅然放棄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重新踏上了擇業之路。

心理專家分析:

在不停的選擇中,尋找自己可以停泊的職場港灣,這幾乎是現代年輕求職者的必經之路,並非獨生子女專有。其實,解決獨生子女這個羣體的問題,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共同的努力,不能因爲他們身上的一些缺點而對他們予以排斥、甚至放棄。由於自小在父母的寵愛中長大,缺乏獨立生存能力,又怎能強迫他們很快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融入社會呢?換個角度,獨生子女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及時調整心態、適應環境。同時,父輩們應該給予他們多些寬容和指導,幫助他們理智地面對現實,培養獨立承擔責任、明辨是非的能力。讓他們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不要過高或過低地評估自己。

案例二

王剛,26歲,清華大學自動化工程專業,3年內跳槽5次

表現:不滿意就跳、跳、跳……

越是優秀的學生,虛榮心有時候越強,總認爲既然自己各方面都很出色,所找的工作也應該是同學中最好的,於是,在攀比的過程中丟掉了很多機會。王剛便是其中之一。

與大多數成績優異的學生一樣,王剛由於在實習單位表現突出,還沒拿到畢業證書已先獲得了一份令同學們羨慕的工作。報到時,公司的人事經理將他安排到銷售部,希望他先熟悉公司的業務流程。原以爲月薪能超過3000元,可以在同學面前炫耀一番,哪知公司規定銷售部門的新進員工培訓期間底薪只有1200元。太少了,清華大學的學生月薪只有1200元,多丟人呀!就這樣王剛辭職了,第一份工作的時間只有一個星期。

接下來,在經歷數次面試之後,王剛被一家外企軟件公司錄用,做一名助理工程師。由於工作枯燥乏味,天性活潑好動的他不能忍受辦公室裏呆板的工作氣氛,3個月後再次跳槽。再之後,王剛是換了一家又一家,直到去年終於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由於環境、待遇等條件不錯,才決定暫時安定下來。

心理專家分析

“頻繁跳槽”不僅僅涉及到獨生子女的責任感問題,還源於他們對社會需求瞭解不夠、對自我估計過高和對工作想象過於單純等,總覺得工作不能符合自己的期望,這種態度也可以說是青年人自主意識迴歸的表現。對企業來說,當然希望找到有做事能力、踏實肯幹的人,這就要求獨生子女必須克服身上的一些缺點,發揮自信、好學、上進等優點,本着對自己、對企業負責的態度慎重對待擇業與就業。既然選擇了,就應該勇敢地面對,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障礙,都應該先嚐試着去做,直到成功。當然換個角度分析,也不能完全指責他們,關鍵要看企業在人事管理的方法與手段中,如何發掘獨生子女們的潛能,使其優點得到充分發揮。

案例三

張力偉,25歲,同濟大學畢業,現任公司區域經理

表現:從基層做起又何妨

3年前,張力偉研究生畢業後直接進入一家外企成爲一名儲備幹部,當時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坐在辦公室接聽電話、處理文件,根本不是想象中的準白領。雖然自己也是名校畢業,但是由於從小在山區長大,知道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所以他一直堅持着自己的職業原則:珍惜現在擁有的,爲明天積累經驗。

從上班第一天起,他就耐心地做着份內事,毫無怨言,面試他的主管覺得自己沒有選錯人,對他的評價很好。6個月後,張力偉被派往總部接受培訓。如今,他已經是一位區域經理了,負責產品的銷售、開發。“吃苦有什麼不好?反而能學到比別人更多的知識,有時候磨鍊也是一種福,讓我更珍惜這份工作。”他很慶幸自己有機會進入這家企業,可以從基層磨練起,加上自己的勤快和用心,得以學到很多東西,直到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

翰偉科技公司副總經理徐向龍分析:

獨生子女沒有任何特權,企業也不可能因此給予特殊關照。他們應該嘗試着學會適應新環境。其實,進入社會的前兩三年,很多人的價值觀會急速轉變,很難定性,所以不論是擇業還是就業,不要太執着,堅持自己一定要做什麼、一定要進入哪家企業。不要想太多,只要找到喜歡的行業,價值觀也與自己符合的公司就行了。從基層開始鍛鍊有什麼不好呢?在剛進入企業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實在不適合做管理的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