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如何保護自己

學識都 人氣:2.85W

,身爲一個職場新人,如何學會保護自己呢?人在職場,猶如一次長跑的比賽。最重要的不是看哪一段跑得快,而是能在全程路途中善始善終;最重要的不是一時、一段跑得精彩,而是全程跑得精彩,最終得到榮耀的獎賞。

在職場中如何保護自己

問題是如何獲得持久的動力而不至於枯竭?哪裏是我們中途的加油站?如何能一生肩負使命而不會只是曇花一現?

當今,可持續發展是已經被廣泛重視的概念。無論是經濟、環境、社會、教育,都開始尋求可長遠持續發展的道路,而不再只關注眼前的短期利益。對於身處職場的弟兄姐妹來說,如何維繫一個可延續性的職業生涯,更具體些來說,如何維繫好職場靈性的健康是至關重要的課題。

一、維繫靈性的健康

花時間與上帝在一起是我們生命得力量的源頭。《約翰福音》 15章用枝子和葡萄樹做比喻來描述基督徒生命力的根源是在於與上帝不間斷的溝通。

想到靈脩,我們自然就會聯想到安靜、獨處、退修、默想、禱告、讀經,可是在職場環境下的生活卻是零碎、嘈雜、紛亂而緊張的。基督徒傳統的靈脩方式毫無疑問仍是一筆寶貴的屬靈財富,可是在現在新的處境下仍需要發掘相適應的多種面貌的屬靈操練。

我們的靈性狀態大多會在馬大與馬利亞兩姐妹之間搖擺:馬利亞是安靜、專注的,而馬大則是行動、任務型的。我們自己的情況更像哪一種呢?馬大和馬利亞是代表了兩種不同的靈脩傳統呢?還是反映了靈脩的兩個不同面貌呢?

基督徒的靈性培育是經歷神的重要途徑,它應該是涉及全人生活的,而不只是與退隱式的祈禱、禁食有關;它是個人性的,也是羣體性的;它是教會的,也是世界的;它是內在的,同時也是外在的;它關乎個人與上帝的關係,

屬靈的生命不會讓我們遠離世界,而會帶領我們更深地進入這個世界。靈性生活不應是修道院式的,就算是日常生活中那些必需和瑣碎的事,亦可助我們靈性進深。

平凡人在瑣碎細節的生活中,在紛繁的事務中,而不是在寧靜的時刻,該如何操練聖潔和靈脩呢?這是靈性的挑戰。這種靈性操練是根植於打理家務、做生意、愛配偶、洗碗碟、換尿布、照顧貧困大衆的實際事務中。靈性很簡單,它不過是與上帝的相交,但這種相交必須是在日常俗務和生活現實中體現,並落實、滲透在其中。

三個途徑,幫助生活在職場的信徒操練靈性:

1、爲職場的靈性塑造

在週末或假日,或夜晚,我們可以安排出一段安靜的時間,特別來到上帝面前,尋求屬靈的更新和力量。好像是車輛經過顛簸的長途跋涉而進入修整的加油站。

靈脩傳統中的許多形式都是很有效的操練,比如“沙漠教父”的屬靈操練,像禁食、默觀、悔改、靈程日誌、等候、安息等等。除此之外,還可以定期不定期安排某日的特別安息退修,安排輕鬆的休閒時刻,參與社會和平使者義工等等。

2、在職場的靈性塑造

處境化的祈禱:我們可以將我們的禱告與身邊的環境緊密聯繫起來。

爲我們當日的日程禱告,讓我們意識到對上帝的依靠和信心。

爲我們帶領的人禱告,求上帝賜智慧給我們來帶領他們,並在管理中彰顯出上帝的性情。

爲帶領我們的人禱告,提醒我們關心他們人性中的需要,以及他們對主耶穌的需要。軟化我們的心,預備可能面對的苛刻的要求。

爲上帝預備我們去傳福音的對象禱告。

爲我們自己禱告,求聖靈軟化我們的心,改變我們看待周圍人的眼光,改善我們的關係。

可在每日將人羣分爲不同的類別,分別去禱告。

處境化的默想:

我現在的工作狀況是否能幫助我的生命成熟和成長?

裏面失落和焦慮的情緒在提示我什麼?

款待:

今天上帝要我去接待誰呢?誰是我今天應該去關心的人呢?誰是我身邊的那位“小子”? “主耶穌有無化身爲有需要的人來到我身邊?”

3、借職場的靈性塑造

經歷職場中的上帝:

尋找上帝在哪裏?他在做什麼?如何加入他的工作?

如何活出先知、祭司、君王的職分?

行動中的“默觀”:經歷工作的“默觀”、在行動中被上帝找到。

工作經歷如何反映我們裏面的生命?

我爲何對批判那麼敏感?

我爲何那麼爭強好勝?

我爲何總不滿足?

出人頭地爲何對我那麼重要?

工作中如何與今世“執政的、掌權的”打交道?

工作中如何避免職場的“七宗罪”: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 ?

如何結出聖靈的“果子”?

二、把握人生的節奏感

人生需要有節奏感,該快的地方要快,該慢的地方要慢,這正是人生的藝術。

1、人生的節奏感意味着我們要用安息的操練對付忙碌的危機。

有記者問一位有名的作家:“您認爲在現代社會中什麼是我們值得做的事情?”這位作家回答道:“什麼都不做而去休息是最值得做的事。”現代人陷入忙碌的危機,或因忙碌而茫然,或因茫然而忙碌,我們也是這個時代文化的產物,不知不覺成爲了諸多效率管理工具的奴隸。有人講忙碌是一位暴君,它已經成爲現代人的奴隸主,它要求人們無限地投入到此時此刻,而無暇思考過去,無暇期盼未來;它將生命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切割爲此刻的片段,而讓生命失去了意義感;它的暴政還在於它的強迫性和奴役性,使人失去自由。

上帝在他的創造中設立了神聖的節奏。他在每一日的創造完成之後都會加入一個休止符:他看着是好的,有晚上,有早晨......

在上帝的救贖大工中,他也邀請我們進入他的安息:“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耶穌基督是我們的牧者,如同《詩篇》23篇所描寫的:“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他使我的靈魂甦醒”。所以,從廣義上來說上帝的救恩就是要引領我們歸回上帝的安息。當我們對比上帝要我們安息在他裏面的邀請和我們惶惶不安的心情時,我們發現了自己的心與上帝的距離。

德國神學家莫特曼曾說安息日的操練是操練一種聖潔的緩慢。他如此描寫現代人的忙碌狀況說:

“他閱人無數,但卻無所閱歷,因爲儘管他期望飽覽人生,但是他不去參與,不去感受,也不反省。他擁有很多的聯繫人卻擁有很少的朋友,因爲總是匆匆忙忙而不肯逗留一刻,他習慣於站着吃快餐,因爲無法投入去享受生活......”

以下是幾點操練安息的建議:

在日程中安排出閒暇而“無效”的時間,享受樂趣和無所事事。

生活內容選擇少而精,深度關注,而非廣泛關注。

如:不是泛泛瀏覽報紙,而是深度關注個別文章,不是泛泛空談,而是與個別好友深度交流,不是爲了任務,而是爲了享受。

聖化你的睡眠,睡眠是上帝的恩賜,我們要學習聆聽身體的聲音。

每日安排“緩慢的時間”,去安靜的地方,閱讀,思考,反省,不帶手錶,不帶手機......

2、人生的節奏感也意味着意識到人生有其不同的階段。

有一本兒童圖書,是朋友買給孩子作禮物的,叫《每時刻都美麗》, 孩子和大人都很喜歡。上面寫道:“有傷心的時候,有歡笑的時候,有分離的時候,有相聚的時候......”好像傳道書所講:“生有時,死有時......哭有時,笑有時......”

三、培育健康的人際關係

三點一線、朝九晚五的生活常使我們感覺乏味和疲憊。然而人生不是靜止、呆板的,上班不是我們的目的,而是人生的一種形態,我們在其中實現上帝託付給我們的聖召。除了工作,我們還有家庭,還有友誼,還有各樣的樂趣。這就要求我們改變思維,意識到我們不僅僅是一名老師,一名工程師,一名會計,而且還是一個父親,母親,兒子或女兒,朋友,公民。我們的人生應該是一個動態的網絡。

人是關係中的生命,人只能在關係中生存。具體表現在人與永恆者的關係,人與自我的關係,以及人與他人的關係,還有人與自然的關係。而且,關係的健康與否直接反映我們生命的健康程度。靈命健康出現問題的人,大多都會有或多或少的關係症狀,比如離羣索居,孤僻、敏感等。因爲人是關係的存在,健康的關係是人的生存土壤。

教會的生活是我們每週相聚的時刻。我們基督徒一生都是生活在教會中,而不只是週日崇拜的時候。週日的教會是聚集的教會,週一到週六的教會是分散的教會;週日的教會是生命的加油站,是得安息、得力量、得異象的時刻,而平日的教會則是使命的.教會。在週日的教會相聚中,信徒應該進入真正的肢體團契中,彼此相交,也與上帝相交。在真實、健康、彼此相愛的關係中,我們得到從上帝來的更新,也得到弟兄姐妹帶來的祝福和支持。

可惜的是很多情況下週日的教會又變成了另外一個重擔,在聚會中我們不能敞開自己,戴着面具,呈現出表面化的屬靈形象,這樣就使得我們自己與上帝的恩典隔離了。我們就會如何帶着重擔去,也如何帶着重擔回,甚至可能是更多的擔子揹回來。聚會若是這樣就不能起到使人得醫治和得安息的作用,而變成了另一種形式上的負擔。

我們應該主動去發展我們的關係網絡,這就是我們人生的支持系統。發展關係就需要我們適度地開放自己,甚至冒一定的風險,若規避所有受傷的可能,那麼也就把自己與他人隔離開了。關係可能會帶來受傷,但人生最大的祝福也是來自關係。友誼帶來分享,帶來支持,帶來理解、饒恕,還有成長。健康的人際關係使我們的生活有了色彩。

四、親密接觸自然

“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 (弗6:12)

我們人在職場,免不了會跟這個世界的權勢體系打交道。在這個墮落的世界裏,不單單有個體的罪惡,也有羣體的和結構性的罪惡。而社會化的罪惡則是敵對上帝的價值在社會結構上的體現。比如現在的經濟體系、社會體系,有很多地方並不符合上帝在聖經中啓示的原則,這些體制常常會成爲奴役人的力量。

現代的組織設計和工作設計,很多還是沿襲了工業時代的機械化和官僚管理制度下的結構和思路,帶有很強的物化和非人性成分。彷彿卓別林演的《摩登時代》,人承受着機器的奴役。

我們無法在一夜間改變這一切,期盼有更多委身的基督徒老闆願意按照上帝賦予人性的特點來重新設計工作,那是上帝的恩典對工作和組織設計的救贖。

在與自然的接觸中,我們體驗到上帝的偉大,創造的奇妙,上帝留在大自然中的蹤跡喚醒了我們的人性,喚醒了我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喚醒了我們的童心和幽默感,更喚醒了我們的敬拜。

TAGS:場中 在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