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管理與“眼不見爲實”

學識都 人氣:1.93W

西方人相信“眼見爲實”,認爲自己親眼見的必然真實。我們卻應該加上“眼不見爲實”,配合着思慮才能得其全。

  西方文化以科學爲主要支柱,科學的精神在求真。影響所及,西方的管理也重視真實性。譬如,預決算制度的執行若是出現預算等於決算的情況,西方人會認爲是由於預算時十分用心估算、執行時也格外小心,所以控制得很精準。只要真實,大家也不會懷疑是不是做假帳。

  中華文化以道德和藝術爲兩大基石,都以善爲主。中國式管理,既然是中華文化的產物,當然在求真之外,還要重視善的成分,太真實了反而令人不敢相信。決算和預算完全一致,大多數人都會懷疑是不是做假帳,拿不實的收據來覈銷,否則,怎麼可能那麼精準,一年前做的預算,和一年後的決算相等,凡人哪裏做得到?

  若是決算大於預算,數額不大,還說得過去。因爲,物價會上漲,大家都能夠接受。但是大得太多,有人就會懷疑,是不是做預算的時候已經存心不良,採取頭小尾大的策略,先提出小額預算,這比較容易通過,然後不斷追加,成爲鉅額決算。這種類似矇騙的伎倆,大家必然異口同聲加以指責,然而,敢這樣做的人,大多有良好靠山,或者強有力的支撐,大家敢怒卻不敢言。

  如果決算小於預算,大家首先的反應是,怎麼會這樣?居然有錢不會用?這還不打緊,明年這個項目的`相關預算,不遭受刪減纔怪。正常的情況,多半會添購一些零件或輔助用品,把預算消化掉,只要不涉及貪圖私人利益,應該屬於光明正大的行爲。甚至和廠商談妥,先把餘額含在發票當中,明年再來衝抵。廠商當然樂於全力配合,可謂輕而易舉。也有把尚未交貨的發票開過來,以利辦理決算,待最近的未來,貨送到時,經驗收無誤後,再行付款,彼此合作無間。

  現在居然出現決算小於預算,老實地把餘錢奉還,大家必定仔細查覈,究竟是什麼原因?

  我們有五千年的歷史,在這漫長歲月裏,什麼事情沒有發生過?又什麼花樣沒有看見過?我們如此高度警覺性,對任何事情都會引起相當程度的懷疑,這是屢經教訓,吃盡苦頭所累積的寶貴經驗。我們擅長鑑古知今,由歷史的記載中尋取所需要的方策。


  如果用A代表預算,用B代表決算。A和B這兩個變數之間除了A=B、AB這三種情況之外,難道還有其他的花樣?我們對這三種關係,都有所懷疑。應該如何處理才能夠獲得大家的信任,在審覈過程中順利過關呢?

  說起來很可能令人失望,因爲主要關鍵,仍然離不開以人爲本的基石。換句話說,問題還是在人的身上。主持人的人品是大家能不能相信的決定因素。“品”這個字,一共三個口,表示衆人都認定的意思。一個人說了不算,兩個人說的可能是湊巧,或者逼於形勢,衆人口徑一致,異口同聲說沒有問題,那還有什麼問題呢?

  可見,中國式管理中人的因素十分重要。人的誠信是千古不移的根本,雖然這很難估量、不容易具體明確,大家卻非常重視。反過來說,如果連人都不重視,豈不是人把人自己看輕了?貶低自己的地位,對人類社會而言,有什麼好處?人的地位崇高,做人才有價值,人的因素重要,做人才需要努力。中國式的管理,使人不能不重視自己的品德修養,使人不得不注重自己的誠信。

  我們常說“公道自在人心”,意思是大家都心知肚明,有一個清楚明白的答案。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社會大衆的心中,都有一把看不見的尺,衡量得很精準。

  西方人認爲數字會說話,鼓勵大家依據數字來管理。不錯,對西方人來說,數字是很精準的,一就是一,二便是二,根本用不着爭議。然而,中國人的藝術修養,使得數字增加了許多。

中國式管理與“眼不見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