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民情家訪日記

學識都 人氣:1.05W

5月4日 小雨

鄉村民情家訪日記

今天,是我們市委老幹部局領導幹部蹲點和聯村入戶工作組來到龍陵縣鎮安鎮小田壩村的第一天。早上,我們先到了鎮安鎮政府,鎮安鎮黨委書記、副書記、分管小田壩村徵地拆遷工作的副鎮長給我們全面介紹了小田壩村的村情;中午到了小田壩後我們又主動向村兩委班子瞭解了該村的一些情況;晚上召開了“兩委”班子會,會上,村“兩委”班子負責人給我們詳細介紹了該村的發展情況,反映了存在的一些問題並請求工作組給予協調幫助解決。

通過一天的工作,我們瞭解到小田壩村由於保龍、保騰高速路和三岔河水庫均在此徵地建設,該村當前最大的問題是維穩問題,主要是因保騰高速路一標段新徵土地補償款未到位和工程施工造成紅線外房屋、溝渠、道路損壞而引起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新徵地補償款未能及時兌現。保騰一標段新徵收橋樑廠、改河等土地13.681畝、土地補償款40.72萬元應於2010年12月15日前進行兌付,但至今未尚兌現。二是保騰高速公路建設工程損毀溝渠、道路、河道治理未能及時恢復。保騰高速公路建設對小田壩大河進行了部分河道改道,造成雨季河道附近農田的水毀掩埋情況嚴重,同時張家寨進寨路和進山通道因工程建設需要,現已被毀壞和佔用,而張家寨大溝和大坪子大溝部分也被損毀,導致約500畝農田無法正常灌溉,保騰高速公路指揮部和一標承諾進行恢復,並對造成的大小春減產進行賠償,但至今未能兌現。三是紅線外房屋拆遷問題未能有效解決。紅線外8戶農戶房屋居住安全存在問題,其中餘家寨2戶的房屋已無法居住,此問題需要協調解決。四是老百姓對享受低保的指標爭議大。全村失地農民共1084人享受低保,但老百姓認爲沒有做到應保盡保。

要消除小田壩村影響社會不穩定的因素,我們認爲一是要通過市級有關部門協調和督促保騰高速公路指揮部和標段重視因工程建設給當地百姓造成的影響,主動與當地百姓溝通交流,理順羣衆情緒,同時儘快兌現承諾,做好徵地款兌付、損毀溝渠、河道、道路修復和影響農房的安居工程。二是當地民政部門要結合實情做好失地農民低保工作,着力安撫農民情緒。三是聯村入戶工作組要加強與龍陵縣有關部門、保騰高速公路指揮部、鎮安鎮黨委政府和小田壩村的溝通聯繫,共同深入羣衆、深入一線做好羣衆工作,形成合力解決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

5月5日 中雨

今天,我們市委老幹部局領導幹部蹲點和聯村入戶工作組到張家寨實地瞭解了進寨路和進山通道因工程建設需要而被毀壞和佔用的情況,並組織召開了由村民石正有、石正祥、石正良、石正昌、石正富、石國進、張洪成、張洪全參加的村民小組會議,認真聽取了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晚上,我們走訪了縣政協委員楊文香、徵地農民楊朝昌和退休職工楊定昌,與他們進行了座談,瞭解小田壩村經濟社會發展、文明建設、基層黨建及維穩工作等方面的情況,並聽取了他們對抓好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意見建議。

5月6日 多雲

今天,我們市委老幹部局領導幹部蹲點和聯村入戶工作組到小桃樹自然村第一、第二村民小組調研農戶生產生活情況,與小田壩茶廠分廠廠長李家旺、農戶何積維、陳有慶,特困戶張洪海、高家旺等逐戶進行了座談;晚上走訪了退休職工、村老協會主席楊家義,老黨員楊元昌、楊進昌,徵地戶楊茂建、周萍。瞭解了他們的經濟狀況和收入來源,並聽取了他們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想法和意見。

在瞭解村民對當地經濟發展的想法後,我們認爲小田壩經濟發展要上去,一是要抓好茶園、紅花油茶的管護,相關部門要提供技術指導服務,幫助農民管好茶園和紅花油茶,確保兩項產業健康發展。二是借鑑隆陽區海棠村發展花椒產業的做法,比照小田壩的氣候條件探索發展花椒產業。三是積極爭取新農村建設的相關項目,引導農民投工投勞建設新村莊。四是爭取社保部門支持,有組織、有計劃地培訓農民工並積極實施勞務輸出。

5月7-8日 晴轉多雲

經過前幾天的調研,我們市委老幹部局領導幹部蹲點和聯村入戶工作組瞭解到現在正是農忙時節,搶收小麥和栽種大春是重中之中。爲幫助農戶搞好生產,我們深入到田間地頭參加勞動。

5月7日我們到一戶農戶家包穀地裏幫助除草,雖然長時間不參加勞動,但大家還是熱情高漲。在簡單分配任務後我們就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幾十分鐘下來大家感覺到很累,主人勸我們休息,但爲了完成任務,休息一會兒我們又趕緊投入到“戰鬥”。大家一面幹活一面聊天,忍着烈日的炙烤和手臂的痠痛,大家相互鼓勁和幫助,經過4個多小時的奮鬥,終於完成了任務,主人的臉上堆滿了笑容。5月8日,我們又到一戶農戶家幫助收割小麥,因爲我們是機關下來的,主人告訴我們能幹多少幹多少,不要過分勞累,不然會中署。雖然昨天參加勞動還有些疲勞,但我們還是鼓足幹勁,揮動鐮刀幹了起來。割小麥與產鏟包穀不同,要彎下腰去幹活,十多分鐘下來大家累得腰痠背痛,這讓我們體會到了什麼是農民。主人幾次勸我們回去休息都被我們拒絕了,這反倒拉近了我們與主人的距離。通過4個多小時的勞動,我們割完了1畝多的小麥,主人笑着說我們勞力都超過他們了。兩天的勞動大家都很疲憊,晚上沒有再入戶進行座談,天黑就上牀休息了。

“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兩天的勞動,我們與農戶有說有笑,不僅在加強與羣衆的聯繫中在羣衆與幹部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同時又接受了鍛鍊和教育,有利於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深入羣衆、改進作風。

9月7日,星期三,陰有小雨

上午8:00我與局裏的三位同志一起乘車來到了位於全縣東南端的裴圩鎮營頂村。該村是我下基層駐點調研、走訪慰問、面對面交談的聯繫點。

裴圩鎮是我參加工作以來,工作時間最長的地方,共有16年,在裴圩工作期間,我曾在該村駐村一年。

來到營頂村,我深深地感到了該村發生的變化。一條水泥路穿村而過,道路兩旁的農家樓房錯落有致。

到該村後,我們在裴圩衛生院負責人的陪同下,開展入戶調查。我們首先來到了營頂村四組的王興哲家。王興哲今年61歲,老伴60歲。老王家共有6間磚瓦房,前屋三間、堂屋三間,我們來到他家的前屋與老王夫妻倆攀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