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民情日記走訪記錄

學識都 人氣:3.25W

民情日記必須要跳出紙上談兵的怪圈,不但要記,更要去做,對羣衆所反映急需解決的問題,要想方設法儘快幫助解決。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精選了2篇村官民情日記走訪記錄,歡迎大家閱讀欣賞。

村官民情日記走訪記錄

  村官民情日記走訪記錄一

民生是老百姓最大的實際

如何更好地改善民生、辦好實事,讓農民羣衆更多地享受到改革發展成果,是我此次走訪的一個重點。

爲了更好地傾聽民聲、瞭解民意,我在姚山村和濱河社區,分別召開了村(社區)幹部和村民(居民)座談會,針對農村教育、基礎設施、就業就醫、養老保障、農民增收等方面,大家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

針對這些意見和建議,我逐一進行了答覆,對6件羣衆比較關注、影響羣衆生產生活的問題,進行現場查看,分別給靈璧縣政府和供電、民政、教育、衛生、農機等部門主要負責同志通了電話,並就有關具體事宜作了詳細安排,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關於農村安全用電問題,建議供電部門儘快提供整修方案,增大電容,抓緊施工。二是關於村衛生室條件差問題,建議由衛生部門協調解決,幫助姚山村建一所標準的衛生室,解決農民羣衆看病難問題。三是關於建立完小問題,建議教育部門儘快研究規劃,爭取幫助姚山村建一所完全小學,解決孩子們上學難問題;四是關於五保戶集中供養問題,建議民政部門納入工作計劃,幫助姚山村建一所敬老院,解決全村21個五保戶集中養老問題。五是關於建立農機服務場地問題,建議農機部門牽頭指導,協調解決。六是關於失地農民生計保障問題,建議縣鎮兩級政府儘快制定規劃,積極推進濱河社區農貿市場建設,分派攤位給失地農民,擴大他們收入來源。六件涉及羣衆切身利益實事的現場答覆和解決,使鎮村(社區)幹部精神受到振奮,廣大羣衆較爲滿意。

近年來,雖然全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發展水平相對滯後,民生普惠程度還很不夠,羣衆呼聲依然很高。做好新形勢下的羣衆工作,要注重解決實際問題,民生就是老百姓最大的實際。只有解決好人民羣衆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才能抓住做好羣衆工作的主要矛盾。我們必須牢固樹立以人爲本、執政爲民的理念,像落實經濟指標一樣落實民生指標,切實把改善民生工作具體化、責任化、制度化,下大力氣解決好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讓廣大羣衆的物質生活更加豐富、文化生活更加充實,不斷增強社會和諧度、公衆滿意度和百姓幸福感,真正讓廣大人民羣衆生活年年都有新變化,一年更比一年好。

基層幹部一定要滿懷激情地帶領羣衆致富

在此次駐點走訪中,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如何促進農民增收?如何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並圍繞這些問題和村幹部及部分羣衆進行了座談。

我所走訪的姚山村,位於靈璧縣婁莊鎮南部,於2005年5月村級規模調整時由姚山村和龍汪村合併而成,轄17個自然莊,22個村民小組,全村1012戶,4630人,耕地面積10799畝,黨員115名。在今年村兩委換屆中,共選出村“兩委”幹部7名,大都是致富能手。其中村黨總支書記陳其林是客運大戶,家有6輛客車,年收入100多萬元;青年書記趙躍擁有一家漁具廠,年收入30多萬元;村文書王趙是個經商大戶,在村內經營一家超市,年收入10餘萬元。在村兩委幹部的帶動下,全村涌現出種植大戶21戶,養殖大戶38戶,戶均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

在和羣衆座談時,他們對村兩委班子致富帶動能力給予了充分肯定,他們反映的問題和村幹部反映的問題十分相似。特別值得我高興的是,剛選出的村兩委班子,個個都有一種帶領羣衆發展致富的強烈願望。村書記陳其林這樣說:“我們村兩委幾個人,工資雖然低,但我們有幹勁、不怕苦、不怕累。當前,我們最困惑的就是怎樣帶領羣衆致富”。他淳樸的語言、真摯的感情、創業的願望深深地感染着我。如果每個幹部都能像陳其林這樣想,把帶領羣衆致富放在心裏,把羣衆事當作自家事,事情就一定會辦好,共同致富步伐就一定會加快。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圍繞拓寬農民收入渠道,提高收入水平,一直在不懈努力和探索。就目前來看,無非是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積極推進鄉村工業,着力支持創業、擴大就業,但具體到每一村每一家,應該說各有各的不同、大有文章可做。經過和村幹部共同探討研究,從姚山村目前情況看,就要使三個產業成爲該村發展經濟、致富農民的主要方向:一是種植業,抓好優質麥種培育和優質品種連片種植,統一種植、統一收購、統一銷售;二是養殖業,大力引進養殖大戶或企業,把分散的一家一戶過小的養殖模式變成“公司+農戶”的規模養殖模式;三是設施農業,成立蔬菜大棚公司,種植反季節蔬菜,發展優質高效農業。村幹部紛紛表示,要緊緊圍繞這一發展思路,積極引導羣衆加大產業調整力度,大力推進土地流轉,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高羣衆收入。我想只要村兩委班子能夠堅持既定發展思路不動搖,充分發揮本地的特色優勢,聚民心、抓產業、上項目、求突破,滿懷激情地帶領羣衆共同致富,就一定會闖出一條新路,讓羣衆早日走上小康之路。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兩天的走訪慰問,我最大的收穫是,吃了農家飯、住了農家屋、敘了農家事,真正傾聽了一線的聲音、知曉了一線的期盼、瞭解了一線的艱辛。同時,這次進村入戶的效果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想,讓我有幾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老百姓對幹部下基層這麼歡迎,這不僅說明了廣大農民羣衆打心眼裏盼望黨和政府真心傾聽羣衆呼聲,也表明了這次省市開展的“書記帶頭大走訪活動”是必要的、及時的;二是沒想到老百姓對黨和政府這麼信任,說明了這幾年黨的惠農政策不僅深入人心,而且總體落實情況是較好的,要繼續把黨的農村政策執行好、落實好;三是沒想到老百姓對我們當前工作中的問題提得這麼切中要害,說明老百姓的眼睛不僅是雪亮的,始終在關注着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而且老百姓思維活躍、眼界開闊,關心、關注並在思考本地甚至全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四是沒想到老百姓這麼通情達理,在對當前很多工作提出意見建議的同時,也表達了一份真摯的理解與支持,讓我們感到廣大農民始終對黨委政府寄託着期盼和厚望。

爲官一任,造福一方。作爲黨員領導幹部,無論居於何職,都要經常深入基層走訪羣衆瞭解民情,都要經常想一想在我們手上幹成了哪些實事,是不是做到了恪盡職守,怎麼才能不辜負組織和人民寄予的厚望。我想,只要我們對事業負責、對羣衆負責,牢記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在紮根基層中汲取發展的動力源泉,做到既“身”入基層,又“心”入百姓,就一定能夠在服務百姓上做出新業績,在推動發展富民上做出新貢獻。

  村官民情日記走訪記錄二

4月6日 星期五 晴

爲了響應區委組織部的號召,我在社區掛職鍛鍊從年初至今也有一段時間了。今天走訪了趙喜鳳、孫麗華的家。

早上8點我們首先來到了趙喜鳳的家。之前通過社區同事我瞭解了這家人的基本情況。我特意買了點米麪油,還有爲孩子買了書包,文具盒、水筆等生活用品,算是表達一下自己的一點心意。在交談的過程中,知道趙喜鳳家裏生活相當困難,離異而且帶着一個十二歲的男孩。在和趙喜鳳的母親的談話中瞭解到趙喜鳳還有輕微精神問題,一旦犯病,六親不認。她和父母擠在一個不足60平米的破舊房子裏,父母都沒有固定的工作,而且辦不成低保,只靠打點零工,拾點垃圾維持生活。最重要的是孩子學費目前都成家裏的最大問題,我將談話的全部內容都記錄了下來,打算上報區街道及有關部門,從就業和孩子上學入手幫助這個家庭解決點實際的問題,把趙喜鳳列爲我們社區最困難羣衆,直到把其困難解決爲止。

孫麗華老人80多歲了,一人生活在一個40多平米家裏,孤單地躺在牀上。聽說老人家裏的水管子壞了,我趕緊跑過來,一進屋就看見屋裏的自來水管壞了,水流順着水管往下淌,我急忙找到工具,迅速修好。我走上前去親切地慰問,主動地瞭解老人的生活情況。老人行動很不方便,兒女們長期在外地生活,照顧不了老人。有困難的時候都社區工作人員幫着解決一下。我看到老人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我留下了我的電話,貼在了牆上;並告訴老人我24小時開機,如果有需要隨時找我。臨走時老人依依不捨想送我們。考慮到老人身體,我向老人保證以後不定期會經常來看望老人。

通過今天的走訪,我實實在在地體會到確實有很多困難羣衆需要我們幫助,這也給我今後的工作也帶來了深深的思考,今後一切的工作都應該從爲老百姓解決實際困難入手。羣衆利益無小事。同時我也感覺到個人力量和社區的工作人員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想讓更多人來關注這些社會弱勢羣體的生活,傳遞愛心,提升我們每個人對這個社會的責任感。爲了更好的服務羣衆,今後我還會在社會創新管理上多想辦法,例如提升社區服務網絡的建設、社區養老問題、居民就業困難等等,增強服務的主動性,建設一個和諧的社區,讓每個居民都能健康快樂地生活,爲社區的建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9月17日 星期二 晴

今天,陽光晴好。按照鎮黨委統一安排,全鎮幹部下村入戶訪民情。

在中央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南平結合開展“我和百姓拉家常”活動,進一步建立深化“三級聯動,重心下移”聯繫服務羣衆工作機制,要求幹部蹲點駐村,收集民情民意,在一線真正爲羣衆排憂解難,這也是新形勢下,建立和促進黨羣幹羣關係融洽的一項有效舉措。

鎮裏立足實際,將每週二定爲“下基層日”。爲深化落實,不紙上談兵,今天,鎮裏統一派車,將十九名駐村幹部以及一些包村幹部送到各自聯繫的村中, 這也是區委召開“三級聯動,重心下移”聯繫服務羣衆工作機制動員推進大會以來,我鎮首次大規模、強力度的深入推進開展這項工作。

根據分工,我這次安排蹲點的村不是我所掛點的,而是因爲某些客觀不可抗的原因,人員調整後的另外一個村-坋壋村,由於這個村原是由政府另外一個副鎮長掛點聯繫,而我剛來王臺工作不久,除了自己掛點的際州村,全鎮十九個村還未曾一一深入,所以,對要蹲點的這個村村況,還不是很瞭解。在粗略通過文字瞭解了這個村的大概情況後,我決定趁着今天下村的機會,能夠深入瞭解一些實際並且真實的情況。

匆忙帶了自己的水杯,包裏塞一個筆記本、一支筆和一些文件材料,便開始出發。陪我一起到村的是鎮裏的包村幹部-文化站站長盧愛珍,作爲一名本地幹部且一直包村聯繫坋壋的她,顯示第一次帶我去是很必要的,因爲她對這個村的情況非常熟悉。

我們到了村後,下車的地方便是這個村的本自然村-坋壋自然村,本來提前和村支書鄒來仁約定好先去村部看看,聽組委說這個村是區裏的黨建示範村,出身組工幹部,又做過黨務工作的我還是改不了以前工作的思維慣式,所以計劃先去村部瞭解下。盧站長陪我去村部要經過村民的家門口,這時候剛好遇到要出門的原來的.村老支部書記,因爲上次團委工作調研,我到這個老村主幹家喝茶過,雖然只有一面之緣,卻還沒待我主動問候,老支書看到我們便熱情地邀請來他家坐坐,既然是下村,我便也欣然答應,老支書主動拿了兩把凳子,我們便在他家門口閒聊起來。

先和老支書聊了聊村裏的情況和他以前做村支書的一些感受想法,後來問起他離任後的生活狀況,得知他除了家裏的農業,偶爾還在南平搞搞投資做一些投資的小副業,感覺很欽佩,便玩笑地請求他教我一些致富經驗。他看我隨身還帶着杯子,一直問我要不要添水,我笑了,說,這不是下來不能給村民增加負擔嗎?水當然也要自己帶了,書記和盧站長都笑了,“水我們還是有的……”

聊了大概半小時,鄒書記騎着摩托車來了,便先帶我們去村部轉轉。到了村部,發現一樓很多人,走近才發現,很多人在掛吊瓶,我才知道,原來坋壋村的村醫在村部一樓,聽說這個村醫的醫術還不錯,我在村支書的陪同下進去看了下這個村醫診所,常規藥品還是挺多的,雖然條件有限,但是看起來還是比較乾淨,村醫和我親切地握手後,我便到了村部二樓,聽說我要來蹲點駐村,鄒書記專門給我安排了房間,我去的時候村裏的通訊員正在打掃衛生,看他們這麼熱情,我說不用客氣,按照區裏的要求,我們要住在村民家,這樣也便於我和村民聊天,不想給村裏增加麻煩。

大致看了下村裏上牆的一些黨建制度等後,鄒書記說上次區委組織部領導來檢查,對黨建工作還不是很滿意,他也有一定的壓力。我說,沒事,作爲區里黨建的示範村,該做的還是要好好做,但是黨建也是一種長期工作,成效必定很難短期實現,以後認真按照要求,會得到肯定的。

離開村部後,因爲今天也是我第一次正式來這個村蹲點,村情必須首先了解,所以,我讓村裏的支部書記首先帶我把三個自然村走一遍,在坋壋自然村正遇到農村電網改造,看到很多農戶在工人的帶領下按裝電錶,一個村民知道我是鎮裏的領導,便問我能不能把電錶轉在他自家的門口,這樣方便他查詢,我笑了,說,這電網改造裝電錶都是統一的集箱表,放心吧,能統一管理,也比較好看,如果都裝在自家門口,那就等於白改造了……在村民後門繞看的時候,看到一個幾乎近80歲的老奶奶,戴着眼鏡在讀聖經,嘴裏還在哼着頗有味道的調,神情怡然自得,我走了上去發現她旁邊的凳子上放了兩本聖經的書籍,便問下老奶奶是不是信基督教,她摘下眼鏡,也許是因爲發現我比較感興趣,自己找到知音,便停下自己的吟唱,熱情招呼我坐還拉着我的手要給我講,我笑了笑,說等我這次把村轉完再專門來聽你講解,旁邊的人都笑了。

最後到了這個村最美的自然村,蓮花新村,之所以最美,是因爲這個自然村共有51戶,全部是比較典型的別墅,規格非常整齊,後來到書記和村支委家坐了下,瞭解到這個自然村的實際情況,反映了一些村民對生活以及未來發展的構想,比如,周邊的美化工程、娛樂廣場等一些思路。提到美化工程的時候,鄒書記給我講了今年村裏新申報的一個項目,一個護坡工程已經初步審定,自己的想法是可以把這個工程的土方來填補新村周邊的低窪地,然後搞一片綠色生態觀光區,我感覺這個想法很好,同時也得知村裏想建一個蓄水池,因爲我分管水利,所以希望能夠趁機反映下這個問題。作爲分管水利的,事關村民飲水安全的問題不可忽視,近來一直在忙鎮區水庫工程和水廠水飲用水安全的事情,今天得知原來坋壋村民也存在這個問題,鄒書記說這個村的水源由於毗鄰兩個村,經常會發生爭奪的狀況,偶爾就會發生一些糾紛。要能建一個自己的蓄水池非常好,但是這個需要項目,村財比較薄弱,無法實現,所以只能希望上級給予支持。我把這事記在心裏,這也是初次來村蹲點收集到的最重要的民情民需信息,希望真有辦法幫助解決這一問題,我同時在想,作爲一名初來乍到的幹部,真切希望來日和這個村儘快一起成長,期待和它一起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