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弟子規》讀後感

學識都 人氣:6.7K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名著《弟子規》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著《弟子規》讀後感

名著《弟子規》讀後感1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資料採用《論語》的部分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分爲五個部分加以演述.具體列出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異常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爲《弟子規》.現代子女教育問題突出,一個孩子從小不明白該如何孝順父母,尊敬師長,長大後人際關係,夫妻關係必須很糟,從小沒有紀律和品德的修養,長大後即使知識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有大成就.

萬事以孝爲先.《弟子規》裏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是教育我們每一個孩子要尊敬父母,孝順父母,虛心地理解父母提出的各項意見,並進取改正錯誤,聽從父母的指揮,幫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父母的負擔.僅有這樣做,纔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讓他們感到欣慰.想起我自我的所作所爲,覺得十分慚愧.調皮的我,個性倔強,不聽父母的教導,做了很多錯事,令教師和父母傷透腦筋,令他們悲痛,我不是一個聽話的孩子.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後,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要做一個懂事的孩子,令父母感到欣慰.今後,我要嚴格要求自我,用《弟子規》裏的各項準則衡量自我,虛心理解父母的意見,聽取他們的教導,各方面要求提高.

我覺得這本《弟子規》很值得我們去看去讀去做,如果一個réndà部分的日常行爲規範都依照《弟子規》裏面的做,將來必須有很大的成就.《弟子規》是啓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閒邪存誠,養成忠孝家風.

名著《弟子規》讀後感2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而構成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古代聖賢所創造的啓蒙經典。自從讀了《弟子規》後,我深有感觸。

“弟子規,聖人訓,守孝弟,次謹信”,這幾句話的意思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自己的'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在《弟子規》衆多經典名句當中,這幾句是我最喜歡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雖然做到了孝敬父母,尊重長輩,但是,卻沒有做到友愛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次,媽媽買了一些零食回來,妹妹正在做作業,並不知道有吃的,於是,我自個兒痛痛快快的吃了一頓。結果,妹妹做完作業後看到一包包空零食袋,號啕大哭,我還不以爲然,昂着頭,興高采烈地玩電腦去了。還有一次,我和表弟在旱冰場滑旱冰,表弟不小心摔倒了,手脫了臼,大哭大嚷着要回去。我無可奈何,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旱冰場。在回家的路上,我不停的責罵表弟,說他是懦夫、毛毛蟲等弱不禁風、經受不了風雨的事物。現在想起這些事來,我真是覺得無地自容、羞愧不已。

“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我們中華民族就有許多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的人,就拿孔融來說吧:孔融在四歲時,家人買梨給他治瘡,可孔融覺得自己應該關愛關心自己的人,便將大梨讓給了別人,自己只吃最小的梨。以後我也要像孔融學習,更加關愛自己的兄弟姐妹,處處想到他們,有好的東西時與他們共同分享,而他們有困難時,我也要主動伸出援助之手,,當他們煩惱時,也要爲他們排憂解難,和他們共同開心,共同憂傷,團結互助。

今後,我一定會做到“首孝弟,次謹信”,與親人共處一片藍天,互相關愛幫助。而《弟子規》也將陪伴我走過以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