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桃花心木讀後感10篇

學識都 人氣:8.7K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桃花心木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桃花心木讀後感10篇

桃花心木讀後感1

今日,我讀了《桃花心木》後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使我懂得了,如果過於依靠別人、自我不動手做事,就不能掌握生存本領,終將被社會所淘汰的道理。課文《桃花心木》是一篇借種樹喻育人的文章,它借種樹人給樹澆水不定時不定量的方法說明在不確定的環境中生活的人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掌握生存的本領。

“如果我每一天都來澆水,每一天定時澆必須的量,樹苗就會養成依靠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了澆水,樹苗就會枯萎得更多。”種樹人說的這句話很有道理,如果每一天給樹苗澆水,樹苗的根就會浮在地表上,只吸土地表面的水,不能深入地下尋找水源,而一旦停止了澆水,樹苗沒有了水源,自然就會枯萎。樹是如此,人又能怎樣樣呢人也是一樣!不能過於依靠別人,如果一個人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就會產生依靠的心,無所事事,從而不去觀察社會,研究生活,只能看到表面部分,不理解內涵。就如一則笑話所說:有一天,一位富翁問自我那大腹便便、懶惰的兒子:“米是從哪裏來的”兒子平時只見過廚子從麻袋裏把米拿出來,便不加思索的說:“從麻袋裏來。”正是因爲這位富翁的兒子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所以只看到了表面的東西,以至於米從哪裏來都不明白。一旦他依靠的人去世了,他終將失去所擁有的一切。

以前,我也十分依靠父母,都十歲了,早上起牀還要父母幫我穿衣服。在讀了《桃花心木》後,使我明白了過於依靠別人是不行的,僅有靠自我努力奮鬥,才能掌握生存的本領,不被社會所淘汰。

桃花心木讀後感2

五年級上學期,我學了一篇借一種樹喻育人,蘊含了深刻道理的課文—《桃花心木》。

初次看到這個題目,我以爲桃花心木是一種樹,長得很直、很高,總以爲只要每天定時定量地澆水,它就會長成百年大樹。但是,讀了課文以後,才知道自己錯了,因爲種樹不能像種菜或種稻子那樣精心的澆灌,然後經過幾星期就可以收成。種樹是百年基業,要經歷風霜雨雪。所以,樹要自己學會生存,要學會自己在土裏找水源,人們澆水只是彷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小樹苗這才必須在這種不確定中學會生存。如果它無法再土裏找到水源,拼命紮根,樹苗自然就枯萎。但是,只要在這種不確定的環境中頑強生長的樹苗,就可以長大、長高,乃至長成百年的大樹。

讀了這篇課文,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經歷過挫折、磨難,才能經得起生活的考驗,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因爲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會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活,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爲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就像華羅庚一樣,他小時候家裏很窮,常常連飯都吃不飽,衣服都穿不暖,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努力學習,刻苦專研,成爲我國偉大是我數學家。

我們不能做溫室裏的花朵,要做像桃花心木那樣的參天大樹,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戰,經歷種種困難種種挫擇,使我們意志更加堅強,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桃花心木讀後感3

她不喜歡黑色,她不喜歡唱歌!你們猜猜她是誰。讀桃花心木有感作文)聽她的課,可是一種受罪啊。550字作文我看到郵遞員伯伯掛着雨水的面龐,感激地說:“郵遞員伯伯請到屋裏坐一坐,暖和暖和,喝杯茶吧;一陣風吹來,它們東搖西擺,好像在和人們一起慶賀豐收的喜悅。爸爸把我帶到了他勞作的工地裏,爸爸沒有說一句話,開始搬磚,和灰。

我依稀記得我看過一則故事,事情大概是這樣的,一位母親很是溺愛她的兒子,父親也一樣,上學的時候,有父親幫他提書包,走路累了母親幫他擦汗,就連洗臉刷牙甚至是吃飯都離不開父母。他長大以後,他的父母因勞累過度雙雙逝去。而那個小孩早已產生了依賴的心理,不過一個月,生活不能自理,也去了。這個故事對我的影響很大。他告訴我們不能對一個人產生過分的依賴,要懂得自己去學會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由此可見,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對一個人多麼重要。誰能保證的說一個能永遠受到他人的疼愛、庇護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應該學會生活的每一樣必須技能,去拼搏外面的世界。依靠別人的生存那不叫生存,叫苟且偷生,而那些真正是靠自己生存下來的人,那纔是生存,那才值得我們正視的人。

是啊!我記得著名的羅素貝克說過:“一個人即使登上了頂峯,也仍然要自強不息。”更何況是那些站在最低峯的人了?《桃花心木》這篇文章令我受益匪淺,終身受用!

桃花心木讀後感4

下課鈴“叮鈴鈴”響了,一趟短暫而快樂的語文課結束了,老師走出教室,同學們歡快的玩耍。我卻獨自留在座位上,陷入了沉思。

“獨立自主”這個詞浮現在腦海中。這個詞多熟悉啊,媽媽從小就對我說,然而我並不怎樣在意,現在長大了學了這篇課文以後,我深深地意識到了獨立自主是多麼的'重要。

獨立自主所包含的內容相當的多,能照顧好自己,能自己學習,能自己約束自己。這都是它所包括的。能做到獨立自主,也就意味着長大了。獨立自主是一種習慣是一種態度,只有養成這種態度,才能勇敢面對生活。以前,我總是用“不願意長大”來搪塞媽媽,但是這是不可能的,沒有人會不長大,沒有人能永遠當小孩子,總有一天,我要自己面對生活,如果一個人一無所長,什麼都不會,她怎麼能在世界上生活得更好那?

康熙朝有一個十三阿哥,他從小因爲生母下落不明,沒人照顧,受兄弟的欺負,所以特別堅強,特別能幹,當雍正即位後,他更是雍正的左膀右臂,當他一干起來,發揮出自己的本領,恐怕別的阿哥也都比不上他,康熙說他是“拼命十三郎”。然而太子二阿哥,卻因爲康熙從小仔細照顧,非常懦弱,又想爭風頭,自己又沒有本領,長大後,康熙對他簡直是忍無可忍,兩立兩廢,最終將他終身囚禁。

母鷹把小鷹推下山崖,這動作看似十分殘忍,然而這卻包含了母鷹對小鷹深深的愛,這是母鷹的智慧,只有這樣小鷹才能得到鍛鍊,成爲藍天的霸主。人也是一樣,只有從現在努力鍛鍊自己,才能養成獨立自主的態度,不等不靠,掌握真正的本領!

我要把握自己的人生!

桃花心木讀後感5

在“三八”婦女節這一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桃花心木》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作者看到一個人栽種桃花心木苗。奇怪的是,這個人澆水的時間很不規律,而且澆水的量也是多少不一。作者好奇地問那個種樹人,才知道如果有規律地澆水,樹會慢慢地長得柔弱不堪,只有在不確定中生活成活率才高,也會很強壯。

讀完這篇文章,帶給了我很深的感受,就像文中的一段話“他的一番話,使我非常感動,想不到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比較經得起生命的考驗。因爲在不確定中,我們會養成獨立自主的心,不會依賴。在不確定中,我們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雨情感的感知。在不確定中,我們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成爲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我對14年幾乎沒有什麼困難,甚至壓力也很少。可是,有點兒芝麻大的小事兒,我就會有很大的壓力,也會有壓抑感。所以,我總是生活在焦慮中。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緊緊張張。看完這篇文章,我才發現:其實沒有必要把自己搞得這麼忙。遇事應該分清大和小,沒必要把一切全部弄得完美無暇。

通過和媽媽交流,我發現其實媽媽對我的教育也和種樹人相仿。她對我對批評就是對我對關心和愛,無非是希望我能做一個好孩子。我爲何不化被動爲主動,力爭上游,多讓媽媽省省心呢?於是,我決定努力發揚自己的優點,克服自己的缺點,開始準備衝刺啦!

我想,這就是我送給媽媽最好的禮物吧。

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經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我的摘錄本里摘抄着這樣一個句子。每當我翻開摘錄本看到這句話時,我就會想起《桃花心木》這篇文章。

桃花心木讀後感6

桃花心木是一種特殊的樹,它長大後樹形優美,高大筆直,要是想成爲這樣的樹,要在還是樹苗時就有自我生存的能力,不依賴別人。今天我學習了林清玄的《桃花心木》,通過桃花心木這種樹,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林清玄老家有一塊地,租給了別人種桃花心木,這個種樹人常來澆水,可是他有時三天來一次,有時五天來一次,還有時十幾天來一次,不光時間不確定,澆水的量也不確定,還有的樹苗莫名其妙的枯萎了,所以他都帶着樹苗補種。作者先前是以爲種樹苗的人懶,可是懶人怎麼知道樹苗枯萎了。後來作者又認爲種樹人忙,可是忙人做事還那麼從從容容。最後作者問了問種樹人,種樹人說:“種樹是百年的基業,不像青菜幾個星期就有了收成。我澆水知識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如果無法在這種不確定中找到水源就會枯萎。但是能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長成百年大樹沒有問題。如果我有規律的堅持每天澆水,樹就有依賴之心,樹根就會浮在地表,一但停止了澆水,樹苗會立即死去,倖存的,遇到狂風暴雨,一吹就倒。”

不只是樹,人也是這樣的,在生活中,也會遇到許多不確定的事,這時,我們必須學會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學會獨立,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依賴於父母。只有這樣,我們纔會在以後的生活中經得起困難與磨難。

桃花心木讀後感7

今天我們學習了《桃花心木》這篇課文,我們不得不認同這篇文章的一切是那麼優美,這篇文章給人的啓示太多了,還可以改變人的一生。

對於《桃花心木》大家一定不會陌生。種樹人的一番話不但給了作者啓示,給我的感受也不少!文中的“不確定中”讓我迷惑,什麼是“不確定中”呢?

後來,我知道了這句話的意思:“不確定中”就是在前方不確定,不明白的時候。如果人在長時間不確定中生長 那麼這個人一定會得到很多的東西,會有許多的能力。人是這樣的 ,樹也是這樣的,它們的前方不確定,可能是洪水、也可能是乾旱、暴雨······一切都是未知的,如果樹在這種環境中生長,他就會不斷的尋找能量,能量雖然只有一點但是頂過這樣天氣的一定會加這種能量轉化爲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有一次,我生病了,媽媽什麼都幫我,我就什麼都讓媽媽做,而自己卻什麼也不幹。自從學了這篇文章以後,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自立自強!一定要在不確定中努力成長,練就自立自強的心,不再讓父母辛苦,就是自己失敗了也要堅強,我也要向前!我不是枯竭的樹苗。

《桃花心木》這篇課文教會了我一個道理:生活中,一定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們要學會在生活中獨立自主。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也是這樣的嗎?只要你在不確定中堅強生長自身一定會變化許多,成長不少,在不確定中學會自立自強也一定會感受不少,成長不少。我要在不確定中成長,堅強!

桃花心木讀後感8

在今天的語文課裏,我們學了一篇文章《桃花心木》。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作者看到了了一個栽種桃花心木苗的人。奇怪的是:這個人澆水的時間很不規律,而且每次澆水的量都不同。那個人告訴了作者,他是模仿老天下雨,因爲老天是不定時不定量的下雨。如果有規律的下雨,那樹苗就會產生依賴的心理,不會自己尋找水源,而獨立成長。

一般人在種植花草樹木時,都會被告知要勤澆水,多施肥,精心呵護纔會得到好的回報。種樹人在種桃花心木的過程中並沒有勤於料理樹木,但樹卻長得優雅自在,生機勃勃。種樹人讓桃花心木在這種不確定的、艱苦的環境生存,桃花心木爲了能存活下去,必須自己去找水源,從而克服了依賴性,學會了生存。我們人也和樹一樣,想要生存下去,必須克服依賴性,自立自強。這讓我想起了一些人。有許多的大老闆都是農民工、貧困家庭,他們家可能非常貧窮,沒條件。因此,什麼活兒他們都得做,學會了自立自強。在這不確定中生存,自然也就克服了依賴性,學會了生存,並通過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了自己的天地,獲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不正如桃花心木如今的生機勃勃嗎?我們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爲一個堅強的人,有作爲的人。 從今天起,我要克服自己的依賴性,學會生存,成爲一個堅強的人,自立自強的人,有作爲的人,成爲一棵永不枯萎的“樹”!

桃花心木讀後感9

這幾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對我頗有感受,那就是《桃花心木》,這是一篇形容樹的課文,學這篇課文的時候老師對我們講了兩個故事讓我頗有感受。

其中一個故事是一個大學生,他放學去同學家找同學了,在他去同學家的路上他騎着自行車不小心的碰到了一個老奶奶,老奶奶說:“你我帶到我大兒子的家吧。”當這個大學生把老奶奶帶到了他大兒子的家,他的兒媳婦說:“我們也不準備騙你什麼的,你只把你的老奶奶帶到醫院看看那個手腕。”把老奶奶帶到醫院了,說那個老奶奶的手腕骨折了,需要住院,當那個大學生問醫生多少錢?醫生說:“兩三千,”大學生一摸口袋知道幾百元,到了晚上,大學生打醫生殺了。後來記者去監獄問那個大學生你想不想出來,那個大學生說趕緊讓他們把我殺了吧。

我們學這篇課文的桃花心木,這個樹的種樹人,他不是天天來給樹澆樹,作者問澆樹人爲什麼不按時間的來給樹澆樹。而澆樹人確說:“如過我天天來給樹澆水,它們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就不會深深扎入地下,根就會浮在地表上,只要停止澆水,樹就會死,幸而存活的樹,只要經歷狂風暴雨,就會一吹就倒。”

我從這篇課文中知道了:每個人在生活中肯定要經歷磨難,如果不經歷磨難就真的白白來這世界上了!如果經不起磨難的人必定不會有很大的成就!

桃花心木讀後感10

《桃花心木》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作品,學習了這篇文章,我的感受很深。

學習這篇文章我知道了:桃花心木是一種特別的樹,樹形優美,高大而筆直,非常優雅自在。一開始,我就認爲,桃花心木一定非常美麗,需要人工精心培養,可是到了後來,我完全不這麼認爲了,因爲文章中說到:老天下雨是說不準的,所以桃花心木自己就要在土地裏找水源,如果它們自己不能汲水生長,樹苗自然就枯萎了,如果找到水源的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是啊!所有的事物,只有經歷挫折、磨難,纔會變得堅強、勇敢,變得自強不息。

桃花心木之所以能長成百年的大樹,是因爲它們從剛開始就面臨着種種威脅,要自己去土地裏找水源,它們只要找到一點養分就會轉化爲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時間久了,它們就不用再去依賴種樹人給它們澆水。我們人也是一樣,文中有一句話這樣說到: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爲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我覺得這句話說的一點也沒錯,往往在逆境中生活的人,能擔當責任,遇到困難會勇往直前,而在順境中生活的人,遇到困難只會退縮。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就要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我們應該脫離父母溫暖而堅實的臂膀了,我們應該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要再讓父母替我們做了,我們更不要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如果來上一點挫折、困難,你就會不戰而敗!

法國作家蒙田說過:“勝利是屬於自強不息的人。”讓我們在生活中當一個堅強、勇敢的人,遇到困難我們要迎風而上,這樣我們一定會成爲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