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朝花夕拾》有感10篇

學識都 人氣:2.27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朝花夕拾》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讀《朝花夕拾》有感10篇

讀《朝花夕拾》有感1

《朝花夕拾》這本書是魯迅的一部名著,而這本書經歷了幾十年的滄桑歲月依然被人們喜愛,在我們這個年代裏這本書依然還是依舊那麼的惹人喜愛。而且,其中的幾篇優秀的文章也成了我們課本上的優秀課文。

我在讀它的時候發現,《朝花夕拾》這本書寫的是魯迅在小時候的一些瑣事以及一些有趣的事情罷了。要是聽上去其實也沒什麼吸引人的地方。但是,要是讀一讀便不會這麼覺得了。魯迅畢竟是一個文學家,他生動地把他小時候的那些事情用精彩的語言展現了出來。把那些無聊、平常的生活瑣事寫的生動、有趣。而把那些有趣的事情也寫得更加傳神了這可能也是這本書經久不衰的原因吧。

這本書的原名叫《舊事重提》但是後來卻又改叫《朝花夕拾》而且這個名字也就被廣泛應用了。朝花夕拾字面意思就是早上落的花傍晚去拾起來。而那時魯迅年紀也不小了,所以朝花夕拾這個名字更好一點吧。這本書是魯迅1926年所寫的回憶散文的集結。前五篇魯迅是在北京所寫,而後五篇他則在廈門所以寫。還外加一篇《小引》和一篇《後記》最後把這些結合起來,也就成了這家喻戶曉得《朝花夕拾》了。

每次讀完《朝花夕拾》後我總有一個感覺,魯迅雖然自幼喪父,但是我還是佩服他的那種聰明機智,以及他父親去世後的那種樂觀。我想,魯迅的童年也和我們小時有許許多多的相似之處,在書中《五猖會》一篇中,魯迅的父親在他正高高興興地打算要去看廟會時突然命令他背一篇文章。再後來的情形可以看出來,魯迅的那股高興的火焰一下子就被這一盆冷水澆滅了。而魯迅說出了我們在父母毫不顧忌我們願意或是不願意的情況下我們心裏的無奈和煩惱。我想這一點我們和他還是很像的。

讀《朝花夕拾》有感2

“朝花”以兒童的目光追憶往昔。“夕拾”以成年人的眼光做評論。魯迅先生表面上很冷靜地敘述事件的始末,其實卻不然,在敘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諷刺。向人們毫無保留的展示着風俗、瑣事和人物美醜。

《狗.貓.鼠》這篇文章是我最感興趣的。在這篇文章裏,魯迅先生清算了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配偶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無疑,貓在次文中亦讓我感覺是不討人喜歡的動物。實際上,深入下去。這篇文章是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無常》這篇文章令我感到出乎意料,想不到魯迅先生也會有些天真的想象。文章中,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中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許些安慰。

《父親的病》自我認爲是最貼近生活的一篇文章。文章中講“父親”被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我”心中的痛苦。重點回憶兒時爲“父親”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朝花夕拾》將魯迅先生“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幻化爲“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或“從記憶中超出”,“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更多的是展現他的內心世界,將自己的思想躍然於紙上。

讀《朝花夕拾》有感3

從紹興旅遊回來,我從書架上拿下我從未看過的《朝花夕拾》。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記錄的卻是魯迅先生幼年時期發生的事。

《朝花夕拾》原名叫《舊事重提》,描寫了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對童年生活描寫的最爲詳盡的莫過於《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的幽默充盈、妙趣橫生。百草園是魯迅先生童年時代的樂園,裏面有菜畦、皁角樹、桑葚,還有鳴蟬、叫天子、蟋蟀等等。冬天,父親教他如何在雪地裏捕鳥。那裏是他的童年世界。但他最終要告別他的蟋蟀們,去三味書屋讀書,先生是極方正、質樸、博學的老人,但先生幾乎不高興他問一些關於蟲子的事情。魯迅在三味書屋雖然要認真讀書,但也仍然在後面的小園子裏折臘梅、尋蟬蛻,也可以在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用宣紙蒙在小說的繡像上畫畫。真是充滿童趣、生氣盎然。在《藤野先生》中,魯迅先生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不拘小節的人,但他對工作極其認真,這是對比的手法,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的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在異國土地上藤野先生嚴肅認真的教書態度和真摯無私的愛給青年魯迅極大的鼓舞。魯迅先生在文章裏寫到“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昂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外貌……便使我突然良心發現,而且增加了勇氣。”《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的童年故事,體現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我讀完了《朝花夕拾》,心久久不能平靜。魯迅先生幼年時期所發生的事到晚年再回憶,就像清晨的花兒傍晚再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那種清香令人回味無窮。時間就是生命,浪費了一時就相當於浪費了一世,同學之間的友情也是珍貴的。同學們知道嗎?友誼——使春天增添了豐富多彩的旋律。記得有人說過:“世界上沒有比友誼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東西了,沒有友誼,世界彷彿失去了太陽。”是啊,再過一年,我們就要升入中學,各奔東西了,但友誼是天長地久的,深厚的友情是永遠也不會忘記的,就像紮了根的參天大樹,你怎麼拔也拔不出來了……

童年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一些散碎的記憶,倒不如細品一下《朝花夕拾》,體會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大自然,嚮往自由!

讀《朝花夕拾》有感4

“珍惜現在”,是我讀了這本書後最深的感受。魯迅先生的父親因病而死,在世時,魯迅先生未叫過自己父親一聲,直至死去的那一刻,才脫口而出喊出了:“父親!!!”可惜一切都來不及了,自己的父親已經去世了,父親再也聽不見自己的喊聲,再也聽不見了……魯迅先生一直都覺得對不起自己的父親,很慚愧!魯迅先生的親生經歷告訴了我們:如果不珍惜現在的一切,等你後悔了,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掩卷沉思,其實這本書裏記載的事情,跟我們現在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性命、金錢對於魯迅先生來說一文不值。只有時間,魯迅先生奉爲無價之寶。魯迅先生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他真的令人敬佩!可現在,我們中還有那麼多的人,還在渾渾噩噩過日子,雖然我們不可能像魯迅先生那樣偉大,但我們應該奮鬥啊!不能辜負像魯迅先生那樣爲祖國未來而奮鬥的先輩們!

向魯迅先生學習,珍惜現在,好好學習,讓自己的今天無愧於明天!

讀《朝花夕拾》有感5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 師藤野 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套"。但藤野先生工作是很認真的,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敬佩。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的一視同仁,這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還有一個人物,我對他們的印象也是極深的。是衍太太,她在《父親的病》中出場。在"父親"臨死前,她讓魯迅叫父親,結果讓父親"已經平靜下去的臉,忽然緊張了,將眼微微一睜,彷彿有一些痛苦。後來"父親"死了,這讓"我"覺得是 ‘我’對於父親最大的錯誤"。衍太太對別的孩子們很好,但對魯迅不是很好,慫恿他吃冰,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魯迅表面上讚揚她,實際心中卻憎恨衍太太。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讀《朝花夕拾》有感6

就內容來看,《朝花夕拾》主要記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作品在夾敘夾議中,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評擊和嘲諷,頗爲經典。

第一篇作品《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而發的。嘲諷了他們的“流言”。“這是僥倖的,我想,幸而老虎很性急甭則從桂樹上就會爬下一匹老虎來。然而究竟很怕人,我要進屋子裏睡覺去了。夜色更加黯淡;桂葉瑟瑟地作響,微風也吹動了,想來草蓆定以微涼,躺着也不至於翻來覆去了。”從語言的表述中,我們可以將魯迅先生在當時被“正人君子”所壓迫的難耐,但是,這也是反話正說的獨特之處,他告訴了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真正中國人的靈魂是不會被消滅的。文章透露出作者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徵的憎惡;同時也追憶作者童年時救養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第二篇《二十四孝圖》揭示的則是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抒以了尖銳的評擊。在作品中,還有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表達了對她的真誠懷念。接下來的幾篇,記敘了魯迅兒時在故鄉的生活片段和魯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的腳印。

讀《朝花夕拾》有感7

當看完這本散文集時,我深切感受到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譜寫了一曲童年往事。文中作者描寫了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區,先寫百花園,後寫三味書屋,百花園是個荒涼的地方。可是,他是作者的樂園。三味書屋是個私塾,如作者所說,“是全城中稱爲最嚴厲的書塾,”樣子很是古老,兒童在那裏受到規矩的束縛,自由是沒有的,但作者也沒有把書塾寫成兒童的囚牢,在那枯燥乏味的三味書屋裏,卻有一股親切的氣氛流動其間,這就是兒童的諧趣。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在結構上確實形成鮮明的對比,但書屋雖然是典型的私塾,而作者並沒有批判它,題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點出了創作本意和內容,即敘寫自己從無限樂趣的樂園到全城最嚴厲的書塾的過程和心路歷程。

這篇回憶性散文,語言上簡潔清新 ,生動自然,輕鬆流暢,饒有風趣,給人面目一新之感。

讀《朝花夕拾》有感8

我最早接觸魯迅的時候,總感覺他的文章很高大,感覺令人肅然,無法與其接近。起初我只是被這個名字所感染,可能是也有一些好奇把,於是我便踏上了對這本的閱讀之路。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作者說,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這本書充滿的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與對社會的批判。全書由《小引》《貓狗鼠》《阿長與山海經》。

狗,貓。鼠這篇文章表現了魯迅小時候對貓的憎恨,以及對隱鼠的喜愛。原因是由於魯迅最喜歡的隱鼠被貓吃掉,於是心中充滿了報仇的惡念,對貓的追殺,襲擊。但是最後得知是長媽媽一腳踏死的,對貓的感情有所緩解。表現了兒童天真,可愛的性格。阿長與山海經,介紹了阿長-我的保姆向我灌輸一些封建思想,表示了反感,但是阿長卻有偉大的神力,忍着常人不能忍受的幫我買書,最終還奇蹟般給我買了回來。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通過對百草園自由歡樂生活的描寫和三味書屋枯燥無味的學習生活的記述,表現了兒童熱愛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父親的病一文表現了舊社會醫生的貪婪和不負責任。藤野先生一文寫了魯迅去日本留學見到了恩師也是改變他一生的人,藤野先生。表現了藤野先生對中國的友好以及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精神。

當讀完最後一頁時,最能令我深思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文章通過對比的手法,一是樂園,一個最嚴厲的私塾。從魯迅的兩種不同的態度中,否定了封建教育對兒童發展的侷限,同時我想到了我自己本身,我的童年彷彿就是三味書屋,沒有限制,無悠無慮,任我在自由的天空飛翔。但是到了中學,各種壓力,家長,老師,同學的競爭,兩極分化。在題海中迷茫,一次次如此,老師嚴厲的面孔。用煎熬來說中學生活一點也不過分。但是我們也要努力尋找其中的樂趣,就象在百草園一樣。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決不能有厭學的態度。

這本書拾的是苦也是甜,我們把甜當作回憶,把苦同自己的經歷對比,激勵自己前行。

魯迅在那個封建的年代,爲了國家,義無反顧的棄醫從文,他是那個年代的最具代表的人物,他讓人在當時的黑暗時期看到了一絲曙光,而他的《朝花夕拾》便是他捍衛自己的最好武器。

讀《朝花夕拾》有感9

清晨盛開的嬌嫩花朵,到了夕陽西下的黃昏時分纔去拾,花朵雖失去了最初的那般鮮潤,但那霞光的照射使它又多了一分別樣的韻味。。

就在這富有獨特含義題目的吸引下,我閱讀了《朝花夕拾》一書。讀魯迅先生在老年時期回憶那些過去的點點滴滴,回憶了他那簡單而無憂的幼年,回憶了他那獨特自然的童年,回憶他那激情慷慨的青年。

讀着,彷彿看到了小魯迅在百草園與昆蟲爲伴,看到了他在先生的後院偷偷玩耍的歡樂;隱約看到了“迅哥”四處求醫,爲父治病的焦急;好像看到了魯迅先生留學的點滴。在書中,魯迅用簡單又富有內涵的語言尖銳而又形象諷刺社會的黑暗,讓我們見識了封建社會的虛僞和殘酷,讓我對當時社會的窮苦人民和兒童充滿了同情與憐惜,也表現出了魯迅先生強烈的失望的心情。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章節記敘了魯迅到日本留學的生活,講述了他自己在仙台學醫,飽受日本學生的歧視、欺凌,侮辱的學習生活,並決心棄醫從文的經歷。這些經歷中無不透露出魯迅對藤野先生嚴謹、正直、沒有民族偏見、熱誠的高尚人格與教學品質的敬佩,也表達出作者的懷念之情。

是啊,正直的人受人尊敬、受人敬仰。就像春晚小品《扶不扶》中的郝建,即使那個奶奶那樣誤會他,他也要扶人起來,他說得好:“人倒了,還可以扶起來,但這人心要是倒了,就扶不起來了。”他受到了被幫助人的尊敬,也受到了所有見證者的尊重,這就是正直的人,他們有着一顆樂於助人的熱誠的心,他們不會因爲別人的閒言碎語就放棄自己做的正確的事。而我們呢,也要學習他們的品質,不能因爲同學的“獨特”就對他們有偏見,也不能通過別人的認知去認識一個人,我們要做一個受人尊敬的好少年。只有我們強盛了,國家纔可以強大,纔可以變成一個文明的、受人尊敬的大國!魯迅先生用文章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這也是因爲,偉大的魯迅先生,也正是這樣一個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

我的內心在這一刻澎湃了,我敬佩魯迅先生,敬佩他那富有內涵的文章,敬佩他那堅毅熱枕的爲人。我要向先生學習。

向先生致敬!

讀《朝花夕拾》有感10

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百草園”

——題記

從《少年閏土》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再到《阿長與<山海經>》,學過了許許多多的經典文章,瞭解了一個黑暗而又真實存在過的時代,也認識了一個偉大的作家——魯迅。

魯迅先生是中國近代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對中國近代文學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魯迅的一生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深刻而又真實地揭露了舊中國社會的黑暗,被譽爲“民族魂”。

魯迅一生著作很多,大部分以雜文爲主,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也在文學史上佔據着重要的位置。這部作品以追憶兒時往事爲主,平易曉暢,風趣生動,多個篇幅都入選我們的語文課本教材,深爲我們所熟悉。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這一句句樸素自然得語句,現在想來,自然是非常容易走入人的心裏的。但在我小學的時候,馬馬虎虎粗讀《朝花夕拾》中,印象最深的,便是那借由常媽媽之口講出的“美女蛇”的故事。相信我,那對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來講,絕對不是什麼好的體驗,只記得當時確確實實驚出了一身冷汗,現在想來,也蠻好笑的。

對於幼年的魯迅來說,百草園是自由快樂的天地。其實,哪個孩子的心中沒有一片屬於自己的百草園?

記得小時候,奶奶家的後面有一條小河,河裏有着數不盡的魚和蝦,在清澈的河水裏“咕嚕嚕”吐着泡。我經常到那裏去玩,跟着爺爺靜坐釣魚,隨着父親去撿拾各種漂亮的石子兒。河邊的快樂幾乎佔據了我兒時一半的記憶。

現在,隨着經濟的發展,每一天,城市鄉村都發生着巨大的變化。鋼筋水泥一片又一片地參天而立,工廠也在一夜之間多了許多。當我再一次來到故鄉的這條小河邊時,兒時的記憶早已蕩然無存:清澈的河水已經變得渾濁,閒暇的小魚兒也不見了蹤影,河邊嬌翠的綠意已經被柏油馬路取代。當安靜的記憶突然變得繁華,我的“百草園”就此失去了蹤影。

自由快樂的百草園之後,便是壽鏡吾老先生那嚴厲裏透着些許枯燥的三味書屋。魯迅先生的幼年學習生活,基本上都是在這三味書屋中度過。

枯燥無味的書屋,嚴厲的壽鏡吾老先生依然也無法阻止一個少年活潑的心性。估計他也不曾想到過,在他讀書忘己的時候,他的學生耐不住玩耍的心思,正在底下用紙糊的盔甲做戲,用荊川紙作畫兒。

現在看來,多少有些幽默風趣,但從魯迅先生的字裏行間裏,也無時不透露出對舊中國封建教育的不滿與批判。

而看看我們現在學習的環境,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多元化的教育體系,快樂的學習環境,我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報名參加豐富多彩的選修課,再也不用像魯迅先生幼年時一樣,躲在私底下用紙糊的盔甲做戲了!

魯迅先生的文章,並沒有多少華麗的修飾,洗去了所有的鉛華,就是這麼平淡無奇樸素至極的語言,在讀者的心中,構建出一個個充滿童真童趣的世界。

魯迅先生的百草園永遠失去了,而我們相信,在加重建設綠水青山的今天,我們的“百草園”不久就會失而復得的!

閒暇之時,不妨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靜坐着翻開那本名爲《朝花夕拾》的書籍,在那充滿童年味道的樸素文字間,返璞歸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