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800字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學識都 人氣:2.73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800字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800字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800字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1

翻過最後一頁,鄭重地合上書後,我的心情仍然如驚濤拍岸,久久不能得到平靜。這本《魯濱遜漂流記》是被譽爲“英國小說之父”的丹尼爾·笛福在59歲時寫的,書中情節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靈。

主人公魯濱遜出生在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中,他完全可以憑着父母爲他鋪好的路去生活,平步青雲。但魯濱遜不甘於過着平庸的生活,懷着雲遊四海的高遠志向,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歷經無數險情。後來整條船最終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難,唯有他活了下來,並隻身來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孤島上,憑藉雙手和智慧,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蹟,養活了自己,在孤島上生存了28年,最後回到闊別多年的英國。

“苦難對於弱者來說是萬丈深淵,而對於強者來說只不過是一塊墊腳石。”魯濱遜就是一個強者,雖然並未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但他在遭遇海難漂流到孤島以後,不是悲嘆命運對自己的不公,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頭腦和手腳,用勤勞創造了生活,創造了人生。沒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沒有食物,他嘗試着打獵,種穀子,馴養山羊,種葡萄;他還摸索着做桌子,做陶器,學做麪包;在絕望和無助中用自己的頑強和毅力與黑暗,飢餓,恐懼,孤獨,疾病作鬥爭。面對人生的困境,魯濱遜的所作所爲,顯示了一個硬漢子的堅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從中可以看出,他並不是一個隨遇而安,消極待命的人,而是一個意志品質極堅強,執着,不爲眼前困境所迫,努力改變的人,並且勞務肯幹,情於創作。正是他身上的這些優秀精神品質,才使他把握住生存機會,創造了物質條件。

“上帝爲你關上一道門,一定會爲你敞開一扇窗。”是呀,當你在陷入困境的時候,別以爲自己正處於絕處,只要積極和樂觀去面對,把握住每一個稍縱即逝的機會,正像魯濱遜一樣,要是他在荒島上意志消沉,不振作努力的話,他就不可能看到島上擁有豐富的資源,破船上仍然有可以維持生存的食物、衣物……瞧,這便是“上帝”在他遇到困難時,悄然爲他送來的一點希望,魯濱遜能夠緊緊抓住眼前的一線生機,並自強不息地努力着,爲什麼我們不能像他那樣呢?

不要灰心喪氣,積極樂觀地面對困境吧,朋友,心懷理想,不輕易言敗,終將取得輝煌的成功!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800字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2

不久前,我剛剛讀完了一本書,它就是被譽爲現代小說之父的英國作家笛福的得意之作——《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主要講的是主人公魯濱遜。克羅索不聽父命,出海航行。一次,他所乘的船隻遭遇了風暴,他和船上的人用一隻小艇得以逃生。還有一次,他被土爾其海盜抓獲,但是他憑着聰明才智,再次逃生。在他逃亡的路上,一位好心的船長救了他並把他帶到巴西。在那裏,魯濱遜有了自己的種植園,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長,魯濱遜和其他人去收購黑人的路上,船隻遇上風暴觸礁,船上的人全部遇難,在一個荒島上,只有魯濱遜倖存下來,海浪把他捲上了沙灘。在經歷了絕望和恐懼之後,魯濱遜動手建造了一隻小木筏,將原來破船上的東西運下來。接下來,他又趕在天黑之前,在一處小山坡附近搭好了個簡易帳篷,他還用木箱和木頭搭好了一道城牆。在隨後的二十八年裏,他一個人生活在島上,還學會了製作陶碗,播種小麥。後來他從一羣野人中救出了一名俘虜,並給他取名星期五,三年後,一艘經過荒島的英國船最終把他帶回了祖國。

讀完了這本書,我不禁被魯濱遜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毅力所折服,他憑着那股不怕失敗,絕不灰心的頑強韌勁,在那個荒島上建立起了屬於他自己天堂。他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是花了令人難以想象的艱苦勞動:爲了做一塊木板,用了四十二天的時間;爲了做一條獨木舟,用了將近三個月的時間……

這樣艱苦的勞動,是常人難以承受的;這樣頑強的毅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我想換了是我,一個人能活下去嗎?別說二十八年了,就是二十八天我也不能夠,因爲與他相比,我缺少了他無畏的勇氣與膽識,缺少了吃苦耐勞的精神作者曾在書裏寫過這樣一句話:害怕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

事實也的確如此,一個人即使身處惡劣的環境中,但他只要肯努力肯堅持,就一定會成功,就像魯濱遜,雖然最初他的處境十分惡劣,但是他靠着頑強的意志,聰明的頭腦,勤勞的雙手,最終把荒蕪人煙的小島改建成了一個美好舒適的樂園。

朋友,讀讀這本書吧,那豐富多彩的場景,曲折動人的情節,一定會讓你終身難忘!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800字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3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著名的文學家高爾基說的話。今年暑假,我讀了英國的丹尼爾·笛福寫的“魯濱孫漂流記”。它使我深受啓發。

魯濱孫漂流記”講述了一個19歲的少年,---魯濱孫想要出海旅行,但遭到了父母的極力反對,但魯濱孫還是離開了家開始了他的航海生涯,不過事實不如意,他在一場狂風巨浪中被送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他找了棲息之所,他在沉船上找到了食物、武器、工具等物品。又自己動手創造了器具,種了穀物,養了牲畜,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後來,他生了一場大病—瘧疾。他想起英國人生病時,不吃藥,只嚼菸葉,他照做了,最終戰勝病魔。他又救了一個野人,因爲那天是星期五,所以這個野人的名字就叫做“星期五”。“星期五”跟着魯濱孫學說英語,學幹活,乾的像魯濱孫一樣好。他們又救了一艘船的船長、大副和旅客。他們勇敢地消滅了船上的叛亂者,奪回大船。他們乘坐大船回到了英國,魯濱孫回到英國,收取了他應有的財富,就開始趕往家鄉—倫敦。他在路上遇到了野狼,經過幾番周折,終於安全地回到了家鄉。

他在這片荒島上生存了二十八年!這是多麼驚人啊!他初到荒島時,身上沒有食物,沒有衣服,沒有食物,也沒有住所。但他在沉船上發現了許多有用的工具後,他便振作了起來。他建了自己的房屋,養了牲畜,做了器具,種了稻穀,創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小王國。再仔細想想,他在這座島上生活了28年2個月零19天!這接近30年的荒島生活,不是我們想象地那麼容易的。如果我們有着相同的遭遇,我們能生存幾天?一天,兩天,還是三天?我們早已習慣了父母爲我們創造的優越條件,沒有經歷過風風雨雨,體會不到幸福的來之不易。

魯濱孫是一個不甘平庸、勇於進取的人。魯濱孫的內心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這種力量促使他厭惡平凡中庸的生活,到海外去闖蕩。父親的勸告、船破的教訓都不足以讓他回頭,以致最後終於遇難,隻身到了荒島。然而他戰勝了困難,生活也相當安適。

魯濱孫是個堅毅果敢的人。他隻身困在荒島,沒有助手,沒有同伴,但是他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改變了生活,他克服了許多困難纔得到最後的安逸的生活。他對任何事情都不灰心,並且熱衷於勞動。他就是這樣與自然進行鬥爭,改變了自己的處境。這種樂觀向上,艱苦奮鬥的精神是值得人們傳頌的。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800字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4

人生其實就是不停地在做無法後悔的抉擇!

——題記

當魯濱遜選擇了充滿風險的航海,而不是波瀾不驚的生活就註定了他那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我一直喜歡在讀書時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但卻做出與主人公相反的選擇,再思考這樣做的結局是什麼。讀完《魯濱遜漂流記》後我不得不嘲笑自己,因爲還沒上荒島之前我就已經死了不下十次了!在自嘲的同時,我也不禁佩服魯濱遜的勇敢與機智,以我的思維看待魯濱遜的抉擇,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那麼如何做出像魯濱遜那樣正確的抉擇呢?魯濱遜初上荒島就鎮靜下來,還抓緊時機從沉船上獲得了最基本的生存物資,給自己鼓氣相信自己能開拓荒地,豐衣足食。可見,正確的抉擇少不了——鎮靜、自信、不輕言放棄。

回過頭來發現:一切成功人士作出抉擇時亦是如此!美國著名總統林肯一生共參加競選11次只僅僅成功3次,但3次就夠了,只要選擇了不放棄,無論失敗多少次,都選擇再試一次,不就多了一次成功機會了嗎?不要多,只需3次,鞋匠的兒子就能成爲美國總統,成爲令全世界都爲之嘆服的偉人。

然而生活中的我們會做出怎樣的抉擇?我想:一向順風順水的我們定會在一次次失敗與挫折面前,陷入無盡痛苦的深淵,而終將在悲傷中被自己擊垮!爲何我們會如此脆弱,甚至連一次勇於面對的選擇都無法做出,連一次打擊也無法承受呢?這是因爲我們在生活中從來不用做任何決定,70%的選擇都安排好的,只要照着去做就能取得成果。久而久之,人的腦子就已經不再也不需要轉動。所謂的“選擇恐懼症”就是無腦人士爲他們的愚蠢和無能而找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正是因爲如此,多少人喪失了判斷力,誤入了歧途。

正確的抉擇能讓人登上巔峯,錯誤的抉擇能使人一下子跌進滅頂的深淵。只有做到雖然心碎,但依然不放棄;雖然痛苦,但依然鎮靜;雖然奔潰,但依然自信。只要堅信對付屢戰屢敗的最好辦法就是選擇屢敗屢戰,永不言棄,只有這樣才能做出將自己推向輝煌而不是深淵的抉擇與決定!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800字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5

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篇小說後,深深被故事中的主人翁魯濱遜感動,他遭遇海難漂流到荒島上以後,不是悲嘆命運對自己的不公,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修建房子、種植莊稼、養殖動物、製造工具、在絕望和無助中用自己的頑強和毅力與飢餓、疾病等作鬥爭,最後終於勝利的獲救。

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書中的主人公魯賓遜是那麼的聰明、勇敢、樂觀、熱愛生命。他不怕困難的阻擋,勇往直前。有一次,他揹着家人,偷偷的乘船來到海上游玩,在魯濱遜所乘坐的船在途中不幸遇到風暴觸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難,唯有魯濱遜倖存。海浪把他捲上了沙灘。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觀與絕望之後,他憑藉自己頑強的毅力,與大自然展開了英勇卓絕的鬥爭。比如說,有一次,他生病了,可是他沒有藥,他就用菸葉和酒自己製作藥品,把自己的病治好了。他還會製作陶器,啊!他是多麼的心靈手巧呀!有一次地震了,把他的房子都震壞了,他沒有哭,也一點不懶惰,馬上就動手又準備蓋房子。他不僅僅只會幹這些,他還會種田、打獵和烤麪包。他會自己縫製衣服、帽子,製作羊皮傘等等。最後他憑藉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創造了奇蹟,讓他重新返回了故鄉。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魯濱遜講過的一句話,“我的脾氣是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決不放手”、“我會盡力而爲,只要我還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也許我們的社會中也有很多人像魯賓遜這樣堅強,但也有好多人十分懦弱。其實,現在的很多人都是那些遇到問題便退縮,不敢勇敢面對困難。不僅如此,現在很多人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家長視子女爲掌上明珠,不要說冒險了,連小小的家務也不讓小孩子做,天天總是說:“我的小寶貝啊,你讀好書就行了,其他的就等爸爸媽媽做就是了。讀書雖然重要,但生活的小事也不能忽略。想一想,在荒無人煙的孤島上,如果你連家務都不會做,你能生存下來嗎?讀完這部着作後,我想了想:如果我現在也在一座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我會想魯賓遜一樣堅強嗎?我可以活下來嗎?哎,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爲像魯賓遜那樣的人物啊!於是我們更應該學習他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無論何時何地都堅強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要爭取,決不能放棄!我們要像魯濱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憑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創造奇蹟,取得最後的勝利。

這難道不是我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穫嗎?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800字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6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我曾經在多年前粗略讀過,今日細緻讀來全是因爲兒子最愛這本書的緣故。我和兒子一起朗誦了整本書,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合作,出聲讀完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有一版本(1200千字)每章都是四字題目,兒子能做到一字不差按順序背出標題。我自嘆不如。

此刻,我正憂愁不知寫哪篇文章的讀後感,兒子推薦了這本書,且自告奮勇地說幫我寫,無法拒絕兒子的再三自薦,我聽之。

一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一個人在一次航行中上遇到了可怕的風浪,翻了船,除他之外無一人生還。他流落到了孤島上。憑着他驚人的毅力與勇氣,二十八年後,他依靠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孤島,這個人就是倒黴而又幸運的魯濱遜·克羅索。在荒蕪人煙的孤島生活了28年啊!多麼驚人的一個數字!

可見魯濱遜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他說:“我整天悲痛着我這淒涼的環境,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獸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地,他獨特的個性體現了出來,對生活充滿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設計的悲觀中,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種了小麥、稻子……就這樣,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自己的小王國。

魯濱遜還是堅毅的人。他曾經這樣說道:“我的脾氣是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決不放手的“,“我要盡全力而爲,只要我還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驗,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勞力,費好長的時間。連做一塊木版都要四十二天。他作的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但他從來不灰心失望,總是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令人欣慰的回報,他最後變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種植園,有牧場,有兩處較“豪華“的住所……這些沒有一件不是費了很多力氣、克服了許多困難才得來得的。

讀完之後,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島,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能幹些什麼?會劈柴?會打獵做飯?我連洗自己衣服還笨手笨腳的呢!再說了,沒有一個人講話,多孤單呀!我準會憋死的!可見魯濱遜是多麼樂觀向上!我覺得人應該學習他這種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精神,無論何時何地都堅強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要爭取,決不能放棄!我們要像魯濱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憑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800字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7

英國小說家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描述了主人公獨自一人在海島上生活,戰勝困難、艱苦創業的傳奇故事。小說寫得真實,讓我對主人公猶然而生一種敬佩之情。

本書講述了魯濱遜愛好航海、冒險,當上了充滿驚險和刺激的水手,憑着自己的堅強、毅力與勇氣,依靠自己的智慧與辛勤勞動,在他一個人活下來的情況下,生存了下來。在荒島度過了長達二十八年之久的荒島生活,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最終回到了自己的國家。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讓我大開了眼界,也讓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只要我們像魯濱遜一樣,在困境面前毫不退縮,有他那種不畏困難的精神,在絕境中求生存的信念,有什麼事情我們不會成功呢?又有什麼事情能比魯濱遜遭受的更糟呢?

我是真心的佩服他,試想自己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做到的。但他爲什麼有這樣的力量?我想了想在文中魯濱遜的種種表現中發現,他在困難面前,持有樂觀的態度,戰勝自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當漂流到荒島後,他對自己的不幸遭遇,有積極的人生態度,並沒有失去活下去的勇氣與信心,不向死神認輸。他列出表,列出幸與不幸,好處與壞處,以此來安慰自己的孤獨,來激發自己戰勝困難的“動力”。“我陷在一個可怕的荒島上,沒有重見天日的希望;但我還活着,沒有像同船的夥伴們一樣被水淹死。我與人類隔絕,彷彿一個隱士;但我並未因沒有糧食餓死在這個不毛之地。我沒有衣服,但我是在一個熱帶氣候裏,即使有衣服也穿不住。”魯濱遜對於自己面前遭遇到的困難與不幸是多麼樂觀啊!就是他有這樣的生存理念,才讓他在孤獨的荒島活了二十八年之久。

這本書使我懂得了,人生不可能順順利利,一帆風順,他總是會爲難你,一波三折。當我們遇上不利環境的時候,就得學會面對現實,在絕望中找到希望,知足安命,增強與困難作鬥爭的決心與信心。“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正如魯濱遜所說的那樣:“我已學會多看看自己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看生活中的黑暗面;多想想自己所得到的享受,少想想所缺乏的東西。這種態度是我內心感到由衷安慰!”。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800字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8

《魯濱遜漂流記》描寫了魯濱遜在荒島上通過自己的勞動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戰勝了惡劣的環境,與土著人星期五共同回到了家鄉,過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

我最欣賞的不是魯濱遜的勤勞與勇敢,而是他那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可想而知,一個孤零零的大活人獨自在荒島上生活了十幾年,沒有人陪伴他,甚至於最基本的,與一個人簡簡單單地說會兒話都做不到。整個荒蕪的島上沒有房屋,沒有稻田,只能靠他自己辛辛苦苦地打造出一片天地。

其實魯濱遜也是一個常人,他沒有什麼驚人的本領可以在這淒涼的環境中久久地掙扎。可是他承受住了這個打擊,發揮出超出凡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爲了重新拾起勇氣,魯濱遜寫了一張厲害差異表,把種種可能都分析出來。無論是出於消極還是積極,這使得他能夠冷靜下來,從只會空想的日子裏解脫了出來,學會從絕望中尋找希望,從而勇敢地去面對現實,去改善現狀。

但是比起魯濱遜來,我們這些當代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似乎太糟糕了。不要說像魯濱遜一樣經歷那樣的磨難,即使是一些不順心的芝麻大小般的事情也會輕易地被其打—倒。經常從報紙和電視上得知,每年都會有許多學生離家出走甚至是自殺,其中的起因往往只是和父母吵了幾句、考試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或者是老師批評嚴厲了些,有些人甚至還抱着“視死如歸”的氣勢,其實這正是心理脆弱的表現,是多麼的可笑並且可悲呀!

其實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經常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在學校,我有一次因爲一件小事情而被老師批評,由於想到我出發的意圖是好的,心中有着說不出來的委屈,那幾天上課總是走神,恨不得逃離這個深淵般的學校,走得越遠越好。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可笑之極,其實換個角度思考,被老師批評也不是一件壞事,雖然是被冤枉的,但是如果自己做事再小心謹慎一點,也不至於被人誤會,所以當我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向好的一方面去想,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快樂等着你去收穫!

曾經聽過一個名人說過:苦難對於弱者來說是萬丈深淵,而對於強者來說則只是一塊不起眼的墊腳石。這句話鼓舞着我向人生的光明看齊。是呀,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只要調整好心態,就能夠把所有的煩惱一掃而光,把困難化爲前進的動力。困難來臨時,我們要認真冷靜地分析這件事產生的原因,並且有針對性地加以排除和克服,而不是盲目地發泄和不切實際地空想,這樣做不但徒勞無獲,而且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對你的傷害將會更深一層。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800字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9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大家肯定不陌生,這一本書是關於冒險、智慧和勇敢的一本書。這一本書我感覺特別的好,因爲,裏面的一些故事情節,告訴了我們許許多多的道理,並且,我們再看故事的同時,還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有趣的奇妙知識。

主人公是:魯賓遜,魯賓遜出生在英國的約克城。魯賓遜有兩個哥哥,大哥曾經是一名中校,後來在與西班牙人的戰鬥中不幸犧牲了。至於二哥的下落,魯賓遜自己也不知道。魯賓遜是一個不安分的孩子,非常熱愛外出冒險,心裏總是有外出冒險的念頭。但是,他的父母卻一直不同意魯賓遜外出冒險,他的父母想讓魯賓遜一直留在他們自己身邊,並且,想把魯賓遜培養成爲一個優秀的律師。但是,魯賓遜不願意,最後,還是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遇到了許許多多驚險的事情,一直流落到一個孤島。他在孤島克服了種種困難,最後,救了一個野人俘虜,便做成了自己的僕人——星期五,和星期五一起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我在“第三章《流落孤島》,第四章《荒島上的孤獨生活》,第五章《環遊小島》,第七章《我的一位新夥伴》”這四章裏學會了,不要一遇到困難就把自己給嚇到了,急得不得了,或者是哇哇大哭。先不要讓自己的情緒激動起來,先要讓自己放鬆,讓自己想一想該怎麼辦。

比如,1、魯賓遜沒有食物吃,就吃一些打獵來的野獸之類的動物,然後,自己不斷地發現種田的規律,來吃種田種成功的糧食。

2、魯賓遜沒有住的地方,就先在洞穴前畫了一個直徑二十碼的半圓形,並沿邊界豎起兩排堅固的木樁,然後用幾條粗繩索把他們圈起來。接着,我又在兩排木樁中間,橫放一條條木柱,築出約有兩尺半高的籬笆。

3、魯賓遜沒有衣服穿,就用打獵來的野獸的皮毛,自己縫製出帽子,或者是服。魯賓遜沒有工具,就用以前在船上那一些工具和財產。

4、晚上沒有照明,就點燃火把。

5、沒有交通工具,就從森林裏砍下一顆非常高大的柏樹,削去樹上那些枝丫。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把樹幹鑿成了船的形狀。

6、要是沒有鐘錶,魯賓遜就在大樹上面刻上鐘錶,然後,看太陽計算時間。

7、要是自己生病了,魯賓遜就在自己做的小帳篷裏面養病。

8、要是自己孤獨害怕,自己就抓一隻小鸚鵡當寵物養,來馴養這一隻小鸚鵡。

通過這本書,我學會了好多我以前克服不了的事情,並且,這本書還給了我一個很大的啓發,讓我改正自己的生活缺點,重新做自己。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800字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10

我是個酷愛讀書的女孩,一本本好書爲我打開了嶄新的世界,讓我稚嫩的童心不再迷茫。而讀完《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更讓我懂得了勇敢堅強,在困難面前不退縮。

這本書主要講了主人公魯濱遜克魯索在一場海難中僥倖存活,漂到了一座小島上。爲了存活,他自己做了一隻木筏,把船上的東西轉移到了小島的`水灣裏,並尋找到了淡水。他自己在小島上種植莊稼,飼養動物,並學會做簡單的麪包……十二年後,他在島上的生存沒什麼問題時,突然在某晚發現了一羣野蠻人。魯濱遜對野蠻人有所耳聞,他知道他們會將其他部族抓來的俘虜煮熟吃掉。魯濱遜便拿起槍,殺死了野蠻人,並救了一個俘虜,給他取名爲“星期五”,從此,星期五成了魯濱遜忠實的僕人和朋友。一段時間後,星期五學會了幾句英語,魯濱遜把島上的事告訴了他。後來,又來了一羣野蠻人,而且這次帶來的俘虜中有一個白人,星期五的父親也在內。魯濱遜殺死了野蠻人,把俘虜們都救了出來。之後魯濱遜準備回去了,他新造了一艘船,讓星期五和他父親把西班牙船上遇難的水手都接到島上來。在等待的途中,他幾乎要喪失回到英國的希望了。這時,有一艘英國船因水手鬧事而在魯濱遜的島附近拋了錨。魯濱遜幫那位船長奪回了他的船,等星期五和他父親回來後,跟他們一起回到了英國。從此,魯濱遜結束了他在島上28年的生存,回到了上流社會。

讀完此書,我被書中曲折,跌宕起伏的情節感動了。28年,多麼驚人的時間啊。那麼久的時間,主人公魯濱遜竟一直能保持着樂觀的心態,沒有放棄,多麼偉大、堅毅啊!他同惡劣的環境作鬥爭,勤奮勞動,把小島經營得有條不紊。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我自己,有一次,我在草坪上放風箏,可放了好幾次,老天像在和我作對,就是不讓我放上去,可就在我準備放棄的時候,我想起了魯濱遜,想起了他在困難面前不屈服勇敢頑強的抗爭精神,我又重新振作起來,相信失敗多少次,總有一次是成功的,然後我重新拿起風箏,順着風飛快的跑着,跑了一會兒,我鬆開了手,風箏終於飛上了天空,這隻風箏帶着我的夢想在天空中翱翔。

這本書給了我人生的一大啓示:面對困難要樂觀堅強,具有大無畏冒險精神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終將會成爲成功者,成爲英雄。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800字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11

起先這本書中繁瑣的人名讓我厭煩。但是越往後看越精彩,尤其是魯濱遜的荒島生活,也就是他遇難後倖存的那段深深吸引了我。

主人公魯濱遜幸運的被海浪打上海岸後從僅存的一點希望到失望,到絕望。冷靜下來後又燃起了對生的嚮往。從此開始他長達二十八年的孤島生活。

在蒼涼寂寞的荒島,魯濱遜以他勇於冒險、敢於創造的精神,獨自一人與困難和艱險鬥爭,終於創造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在荒島上,魯濱遜用自己的雙手建立了房屋、籬笆,還學會了做衣服、器具等生活必須品。他把還把山羊、鸚鵡等野生的動物圈養起來,用剩餘的一點種子經過反覆的播種,吃到了自己的糧食。當他看到野人用自己的同類開宴會時,他勇敢的站出來,與他們搏鬥,搭救了一名年輕的也人,並給他取名爲“星期五”。終於,他把原本荒涼的小島建造得美麗而富饒,自己非但沒有被困境壓倒,反而過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一直到第28年一艘英國船來到該島附近,魯濱遜幫助船長制服了叛亂的水手,才返回英國。這時他父母都裏開了人世,魯濱遜收回他巴西植物園的全部受益,並把一部分送給那些幫助過他的人們。

魯濱遜如果沒有離開家,而是按照他父親說的生活,那麼他的人生一定不夠精彩。他也就不會懂得用自己的雙手去製造東西,去保衛自己的家園。但他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了,雖然他一次次地遇到困難,但他勇於向世界挑戰。在經過大浪後沒被淹沒,於是在荒島上用自己的雙手開闢出屬於自己的家園;他勇於去行動:在荒島上看見俘虜快被野人殺後吃掉,拼命去救他,我們也應該向魯濱遜這樣,不被打垮,要勇於鬥爭、勇於行動、勇於挑戰。

我明白了只要我們像魯濱遜一樣,在困境面前毫不退縮,有他那種不畏困難的精神,在絕境中求生的信念,有什麼事情我們不會成功呢?又有什麼事情能比魯濱遜所遭受到的更糟呢?

有人這樣評論魯濱遜:“魯濱遜那種對生活不斷追求,對交往的嚮往都源於他那對生活無比熱愛崇尚的精神。”我們要熱愛生活,只有熱愛生活,才能做到魯濱遜那樣。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800字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12

這個週末,我讀了著名的小說《魯濱遜漂流記》,深有感觸。

魯濱遜從小就喜歡航海,他在一次航海中遇難,流落到了一個荒島上。爲了生存,它做竹筏、挖山洞、種植大麥、做傢俱,還要抵抗危險兇惡的食人族。若干年後,他救下一個俘虜起名叫“星期五”,因爲那天正好是星期五。又過了好幾年,他們終於發現了一艘英國船,才得以離開小島。

書中,魯濱遜的聰明機智深深的啓發了我。我想:“遇到這麼大的困難都能生存下來,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是呀,面對困難,他沒有退縮,而是以強大的毅力活了下去。命運給予他九十九條死亡之路,他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偉大的一生!沒有住所,他挖掘山洞,建築木房;沒有食物,他種植莊稼,生養家畜;沒有工具,他花費時間,自己製作!在困難前,他沒有停住腳步;在危險中,他沒有畏怯害怕;在寂寞裏,他沒有失去信心!如果沒有他在絕望中爬起,在黑暗中努力,在寂寞中堅持,他能活下去嗎?如果不是他機智勇敢,堅持不懈,樂觀自信,他能活下去嗎?他能活下去不是依靠命運,而是靠自己!我們不能被命運擊垮,而要在厄運中依然永不放棄;我們不能被失敗打倒,而要在失敗中吸取教訓;我們不能再黑暗中絕望,因爲下一個黎明總會到來!所以,我們不能被命運改變,而要改變命運,堅持不懈的努力之後就會迎來勝利!困難和命運,絕不會是無敵的,只要有強大的毅力,什麼困難都會被化解,什麼厄運都會被擊敗!

生活中也是這樣。就比如······

在一個星期三的晚上,我寫作業遇到了困難。那是一道數學題:“1個大人1餐吃2個麪包,2個小孩一餐吃1個麪包,如果有大人和小孩共99人,一餐正好吃99個麪包,請問有幾個大人幾個小孩?”這道題可真夠難的,我想了好長時間都沒有想出來。用假設法?不行,不管用,條件不夠;用方程?不行,二元一次方程我還不熟,算不出來。哎喲,到底用什麼呢?我腦子裏亂成了一鍋粥。終於,在奮戰了半個小時之後,我算出來了:33個大人,66個小孩。這就對了,我如釋重負。自己成功解題的感覺就是爽啊!這也應了那句古話:功夫不負有心人!

讀完《魯濱遜漂流記》,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一個道理: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800字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13

當一個人只能靠自己的智慧,堅持在荒蕪人煙的荒島上生活二十八年!海島上誘人的陽光、海浪、沙灘、棕櫚樹……還會是我們憧憬的夢境嗎!

《魯濱遜漂流記》記述了主人公魯濱遜被漂流到一個人煙稀少的孤島上,在無助與孤獨中,如何適應荒島生活,依靠智慧和勇氣,克服困難,讓生命延續,並且找到生活樂趣的這樣一個奇妙故事。

魯濱遜並未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而是和我們一樣在生活着。但那些瑣碎的細節卻又是魯濱遜同困境抗爭的過程,而這些困境又是幾乎每個人都曾體會到的:黑暗,飢餓,恐懼,孤獨……這時候,魯濱遜面對困境,煥發出求生動力,堅定改變惡劣環境的信念,這種信念是別人沒辦法給他的。只有他自己,堅持堅持再堅持,纔會有活着回家的機會。

沒有人明白他是怎麼做到的。他曾經這樣說道:“我要盡全力而爲,只要我還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也許就是因爲心中的那個信念,在支撐着這位偉大的人艱難的活着。在魯濱遜看來,天底下沒有什麼人克服不了的困難,只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與雙手,堅持信念,一切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其實在我們學習中不同樣需要具備魯濱遜那樣不懈努力、堅持信念的精神嗎? 我們的學生時代,學習的進步就象魯濱遜身陷孤島、面對困境、堅持信念、柳暗花明一樣,是苦中求樂、先苦後甜的過程。

愛迪生幾乎每天在實驗室裏工作18個小時,在那裏吃飯睡覺,但他絲毫不以爲苦,他說:“我一生從未做過一天工作,我每天都其樂無窮。”就是這個從未進過學校的人,這個報童出身的人,視工作爲快樂,發明了燈泡、電話等一千多個專利產品,改變了我們世人的生活。

有個小男孩叫艾克,他經常與家人一起打撲克牌。有天晚上,他連續幾把都抓到破牌,就不高興了,開始抱怨起來。母親正色說道:“如果你要玩,就必須把手上的牌玩下去。發牌的是上帝,你能做的,就是把手中的牌玩得最好。生活就是這樣。”後來,艾克在遇到生活困境時,總是會想起母親的話,總是盡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去適應環境,面對挑戰。他從一個平民家庭走出,從士官而成爲上校,後來成爲二戰時的盟軍總司令,最終成爲美國總統。他就是艾森豪威爾。

其實,人與人之間智力差異並不大,學習條件也相差不多,關鍵要刻苦、講究方法,從小事做起,注意細節、開好頭、不找藉口、咬牙堅持,把自己當作魯濱遜身在無人海島、堅持信念,就一定會和魯濱遜一樣成功!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800字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14

這個假期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獲益匪淺。一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一個人在一次航行中上遇到了可怕的驚濤駭浪,翻了船,除他之外無一人生之路還。他流落來到孤島上。憑藉他令人震驚的恆心與膽量,二十八年後,他靠自己的聰慧逃離了孤島,這個人便是不幸而又好運的魯濱遜克羅索。在荒蕪人煙的孤島生活了28年啊!多麼的令人震驚的一個數據!

由此可見魯濱遜是何其的英勇。初到孤島的他是失落的,他說道:我一天到晚哀痛着我這淒涼的自然環境,沒有食材,沒有房子,沒有衣服褲子,沒有武器裝備,沒有發展方向,沒有被救的期待,眼下僅有死,並不是被猛獸所吞,便是被野人所嚼可是,漸漸地,他與衆不同的個性化最能體現出去,對生活滿懷希望,已不一天到晚沉浸在自身設計方案的消極中,剛開始一心一意的分配自身的生活,他建了小屋子;幹了餐桌、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狗;種了麥子、稻子就是這樣,它用自身的兩手,造就了自身的小王國。

魯濱遜還是剛毅的人。他以前那樣講到:我的性子是要信心做一件事情,失敗決不會放開手的,我想竭盡全力而爲,要是我還能划水,我也不願被淹死,要是我還能站起,我也不願倒地他沒有小助手,專用工具不全,經驗不足,因此 做一切事兒必須花非常大的勞動力,費好長的時間。連做一塊木版必須四十二天。他作的許多 事情都是徒勞無功,沒有獲得成功,但他從來不灰心喪氣寒心,一直總結了失敗的工作經歷又重新開始。辛勤的勞動換來了值得一提的是的盈利,他最後愈來愈有船舶,有吐司麪包吃,有陶瓷器用,有種植區,有農場,有多處較奢侈的住所這類沒有一件並並不是費了很多 力氣、解決了許多 艱辛才獲得來的。

讀完之後,我忍不住反省自己:倘若淪落到荒島,能活幾天?一天?二天?我又能幹些哪些?會劈柴?會捕獵煮飯?我連洗自身衣服褲子還笨手笨腳的呢!再說了,沒有一個人發言,多孤獨呀!我準會憋死的!不難看出魯濱遜是多麼的的樂觀向上!我認爲人應當學習培訓他這類不畏艱難、樂觀向上的精神實質,不管任何場合都頑強地生存下去,就算僅有一線希望還要爭得,絕不允許捨棄!我們要像魯濱遜那般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憑自身的兩手創造價值。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800字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15

他,不受家人的勸阻,登上了前往非洲的大船;途中突遇意外,只有他被巨浪捲上荒島,得以生存。

他,在島上蓋房打獵,畜養耕地,活出了一番別樣天地。他救下了野人,併爲他取名“星期五”,教他幹活。在島上度過二十八年後,他才重新回到故鄉英國。他是誰?他就是魯濱遜,一個傳奇的人物!

魯濱遜是一個愛冒險的英國人,他不顧父親的阻攔,與朋友一同前往非洲。可半路遇到風暴,只有他活了下來,還身處在一座荒無人煙的可怕孤島上。

開始,魯濱遜急切地盼望有船隻經過。漸漸的,他不再指望有誰能夠發現他,從並未傾覆的船隻殘骸中運來物資。接着,他在島上伐木蓋房,沒有溺死的兩隻貓和一隻狗陪伴着他。魯濱遜把打獵捕獲到的羊圈養起來,並種下了稻穀。他甚至還救下了一個野人,叫他“星期五”,使他成爲自己的幫手。

最終,魯濱遜救下叛亂船隻的船長,船長帶着他回到了離別二十八年的故鄉——英國。

魯濱遜,即使隻身一人處在未知環境當中,也不屈服於大自然。他聰明勇敢,理智能幹,沒有像常人一般,精神崩潰而自盡。他有很好的心態,又有超乎常人的生存能力和經驗,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也要學會獨立,才能在社會中遠離依靠,也能搏得一席之地,展翅翱翔。

也許,我們正是缺乏機會,才缺乏了經驗。機會又由誰創造呢?靠旁人的支持,靠自己的信念。人的本能都是求生,而放棄也是本能。堅持不一定成功,但放棄一定失敗。在未知的情況下,我們不嘗試,又怎麼能知道答案呢?比如魯濱遜這種情況,求生是比自殺好上百倍的。自盡是懦弱的表現啊。當我們感到一無是處時,可能是因爲沒有找到閃光點,也可能是因爲沒有機遇認識自己,或許是純粹自卑而忽略優點。在任何人身上,在任何環境中,總有突破口,總有壞處、好處。

任何時候我們都得勇敢無畏,害怕絲毫沒有用處。當我們遇上紙老虎時,不畏地去面對,興許會掛彩,興許會勝利;如果在害怕,那隻能讓紙老虎更毫無忌憚,更囂張,結局必定失敗。那我們爲何不選擇前者呢?倘若兩條路的盡頭都是很不理想,那爲何不選擇冒險的路呢?即使會有一身傷,但總比混吃等死好多了。後者只有失敗的結果呀!

每一個人都應該去看看《魯賓遜漂流記》,這真是一部名不虛傳、令人熱血沸騰的世界經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