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童年有感精選15篇

學識都 人氣:4.06K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童年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童年有感精選15篇

讀童年有感1

《童年》是高爾基的三部自傳體小說之一,主要描寫阿廖沙童年、少年和青年生活的同時,也反映了阿廖沙的生活狀態。

這本書寫的主要內容是:阿廖沙因爲父親很早就去世了,他隨母親寄居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對他很不好,總是對他充滿了敵意。不過,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一位慈祥的外祖母。在外祖母的幫助下,阿廖沙成爲了一個堅強善良、機智勇敢的人,最後他去了“人間”。

我覺得阿廖沙在這種環境下也堅強勇敢地克服種種困難,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就拿我上次自己走夜路回家來說吧,那天放學後我在校門口站着卻沒看到媽媽那熟悉的身影和慈祥的微笑。突然,我想起昨天媽媽叫我今天要自己走夜路回家。我站在原地想了一會兒,就朝着家的方向慢慢走去了。我走着走着,腦子就開始胡思亂想了:這裏會不會有人販子把我給拐走啊?會不會有人跟蹤我啊?會不會有殺人犯?會不會……頓時我的心裏害怕極了,於是加快了腳步,再次心想:我必須堅強勇敢起來!就這樣慢慢地走進了小區……終於到家了!我高興地撲進了媽媽那溫暖的懷抱。

這充分說明了:當遇到困難不能輕易地放棄,要堅強勇敢地面對它。

《童年》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只要堅強勇敢地面對困難,一定能成功的克服它。

讀童年有感2

童年,總是代表着天真、爛漫,被無數人反覆歌頌。然而,讀完高爾基的《童年》,我沉重的內心卻久久不能釋懷。

本書記錄了主人公阿廖沙三至十歲的成長經歷。三歲喪父的阿廖沙跟隨外祖母、母親回到了家鄉尼日尼,和外祖父一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脾氣暴躁、喜怒無常,而兩個舅舅經常爲分家產大動干戈,整個家雞犬不寧。阿廖沙就在這樣黑暗的環境中成長。

然而,在這黑暗中,聰明能幹的“小茨岡”,愛好科學的“好事情”,都爲阿廖沙帶來了一些色彩。而外祖母就像一道光,用童話、信仰和那能撥開迷霧的歌聲,保護着小小的阿廖沙。書中作者這樣回憶外祖母:“在她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而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了光明的地方。”

讀完這本書我經常想,外祖母生活並不如意,經常遭受丈夫毒打,她怎麼能如此寬容、陽光呢?而阿廖沙又是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爲一名光明、正直的男子漢?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見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之大。然而宋朝詩人周敦頤著有《愛蓮說》,歌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愛國詩人屈原被流放後,稱自己“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古今中外,總有人能在惡劣環境中維持自我本身,這樣的精神才值得我們效仿。

記得小學四年級,班上同學都沉迷在網絡遊戲中,下課後,我和他們沒有共同話題,感到很孤獨。於是我回家向父母請求玩遊戲。爸爸媽媽考慮了一會後同意了,但告訴我:“你在某種環境裏面不一定要受這種環境的影響,你成爲什麼樣的人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讀完《讀年》後我回憶起這件事,突然明白了,我們做人應該像阿廖沙一樣,不受外界干擾,努力做好自己本身,像蓮花一樣純潔。

放下書,我不禁想到,外祖母像火把一樣照亮了阿廖沙的人生之路,而高爾基的《童年》,又何嘗不像燈塔一樣指引着我們千千萬萬讀者的心靈呢?

讀童年有感3

我手捧着一本高爾基的自傳體《童年》。我在想:童年過呢?這是高爾基的童年嗎?他是文學家,那麼他的童年肯定非常幸福快樂吧!於是便翻開這本書,走進高爾基的童年:“我的媽媽來到姥爺家,從小就因淘氣,被姥爺打罵。姥爺是個自私的人,做飯做不好的,不肯拿銀子,沒有管我,我就在樹下打鳥,砸石子,奔跑。過了一陣子,媽媽把我送到學校學習,我每天都得拿着書念呀,沒有一點閒時間,因此成績不錯。但是我捉弄了神甫,被開除之後,姥姥和姥姥爺吵架分了家。又過了一陣子,媽媽結婚,給我生了個小弟弟,慢慢地我已長大了,已懂事了,便給小弟弟當保姆。最後,姥爺把我趕走,讓我自己謀生,讓我走進人間,讓我自己雲幹該乾的事,於是,我的童年悄然過去,我便走進人間。

通過閱讀高爾基的童年,我看出高爾基小時候也並不是什麼天才,跟我一樣貪玩,他的童年生活也並不幸福,他的媽媽很可憐,姥爺是個自私自利的人,經常欺負高爾基,高爾基從小就經歷人間的苦難,但從另個角度來看,也鍛鍊了他堅強的性格,爲以後的成長奠定了基礎。

聯想到我的童年,和高爾基相比可以說太幸福了,我們生活在溫暖的祖國大家庭裏,有父母無微不至的疼愛,有老師的諄諄教導,有同學們的關心幫助,我健康快樂的成長。儘管如此,有時我沒有體會到自己有多幸福,總是牢騷滿腹,怨這怨那。我現在意識到人的生活難免有些磕磕碰碰,酸甜苦辣。遇到這些情況,不要生氣,君子喻以義,不人喻以利,要做君子,不做小人。要有廣大胸懷,不要斤斤計較,不要報復。不要說壞話,更不要傷害自己,使自己不健康。遇到困難,不打退堂股,要向項羽一樣,破釜沉舟。要記住,打退困難,重現信心,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恆心毅心,通往成功,勇往直前。

童年像一條小溪緩緩地流淌。在童年裏可以學習知識,也可以盡情玩,但不能總是學,也不能總是玩,那怎麼辦,勞逸結合。讓童年過得有竟義,因爲它是基礎。爲了使未來美好,從今天起奮鬥吧,珍惜一分一秒,讓自己的明天更美好。

讀童年有感4

《童年》是俄國著名作家高爾基寫關於他本人兒時的故事。

高爾基原名叫做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佩什科夫,高爾基是他的筆名,在俄語中的含義是“最大限度的痛苦”。

高爾基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4歲喪父後母親改嫁,便住在外祖父家中,11歲時母親去世,後來他外祖父的染坊又破產了,家境漸漸的就窮困,自私、勢利的外祖父很不滿意外孫給自己增加的生活負擔。他的外祖母名叫阿庫林娜,外祖母給他很多的關心,讓孤苦伶仃的高爾基有了許多慰藉。外祖母阿庫林娜既是一個小說形象,也是高爾基外祖母的真實寫照。外祖母不但教給高爾基追求真理精神的“根”,更重要的是她具有更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堅強生活的精神力量,這一切都影響了他的一生。

高爾基在那麼艱苦惡劣的環境還有着對知識、對生活強烈的渴望,我們現在生活在新時代,國家、社會、家長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我們更應該認真學習書本及社會知識,全面提高自己的知識結構,並積極的追求高尚的精神食糧,將來爲建設繁榮富強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讀童年有感5

在信息技術課上,我利用了自由活動的時間,在書香滁州這個網絡平臺上,閱讀了一本書——《童年》,作者高爾基。

《童年》是一部自傳體小說,作者高爾基以童年的自己爲原型來進行創作,真實而生動的描繪了自己苦難的童年,這本小說使用了第一人稱,讀起來時讓人感覺十分貼切實際生活,且情節緊湊、情感真摯,表現了當時俄國沙皇時期的社會的黑暗。

主人公阿廖沙四歲喪父,他跟着母親來到了外祖父家,他幾乎沒有過過一天好日子——外祖父的毒打、表姐的辱罵、繼父的傷害……只有心底善良且聰明能幹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經受了許多的阿廖沙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繼續努力着、奮鬥着,成長爲一個正直、善良、對社會有用的人。讀着我想起了有着相似遭遇的簡愛,他們都是在逆境中成長起來的。

在反觀我們,從小生活在父母的寵溺之中,天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沒有經歷過什麼磨難,面對困難時卻常常畏手畏腳,面對磨難時又常常淺嘗輒止,我們根本不懂得珍惜眼前這幸福的生活,我們不像阿廖沙那樣自立,不如他那樣堅強,不似他那樣樂觀,於阿廖沙的童年有這這樣大的差距的我們,卻是這樣不容易滿足。

老師經常對我們說:“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就是讓我們勇敢面對出現在學習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成績不如意,繼續奮鬥;和朋友有矛盾,要勇於溝通;學習遇到阻礙,勤於探索……

阿廖沙的童年經歷讓我想起了許多像他那樣笑對人生的人“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詩詞,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這些人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沒有退縮,是因爲他們和阿廖沙一樣和樂觀、堅強,我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

讀童年有感6

《童年》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書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應該充滿了甜蜜和歡樂。

讀完《童年》這本書,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真的是太不幸了,沒有快樂可言。他三歲喪父,隨着母親到了冷酷無情的外祖父家。外祖父殘暴貪婪,經常毒打他,愛錢的兩個舅舅更不念親情,不僅差點害死阿廖沙的父親,還害死了“小茨岡”,外祖父家整日紛爭不斷、勾心鬥角、互不關心,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何有快樂可言。

然而,阿廖沙並沒有屈服於命運,面對這麼多的魔難,他選擇了勇敢,挑戰困難,自從親愛的母親也離他而去後,他選擇了獨自外出謀生,他最終成長爲一個正直、勇敢的人。

作爲現在的我們,生活真是太幸福了!我們能夠學習各種知識,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優秀的老師認真教導我們,教會天文地理、繪畫音樂;放學後,我們自由的呼吸新鮮的空氣,鳥兒也自由的飛翔。

可是即使這麼好的條件,作爲學生有些人還不去珍惜。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磨礪自身的意志,讓童年不留下遺憾,讓父母和老師對我們的關愛開花結果,用優異的學習成績去回報他們,我們要敢於迎接挑戰、永不言敗!

讀童年有感7

日前的一個下午,在圖書館的一角發現了許多小人書,其中就有我兒時就看過高爾基的《童年》。

我翻開書頁,書中活靈活現的黑白畫面和一行行宋體字,映入了我的眼簾,從而我的思緒也隨着字裏行間飄忽不定 ……

高爾基從小失去了父親,母親在外謀生,高爾基寄住在外祖母家,由於家境窮困,高爾基只能一邊上學,一邊撿垃圾換錢給外祖母補貼家用;他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和鞋子,上學都是穿着他媽媽的鞋子和外祖母的棉外套,更沒有書包。就連學校的神父也嫌棄他窮買不起書本,同學們都嘲笑他,可是高爾基好學不倦的精神很使我們很感動。

時隔 30 多年再來細讀《童年》,兩種不同的感受;兒時的我只能粗略理解書中情節,僅僅對高爾基的遭遇深表同情;而今天的細讀,帶着政治背景去更深層理解書中本意,更瞭解高爾基偉大的人格魅力。時下孩子正好在學習關於高爾基的課文,把這書外借回家與孩子們分享未嘗不是件好事,好讓生活在蜜罐裏的孩子們明白今天的生活幸福,珍惜幸福。感謝這書給我帶來一個美好的下午。

讀童年有感8

最近,我正在閱讀蘇聯大文學家高爾基自傳體三步曲。上個星期結束了《童年》,這個星期進入了《在人間》。

讓我來說說《童年》吧!“阿廖沙·彼什科夫四歲喪父,他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過的。這是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愚昧、狹隘、自私、殘忍……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甚至爲一些小事而常常爭吵、鬥毆。”當阿廖沙的母親發現他生活在這樣一個惡劣的家庭環境裏,當即決定帶走阿廖沙。

他母親的這個決定,讓我想起了中國古代有個“孟母三遷”的故事。哦,原來偉大的母親古今中外都有啊!難道天才們都是被這樣偉大的母親們製造出來的嗎?愛迪生說過:“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難道,這汗水裏除了天才自己的,還有母親們流出來的嗎?讓我好好想想吧……

讀童年有感9

時光飛逝,轉眼間一個暑假就過去了,每當我翻開高爾基的《童年》時,我的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故事主要描述高爾基童年時的痛苦生活,主人公阿廖沙出生在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他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小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打擊而深深震動。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在這個家庭中充滿了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常常爲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卻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堅強、自信、樂觀的人,勇敢地去面對困難與挫折。

高爾基在作品的開頭寫到:“有時連我自己也難於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爲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隱隱發光。只要還對光明充滿希望,那麼這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灑到每一處陰暗的角落。

正如你所想:希望從未消失,只是你還未發現它的存在,雖然它的光芒不怎麼耀眼但卻能迸發出生命的色彩!正因有了希望種子才能衝破泥土的束縛,在春雨中破土而出;蟈蟈和蛐蛐才能在盛夏和嚴冬放聲歌唱;纔能有“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千古絕唱……生命正是因挫折與磨難而美麗,因奮鬥、拼搏而精彩!

最後我想說:不要對任何不堪的現實失去信心,總會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你想想,黑暗過去是什麼,是黎明的曙光。只要你能保持不滅的信心,做一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人,那麼我堅信你的光明定會到來。記住,生命因希望而美麗!

讀童年有感10

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可我們總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但當我看了《童年》這本書之後,覺悟了很多道理。在我還在上三年級的時候,我就已經看過《童年》的第一章節,那時的我覺得一點都不好看。可現在,當我再次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我就有了新的發現、新的感受。

今年寒假,媽媽帶我去了北方城市旅遊。我帶着作業和《童年》登上了北上的火車。火車上的我無聊之極,便拿出《童年》看了起來。這次的我沉下心來細細的體會,便被高爾基可憐的.童年生活所吸引。

雖然這是一篇散文,但都是圍繞着高爾基的童年生活所展開的。這是一個悲慘而又艱苦的童年,高爾基也時常發脾氣。他很幸運,有一個平易近人的外祖母;可他又很不幸,有一個脾氣火爆的外祖父。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外祖母會安慰她,而外祖父則會暴打他。雖然有外祖母的關愛和呵護,但是他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肉體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傷害。回想自己的童年是多麼的燦爛、愉快,總是無憂無慮地玩耍,嬉戲。每年暑寒假爸爸媽媽還會抽出時間帶自己出去旅遊,但擁有這些,我們還不知足甚至抱怨爸爸媽媽對自己還不夠好,我們實在是太貪婪了。

我合上書本,嚥了下唾沫。思考着:我不應該生在福中不知福。與高爾基的童年比起來,我們是多麼幸福,又是多麼奢侈呀。我們應該向高爾基學習,不管在多麼惡劣的環境下,都要好好學習,努力奮鬥,朝着美好的未來不斷前進。

動車到站的鈴聲讓我回過神來,我在動車上的6個小時看完了《童年》,也讓有在這6個小時中思考了自己的未來。

讀童年有感11

童年總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也是充滿童趣的。可是阿廖沙的童年卻瀰漫着仇恨和殘暴,年幼的她過早的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骯髒和醜惡,使他幼小的心靈受到了異常大的打擊。只有外祖母給予他溫暖、幫助和支持他。如果阿廖沙是讓人窒息的,那麼外祖母則是阿廖沙呼吸的空氣;如果阿廖沙在童年中分不清黑白,那麼外祖母則是一縷陽光。

而阿廖沙的原型是高樂基本人,藉助阿廖沙來描述自己的痛苦,令人難以置信的童年,每次我總是非常慶幸——自己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沒有在那樣的黑暗社會生活過,沒有爲了生存而四處漂泊過,沒有經受過身體和心靈上極度的痛苦,沒有眼看着親人死去而無能爲力!我非常的幸福!可高爾基幾乎天天都有人在傷害他、嘲笑他、欺負他,但他只能忍受。他要承受我們無法承受的事,並且在那種可怕的環境下成就了高爾基這位大師。而我們在這麼優越的環境下生活,卻只是享受優越,怎麼對得起這優越的物質條件。

“環境可以與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就是這樣的環境照舊吧高爾基,成就了高爾基,他在如此邪惡黑暗的社會中,他那顆渴望光明,祈求光芒的心沒有動搖,沒有被污染,只是越發的執着。在外祖母、快樂淳樸的小茨、正直的老工人格里弋裏、獻身於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這些人的幫助下使他在黑暗的污濁的環境中仍然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爲一個堅強勇敢、充滿愛心的人。

而我們,在如今這樣優越的環境中要越飛越高。

讀童年有感12

黑暗中的馬燈,黑暗中的光明。

——題記

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看不見任何東西,甚至看不清路,看不清地和天。在這一片寂靜而又恐怖的夜色中,一盞小小的馬燈孤獨地亮着,不算耀眼,在黑暗中卻顯得那麼明亮,那麼溫暖。它照亮了提着它的一個小男孩,那個男孩子身穿綴有補丁的衣服,在茫茫黑暗中顯得那麼渺小,卻又那麼堅定,正一步又一步,毅然地向黑暗深處走去……

我仔細端詳着《童年》的封面,久久沒有翻開——我畏懼即將到來的黑暗的深淵。

再三思索後,我終於小心地打開了第一頁——

立刻,我被捲入到了一股黑暗洪流之中……

小男孩阿廖沙的父親去世了,母親在悲痛之中將他寄託在了兇惡的外祖父家中。從此,阿廖沙的生活徹底改變了:外祖父嗜酒成性,愛財如命,暴戾冷酷,動不動就打阿廖沙;兩個舅舅爲了爭奪家產而打鬧不休,無視任何兄弟情誼,殺紅了眼,對阿廖沙總是橫眉冷對;家中的女人如溫順的羔羊,對丈夫唯唯諾諾,任人宰割……到處瀰漫着絕望的煙幕,仇恨的硝煙,家中好像成了戰場,隨時都會大打出手,大人全中了貪婪的毒,甚至連小孩子都一樣。面對這樣的生活,阿廖沙憤怒,阿廖沙不平,阿廖沙恐懼,但更多的是厭煩與無奈。黑暗伸手不見十指,濃重的硝煙散不開,阿廖沙迷茫的小小身影孤獨地站在人生岔路口,不知是走向“附和”,還是走向“抗拒”。

所幸的是,生活中並不是只有黑暗,也有小小的一點光明。外祖母、“小茨岡”、“好事情”……他們始終都是阿廖沙的朋友與至交,引領她尋找大道,順利前行。他們就像滿天的星光,黑暗中的燈火,爲阿廖沙照亮前方的道路。其中,外祖母始終伴隨着阿廖沙,爲他注射生活必須的營養,是外祖母給了阿廖沙前進的動力,使他能夠義無反顧地在生活大道上越走越遠。

不幸一個接一個降臨:“小茨岡”被砸死了;“好事情”搬走了;納塔利亞舅媽去世了……到最後,連母親也疲倦地撒手走向了天國。於是,外祖父像扔垃圾一樣把年僅12歲的阿廖沙扔進了社會,任他一個人孤單地揹着小包袱走進了社會,被一團黑暗吞沒了。那濃稠的夜幕如同膠水,撕也撕不開。

阿廖沙童年如此黑暗,爲什麼他能夠保持着正確的方位走過來,而不是如同那些殘酷、冷漠、暴戾的人一樣,在謾罵與痛苦中度過一生?因爲他在人生的茫茫黑暗中有着一盞“小馬燈”,因爲他每到一個岔路口就會停下讓正義的光芒驅散邪惡的黑暗,因爲他有着並且也正確地使用了那點黑暗中的光明。

我相信,阿廖沙雖然走進了更加黑暗更加不堪入目的社會,但他在接下來的一個又一個人生岔路口中,決不會走向“愚庸”,也不會走向“冷酷”,更不會走向“軟弱”,而是提着那盞用堅強、樂觀、自主、毅力點燃的小馬燈,驅走黑暗,走向遠處已經泛出了一點魚肚白的東山,走向遙遙在望的光明……

《童年》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也就是說,高爾基就是文中那個堅韌的小男孩阿廖沙。那麼,爲什麼高爾基要將自己如此淒涼的童年寫出來呢?

也許,他是希望我們在漫漫人生路上,不要懼怕黑暗,更不要順從黑暗,應該盡力去尋覓、去點亮那盞小馬燈,那冥冥黑暗中的光明吧。

讀童年有感13

《童年》的作者是高爾基,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爲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在人間》、《我的大學》,它講述的是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十一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說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

這一篇讀後感生動形象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童年》這篇短文寫出了外祖父隨着家業的蓑落,他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而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而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着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外祖母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謬沙敏感而孤獨的心。高爾基的兩個舅舅一天到晚爲家產而爭吵,並且粗野,自私的市儈和瘋狂的虐待自己的妻子。在這瀰漫着殘酷的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阿廖沙已早已感受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

”米哈伊爾舅舅忽然揚起手對着弟弟的臉就是一下,弟弟大吼一聲,揪住了他,兩個人在地板上滾開了,發出一片喘息,呻吟,辱罵的聲音“,這一段話可以看出俄國下層人民沉重的生活狀況,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殘暴。

”謝謝你,好孩子!咱們倆養活不了自己嗎?咱們倆?不什麼了不起的!“這一段寫出了阿廖沙與外祖母相依爲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對外祖父的貪婪吝嗇進行了尖銳的諷刺,對外祖母的寬厚善良和阿廖沙的懂事和聽話進行了細緻的描述。

長大以後,高爾基沒有被壓跨和變壞,反而成長爲一個堅強、勇敢、善良的一個人人。

讀《童年》,我感受到我們要學習高爾基和外祖母這樣品格好的人,我們要學會做一個勇敢、堅強的人。

讀童年有感14

從《小攝影師》中,我認識了善良、平易近人的高爾基爺爺,於是我試着閱讀他的作品,媽媽向我推薦了《童年》。帶着輕鬆的心情打開書本,卻被書中阿廖沙悲慘的童年所震驚。看看阿廖沙,想想我自己,感慨萬千……父親

文章的第一個故事講阿廖沙的父親死了。雖然這個父親很恐怖,脾氣特別暴躁,經常打人,而且打得很兇。但是失去了父親對於這個家庭來說就是失去了頂樑柱,從此這個家就垮了。他們從此就住到了外公家,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

看着阿廖沙悲慘的童年,想想我自己是多麼幸福啊。爸爸帶着我幾乎走遍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泰國、韓國也留下了我們快樂的身影;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又一起去爬了泰山,在五嶽之首的泰山之巔,我和爸爸媽媽緊緊地摟在一起,幸福寫滿了我的臉龐。我十歲生日那天,媽媽特意給我準備了—個大大的蛋糕,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一大家子的人都簇擁在我身邊。我的童年生活就是這樣幸福快樂!

 外公的毒打

父親死後,阿廖沙和母親只得到外公家生活。小小年紀失去父親,不但沒有得到更多人的憐憫與關愛,身邊的人反而都討厭他們,不願和他們生活在一起。有一次阿廖沙因爲把桌布放到染桶裏,惹怒了外公。外公一邊狂叫,一邊氣急敗壞地把阿廖沙往発子上摔去,阿廖沙失去了知覺,醒來以後大病了好幾天……外公的毒打看得我膽戰心驚,哪有這樣的外公啊?我的外公疼我還來不及,連一個手指頭都捨不得動的;爺爺奶奶更是把我當作手心裏的寶;爸爸媽媽無微不至地呵護、陪伴我,我永遠是他們的小太陽。相比之下,《童年》裏的阿廖沙真的好可憐!

撿破爛

當繼父走後,阿廖沙又一次住到了外公家。他從那時起就開始掙錢了,每到節假日就到大街小巷撿牛骨頭、破布、爛紙頭等東西,然後把這些撿到的東西賣給舊貨商。只要一有空他就去撿破爛……阿廖沙靠“撿破爛”,來維持他艱難的生活!雖然有時候我也會“撿垃圾”,但那是爲了維護我們的環境衛生。當我們在美麗的校園裏聆聽老師的諄諄教導時;當我們在生機勃勃的公園裏肆意玩耍時;當我們在閱覽室靜心閱讀時,阿廖沙在幹什麼?只能撿破爛!

《童年》教會我珍惜身邊的親人,珍惜擁有的一切,感謝《童年》!

幸福是什麼?幸福沒有絕對值,只有相對值。幸福來得太容易,來得太經常,或許就不會引起人們的重視與珍惜。小作者另闢蹊徑,把高爾基《童年》中小主人公的童年與自己作了對比,凸顯出阿廖沙悲慘的童年,從而反襯出自己的幸福生活: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滿滿的愛包圍着他。小作者告訴我們,懂得珍惜,懂得感恩,這是幸福生活的前提。

讀童年有感15

我想,你應該見過恃寵而驕從小被泡在蜜糖罐子裏的孩子。在繁華的商場看見他們,可能會投去驚喜或羨慕的一瞥:多麼幸福的孩子,多麼夢幻的童年!

我猜,你可能見過年級雖小卻經常幫助大人做事的小孩。在友人或鄰居的家中看見他們,你看見後會很意外:這麼小就這麼懂事,真是個乖巧可愛的孩子!

可是我估計,你沒有見識過這樣的童年:充斥着爭吵鬥毆,瀰漫着殘暴和仇恨,人間的痛苦與醜惡也盡數體現。著名作家高爾基自傳三部曲中第一部就描繪了他悲慘的——《童年》。它講述的是阿廖沙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說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地再現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童年是美好的、夢幻的、天真的。可是,在小小的阿廖沙心中,卻常是黑暗。吝嗇殘暴的外祖父,粗野自私的舅舅們把阿廖沙禁錮在一個密不透風的黑暗屋子裏,使他喘不過氣來。那個日漸衰落。冰冷、野蠻和殘忍的家,從來就不是阿廖沙快樂、幸福成長的天地,他見識了外祖父的貪婪、專橫,舅舅們的坐享其成、自甘墮落,體會了人間的痛苦和醜惡。

轉過頭來看我們的生活吧。哪一個不是幸福美好,無憂無慮的呢?我們的童年與阿廖沙有着天壤之別,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親人關切無比的疼愛,夥伴天真無邪的相隨,乃至社會上陌生人的關懷,都能帶着我們感動。所以我們應當珍惜、知足。我們應當悔過曽經的奢侈,我們應當不再浪費。我們應當悔過曾經的叛逆,我們應當不再乖張。珍惜我們已有的,感激我們獲得的。

同時,《童年》又讓我看到,正是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充斥着黑暗與醜陋之中,也總會有人性光芒在閃爍,在跳動。慈祥善良、剛強聰明的外祖母,樂觀純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裏,積極現身於科學知識分子“好事情”,都給幼小的阿廖沙以光明與希望,力量和支持,讓他在如此污濁骯髒的環境下能夠保持對生活的信念和希望,成爲一個正直、勇敢、充滿愛心的人。

在羞辱前,阿廖沙不屈服;在病魔前,他不倒下;在死神前,他不後退。在人們眼裏,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弱者。但他憑藉着頑強的意志和驚人的毅力,排除萬難,時間證明了一切。

在這樣一個污濁、黑暗、骯髒的環境,阿廖沙能夠堅持曾經的本性,需要的不僅是幾位給他陽光與溫暖的“天使”,更需要自身的執着。阿廖沙的成長印證了《愛蓮說》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阿廖沙,在黑暗中等待光明,在逆境中奮勇拼搏,最終使他成爲一個更堅強,樂觀,善良的人,他看到了光明,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未來,又何嘗不是逆境中造就的呢?

沒有風吹雨打,哪會有秋實的成熟,沒有刺骨的寒風,哪會有松柏的堅韌。無須讚美逆境,無須企盼逆境,但必須正視逆境。

外祖父的染坊雖然能染出彩色繽紛的布匹,卻染不出阿廖沙精彩的童年。

但生活在幸福中的我們如能像阿廖沙一樣學會感激,學會堅韌 ,則一定能用積極樂觀的畫筆塗抹出少年的華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