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讀後感(精選13篇)

學識都 人氣:3.12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範文(精選1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紅樓夢讀後感(精選13篇)

紅樓夢讀後感1

輕輕翻閱《紅樓夢》,那是一本帶着憂傷的書,散發着憂傷的氣氛,讓人常常落淚,裏面有那麼多的詩詞,讓人不得不敬佩。

《紅樓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生活和長輩在晚輩婚姻中所犯的錯誤,你可以想象一下當時那種不能自己做主的生活。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雖然很多人不喜歡她多疑和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呢?當她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她的父母去世了,她要依靠別人,她感到她的世界是多麼寂寞。爲了保護自己,她只能用刻薄的語氣來對待別人。

當時,賈母是她唯一的親人,賈寶玉和她的愛情是林黛玉唯一的依靠,她非常害怕失去,她只能用這種方法來保護自己。林黛玉在悲涼中死去,身邊只有一個侍女在默默地爲她哭泣,然後我想到了她那悲慘的生活。

我曾想,如果林黛玉出了家,她會有怎樣的人生呢?她可能過着平淡的生活,不會經歷那麼麼多的酸、甜、苦、辣,但結果卻是苦澀的。縱使這樣,她可能不會後悔自己的選擇,再來一次選擇,她依然會選擇我給她假設的人生。而如今的她,已經解脫了,不是嗎?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這一句話寫出了作者的辛苦和悲傷,也表達了找到知己的艱辛和無奈。

《紅樓夢》中的悲傷,讓我想了很多,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完美,如我們所願,人也是如此。

紅樓夢讀後感2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也稱《情憎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三釵》。是中國的一部古典長篇章回小說,同時又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作者之一——曹雪芹,他出身高貴,晚年的生活卻窮困潦倒。我想正是這樣,才得以寫出這不朽的鉅作吧。

讀完整本書時,你便會知道這裏各種各樣的人物,作品創造了一個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藝術結構,使衆多的人物活動在同一空間和時間,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x使他們各自具有自己的獨特而又鮮明的人物特性。林黛玉——生性孤僻、天真率直、多愁善感、蔑視功名權貴,與賈寶玉同爲封建的叛逆者;賈寶玉——封建的叛逆者,他厭惡封建社會的仕宦道路,反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觀念;薛寶釵——恪守封建婦道,而且官府頗深,能籠絡人心,得到賈府上下的誇讚;王熙鳳——精明強幹,賈府的實際大管家,極盡機變,心狠手辣。

我感觸最深的就是薛寶釵的愛情悲劇了,我一直覺得她是一個自私的人,可現在,我不由得開始同情她了。她的作爲,其實並沒有多少選擇,她其實就是個典型的循規蹈矩的服從者。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真真假假,讓人琢磨不透的《紅樓夢》中的一切,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偉大文學作品,我想文學的真諦就在這裏了。

紅樓夢讀後感3

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翻開這本書,一個大觀園就呈在了我面前。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王煕鳳、史湘雲、探春、迎春、惜春……這些人在這本書中上演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故事。

紅樓夢中有很多經典之處,如黛玉葬花、元春省親、寶釵撲蝶等,充滿了詩情畫意。再說,此書中詩句數不勝數,如黛玉寫的唐多令;粉墜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成對毬。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繾倦,說風流。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紅樓夢結局令人不解,黛玉死了,寶玉出家,鳳姐也病逝,恆春做了尼姑,賈府又被抄了,真是悽慘!

紅樓夢的價值遠遠超過其他三本名著,其中有建築方面的學問,有醫學方面的學問,有美食方面的學問。紅樓夢主要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爲主線,講述了以賈家爲首的四大家族的興衰。全書對於環境描寫細膩,就如大觀園、怡紅院、瀟湘館的描寫細膩。

對於各個住所的描寫更是以情入境,讓人對於各個住所的各個特點印象深刻,對於人物的刻畫在都從事情中來表現,沒有正面描寫。其次曹雪芹在寫紅樓夢時刻畫的人物如此之多,而讓人感覺很連貫沒有絲毫的混亂,對於各個人物的性格更是刻畫鮮明。

紅樓夢讀後感4

《紅樓夢》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故事爲主線,描寫了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敗落,表現了封建社會的墮落。

故事的中心人物賈寶玉是一個叛逆、與封建社會格格不入的人。他尊敬女孩們,憎惡男人們。他厭惡“仕途經濟”,因爲林黛玉從沒勸他走“仕途經濟”的路,所以他十分敬重林黛玉。

而林黛玉則是一個自卑、美麗、善良、聰明、清高的人物形象,她喜歡寫詩,而封建社會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她敢愛敢恨,叛逆於封建社會。她乖僻的個性造成了她的悲劇人生。

薛寶釵是一個“工於心計,精於世故”,推崇封建禮教的人。她待人友好,因此得到了大家的讚歎。她安分守己的生活,不像林黛玉一樣叛逆、多心,因此在當時比黛玉深得人心。

在《紅樓夢》中,有很多值得我們研究欣賞的內容,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書中的詩詞,尤其是林黛玉在面對殘花落瓣時吟出的《葬花詞》。《葬花詞》中的很多句子都體現了林黛玉的自卑、清高和叛逆。

《紅樓夢》,一部博大精深的古典名著,一部值得研究的經典文學作品。

紅樓夢讀後感5

從歷史的滾滾硝煙中走來,從無數個春秋的草木枯榮中走來,紅樓夢撣去那厚厚的塵土,依然在歷史的輪迴中熠熠生輝,光彩奪目。走進它,你就彷彿開啓了一個風起雲涌的時代。

賈家乾淨惟石獅,而黛玉,這個寄人籬下身世悲苦的姑娘卻得以保全清高孤傲脫俗的性格。在那麼一個黑暗的.封建社會中,這無疑是各悲劇。因爲身體孱弱,性情孤僻,使她得不到賈母及賈府上上下下的歡心,最終不能與寶玉長相廝守。但正是她多愁善感,不與世人同流合污的性格,使她在這渾濁的人世間覓得知己,雖然最終一縷香魂隨風散,卻讓寶玉懷念終生,他們至死不渝的愛情亦萬古流芳。

與此同時,有一位同樣才華橫溢的女子不得不提。寶釵,這個家世容貌才華不輸黛玉的姑娘,最後卻在順從和被動中一步步邁向獨守空房,孤獨終老的命運,使人不禁爲之感嘆。

在大觀園中,這樣才華橫溢,貌美如花的姑娘數不勝數,然而他們的結局都是那樣令人嘆惋,這不禁使我們思考,是什麼導致了她們的悲劇?然而,回首那個時代的歷史背景我們會發現,這一切都是黑暗的封建社會壓迫下的必然結果。這些人雖然身份顯赫,卻無力改變那個時代,因而釀成了這滿紙荒唐言,留與後人回味無窮。

紅樓夢讀後感6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它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偉大的小說作品,它是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的文學藝術瑰寶。自從它問世以來,就陸續有人對它進行研究,取得了碩大成果。在我國,形成一門獨特的學問——紅學。《紅樓夢》是著名作家曹雪芹花費了一生心血而作成的。《紅樓夢》文字淺顯明爽,通俗易曉。而且還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家喻戶曉,無人不知。

《紅樓夢》裏有許多的色彩。

王熙鳳是火一般的紅色。她性格潑辣,敢作敢當,人人都叫她“鳳辣子”。她的“摸樣又極標緻,言談又極爽利,心機又極深細,竟是男人萬不及一的”。她“明裏一盆火,暗裏一把刀”,最後還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林黛玉是藍色的。藍色是憂愁、敏感、孤傲的,但也是堅強、叛逆、勇敢的。她有獨到的人生見解,具有詩人的敏感的氣質和奇逸的文思,生就的伶牙俐齒,鋒芒畢露,反抗着社會對她的迫害。她以落花自比,“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林黛玉一生以淚洗臉,在生命和理想的絕望的邊緣,卻反常地出現了笑容,她以笑來結束她哭的一生。

賈寶玉是粉色的。自然,大方,惹人喜愛。他出身在一定個“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他認爲“女兒是水做的”,從不因爲丫頭的身份低賤就輕視她們。但是最後他和林黛玉終因+勢孤力單而以悲劇結束。

《紅樓夢》中的又一色彩——白色,爲《紅樓夢》畫上了句號,正如那個混亂之世,所有的邪惡與幸福都被埋在茫茫的一片白色中……

紅樓夢讀後感7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曹雪芹的一本《紅樓夢》,講述了多少兒女情,又讓多少人沉醉?而此書中那位多愁善感、牙尖嘴利的林妹妹,又使多少人爲她感嘆?要是林黛玉的情商高一點,會不會改變什麼呢?

我們不難發現,書中的林妹妹一直是個刀子嘴,豆腐心,說話刻薄,得理不饒人的姑娘。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情商有點低。記得有一回薛姨媽叫周瑞家的給姑娘們送些宮花去,可是黛玉偏偏又在寶玉房裏。因爲順路,黛玉是最後拿的,這下可得罪了她。黛玉擡眼說道:“所有姑娘都有,怪不得,我就是個外人,別人挑了剩下的我拿着。這玩意我纔不稀罕!”說罷就起身,氣沖沖地走了出去。要是換成寶釵,她一定會喜笑顏開的收下。愛使小性兒的林妹妹,也經常爲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寶玉鬧的不可開交。元春省親時,她以爲賈寶玉把自己送給他的荷包給了小廝,哭哭啼啼的把正在給寶玉做的香囊給鉸了。最後還是寶玉以千萬遍“好妹妹”收場。

雖然賈母、寶玉都護着黛玉,無論她怎麼說都會想辦法哄她。不過林妹妹的“伶牙俐齒”卻帶來了不少麻煩:王夫人對她的偏見逐漸增大,就連賈母后來也對她不那麼疼愛。丫頭們也在背後對她說三道四的。書中還有一位和黛玉相像,也有着刀子嘴的姑娘——晴雯,就因爲說活不留情面被攆了出去。如果黛玉是個丫鬟,說不定會和晴雯一樣陷入悲慘的漩渦。後來賈母一歸西,林妹妹後面的靠山倒了,也就更加沒人疼她了。

不過,林妹妹生來就是這樣情商低嗎?其實並非如此。她雖說是林家的掌上明珠,但是林家的家庭背景遠遠沒有金陵四大家族——賈、史、王、薛那麼富裕。來到賈府她不肯多說一句話,不願多行一步路,時時在意,步步驚心,生怕讓人恥笑了去。她去了沒多久父親便過世,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她覺得對於那些少爺,大小姐來說,自己只不過是個外人罷了。這份自尊、敏感才讓她變成了別人眼中愛使小性兒的林黛玉。

若是黛玉真的情商高一點,說不定一切都會變:她會成爲一個八面玲瓏的王熙鳳,或是溫柔嫺淑的薛寶釵,再也不是《紅樓夢》中賈寶玉初次見面卻覺得久別重逢,“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林妹妹了。那麼《紅樓夢》這本流傳至今的古典名著現在還會存在嗎?

紅樓夢讀後感8

中國有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紅樓夢》,部部皆是精彩絕倫,而作爲一個女孩子,前三部對我而言沒有多大興趣,它們涉及到了軍事、政治、神話,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紅樓夢》莫屬了。

我一直覺得自己讀書太少,從小便是如此。別人家的小孩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讀了好多名著,而我卻什麼都沒看過,什麼都不懂。記得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聽見同學們都在討論世界名著的時候,我卻在一邊插不上話,那個時候,心裏的那個難受啊~不能用語言來形容了,哎~誰叫我小時候只知道看電視呢?

好多同學都喜歡看《紅樓夢》,但是大人總說我太小了,不適合看那種書。

在高考之後,我終於有時間,也有機會閱讀了這部鉅著。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爲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爲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爲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其實對《紅樓夢》的興趣是在看了《百家講壇》的劉心武《揭祕紅樓夢》開始的。很早就知道劉心武研究紅學多年,而且他與別的紅學家不同的是,他從揭祕秦可卿的身世開始,開創了一個獨立的“秦學”。所以在《紅樓夢》中,除了林黛玉和薛寶釵以外,我所關注的最多的人物就是秦氏了。

通過對她身世的揭祕,我們發現她的原型竟然是皇族中的一位格格!這個原型人物就是生活當中的廢太子家的一個小女兒,她應該是在廢太子第二次被廢掉的關鍵時刻偷偷地送到曹家養起來的,曹雪芹在寫作一部帶有自敘性作品的時候就把這個生活原型化爲了小說當中的秦可卿。

紅樓夢讀後感9

中國四大名著有《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而做爲一個女孩子,雖然前三部都很吸引人,不過最讓我愛不釋手的莫過於《紅樓夢》了。

在《紅樓夢》書中人物的塑造、刻畫生動: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追求完美的賈寶玉,風風火火的王熙鳳,心胸寬廣的薛寶釵特別是林黛玉和賈寶玉這兩個人物,是那麼深入人心,可以讓人爲之研究一生。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每當我讀到多愁善感的黛玉時,我總會情不自禁地落淚。一定是“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她令我產生了無比的憐愛。她,無論是自己的離別仇恨,自己的傷心往事,還是草木枯榮,四季更替。她都會黯然淚下。也許她真如書中所寫的絳珠草,來到世間“還淚”一般。她切實地向人們顯示了那水一般的柔腸,她對於一切世間的醜陋、難堪,就只能是暗自落淚,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羣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

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裏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着“天盡頭,何處有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我很喜歡林黛玉,我對她真是又愛又恨那!愛她那學富五車的才能,愛她那乖巧美貌,恨她那不開朗的性格,恨她那總是暗自落淚的自卑心理。

相對於書中另一個主人公賈寶玉,他雖不是女孩,但一樣是那麼細膩柔腸。他與那些靈氣、清秀的女孩相差無幾,寶玉厭惡他人“男尊女卑”的思想,他對丫環毫不歧視,反而他會挺起胸膛保護她們,憐愛她們當寶玉得知無力幫助她們時,他傷心欲絕。當他失去迎春、晴雯、黛玉時,他比任何人都想挽回這一切,但是他追求完美,他追求獨道的美!內心的美,行爲的美,在他身上散發着一種別人沒有的美。他不是一位女子,但他更像一位願意拯救那些女子“美”的勇士。與其他兩相比,薛寶釵那寬豁開朗的胸襟無疑讓人產生敬佩之情。而心狠手辣的王熙鳳恰恰相反,心胸狹窄,貪財,潑辣讓人髮指!

《紅樓夢》,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果然內藏真經,對情節的描述蕩氣迴腸,對人物的刻畫細緻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管誰看了都會像我一樣愛不釋手的!

紅樓夢讀後感10

黛玉前生仙體,神水澆灌,一塵不染,纖纖弱質,來到污濁的凡間,深涉紅塵,無所適應,遂染無醫之病。初見化爲寶玉的恩人,便淚如雨下,高興之極乎,感恩之深乎?無論如何,絳珠終於又遇到神瑛,三生石上舊精魄,萬劫人世有情緣。

既然入凡塵,即行凡間事。當年神瑛因動情紅塵,萬事自然從他富貴閒人的生活開始,黛玉寶玉,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情根深種。爲了讓寶玉早啓慧根,懂得世無常歡,花無常豔,黛玉不惜以淚洗面,讓寶玉在錦衣玉食中,看到悲苦無常。而常人視她,只當黛玉心胸狹窄,目下無塵。可憐絳珠一片心意,正是知我者謂我何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世間無情,千萬物事穿手過,流水落花天地間。清靈黛玉,無人知心,四季逆旅,寂寞獨行,春葬落花,秋臥菊榻,蘭心慧語,化做墨香。可憐清流易被濁欺,白雪常遭泥污,生長在一個不容她的世界裏,黛玉因此更無片刻歡顏。儘管外祖母寵愛,寶玉鍾情,黛玉並未因此真正快樂過,她深知眼前一切都是過眼雲煙,自己只是一匆匆過客,不會久留。

周遭他人冷眼,黛玉獨自經受,從未怨言,世間的驕情假意,被她的無塵明鏡,照得纖微必顯,毫無遺漏。在這個戲臺一般的世界裏,她不會妥協,不會作假,只會一意孤行,明知其不可爲而爲之。一如殷商末年的伯夷叔齊,周伐紂王,兩人便以微小之軀勸阻西周萬人之兵,周滅紂王后,兩人便作采薇之歌,絕食首陽山。黛玉高潔,一身孤臣孽子的風範,直逼古人,就算是自認爲紅塵得意的薛寶釵,也情不自禁願和她結爲金蘭之誼,時常親近。自認非凡的檻外人妙玉,也親自以古器仙茗客敬黛玉,並時常在圓中,駐步傾聽黛玉的雅樂詩詞。

被人間奉爲金科玉律的聖賢典籍,到了黛玉眼中,無非是名利險灘的一片野木蓬篙。而被常人貶斥的污穢戲文,到了黛玉口中,便化爲馥氣馨質的蕊白梅芯。春華秋葉,晨風夜雨,無人相訴之時,黛玉便輕揮藕指,彈奏雲山縹緲的天籟之音,微啓噙香脣齒,歌詠澹澹寒水的修篁之情。居瀟湘桂閣,以碧竹爲牆,坐月洞琴臺,以筆硯爲友。

落入人間的絳珠仙韻,只有怡紅公子能真正賞識,兩人原本神仙眷屬,心心相印。但塵蒙愚情的寶玉,看不透衆人笑騙欺言中的金玉良緣,病中的黛玉,終被風刀霜劍,逼到一息懨懨。孤身病榻中的黛玉已經無淚可還,知音的琴絃已斷,焚稿的詩魂已冷葬明月西風中。就在自己情緣湮滅之時,在與自己的筆墨知己道別之後,一身傲骨的林黛玉,孤零零而來,乾乾淨淨而去。

在日夜啼哭外表之下的黛玉,其實是紅樓夢真正的精神支柱。無論是晴雯的剛烈不阿、司棋的視死如歸、鴛鴦的智勇忠貞、還是紫鵑的悲情怒目,都是黛玉的身外化身,是黛玉故事的延伸。黛玉的尊嚴,就是紅樓夢的尊嚴。

紅樓夢讀後感11

獨坐窗邊,捧一杯清茗,靜讀《紅樓夢》一書,初如白開水,淡而無味,而後漸覺如陳年佳釀,箇中滋味,五味雜陳,正所謂千古一夢,都是紅樓中人。紅樓如酒,小酌怡情,大醉傷身。

古今中外,可有一書,能讓人百讀百遍義,孰讀孰不同?正如作者開篇所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此書早已曠古絕今,再續皆爲狗尾續貂。

曹雪芹作紅樓夢,究竟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自覺紅樓有大道寓於其中,道生一,開篇衍生一“石頭”,一生二,由石頭衍生出神瑛和絳珠,二生三,再衍生出寶、黛、釵,三生萬物,是爲紅樓夢。

彷彿是夢,不太想承認的夢,但卻成了現實。我們是否都在做着自我欣賞的美夢,另外卻做着可遭批判的言行?正如書中所言: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我們是否一生都會生活在如此不真實的大夢之中?

紅樓中事,滿紙荒唐。紅樓中事,滿目心酸。總覺得高鶚和劉心武續的後四十回都不甚好,都沒有寫出曹雪芹心中所想,把紅樓的結尾寫得太過淒涼,太過小家子心性,沒有剛開始的大氣,也忽略了許多隱藏的深意。如果曹雪芹沒有生在亂世,如果他能夠將紅樓的結尾公諸於衆,或許一切都會不同。但自古亂世生英才,如果不是在那個紛亂的年代,沒有那亂世之秋,又何來雪芹何來紅樓?紅樓大夢,千古一夢。我這小輩自不敢妄加造次,比不上那些紅學家,也只是憑着對紅樓的親切與熟悉來談一些見解罷了。

普天之下,怕是隻有紅樓才能常讀常新,每時不同的年紀不同的心性都會影響對這書的感悟。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怕也只有這石頭記能讓人魂牽夢縈,配得上這名著二字。

紅樓夢讀後感12

讀罷紅樓,心裏酸酸的。不知是爲了什麼。是爲了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紅粉麗人的香消玉殞?還是投機分子的欺世盜名?好像每種都有一點。但總是覺得那不是全部。從一個男生的角度分析,我豁然開朗,這是嫉妒。我在隱隱之中對寶玉產生了醋意。說來也真是慚愧,但是有幾個男性看到一個紈絝子弟的周圍無緣無故的纏繞着數不勝數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說到這,紅樓夢裏的感情故事還真是數不勝數。首先力推的,就是寶黛的紅粉癡戀。在紅樓夢裏要數這兩個人的感情最純潔了。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長大後的墜入愛河。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感情故事誕生了。它的出現是那麼的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是那麼純潔,纖塵不染。但是生不逢時的感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羣。花前癡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

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羣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但是那裏沒有她能夠依靠的親人,沒有她能夠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着“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與其說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杯具的起因,還不如把職責軌道萬惡的封建社會以元春爲首的封建集團無情的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感情。如果紅樓夢真的是曹雪芹親身經歷的描述,那麼我能夠感受到一個失去至愛的男生的痛苦。地獄的烈火在身邊燃燒,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靜止不前,這不是切膚之痛,卻是切膚之愛。當血淚撒盡的曹公轉身應對不堪回首的歷史怎能不發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嘆!

還有要說的就是薛寶釵的感情杯具了。看到黛玉的鬱鬱而終,依然那麼難過。可待到讀完,聽甄世隱說着什麼"蘭桂齊芳"。

紅樓夢讀後感13

《紅樓夢》看過好幾次,讀後感也寫了不少,每次都爲寶黛的愛情悲劇扼腕,也爲寶釵的心有城府,工於心計所不齒。但是這一次在爲黛玉和寶釵的對比中,卻發現了寶釵身上與衆不同的一面。先說黛玉,也許是少小離家便寄人籬下,所以她告誡自己少說話,少做事,從心底就與別人疏遠,將自己牢牢的束縛在自己的心籠裏面。除了她的寶玉哥哥,她沒有與任何人深交的跡象。而就是對這個寶玉哥哥,她也是充滿了猜忌,就是因爲她的疑心重重,所以一直沒有跟寶玉表達自己的愛情,這也從一方面釀成了二者的愛情悲劇。正是因爲她的心胸狹隘,所以才導致不得人心。

這從襲人去找王夫人談寶玉婚事的時候就可以體現出來,作爲在大觀園裏能在上層和下層都能左右逢源的襲人都不想讓黛玉而是寶釵做寶玉的妻子,黛玉之不得人心可見一斑啊!而寶釵卻不行了,雖然說她工於心計,還曾經小小的陷害過一次黛玉,但是不得不說,她的確是心胸寬廣之人。

寶釵和黛玉關係從開始並不是太好,但是黛玉不小心說漏了嘴透露出自己偷看的消息後,寶釵非但沒有揭發,還去跟黛玉做了詳細的溝通,詳盡了這種事的利弊,讓黛玉心中充滿了感激。雖然這可能是寶釵的一種收買人心的方法,但不得不說,對於黛玉,她的心胸不是一般的大。正是她的這種心胸,大觀園裏的人談起寶釵沒有不翹起大拇指嘖嘖稱讚的,所以後來無論是襲人,鳳姐,王夫人甚至是遠在深宮的元妃,都認爲寶玉應該娶的人應該是寶釵而不是黛玉。

空對着,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曹先生給釵黛二人的判詞,雖說是褒黛貶釵,本書的主流也是如此,但是其中所隱含的某些深刻意味,卻還是需要後人慢慢品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