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讀後感100字6篇

學識都 人氣:8.21K

傷仲永讀後感100字6篇

學完了<傷仲永>一課,我不禁對方仲永感到惋惜,本來天資聰慧,若後天有良好的教育,加以努力學習,有可能宋朝又有一位文學大家,甚至有可能與當時的王安石、蘇軾相提並論,卻因父親貪利、短見,?不使學?,而使其成爲泛泛之輩,大浪淘沙,被埋沒在歷史的沙灘上。

讀完這篇文章,我相信有許多人會與我一樣嘆惜道:“十二三歲則江郎才盡”泯然衆人矣!我們不能不爲仲永感到惋惜,仲永由“神童”變成無聲無息的“普通人”。由此可知,一個人後天要受到的教育是多麼的重要,不論天資多好,不接受後天的教育,終究是不行的。

這篇文章說明了人的天資與後天成才的關係,不論科學與藝術,不論是誰,只要付出艱辛的努力,都能取得偉大的成就。

讀罷此文,我的腦海中浮現出某位偉人說的一句明言: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在大千世界中,擁有超高天賦的人畢竟是少數,即便有也並非全都成爲最終的成功者。方仲永就實際最好的例子:他幼年時才思敏捷,脫口成詩,他的父親因爲有利可圖沒有讓小仲永繼續學習上進,結果落了個“泯然衆人已”。由此讓人們悟出一個深刻的道理:敏而好學,才能不斷進取;天資聰慧卻不好好學習,必然會導致才智枯竭,最終只能沒落在平庸的人羣中。

如果,我有仲永一樣的先天稟賦,哪怕只有一點,我也會樹立遠大的理想並努力奮鬥。即使沒有付出全部的時間和精力,也絕不會讓彌足珍貴的?通悟?二字靜靜流失。這是最可怕的,慶幸的是它永遠不會喪失在我身上,因爲我沒有擁有過它。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也要比萬中無一得?通悟?再?不使學?間悄然離去的方仲永強許多。我們雖然沒有他聰明,沒有他的`才華橫溢,卻有着比他更長的求學路,比他更堅忍不拔的意志,更光明的前途。

《傷仲永》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於(1043)年所作,當時王安石23歲,據考證王安石與方仲永可能是同齡人。此文是王安石根據回憶寫成的。從文中體現王安石人才觀,王安石認爲人的纔能有賴於後天的培養和教育。即使是天賦很高之人,如果不加以培養和教育,同樣會變爲平庸之輩,文中表現出作者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從現代觀點來看,實踐出真知,實踐-理論?再實踐?再理論永不終止,這就叫做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傷仲永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爲此留下許多感受。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不公平,山村的孩子雖然窮,但快樂,同時還有遠大的理想,並會爲此努力學習,然而城市中的孩子,有許許多多次的機會來學習,但並不會爲此而感到榮幸,感到快樂,反而厭惡學習,這時纔不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