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老人與海鷗讀後感

學識都 人氣:1.73W

《老人與海鷗》一文主要寫老人數十年如一日地跑到離家二十多裏的翠湖,來給海鷗送餐,與海鷗相伴。在老人死後,海鷗卻以感人的場面來報答老人,它們爲老人守靈,以動人的場面終結了全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老人與海鷗讀後感,歡迎閱讀。

小學老人與海鷗讀後感

篇一:小學老人與海鷗讀後感

第二次聽《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了,一次比一次的感受深,一次比一次受感動。

一位垂暮之年的老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資,拿出一半的錢給海鷗買食物,除去自己的醫藥費,所剩無幾,導致自己衣衫襤褸。就是這樣一位老人,幾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每天長途跋涉二十多裏地去喂海鷗。

每次他都把餅乾掰成細小的“餅乾丁”,很小心的順着欄杆邊走邊放。老人說過,恐怕食物被水污染,對海鷗產生不利的影響。多麼細心的老人,對海鷗的關心真是無微不至!那麼多的海鷗,幾乎相同的樣子,但是老人卻能親熱的喚出它們的名字:獨腳、老沙等,沒有親如兒女的情懷,何能至此呢?真誠的愛換來真誠的回報。

一羣海鷗面對老人的遺像完全具有了人的品性,它們飛快地撲過來,拼死保護老人。一個“撲”字,表達了海鷗複雜的心情:急切、憤怒、渴望、痛苦、恐懼、眷戀、不捨、絕望等,萬般心情無法用文字表達,所以作者用省略號做了一個自然段。這時,老師對這一環節進行了藝術處理,配着悽婉的音樂,說說這時的海鷗會說些什麼。面對此情此景,連聽課的老師也無不爲之動容。

是啊,老人去了,誰還會來喂這些海鷗呢?誰還會像老人對海鷗這麼無微不至的關心呢?真愛換來深情。老師的教學藝術很好的詮釋了課文的留白,讓學生的情感與海鷗融爲了一體。

篇二:小學老人與海鷗讀後感

我是個感性的人。

上完《老人與海鷗》,心靈深處的那根琴絃又被深情的手指靈動地撥想了——那震撼人間的情那感動天際的愛始終縈繞在我的心畔。就那海鷗圍繞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嘶聲鳴叫、瞻仰肅立的畫面,相信所有目睹了的人無不爲之動容的。

文章語言平時,但情感動人至深,感情基調比較好把握。在一步一步的引導下,孩子們水到渠成的理解了,很快就把自己融入到了文章描寫的語境情境中。體驗了文本的情,品味了其中的味,於是,就連平時比較落後的孩子,體驗的.也是這麼的到位,更是用自己的讀表現出了文本的情,表現出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文本寫得動人,孩子們精彩地讀同樣令人爲之一動。就這樣,在與孩子們相互感染下,我們完成了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下課之際,仍然感覺到了孩子們的意猶未盡。這些,同樣令我感動。

這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去敬老院“獻愛心”。說是獻愛心,可這些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向來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平時在家實踐的少,勞動大掃除時所有的缺點都暴露無遺。可是那天,從出發時孩子們高漲的情緒就知道,此次前行,他們定有在校、在家時沒有的收穫。

一到敬老院,民政所的工作人員早早在那等候了,而且爲這些孩子們準備好了糖果之類的小禮品,院裏所有的老人都到門口來迎接我們。着實讓我們頗受感動。我們也只是想給孩子們一個鍛鍊的機會,可政府人員卻這麼關心和重視。

篇三:小學老人與海鷗讀後感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作者用樸實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人與海鷗之間的深情厚誼,令我們感動至深。

老人與海鷗主要講的是:一位老人,每到冬季,天天風雨無阻,爲海鷗餵食,與海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老人把海鷗當作自己的親人,甚至爲每隻海鷗取了名字,在作者的話語中,更是透着老人對海鷗的喜愛。而海鷗看到老人去世前的遺像,竟然把它當作了老人,圍着“老人”大聲“呼喊”,久久盤旋……

故事中的老人,原名吳慶恆,他一生無兒無女,海鷗是他唯一的牽掛。老人每月三百元的工資,有一半拿來給海鷗買吃的,當看到海鷗親暱地向他飛來時,心裏像塗了蜜一樣的甜。老人的日常生活一切從簡,連公交車也不坐。是什麼讓這位節儉的老人用自己爲數不多的退休金給海鷗買食物?是什麼讓這位老人來回奔波於翠湖與城郊之間,十幾年如一日呢?毫無疑問,是老人對海鷗的喜愛,是海鷗給老人帶來的歡愉。

正是老人無私的付出,獲得了海鷗的信任與愛戴。老人、海鷗,微風、大海,呼喚、鳴叫,揮手、盤旋,勾勒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畫卷。老人與海鷗,格格不入的身份,格格不入的生活,只爲心中那份情感,讓他們聯繫在了一起,十幾年的風雨無阻,十幾年的相依相隨。

我們破壞自然,就會遭受自然的懲罰:洪水、沙塵暴、泥石流……,我們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珍視花草,自然同樣會大度地饋贈我們,我們的生活的空間就會是藍天白雲,鳥語花香。人與自然相互珍視,和諧共處,纔是我們所希望的,也是我們應該做的,讓我們共同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的家園,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篇四:小學老人與海鷗讀後感

今天,周老師一節有聲有色的《老人與海鷗》讓我們大爲感慨。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爲貧窮的老人,沒有子女,愛人早逝,孤獨一生,幸虧他找到了每年飛來過冬的海鷗,老人每年的冬天都來給海鷗餵食,他和海鷗之間漸漸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老人在有生之年給海鷗起名字,餵食,還撫養受傷的海鷗,他和海鷗之間就像是親人一般親密。在老人去世後,海鷗們像炸了營的似的,它們竟然在老人的遺像面前的空地上自動排成兩行,默默地站着,彷彿是爲老人祈禱的白翼天使。

讀了這篇文章,我發現,人和動物之間,是那麼的美好。通過課下的資料查閱,我瞭解到,老人名叫吳慶恆,是一位普通的昆明市民,他被人們稱爲“海鷗老人”。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400元左右,他從不肯花一分錢坐車,卻毫不吝嗇的爲他的海鷗“子女”們買4元5角一斤的餅乾,因爲老人知道這時海鷗們的最愛。有時,老人也會買上雞蛋,親手做餅乾給海鷗們吃。自己唯一的奢侈品就是2角一包的煙。

當我知道了這些後,又讀了一遍課文,我彷彿看到,無論颳風下雪,不管天氣多麼惡劣,老人總是揹着他那個藍布包,走二十餘里來給海鷗們送吃的,老師告訴我們,二十多裏就等於操場的四十圈!那一來一回,就是八十圈!天哪!現在,我們在操場上跑兩圈就呼呼喘氣,老人那麼大的年齡,竟讓能堅持得住!

我知道了,我明白了,這是老人對海鷗的愛,是愛讓老人堅持的那麼長的時間!現在,我不知有沒有資格叫您一聲“吳爺爺”吳爺爺,您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向您學習!吳爺爺,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