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路上爲自己行爲負責

學識都 人氣:6.51K
    人物:小林,某著名大學畢業生

    困惑:從小立志從事理論研究,當科學家,在這方面也已經表現出一些優勢。面對保送研究生受挫,對中國的教育體制產生懷疑,並進一步懷疑自己立志科研的初衷。考研還是繼續工作,工作選擇什麼方向?在這樣一個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期待一種點撥。

    小林之前已經完成了北森的職業測評,其性格描述爲“建築師型——聰穎機智的解決問題者:冷靜、沉着,總是處於一種對未知與問題的分析與答案尋求中”。

職涯路上爲自己行爲負責

    其實遠觀就可以感受到這種氣息:他揹着一個大書包,手裏拎着一個水瓶,儼然是一個學生的典型表現,但他表情凝重,眼神中流露出的“困惑”是油然而生的。

    說到目前面臨的困惑,他直言相告:自己其實從來都是很自信的,而且對未來當個科學家的理想從未動搖過。如果這次保研成功,他絕對不會來做職業諮詢,也絕對不會相信、聽從另外一個人對自己的“指導”。只是現在他經受了一次信念的'衝擊,需要重整自己所相信的東西。

    事因是這樣的:小林一直學習成績很好,順利考入名校化學系。但就在他畢業爭取保研的時候,因爲成績差幾分而未果。他開始思考這其中包含的“社會意義”,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的教育系統對人才的篩選,正是以考試分數爲第一原則;如果以這樣的原則進入研究圈,當了科學家,豈不還要整天面臨這樣無法“應付”的考試與成績比賽?自己想追求的“科學家”並不是這個樣子,那麼,接下來該如何選擇下一步的人生路?

    有研究表明,這種性格類型的人經常會有一種非常理性、純粹的思維邏輯。他們的頭腦中世界應該存在一種絕對可以預測的公式,依着這個公式可以通達科學的最高境界。整個探索的互動過程中,我反覆進行着對他性格的確認,所有的證據都在印證他“問題解決者”的類型特點。

    一致的結論是:他具有理論研究的思維特點,具有做科學家的潛質。目前能夠順利考入這樣的名校,也足以證明其智力水平優秀。讓小林暢想“如果做了著名的化學家”會怎樣時,他非常興奮地描述了可能的狀態,能強烈地感受到他身處其中的喜悅。只是,他的這個“科學家”的理想因爲對社會規則的不解而受困。

    “那麼這種‘不解’難道是錯誤的?”就這個問題,我們開始分析。從心理學角度,這就是一種“非理性”思維,即對事情加諸“必須”、“一定”、“絕對”的描述。其實,世界是辯證的,許多事情都需要特定的條件才能存在……與小林用這種非常理論化的語言互動,他非常認可——這正是這種“問題解決者”的話語結構。這時,他開始跳出“學術圈”來分析這其中的邏輯,他說:其實自由、純粹都是在一定條件下實現的。

    到此,其實諮詢可以告一段落了。我就問他,你現在準備做些什麼?

    小林說準備再好好考研,繼續實踐自己對“科學”的執著。

    循着職業規劃的階段,接下來可能需要與小林探討一下職業世界以及行動層面的內容。我問他,你現在對下一步有沒有一個決定?他說“已經有了”,他依舊那麼冷靜,但已經開始變得堅定了。

    我再次給他一個提示:也許在某些時候,有些人抱怨社會,而不去採取行動,這只是在給自己“不做某些”找的理由罷了。他會心一笑說,“我知道自己該如何爲自己負責”。

    聽到這句話,我相信小林已經開始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承諾。因爲職業規劃的終極目標就是:知己、知彼,有勇氣行動,爲自己的行爲負責。

    結語:現在許多的畢業生,對世界有一種基於邏輯的理解,並經常地用這種理解來給自己一個不努力的理由。這種把負責外化的過程,經常會導致動力喪失。這其實是一種“信息不對稱”的表現,即學生對職業世界的理解,都或多或少與現實有出入,他們經常會對現實世界抱有過多的期望。面對這種情況,要引導學生更多地走出校園,去感受職業的現實、社會的現實。就學生的信息全面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他們去與真實世界的人們深入交流,這在職業規劃領域叫“生涯人物訪談”,亦即就自己想從事的職業,找一位已經從事此職業數年的職場人士,與他們深入交流,這樣才能夠獲得對這種生涯理想的深切把握。

文章關鍵字:職業規劃

TAGS:職涯 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