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我職業生涯規劃的三大關鍵詞

學識都 人氣:2.44W

我們爲該畢業生因爲有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而被招聘單位相中叫好。請問:即將走上教育崗位的準教師,你的職業生涯規劃好了嗎?那些已做教師的同仁,您有沒有自己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呢?能不能根據自己的長處或短處,從自身與學校的角度來規劃自己的近期或長期的發展目標呢?毋庸置疑,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不乏這樣的人存在:領導叫我幹啥我幹啥,被動地跟着上級領導走,跟着日子走。能不能規劃自己的天地,走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來呢?

關於自我職業生涯規劃的三大關鍵詞

一位畢業生在自己的求職資料中簡要地描述了自己的生涯規劃,樂意從最基層的工作做起,用至少5年時間熟悉業務,掌握相應經驗,然後向高級主管職位挑戰。儘管他的成績在衆多競爭者中並不突出,但負責招聘的公司副總卻一錘定音:我相信他能成功,我初出茅廬時的想法跟這位年輕人完全相同。

生涯需有“的

“的”,箭靶的中心,前進的方向。美國生物學家克林萊斯有幸拍到了一組精彩鏡頭。有一種麻雀大小的鳥兒撲扇着翅膀剛剛停在沙地上準備覓食時,潛伏在沙子裏的蛇猛地張開大口竄了出來。鳥兒用自己的爪子一下又一下地拍擊着蛇的頭部,力量有限,蛇依然對鳥兒攻擊不止,鳥兒一邊躲閃着蛇的血盆大口,一邊用爪子拍擊着蛇的頭部,其準確程度分毫不差。就在鳥兒拍擊了1000多下時,蛇終於無力地癱軟在沙地上,再也爬不起來了。

這種鳥兒和蛇的力量對比是懸殊的,它甚至還沒有一隻麻雀飛得高,生物學家唯一能解釋的.答案就是,這種鳥兒在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後,終於掌握了一套對付蛇的辦法,那就是瞄準一個點,持之以恆地用爪子擊打蛇的頭部。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失敗就是沒有瞄準一個點,持之以恆地走下去。而成功者則瞄準了這個點,並堅持走到了最後。這個點就是自己所定的目標,人生的理想,只要能瞄準一個點,哪怕力量微小,但只要堅持,就一定能夠到達勝利的彼岸。

工作貴有“新”

大家都知道當代教育家魏書生先生,他並不是一個高學歷的人,僅是一個初中畢業生。他爲什麼會取得那麼多驕人的成績?這主要得益於他善於學習,有極強的創新能力。我們再來看一個小故事:一家美國食品公司在參加一次展覽會時,由於報名晚而被安排在頂樓最偏僻的角落,光顧者當然少得可憐。於是老闆想出一條妙計,在底層撒下許多銅牌,並在銅牌上寫着“拾到此牌者,可到1068室換取紀念品”,結果使生意一下子火了起來。顯然,這個案例成功的前提條件就是老闆具有“怎樣去吸引顧客”的創新意識。而我們常人普遍缺乏的就是這種創新意識。

如果一個教師長期安於現狀、墨守成規、不思進取,從未想過應該有所創造,那他就難以開展創造性教學活動,也就不會產生創造性教學成果。當我們確立前進的目標後,不僅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還要有創新精神與改革意識,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彼岸。就拿寫文章來說,有的老師文筆不謂不好,選材的角度不謂不新,可屢屢不能見諸報刊。爲何?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所列舉的教例沒有特色,因爲在實踐中沒有創新,沒有變革。因此說教研文章不是寫出來的,是做出來的,這句話很有道理。這個“做”就看你怎麼做?是沿襲,是因循,還是創新。

謹防思維生“鏽帶”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到池塘裏隨便抓來兩隻青蛙,先將其中一隻放入常溫的水中,青蛙會仍然故我地游來游去。給水慢慢加溫,青蛙略有反應,仍舊慢慢騰騰地游來游去,未做出任何掙扎,沒有絲毫危機感。待水溫升到一定高度時,青蛙遊得越來越慢,最後不動了,變成一隻熟青蛙。而取來另外一隻青蛙,將它直接丟入熱水中,它會不顧一切地奮力蹦出那可以致它於死命的熱水,於是得生了。

青蛙因麻木於水溫的漸變,而死去。有的教師,因跟隨沒有理念、沒有靈魂的管理者,或因整日忙於應付繁雜的事務,而漸漸失去對教育理想的追求與熱情。對教學麻木,不講策略與方法;對作業麻木,批改只管對與錯,不去深究其內因。不僅對教育,對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今日重複昨天之生活,明天重複今日之生活。隨着時光的流逝,一切都是那樣的索然無味,生活無一點亮色,懶得去思考,懶得去改變,因爲其心已死。莊周說,“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思維上的麻木鏽帶,可能隨之而來的是對教師職業的倦怠,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自我發現、自我調整不健康的心理。教師的專業發展與職業社會化的要求,呼喚教師綠色的健康心理,因爲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

職業規劃是針對職業困惑、面向職業發展的一系列服務的統稱。

職業規劃注重方法論,是因爲方法論與價值觀一樣,是“形而上”的“道”,是必須的前提。但如果不與“形而下”的“器”相結合,“道”亦成爲在半空中漂浮的空談。

調動你的主動學習能力,建立你的職業思考結構,在關鍵環節實施引導、託舉,是職場網設計、提供產品及服務的出發點。

事實證明,被動接受極少帶來明顯的行動效果。“魚、漁”規律必須引入到職業規劃中來。

1.職業規劃的首要環節是“職業方向定位”,請記住它是“最重要的”,它是你職業生涯的“鏡子和尺子”,用於看清你的職業特質,指導你5-10年的職業積累和發展。

有人會說它具有燈塔、航標等設施的照亮和引導作用,一點都不過分。事實上,職業方向爲你聚攏心力和有限的資源,揭示出關鍵特質的程度差異。總之,對職業方向與職業特質的堅定把握,是從戰略高度對職業成功的把握,是最有效的把握方式。

2.另一把尺子就是“職業核心能力測評”。對於大多數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來說,它並不是那麼必需。大學正規學歷教育中核心能力的訓練,完全可以支持你基本的職業發展目標。

如果你認爲自己的大學學習不那麼順利或成功,或者你有很高的職業發展期望,就有必要通過“職業核心能力測評”進行勝任力評估,用以支持你制定的職業目標並樹立一個能力提升的方向與標準。它的數據是企業管理者的能力常模。

3.組織環境對人職業發展過程的巨大影響,使得“職業成熟度測評”變成了“第二重要”的服務環節。

如果你並不掌握資源、權力,就不要試圖去改造組織環境,因爲個人並不具備這樣的力量,這個想法過於理想化了。主動適應環境是個聰明的選擇,不假他人之手,憑藉自身努力就可以把握。

組織原則、職場規則、人際策略、方法視角、自我管理等等都標誌着你的“職業成熟度”水準,決定着你的回報速度。對於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仍然得不到認可、經常歸罪於環境惡劣、不斷忍氣吞聲或動輒衝冠一怒的人來說,“職業成熟度測評”是你經驗豐富、老謀深算的良師益友。

4.缺乏信息支撐的決策,是可怕的決策,正所謂“心中無數點子多,頭腦糊塗決心大”。

職業規劃注重方法論,是因爲方法論與價值觀一樣,是“形而上”的“道”,是必須的前提。但如果不與“形而下”的“器”相結合,“道”亦成爲在半空中漂浮的空談。

5.無法迴避的是,在你歷經思考和學習之後,仍然需要獲得“確定性”支持。特別是遇到複雜情況時,取捨、策略、次序、輕重、緩急的籌劃也需要相關專家的深度參與。

IT業一向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一個清潔安全的白領世界,但有關部門發佈的資料卻顯示,IT業已被列入北京市六大職業病危害的重點行業。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日前啓動了全市工業系統職業病危害情況的調研,以掌握職業病的分佈情況從而完善職工的工作安全環境。

近日,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向本市工業系統企業下發了《工業系統企業職業衛生情況調查表》和《總公司職業衛生情況彙總表》。記者看到,本市工業系統企業分爲機械、冶金、電子、建材、輕工、紡織、製藥、汽車、儀表等,企業是否建立職業衛生檔案、企業污染源及接觸人數、職業病發病總人數等均需要填寫。在公司上報材料的基礎上,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還將進行實地調研。

據最新信息顯示,隨着北京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以經濟技術開發區爲先導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逐步替代了污染嚴重的傳統工業,本市職業病危害因素也一改過去以粉塵、重金屬爲主,出現了噪聲、微波、高頻、電磁場、高分子化合物污染等多元化的趨向。在2002年至2003年,本市發生職業中毒事故13起;新發塵肺1061例,死亡449例;慢性職業病71例,急性職業病83例,死亡6例。截至今年3月,本市通過網上申報職業危害因素的企業達到1489家。皮革製造業、採礦業、裝飾裝修業、IT產業、微電子產業、生物醫藥等被列爲職業病危害的重點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