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外招聘金融人才4432人蔘加面試

學識都 人氣:2.74W
上海海外招聘金融人才4432人蔘加面試
“倫敦、芝加哥、紐約三地應聘人員共計2176人,現場面談共計4432人次,初步達成意向840人。”在12月24日召開的上海市政府媒體通氣會上,上海市金融辦副巡視員盛裕若介紹了“上海市赴英、美招聘中、高端緊缺金融人才工作團”的初步工作成果。上海金融辦主任方星海在通氣會上透露,上海市政府將搭建海外人才與國內金融機構信息互動的長效機制。場面熱烈超預期12月5日至12月14日期間,英國倫敦、美國芝加哥、紐約成爲招聘行動的主場。包括中國銀聯、浦發銀行、上海銀行、上海城商行、申銀萬國、國泰君安、華安基金、太平洋保險、長江養老保險、上海國際集團等共計27家金融機構,爲本次海外招聘提供了170餘個中高端招聘崗位,涵蓋風險管理和控制、資產管理、金融衍生產品等15個類別。“招聘現場的熱烈程度大大超過了我們的預想。”中國銀聯人力資源部總經理呂虹表示,“12月13日,紐約招聘會當天,天氣特別冷,而招聘會場地在市郊的皇后區,我們很擔心到會的人會很少。但沒想到來了1000多個應聘者,受場地限制,我們不得不拉起繩子,讓應聘者分批進入。”在12月6日的倫敦,這種情形同樣出現。上千名應聘者擠入金絲雀碼頭附近的萬豪酒店接受來自上海的金融機構的簡短面試。華安基金監事會主席謝偉民一個上午就將準備200份招聘材料分發一空。英美三地招聘亦更有側重。在盛裕若看來,倫敦招聘會的應聘人員專業教育背景較好,且行業以風險控制類爲主;芝加哥招聘會有90%的應聘人員工作經驗非常豐富,且以期貨期權交易、對衝基金居多;而招聘單位對紐約招聘會印象深刻,普遍反映當地人才專業類別齊全,崗位類別豐富,且金融從業時間也較長,可選擇餘地較大,有各類工作經驗的應聘人員佔到96%.10日的行程結束後,各參團金融機構滿載而歸。準備了10個工作職位的太平洋保險集團公司收到了超過200份簡歷。而提供崗位了27個工作機會的`海通證券帶回了540多份簡歷。“10天之內,現場面試共計4432人次,初步達成意向840人。”盛裕若表示。建立人才儲備長效機制早在2002年,上海市即組織了一次海外招聘會,包括浦東發展銀行、海通證券、太保集團等十多家上海金融企業第一次走出國門赴美國、加拿大招聘國際人才。當時的結果是“先後接待了近500人次,並有數十人達成初步意向。”“上次在參會人數和層次上根本不能和本次相比,”參與過上次海外招聘的太保集團人力資源部總經理周斌表示,“上次幾乎沒有外籍人士參與,而本次外籍人士達到了12%.”在薪酬方面,周斌表示在太保的年薪40萬-100萬之間,最高可達150萬;海通證券人力資源部總經理楊慶忠透露海通在年薪50萬-80萬之間。隨團回國後,招聘的後續工作也在陸續展開。“回來的一週之內,我們已經將簡歷分解完成,並建立了海外人才資料庫,並已與40多名有意向的應聘者聯繫,安排下一步的面試。”楊慶忠表示。周斌、呂虹也表示面試工作已在準備當中。“隨着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深入,國際金融業務的開展需要更多國際人才;而國內金融業走出去也需要國際人才。”周斌表示,“本次參團除了完成集團下達的招聘目標,還收穫了更大的一筆財富。”據周介紹,招聘會上有兩種人纔不滿足本次招聘的需要:一是金融高技術人才,國內的技術條件和創新程度使得他們沒有用武之地;二是很具潛力名校應屆畢業生,不能滿足我們對工作經驗的要求。“通過本次參團,我們獲得了一個難得的高端人才庫。我們已經將這兩種人歸檔,後續會不斷跟蹤。”周表示。“公司之前單獨做過一次海外招聘,但參會的人員很少,層次也較低,招聘的效果相對較差。”呂虹認爲,政府牽頭可以調動更多的資源,產生更大的影響力,同時團體參與提供的崗位更多,招聘的效率更高。在政府層面,方星海表示,本次招聘活動除了滿足金融機構的用人需要,還產生了多重效果:“工作團除了發佈招聘信息,還發放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宣傳材料,擴大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影響力;建立了上海和海外金融人才的聯繫渠道。”看到了本次招聘的良好效果,方星海表示上海市政府準備搭建海外人才與國內金融機構信息互動的長效機制,並從三個方面做起。首先,加強與華人金融社團的溝通,利用華人金融社團的網絡和組織力;其次,發展市場專業人才中介機構的作用,更加專業化和更有針對性地組織招聘;第三,建立長期的信息溝通平臺,讓企業的需求和國際人才的要求能夠及時互相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