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每小時最低工資8.5歐元

學識都 人氣:2.2W

談到德國的勞動力市場,就不得不說今年元旦正式付諸實施的最低工資標準——每小時8.5歐元,它被視作近幾年德國勞動力市場最大的改革。這項改革在爭議中誕生,業已在爭議中運行了5個月有餘。對德國人來說,它究竟是天使還是魔鬼?不妨拿現實來照一照。

德國每小時最低工資8.5歐元

先說對德國宏觀經濟產生的影響,這恐怕也是德國政府最關心的,畢竟最低工資標準是一項聯邦經濟政策。從一季度的經濟數據來看,最低工資在德國展現了天使一面。

實施最低工資標準促使居民實際收入增加,消費動力增強,進而拉動內需,提振經濟增長。這個邏輯得到了德國聯邦統計局的印證。該統計局說,雖然一季度德國經濟僅環比增長0.3%,遠低於上季度的0.7%,但國內需求出現可喜變化,年初以來個人家庭消費顯著增加。

對此,德國央行在5月的月度報告中進一步指出,一季度私人消費增長迅猛,包括普遍最低工資在內的經濟政策功不可沒。未來數月,德國經濟將保持增長勢頭,私人消費可能成爲增長的最大動力。

不僅如此,此前批評人士擔心最低工資政策或推高失業率的.情況,似乎也沒有在德國官方的統計數據中出現。聯邦統計局表示,一季度德國就業人口維持在4000多萬的水平。聯邦勞工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德國失業率穩中有降,截至4月爲6.5%。

刺激了消費卻沒有給就業市場造成衝擊,最低工資似乎帶來一片祥和。然而,官方的統計數字往往不能涵蓋經濟社會真實發展的所有方面,因此還得找找德國民間的線索。

不少德國僱員對最低工資標準帶來的收入增加頗爲欣喜,但僱主就不那麼高興了。從啤酒廠老闆、餐廳經理到理髮店主,均表示最低工資推高了其經營成本。不過他們不是最鬱悶的,因爲上升的工資成本可以輕鬆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畢竟零售價格漲個幾毛一塊的,顧客大多可以接受。

比僱主更鬱悶的當屬“迷你工作者”。所謂“迷你工作”,通常指比兼職工作工時更短、時薪更低、更靈活的工作形式,並且僱主大都不必爲僱員納稅和繳納社保,處於就業市場的“灰色地帶”。遭遇經濟危機時,靈活的“迷你工作”還具有一定優越性,但如今最低工作標準卻給德國的“迷你工作”市場造成了衝擊。

位於德國波鴻的“迷你工作中心”發佈報告顯示,引入最低工資標準以來,德國的迷你工作崗位蒸發了23.7萬個,這個數字大約相當於德國就業人口總數的0.56%,其中東德地區的崗位蒸發尤爲明顯,比如薩克森-安哈爾特州和圖林根州一季度迷你工作崗位數分別減少了7.7%和6.6%。

“迷你工作”崗位快速蒸發,關鍵還是在於其原來的時薪普遍過低。科隆德國經濟研究所指出,以2013年爲例,全德一半以上的“迷你工作”崗位時薪不足8.5歐元,而在全職崗位中,這個比例只有10%。

德國智庫歐洲經濟研究中心主席克萊門斯·菲斯特認爲,那些依賴“迷你工作”改善生活的人,比如退休職工、學生等,將成爲最低工資標準的首要受害者。

最低工資標準帶來的麻煩還不僅限於此,甚至不僅限於德國國內。

由於德方要求過境德國的外國運輸企業也必須執行每小時8.5歐元的最低工資標準,招致波蘭等國運輸企業抗議。歐盟委員會19日宣佈介入其中,認爲德國的做法不合理地限制了服務自由與商品流通自由,違背了歐盟自由市場原則。柏林方面必須在兩個月內向歐盟做出解釋,之後歐盟將決定下一步行動。

這樣看來,現實照耀下的德國最低工資標準既有天使般的美麗,也有魔鬼般的邪惡,讓人歡喜讓人憂。其實這也符合它從爭議中而來、在爭議中存在的現實,德國政府仍需對它好好管教,才能使其更好地服務本國經濟社會發展,也避免因此在歐盟授人以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