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鬥戲《甄嬛傳》不能做青年“職場寶典”

學識都 人氣:1.54W

文化產品較之物質產品生產和消費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不能簡單消極地去對待所有需求,尤其在涉及對“惡的文化”的表現時,眼中不能只有自己的那點票房或收視率。這些年來,表現“宮鬥”題材的作品已經相當多了,從前期主要寫前朝官員的惡鬥,到去年至現在接二連三出現的後宮惡鬥戲,數量已很是可觀,且口味還在朝着越來越重、越來越等而下之的方向繼續滑行。對此,我們的藝術家、影視製作者應當有所警覺、有所節制、有所自律,應當在今後的創作中,力求平衡好市場和理性,利潤、票房或收視率與文化理想、價值導向間的關係

宮鬥戲《甄嬛傳》不能做青年“職場寶典”

76集電視劇《甄嬛傳》近期相繼在各地衛視播出,一時成爲收視熱點,各類媒體包括網絡上各種議論、評說甚多。其中有這樣向青年人推薦該劇的:“《甄嬛傳》是宮廷版"杜拉拉昇職記"”,是年輕白領的“職場寶典”。我也趕熱鬧花了點時間集中看了一遍該劇,感覺恰好與上述推薦相反:《甄嬛傳》不能做青年們的“職場寶典”。

“惡的文化”在“宮鬥戲”中一再被放大和強化

作爲一部時下頗爲流行的“宮鬥戲”,《甄嬛傳》主要表現後宮佳麗之間爲爭寵自保而進行的處心積慮、殘酷乃至血腥的惡鬥。前半部主要寫甄嬛被以皇后等爲主要代表的勢力壓制算計,後半部寫甄嬛運用各種計謀手段,如何一一扳倒和擺平對手。該劇由網絡小說改編,應當說前三分之一故事編得還不錯,後三分之二隨意生造的痕跡不少,常會在不經意間露出一些發育和生長尚不夠良好的網絡文學的某些“品相”。但鄭曉龍畢竟是個有功力的導演,經他一番打理,再加上孫儷等主要演員不錯的表演,該劇觀賞性較強頗能吸引人,據說收視率屢創新高。

青年人願意看看《甄嬛傳》這類劇,作爲對其戲說詮釋的那些歷史的一種瞭解,甚至從中獲取某些關於當代生活的感悟,這是各人的自由,自無不可,也不必說三道四。但我們的文化人、評論家、媒體包括網絡的媒體人,若要將其作爲“職場寶典”向青年推薦這部作品,則應當三思。

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在留下大量優秀文化遺產的同時,也遺存了不少糟粕。《甄嬛傳》所表現的宮廷傾軋內鬥,概而言之,集中了中國專制的封建帝王文化中最不堪內容之一的`那部分“惡的文化”。這些年來,表現這類“惡的文化”題材的電視劇熱度持續不減。描寫古代題材的電視劇,當然不可能不涉及這類內容,但現在的問題是,“惡的文化”在某些影視劇中被極端商業化和消費化了。其中有一現象特別讓人憂慮,那就是爲了爭奪票房或收視率,作品的製作者都在有意無意地使用不斷“加重口味”的方式:你寫“宮鬥”中的惡、毒、狠,我比你寫得更惡、更毒、更狠,後來的編導在此基礎上再繼續加碼,人性中的惡在此類劇的製作循環中一再被放大和強化。《甄嬛傳》可說是又一個新的個例。

理應平衡好票房、收視率與文化理想、價值導向的關係

毫無疑問,我們的職場乃至我們的社會,都還有不少不公正、不完美,甚至醜惡的現象存在。青年人面對的當代職場,本應該是一個有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必須遵守的基本規範和準則的場所,可在職場的某些地方,這些規範和準則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遵守,許多職場青年對此都感到鬱悶和苦惱。這正是小說和影視劇《杜拉拉昇職記》等一類作品受到追捧的原因。但這不應當成爲將《甄嬛傳》作爲破解職場困惑和難題的“職場寶典”,向青年們推薦的理由。因爲現代職場不是甄嬛所在的後宮。那些在《甄嬛傳》中一再被強化了的人性中的惡,那些奇形怪狀極爲殘忍的“算計人”的手段,那些“只問目的、不計手段”的價值理念,很難說不會對一些涉世未深的青年形成誤導,甚至對他們的身心成長髮展帶來不應有的影響和損害。

曾有友人告訴我,不久前有一境外文化人在內地看了一些電視劇後,回去寫文章說:“內地有些電視劇中的血腥味讓人感到震驚。”我對這位友人說,對此現象我有點看法但還沒有到“震驚”的程度。“是不是我們看多了反而麻木了呢?”友人接着提出的這個問題,建議大家一道來思考。

由於現在職場中的青年羣體有着較強的消費能力,因而很被影視、書籍等的創作者和推廣者所看重。他們的消費口味,據說有人在專門琢磨研究。微博營銷、網絡社區“誘導”,各色推廣手法也越來越嫺熟。不過,對這個青年羣體乃至廣大觀衆的精神文化需求,到底該如何應對,其實是很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的。是爲了單純的逐利目的去隨意取用,還是用貫注了文化人的理性和理想的作品去互動應對?文化產品較之物質產品生產和消費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不能簡單消極地去對待所有需求,尤其在涉及對“惡的文化”的表現時,眼中不能只有自己的那點票房或收視率。這些年來,表現“宮鬥”題材的作品已經相當多了,從前期主要寫前朝官員的惡鬥,到去年至現在接二連三出現的後宮惡鬥戲,數量已很是可觀,且口味還在朝着越來越重、越來越等而下之的方向繼續滑行。對此,我們的藝術家、影視製作者應當有所警覺、有所節制、有所自律,應當在今後的創作中,力求平衡好市場和理性,利潤、票房或收視率與文化理想、價值導向間的關係。

涉及“宮鬥”內容的作品也有個怎麼表現的問題

寫到這裏,我想起了大家都十分熟悉的韓劇《大長今》。該劇表現的也是宮廷,其中也有“宮鬥”的內容。但編導在“大長今”身上賦予了一種難能可貴的的理想之光,那就是她雖歷經千劫萬難,卻仍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執着地追求着實現着自己的人生理想,最終成了朝鮮王朝歷史上首位女性御醫。相近的題材,《大長今》拍成了一部青春勵志劇。可見,即使是表現涉及“宮鬥”內容的作品,也有個怎麼表現的問題,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也能夠給觀衆的心靈以溫暖和撫慰。在這方面,中外都有可借鑑的作品。鄭曉龍是我一直很看好的導演,拍過《北京人在紐約》、《金婚》等劇,我倒希望他還有其他有作爲的創作者、製作人,也能在這方面作些探索。

當然,對青年羣體乃至整個社會進行價值引導和心靈撫慰,是社會各方的共同職責,但文化藝術界人士、媒體界人士,更需要有自己的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