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實用範文>徵文>

書香三八徵文

學識都 人氣:5.34K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徵文的身影吧,徵文要求篇段合乎格式,字數合乎規定。還是對徵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書香三八徵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書香三八徵文

書香三八徵文1

捫心自問,你有多久沒有讀完一本書了。你是否將一串串書單列在紙上,卻遲遲沒有行動?又是否讓你書架上的書落滿灰塵?又是否會覺得讀書太過索然無味,難以堅持?

想想自己也好久沒有認真的讀完一本書了,每次看書不是看一半留一半,要不就是直接在手機或者電子閱讀器上面看,總是安慰自己說,這樣既省錢又方便。現實情況我卻總感覺缺少了點什麼,也說不清少了什麼,難道是讀書的情懷嗎?不像,但就是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不舒服。

我內心還是喜歡買書,每次買完了都會告訴自己我一定會看的,因爲有感覺,所以纔想去了解、纔去買,然而事與願違的情況佔了大多數,買完了就蒙灰睡大覺,真的把明日復明日體現的淋漓盡致,也不是瑣事太多,就是自制力有些薄弱。

我覺得,我的故事也是一些人縮影。三十而立,每個人都在爲自己的生活而奮鬥,回家以後又要忙着家裏生火做飯、照顧孩子,累的只想躺在牀上放空自己。現在的年輕人和小學生,業餘時間都沉浸在小視頻APP、遊戲中,離書籍和自然越來越遠,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少,更何來感悟而言。

問自己的同時,我也想問問大家。你有多久沒有翻閱書籍了,又有多久沒有讀完一本書了呢?在忙碌的生活中,請給自己留出一點閱讀的時間。

書香三八徵文2

我一直喜歡讀書,這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雖然人生中有一階段最爲忙碌的時期,中斷了連續性閱讀,但這並不妨礙我對讀書的嚮往。我自己形容讀書時的感覺,就是一句話:“當我拿起書本,全世界都安靜下來了!”

讀書帶給我的是安寧、靜謐、甜蜜。讀過的書,記住的話,成了我大腦中的一分子,以爲忘記了,但生活一觸動、輕輕一翻閱,它們便滾滾而來!甚至,沒有當初的渴求、中間的擱置、後來的深入閱讀,你都體驗不到書與日子的聯繫、我與書的那些感覺!

小的時候我讀的書幾乎都是借的,母親常常帶着線裝本的《水滸》《三國演義》等等,文字不全認得,硬是一點點啃着把書看下來。奶奶家有姑姑的高中教科書,裏邊有很多魯迅的作品,我常常去偷着看。後來,從金庸到梁羽生,能借到的都看個遍。上高中後又迷上了瓊瑤,幻想《一簾幽夢中》中的白馬王子也能向我走來。看三毛遊記,又渴望周遊世界,還羨慕《夢裏花落知多少》的意境。看《紅樓夢》,爲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而徒增悲情。喜歡看《紅與黑》裏於連複雜的心理描寫,喜歡《飄》里斯嘉麗倔強剛毅的性格,更喜歡《少年維特之煩惱》裏的維特,幾乎每一頁都被我的淚水浸泡……

書是我內心的聲音,那些人物和悲歡離合伴我走過快樂的憂傷的、思索的、美好的童年。不同時期的閱讀體驗給了我不同的收穫。相比少年時期的閱讀,我更喜歡現在的讀書感覺——人生的閱歷達到了一定的累積,讀書中的故事更能達到共鳴,與其是看作者寫的事,不如說是自己又重新穿越了一回。那書中總有自己的影子徘徊!有時,怕看過的書像飄過的雲,被歲月的風吹散,就不光一味的看書了,而是多出一本筆記,邊讀邊寫,內容思索得更爲透徹,一本書的靈魂就勢灌入了心底,昇華到腦海,想忘都忘不了。

到了當下的網絡時代,讀紙質書竟顯得守舊和奢侈,也只好每天在網絡間遊走,隨意性極強,想看什麼就可以看到什麼,快速瀏覽像是吃了一包速食麪,沒有了以往捧讀時那份靜靜的思考、默默的感動。

慨嘆過往,如夢如幻,這下這段文字,是我中斷讀書後對書的一份懷念。書帶我一次次深入到自己的內心,也幫我拷問逝去的年華,藉此不斷的得到自我反省!

歲月並不如煙,讀書把它召回……

書香三八徵文3

張愛玲作爲海派文學的代表彷彿是一個“異數”,她竭力與政治等敏感字眼劃清界限。在她的散文作品中,讀者可以看到她不厭其煩地談論她的現代都市生活,偶爾加一句獨到精闢的見解,沒有褒貶之意;似乎作家是以一個旁觀者的姿態在審視這一切,審視自己,同時也審視他人。張愛玲所提供的情感體驗與思想意識與當下人普遍的生存狀態有着不同程度的契合。

張愛玲是善寫舊中國租借生活的高手,她的家庭出身,從小就陷於其中的緊張敵對的人倫關係,紛擾的生活環境影響,再加上親身經歷了香港陷落的炮火和上海的淪陷,使她深切感受到世情淡薄和命運的不測,促成了她對生和死、自我和世界、男人和女人的獨特理解。《流言》一書中大部分散文都從日常生活中採擷瑣碎而平凡的題材,世俗男女的生活方式構成了張愛玲的焦點。

張愛玲的散文寫的就是她的現代都市生活,讓人感覺務實、坦誠。對於這個世界張愛玲是非常親切的,她深愛小市民生活,愛這個世界的塵土,有着人世的煙火氣息:她沉浸在市民生活的點滴,她冷淡聰明,知道人情世故,就是用不好它罷了。張愛玲的散文也不時透露出一種讓人窒息的寒意,她在敘述女性在男權社會下的痛苦時,流露出對女性弱勢羣體的關愛,那是一種被隱埋的溫情,而張愛玲骨子裏的自尊不允許她有這種悲憫情懷;她的冷漠也不過是溫情的保護色。張愛玲看人是孤獨的,早年家庭生活的不幸,動盪的時代大背景,多種原因形成了她作品中始終揮之不去的出世的孤獨感和生命的虛無幻滅感。只有張愛玲纔可以同時承受世俗的歡悅與孤獨!

書香三八徵文4

這段時間通過微信羣拆書的形式讀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讓我受益匪淺。

拆書是當下比較流行的一種讀書形式。通過拆書不僅能精確的找到書中對自己有用的內容,還能跟別人展開學習交流,最終將收穫的知識用於指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很多時候,即使通讀一本書下來,感觸最深就是幾個點,所以通過拆書形式用心去體會感悟最深的部分深刻理解其含義,才能汲取其中的精華,讓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戰場上如此,生活中亦然。一個瞭解對方更瞭解自己的人才可以在生活中游刃有餘,立於不敗之地!“真誠地欣賞與讚美他人”是我讀完此書最深的感觸。它就像一面鏡子,幫助我認識自我,瞭解自我,從而完善自我,駕馭自我,成爲一個善於經營自己生活的成功者。

在書中,作者談到了我們在生活、工作中要學會真誠的讚賞他人。卡耐基說:“人就是這樣,做錯事的時候只會怨天尤人,就是不去責怪自己。”也許這句話我們並不陌生,而且經常用到,只是我們將其作了少的改動而已,改動之後就變成了,“他就是這樣,做錯事的時候只會怨天尤人,就是不去責怪自己。”看似細微的差別,可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當你用一個手指指着別人說這句話的時候,也許另外的手指正指着你自己!卡耐基一語道破人了這一劣根性。我們總是喜歡高高在上,談論別人的是非對錯,爲什麼就不能對照他們,審視一下自己呢?別人做的不好時,是否自己做的就完美無暇呢?當你認識到自己也會犯錯誤的時候,你又會上升到一個高度!我們考慮事情總是習慣於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思考,於是,別人所做的一切與己相異時都是錯的,同時對於別人來說,豈不亦然!可是如果雙方都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審視一下自己的話,結果定會截然不同的。站在別人的角度審視自己是需要理解和寬恕別人的素質和修養的。只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批評和抱怨別人——的確,很多愚蠢的人都這麼做。我們只有學會真誠地關心身邊的朋友,才能贏得朋友們最大的信任。

拆書活動,讓我瞭解了一種新的讀書方式,更讓我懂得要用積極樂觀良好的心態來面對當下迎接未來。今後的每一天我都會以快樂的態度對待生活、對待工作,對待身邊的一切。

書香三八徵文5

天下詩詞千千萬,而我對蘇軾的《浣溪沙》情有獨鍾。

我喜歡李清照的婉約,也喜歡辛棄疾的豪放,但蘇軾的《浣溪沙》既婉約又豪放,實是難得。且看他的寫景,多麼清新:山腳下初生的蘭芽浸泡在溪水中努力生長,鬆間的沙路被雨水沖刷得沒有泥土,反倒更加好走。

即便蕭瑟、傷感的“暮雨”和“子規啼”,都因蘇軾的豁達、樂觀沖淡了哀傷。詞的下闋直抒胸臆,用問句強力推出自己的觀點,用事實加強自己觀點的說服力,然後用一個“休”字再次表達自己老驥伏櫪的壯心,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蘇軾用字很有特色,“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點明地點與時令,“蘭芽短”可以看出時值春天,蘭芽纔剛剛探出頭。“浸”字表達出了當時的天氣,剛下過雨。這樣就很妙,把季節、天氣融合到詩裏,讓讀者細品。“鬆間沙路淨無泥”可以看出沙路被雨水沖洗得乾乾淨淨,給人一種幽靜的感覺,昨夜的雨水不但沒有讓路變得泥濘,反倒幫助了行人。人生面對問題,不應該被“雨”嚇倒,化“雨”爲“動力”反倒讓人生更加暢快,儘管昨夜還是一幅“蕭蕭暮雨子規啼”的淒涼景象。

後面就越發豪放起來了。“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是啊,誰說人不能回到少年時代了,溪水都可以往西流,我們爲什麼不可以?不要因爲老去而悲嘆,蘇軾不服老的決心深深包含在了裏面。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仍思進取,那我們還有什麼資格自暴自棄呢?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是啊,現在不努力,將來只能白白傷悲、一聲嘆息。蘇居士經歷了那麼多劫難,人生起起伏伏,尚不滿意,那我們還憑什麼不努力!

我不禁想到鍾南山院士,他一生爲國家、爲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年非典肆虐,若不是鍾南山主動收治重症病患,積極治療,又有多少人將被困於病毒?如今,新型冠狀病毒又來荼毒生靈,鍾南山院士日夜操勞,毫無怨言。鍾南山院士雖然已經老了,但是他那不服老不認輸的精神深深烙印在我心裏。老了又怎樣,只要保持一顆不服老、不服輸的決心,就一定會成功!

是的,只要努力,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老天是不會辜負有心人的。變化的是時間,衰老的是容顏,不變的是擁有一顆不服老、不服輸的決心。我們要保持這種決心,無論身在何處,也一定會有所作爲的。

書香三八徵文6

今晚,沒有自習,無須梳頭,無須整裝,一切都變得清閒、慵懶起來。我不喜歡城市的燈紅酒綠,這種繁華似乎過於喧囂,容易令人在狂熱的夜生活中迷失自我。在這偏遠的小鄉鎮,一呆就是二十多年,我已習慣了這裏獨有的寧靜和清新。而這種環境正好適合讀書和寫作。工作之餘靜賞紅塵美景,呼吸沒有煙塵的清新空氣,品品茶,聽聽音樂,抑或捧起心愛的書本,進入自由的閱讀狀態,累了,放下書本,靜立窗前,看鳥兒自由翻飛,天邊雲捲雲舒,這對於我來說是再愜意不過的事情。想着今晚又可以好好獨自享受這美好而又寧靜的夜,我的心裏有說不出的舒暢。

晚飯過後帶上一本書漫步於校外叢林,一邊賞景,一邊對生活作一下理性的思考。現在已經是陽春三月天,

然而我竟忽略了。暖暖的夕陽餘暉穿透了整個身體,一直暖到心臟的最深處,我想這就是一種溫暖的心情。望着遠處的田野,似乎有新的生命在萌動,春的氣息已撲面而來。生命如此的神奇,而我卻差點忽略了這個季節,然而生命卻不會因爲人們的不關注而停止不前。它們在走,不管是什麼樣的環境,不管有沒有雨,有沒有風,一直在頑強的生存。想到自己,有時因爲工作、生活的不順心,而心生抱怨,止步不前,在這些不息的生命面前,我有些汗顏!我想,無論今後我生命的天空如何陰晴變幻,我都要心向遠方,迎着太陽,沐着風,和這一個個不屈的生命結伴而行,讓自己的生命裏永遠都有一抹真正屬於自己的不敗的綠色。真是有春天的地方,就有希望啊!

走累了,坐下來,看着不遠處因採礦而日漸裸露的荒山,聽着那陣陣揪心、刺耳的機器轟鳴聲(這也許是這塊淨土中唯一一處最敗的風景,最不和諧的聲音),我想。爲了眼前一時的蠅頭小利,而犧牲後世子孫幾代人的幸福,這鼓脹的錢包裏真的能盛滿真正意義上的幸福?每每想起曾經有這麼一天,一個學生拿着作文本,笑得一臉燦爛,用溢滿童真快樂的語調對其他的同學說:“這是老師批的!”因爲,他的作文被我用紅筆描了許多“~~~”,且得了“96”分外加“優”。這時,我的心裏溼漉漉的,我想那就是幸福感吧。一個紅對勾,一朵手摺的小紅花也許就能讓一個孩子擁有了全世界。推己及人,我想如果換做我們什麼事情都能夠簡單些,或許幸福來的就更容易些吧。

想到這二十幾年,生活雖然比較清貧、寂寞,但生活在孩子的那種透明的世界裏,沒有孰是孰非的面紅耳赤的爭論,沒有明爭暗鬥的爾虞我詐……只有雨打芭蕉的清靜,我亦感到幸福與滿足。細細的品來,繁華三千,富貴也好,貧窮也罷,只不過是一場過眼煙雲。在教育的這塊晴空裏,無風無雲無雨,拋開世間繁華,拋開煩惱怨嘆,只有自己一顆純淨的心,簡單從容,就像這水滴成弦,須用簡單、毫無利慾之心才能聆聽成是美妙的樂音!

陽春三月天,也有讓我始料不及的時候,剛纔還暖陽斜照,一會兒就下起了雨,雖小樹林離校不遠,我疾步回走,但還是受到了雨的眷顧。不知怎的,我非但不懊惱,反而一身清爽。這一刻,我嗅到了雨襲煙塵的芳香,似乎也看到了被雨水洗禮後的更藍的天,更綠的葉,更美的虹,更蓬勃的生命,更純淨、透明的世界!

人生又何其不是如此,在歷經了世俗塵埃的沾染之後,如能去掉浮華和貪念,對生活不寄予過多、過高的奢求,最終能得到良知和道德的淨化,又何愁我們的生活不簡單、不充實,人生的天空不亮麗、不精彩!

回房後,隨意地翻看手中的《意林》,任思緒一如草原上的野馬自由馳騁。突然有這樣一段文字映入眼簾:“小時侯,幸福是一件東西,擁有就幸福;長大後,幸福是一個目標,達到就幸福;成熟後,發現幸福原來是一種心態,領悟就幸福。”

我雖不敢妄自定義幸福究竟是什麼,但是我卻知道平和、健康、良好的心態是滋生幸福的沃土,得到它其實也很簡單。

聆聽自然、感受生活,你就能得到幸福!

甘清貧、寂寞,懷揣純真,平淡從容地工作,你就能得到幸福!

拋卻過高的物慾,懂得感恩,積極、有愛地生活,你就能得到幸福!

……

滄海之大,生命如滄海一粟。人的一生如白駒過隙,轉眼即逝,而這一生誰又會不想幸福地度過呢?在這空氣日益污濁,物慾日益橫流,幸福指數日益下滑的今天,人們的眼睛開始迷亂,有許多曾經美好的東西日漸同化甚至是遺失。但此時,雖註定今生必將與清貧結伴,與寂寞爲伍,青春只能在三尺講臺上揮灑的我們,應時刻保持清醒,擦亮眼睛,不觸碰道德的底線,不放逐慾念的惡魔,方能守住清貧,守住純真,守住希望,守住心底的純淨和良知……這樣,我們就一定能得到並守住屬於我們的幸福。

書香三八徵文7

“你幸福嗎?”“我姓曾。”我真的姓曾。這句源於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關於幸福的話題讓我這小姓名聲大振。“你幸福嗎?”確實是個大命題令人茫然不太好回答。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從低到高五個需求層次理論中對生理、安全、情感歸屬需求的滿足最容易令人產生幸福感。家人的平安和諧、自己工作收入的穩定、住有房、行有車、衣食無憂都是我們幸福的源泉。雖沒有高境界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大豪邁,也沒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聚歡顏”的胸襟,但我們的幸福卻實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着。

最近很喜歡一個詞:小確幸。出自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的隨筆集《蘭格漢斯島的午後》。是指生活中那些“微小而又確切的幸福”。

如果你的幸福感沒有那麼強烈,那麼就請讓這些美好的小確幸溫暖彼此的生活吧。或許這種小確幸真的不值一提,或許深藏在你心底不能拿出來示人,但它帶給你的幸福感不亞於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李安拿了奧斯卡金像獎。

這種小確幸也許是午後伴着窗外和煦的陽光捧着本心愛的書籍靜靜閱讀、也許是愛人晚歸後你端出熱湯麪時他的一句謝謝、也許是爲病中的父母跑前忙後從未離開你身影的那雙關切目光、也許是見到久違的老朋友時發出的驚喜、也許是完成一件自認爲滿意的工作後來自領導的點頭讚許,甚至更小到買了件自己喜愛的服飾、買菜時佔了兩角錢的便宜、上班停車時找了個好車位、聽到一首喜愛的歌曲、孩子學習上的點滴進步……小確幸隨處可見,只是看你是否用心去體會、去尋找。

人生的道路多種多樣,酸甜苦辣箇中滋味,我們看到的都是別人陽光燦爛的笑臉,悲傷痛苦的那面都深藏在心底。苦盡甘來,只要自己開心快樂就好。再深個層次,幸福不只是具體物質的表現,還是心靈的一種感受。生活、工作的壓力讓很多人來不及去細心體會這些小確幸,只是一味地抱怨命運的不公,人生路上的風景來不及欣賞,匆匆錯過。

大概是年長了幾歲,心態逐漸平和,我的生活節奏慢了下來,開始用心去體味生活感悟生命。這幾年公司的廠容廠貌變化很大,處處花草掩映蒼翠蔥蘢。工作閒暇時在廠區轉轉,欣賞春花夏雨秋葉冬雪景色,一次次驚呼一陣陣竊喜,隨手拍下盛開的月季、迎風的紫薇、黃燦燦的銀杏樹、冰清玉潔的樹掛……,發在我的博客上,讓博友分享我的喜悅。

這種小確幸讓我的心總是溢滿了幸福感,對待親朋好友也學會寬容,不再苛刻。人無完人,追求完美只會讓自己徒增煩惱。有時聽到不友善的`話只是會心一笑,不再辯解。走自己的路,隨它去吧。同事間也多了微笑少了劍拔弩張的氣氛,相遇即是緣分,工作上的事商量着來不好嗎?爲什麼要唯我獨尊啊?

村上春樹說:“沒有小確幸的人生,不過是乾巴巴的沙漠罷了。”希望你我的心田不要被荒蕪的沙漠所吞噬、掩埋。春天到了,廠區內的楊樹要吐穗子了,同我一起去發現新綠,好嗎?

書香三八徵文8

逝者如斯夫,滔滔江水畔流淌“千古風流人物”的佳句;往事越千年,蕭蕭黃花邊吟誦“悽悽慘慘慼戚”的絕唱。聽一曲竹枝詞,遍歷人間萬象;吟一首長短句,道盡心事萬千。傳統詩詞如點點星辰閃爍的夜空,我們不應讓它在現代生活中式微。

快節奏的生活,於詩歌而言是致命一擊。包羅萬象的新世紀,給人類的未來送去無限可能,也於無形之中凋零着傳統詩歌。昔者墨香之中感悟人生的情趣已煙消雲散,機器與人工智能取代了青帘沽酒,紅花映日的愜意。浮躁的人心,銅臭的思想,“娛樂至死”與“烏合之衆”的擔憂,一切都在提醒我們:現代文明之下仍需回首詩詞,“一心只讀聖賢書”。

拾起記憶中詩詞的碎片,是文化自覺更是文化自信,在西洋文化衝擊眼球的當下,古香古色的詩詞歌賦才愈發重要。“詩和遠方”不僅是心靈的呼喚,更是民族的呼喚,如果說“一日看盡長安花”是登科及第之喜,那麼“風雨不動安如山”則是關心民瘼的憂;如果說“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寄情山水的樂,那麼“無人會,登臨意”則是壯志難酬的悲······凡此種種皆爲華夏民族之寶藏,於篇篇筆墨之間見真情,我們除卻物質上的富足之外,理應來一場精神上的文化盛宴。“沒有詩歌的民族是空虛的”,離開了詩歌,民族之樹就沒有了根,只能在風雨中枯萎化塵。

攜詩詞之美好,請讓詩歌伴你我同行,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有言:一切景語皆情語,下一次看春回樹梢,暖陽初照,吟一曲“兩個黃鸝鳴翠柳”,下一次聽風蕭瑟,雲捲雲舒,歌一首“我言秋日勝春朝”······時間流逝,詩詞卻如一罈佳釀,遍歷歲月卻能愈發醇香,讓我們攜起手來,品詩歌之悠長,你完全可以種下樹木,留下陰涼,栽下花草,留下芬芳。

“一世多艱,寸心如水。”葉嘉瑩這樣慨嘆道。如今世事日新月異,在新時代的價值之前,還請莫忘古韻悠長。雲山蒼蒼,江海泱泱,請讓詩詞與我們同行,讓傳統歷久彌新,讓心靈得以滌盪,卅載光陰彈指過,未應磨染是初心。

書香三八徵文9

或許對於我們來說,閱讀是一場心靈的旅行,而旅行也是一次身體的閱讀。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們能在書中找到自己的信仰,能與書中找到靈魂的共鳴,閱讀能夠帶我們領略不同的人生,在書中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曾幾何時,我一直認爲讀書不過是爲了應付考試,在學校的時候除了專業課本,只能勉強拿起幾本吸引眼球符合年齡的小說。不是說沒有時間去閱讀,知識覺得閱讀並不能給自己的實質性生活帶來什麼,精神上的東西與現實比起來確實是有些虛了。

隨着時間流逝,我愈發喜歡上了閱讀。在安靜的午後拿起一本書,加上一杯提神的咖啡,感覺一整天都會溫暖而美好。當然,這樣的時間總是不多見的,偶爾的幸福就是閒暇時能夠走到書裏,開始一場精彩的旅行,這是我以前體會不到的。閱讀的量漸漸積累,書的種類也開始多了起來,從小說到古代經典再到現代文學,好像每本書都有個神祕的隧道,帶我走進書中領略一番不一樣的大千世界。

當然,並不是說書看得多了,人就一定開明,活得通透。我喜歡在文字中遨遊的那種感覺,喜歡觸摸文字的溫度,但是我明白對於我來說讀書在很大程度上是爲了放鬆,是單純的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很多人說讀書是爲了增長見識,開闊眼界,這確實是一種提升自己綜合素養的一種好的辦法,但是我認爲帶着目的去讀書,往往容易與作者的思想精神走上岔路。我們通過閱讀,讓自己得到放鬆,與此同時書本的知識會反饋給我們一些想法,引人深思,可是如果一開始就爲自己的閱讀之旅勾畫了重點,那麼我們很可能會忽略了很多書中更精彩的部分,它們也許沒有能夠帶給我們直接的精神感受,卻也是這書中的重要一筆,就如每天上班途中的風景,看似無常,卻是生活最真實的寫照。

我相信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閱讀是一場精彩的旅行,我們不需要花費很多金錢,卻要付出比金錢更寶貴的精力和時間,去書中邂逅一場美麗的奇遇,這是我們在書中最渴望的部分,至於豐富知識和眼界的開闊,大概就是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累積的附加值罷了!

書香三八徵文10

初爲人母的我,除了喜悅和幸福之外,更多的是擔憂,擔憂我能不能做一個盡職盡責的好媽媽。能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成長。偶然的機會讀到《傅雷家書》這本書,透過那“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文字,我看到了傅雷對兒子傅聰深沉的愛,我亦體悟到其中的家庭教育之道。

傅雷在書信中對兒子傅聰,大到人生事業、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次書信中,傅雷提醒傅聰信封上的字要寫的整潔,“日常瑣事要做到乾淨利索,和彈鋼琴要講究乾淨是一樣的。做人的作風應該是一致的,否則就是不調和。一切小事都要養成乾淨的習慣,對你的藝術無形中也有好處。因爲無論如何細小不足道的事情,都反應出一個人的意識和性情”。爲此傅雷還工工整整地附上一張寫作示例,以此來示範和督導兒子養成書寫工整的好習慣。書本上的道理是規規矩矩的,但生活中的哲理是無限的。透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傅雷將人生的哲理融入孩子的教育之中。

傅雷教育孩子不是“家長式權威”,而是與孩子建立一種平等的關係。傅雷把兒子視爲朋友,他們經常在書信中天南地北地討論,有時是一些學術問題,有時則是對音樂、文學的交流,有時是對某些事的看法,有時又是一名父親作爲過來人對孩子得諄諄教誨……他們處於平等的狀態,父親沒有自恃自己是父親,而讓孩子對自己言聽計從,反之還常常虛心接受兒子的一些建議。

這本書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在書中我不僅看到了一個父親對兒子成長的親切關懷,還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傅雷曾在一封家書中提到“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在我這得到的少。尤其是最近三年,你不知我對人生多增了幾分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會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在教育孩子得同時,傅雷也是一位對自己要求嚴格,注重自身修養的人。他精通英語、法語,是我國著名翻譯家,譯著頗豐。此外,他的藝術造詣深厚寬廣,對文學、繪畫、音樂等都有獨到的見解。

讀罷傅雷家書,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都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啓迪。初爲人母,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也給了我一個反觀自己、成長自己的機會,雖然我沒有傅雷那般深邃的思想,但我會努力提升自己,與孩子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