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實用範文>徵文>

關於崇德向善做中國好網民徵文稿

學識都 人氣:9.24K

我們是網絡的受益者,更應該是網絡文明的推動者。讓我們每個人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文明上網,理性上網,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崇德向善做中國好網民徵文稿,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關於崇德向善做中國好網民徵文稿

關於崇德向善做中國好網民徵文稿一

文明禮貌不僅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愉快和諧,也給自己帶來快樂,帶來溫馨,良好的文明習慣要從小抓起。“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爲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爲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雷鋒日記》相信每個人不會不熟悉這句話。雷鋒精神像春風一樣拂過了同學們的心靈,播下了樂於奉獻、樂於助人、爭做文明使者的種子。

先人倡導的“仁愛和諧、正義奉公、尚禮守法、崇智求真、誠實守信的道德規範鑄就了中國人民不屈的精神靈魂,形成中華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諧、謙和好禮、誠信克己、與人爲善、勤儉廉政、刻苦耐勞和精忠報國的優良素質,在傳統文化長期孕育下的中華傳統美德使中華民族走向繁榮昌盛,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同時,優秀的民族文化承載着傳承傳統美德的重任。我們的先賢用他們的思想和智慧爲我們這個民族贏得了“禮儀之邦”的美稱。古有程門立雪的尊師,有孔融讓梨的尊長,有三顧茅廬的恭敬,有負荊請罪的謙讓團結等等。其實,做到講文明、講禮儀並不難。其中一部分同學身體力行,已經成了我們學校一道明禮的獨特風景線。在此,希望所有的同學都能以一顆明禮的心對待身邊所有的人,以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約束我們的言行,做一個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的好學生。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中華民族禮儀之邦,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美德世代傳承,明五禮、知五恥,對個人是品德修養,融入到社會生活中,是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是維繫社會正常生活和良好風氣的豐厚滋養。

以“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爲精神引領,講道德,樹明禮向善之風,做正直友善的人;講學習,樹艱苦奮鬥之風,,做勤勞節儉的人;講健康,樹崇文尚潔之風,做健康開朗的人;講誠信,樹誠實守信之風,做正義坦蕩的人;講秩序,樹禮讓和諧之風,做遵紀守法的人;講奉獻,樹互助友愛之風,做熱心志願服務的人。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希望每個人積極努力,爲樹立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的社會風尚作出積極貢獻。讓我們共造和諧新風範。

關於崇德向善做中國好網民徵文稿二

互聯網是把“雙刃劍”,它在給人們生活生產帶來便捷,豐富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猶如虛假信息、網絡詐騙、淫穢色情等負能量,嚴重破壞了正常的網絡生態,擾亂了安定團結的社會秩序,損害了廣大網民的根本利益。

爲此中國好網民活動,充分發揮了網絡文化活動在網絡社會治理中滋養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通過倡導文明健康的網絡生活方式,培育崇德向善的網絡行爲規範,讓網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網上正能量,在互聯網上爭做“四有”中國好網民,推動網絡空間進一步清朗起來。

當然,要做一個“四有”網民絕非很簡單。我國目前有超過6.4億的網民包括超過5億的移動端網友,怎樣才能真正做到“四有”?

從教育做起,建立健全全社會網絡安全宣傳教育體系,促進網絡安全宣傳教育機制化、常態化、長效化。推動網絡安全知識進校園、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開展網絡安全技能培訓、安全知識競賽、公益活動等,逐步使青少年重視網絡安全、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培養良好素質,養成良好的網絡行爲習慣。青少年是互聯網的未來,從青少年開始,讓網絡原住民擁有“四有”,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

從我們自身做起,推動全社會參與。政府相關部門要完善政策、健全法制、強化執法、打擊犯罪,推動網絡空間法治化;互聯網企業要切實承擔起社會責任,保護用戶隱私,保障數據安全,維護網民權益;網絡社會組織要加強行業自律,推動網上誠信體系建設,有力懲戒違法失信行爲;專家學者、新媒體代表人士、網絡從業人員要發揮積極作用,增強網民“四有”意識,引導網民從自身做起、從生活點滴做起。在自己做“四有”好網民的同時,還要帶動家人、同事、朋友等,共同做到網絡“四有”。

開創網絡的美好空間,共同維護整個網絡的安全,是每一位網友的責任和義務。那麼,就讓我們從培養客觀理性的上網心態開始,從培養更加獨立的價值判斷開始,從點點滴滴做起,在每一個帖子、每一條微博和每一條微信中,努力做到“四有”,爭做“中國好網民”。

關於崇德向善做中國好網民徵文稿三

“有高度的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絡素養、有守法的行爲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最近,在互聯網上掀起了一股做“四有”好網民之風,似乎大家都有這樣的共識——做一個有內涵度、有責任感的中國好網民。

有些人認爲,網絡是自由無約束的,發發牢騷,說說怪話,來點批評,讚美幾句,這些都是個人私事,似乎沒必要有那麼管那麼多。其實,網絡是公共空間,不是個人的私家花園,雖說是“人人都有麥克風”,但也不能爲所欲爲、無法而治,應該有相關的制約和牽制。有些網上言語、行爲不加引導和規勸,比如無謂的地域歧視與攻擊,比如對公共權力無端的指責與辱罵,鬧得沸沸揚揚,謠言四起,激化矛盾,已發不少悲劇。

讓我感觸頗深的就是最近的娛樂圈明星喬任樑自殺的新聞,因爲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兩次網絡暴力的連環打擊,讓喬任樑的抑鬱症明顯加重,已經嚴重地影響了工作和生活,被頻繁投訴,甚至遭遇換角,還險些被行業封殺。去年9月份,電視劇《定製幸福》監製楊文軍就曾在微博點名痛批某演員,“再遲到一次就申請全行業封殺,嚴重抑鬱症請回家治療,不是你無數次挑釁劇組忍耐底線的理由。”儘管未指名道姓,但不少網友分析爆料該演員正是該劇男主演喬任樑,彼時輿論幾乎一邊倒,紛紛指責當時已經身患抑鬱症的喬任樑。我覺得作爲一位網名,對待事情不能只靠激情,不能只看表面,在不瞭解事情的真相時,我們有權發表自己的看法,但是一定要注重方式,不能有過激的行爲。這是對當事人,對網絡輿論的一種尊重。也許喬是死於憂鬱症,但如果輿論者能稍微控制一下自己的措辭,不讓他經歷輿論暴力,也許這樣一個花樣少年就不會過早的凋零。

我們作爲網絡的參與者,一定要做一個合格負責人的網民,要努力做一個合格的“四有”網民。要做一個“四有”網民絕非很簡單,應按照“四有”標準,從自身做起,少一些憤世嫉俗,應當擺正自己的網絡責任、社會責任,遵循法律的底線、順從道德的良知,發出理性平和的言論聲音,多一些“中國好聲音”,爭做“中國好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