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實用範文>徵文>

科普的徵文15篇

學識都 人氣:2.16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徵文的身影吧,徵文具有標題醒目,讓人一目瞭然的特點。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徵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普的徵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普的徵文15篇

科普的徵文1

這個星期的星期五,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活動--觀看科普展。

聽到這個喜訊後,我就耐不住性子了,焦急地等待着。下午二點左右,我們興高采烈地在胡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操場上。我們排隊等候,每個人都拿到了一副3D眼鏡,戴上它看鯊魚的時候,彷彿你在海洋中越走越遠。鯊魚正慢慢地向你游來,想要一口吃掉你。戴上它看一條條顏色鮮豔的美麗魚時,真忍不住去摸它一下,可是卻摸不到。看海洋中的3D電影真是奇妙啊!接下來到實踐活動了。令我最感興趣的就是“裝箱工人”和“無皮鼓”。裝箱工人就是在一個大箱子外圍着六個小箱子。將小箱子裝到大箱子裏,使大箱子疊得整整齊齊,我和同學試了許多次,還是沒有把它裝好,看來“裝箱工人”還是需要一定技巧的。說到“無皮鼓”,大家可能會問:“什麼是“無皮鼓”,難道無皮鼓沒有皮嗎?”是的,無皮鼓沒有皮,因爲它不是像其他鼓一樣是要打鼓纔會發出聲音的。它只要輕輕一摸鼓面就會發出動聽悅耳的聲音,你一定覺得很奇怪吧!科普實踐活動中還有許多好玩的,如:“看得見、摸不着”。從一個洞住裏看,有一個紅紅的東西閃現在眼前,可伸手去摸卻摸不着。

科普展十分奇妙,既讓我們感覺到了科學賓偉大,又讓我們體會到了科學帶給我們的快樂。

科普的徵文2

我們居住的地球,神祕而美麗,深邃的天空,浩瀚的海洋,神奇的陸地……在這充滿昂然生機的自然界,而我們人類,卻對地球產生大規模的傷害。我們的實際生活並沒有想象之中的那麼安全和美好,存在着種種危機和災難,甚至威脅着自然界的所有生命,一切皆有可能。

人類對森林濫砍濫伐,過度使用能源,捕殺珍稀動物等,致使地球媽媽現在已傷痕累累。發生了許多災害奪去了人類寶貴的生命,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人禍有火災、泥石流、水土流失、車禍等,自然災害有地震、洪水等。過度使用能源也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與生態平衡問題,例如全球暖化,但聰明的人類已經想出許多有效的辦法,創造了許多取之不竭而用之不竭的能源。如太陽能、水能、風能等自然界能源。太陽能光電池能收集光能,並轉化成電能儲存許多光電池,供夜晚和天氣不好時使用。

有些災禍我們是能逃避的,動物們就能提前預知地震。發生在1923年日本東京大地震前夕,人們看到成羣結隊的老鼠從洞穴中竄出,彙集成一隻老鼠大軍。其實除了老鼠,其他許多生活在地面上和地下的動物都具有這種預知地震的超能力。如果你發現你家的牲畜突然脾氣暴躁,就要仔細觀察,確定無疑,然後報告地震局。當地震發生時,房屋倒塌後形成的室內三角形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的地點。特別是在樓房中空間較小的廚房、衛生間等處,空間小不易倒塌,牆角或桌子等堅固傢俱形成的三角空間的地方都適合遇難時躲避。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都要用坐墊、被褥等軟物保護好頭,千萬不要盲目使用電梯造成意外的傷害。

在目前的地震預報,仍然是個世界性難題的情況,我們要加強對地震科普知識的學習,掌握簡單逃生自救的方法,在遇到地震、火災等災難時都能處變不驚。同時保護環境,愛護地球媽媽,減少這樣的自然災害的發生,讓我們生存的地球媽媽更美!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防止災害的發生,讓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燦爛!

科普的徵文3

今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但坐在車內的我還是興致勃勃、興高采烈的,因爲我即將就要前往達·芬奇科學藝術展覽了。它裏面陳列着達·芬奇的畫畫、設想等作品。

經過了將近半個小時的奔波,我們終於來到了位於紹興科技館裏的達·芬奇展覽會。達·芬奇是意大利的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他是一位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展館的外形像一個月亮船,好像在搖着達·芬奇慢慢走向未來,還像一隻碗,裏面裝的都是他奇妙的科學發明的圖紙,比如:載人飛行器、裝甲坦克、榨油機、明輪踏板船……,和一幅幅精美的作品畫,比如:《蒙娜麗莎的微笑》、《最後的晚餐》、《安吉里之戰》……。

走進大廳,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幅壁畫:《最後的晚餐》。它講了一個有關耶穌的事情:有一個弟子出賣了耶穌。耶穌已經知道了這件事,便在晚餐的餐桌上說起了這件事。其他弟子各個都火冒三丈,大聲問道是誰出賣了他。只有一個弟子瑟瑟發抖,左手拿着一個錢袋、右手拿着一把刀,準備刺殺耶穌。畫中的人物共有14個,各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他們身穿紅藍兩色披肩,雙手動作各異。有的一隻手伸出來,指點着別人;有的雙手舉起;還有的兩手一攤,表示無奈的樣子。達·芬奇 的畫,給了我們無窮的遐想。

他不但是繪畫界的巨人,而且在科學發明方面,他也有一套。

我在展廳中曾親身體驗過他的二項偉大的發明,迴旋起重機和裝甲坦克。迴旋起重機的操作方法是:一個人站在迴旋起重機上旋轉着把手,裝有袋子的那一頭會隨着把手的轉動慢慢地往上拉,當袋子到達最頂端時用一根木棒夾住,使它不動,最後再“譁”的一聲抽掉木棒,袋子就會在沒有人控制的情況下快速地到地上。它是利用了旋轉的原理,使袋子可以放到地上。裝甲坦克的外形像一隻烏龜。它有一個錐形的外殼和一個炮塔(瞭望塔),四周都裝有大炮。它的內部有四個燈籠齒輪供於讓裝甲坦克“行走”,它得需要八個人控制才能“行走”。在中央的一個梯子就是瞭望塔。如果你爬上梯子,就會發現上面有幾個小孔,這就是用來瞭望的。這座坦克可以算是當代一項偉大的發明了。因爲達·芬奇生於1452年—1519年間,那時候技術條件十分落後,打仗的時候只能用長矛、盾牌,根本沒有既可以防禦,又可以進攻的武器。所以達·芬奇就生出奇想,想製作一個防禦進攻和爲一體的機器。但當時的經濟不允許,只能留下了一張圖紙,讓子孫後代來做。

今天的達·芬奇科學藝術展讓我開拓了視野,明白了許多知識。

科普的徵文4

你只要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其實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比如:人爲什麼會走?自行車汽車爲什麼會跑?飛機爲什麼會飛到天上?太陽爲什麼會發光?太陽只是一個巨大無邊的大火球,從裏面到外面,分爲核心區、輻射區、對流區和表層。表層是是色球和光球還有日冕。太陽的光和熱又是從哪裏來的呢?噢!原來太陽上有很多很多氫氣,這些氫氣的原子核不斷髮生反應,就像氫彈不斷的爆炸,所以總有光和熱發出來,太陽發出的光,要8分9秒才能到達地球。

牛頓,愛迪生……很多偉大的科學家,他們從小就是對任何事都有一顆好奇心,認真做好每件事。所以我們每位小朋友從小就開始認真學好每門功課,認真觀察身邊的每件小事。才能掌握更多得科學知識。

科普的徵文5

我正睡得香甜,在牀的搖晃中漸漸醒來,原來是鬧鐘的時間到了,青少年科普徵文範文。大家好,今天是20xx年暑假中平凡的一天,我在牀中自帶的搖晃鬧鐘的催促下醒來。站在傳送帶上,不需要行動就能被傳送進浴室,牙刷受到感應自動擠好了牙膏,熱水也隨之流出。我仍然懵懵懂懂地站着,洗漱已經自動完成。接到浴室傳遞過去的信息,廚房開始準備早餐。等我剛坐在椅子上,早餐已經被機器人保姆放在了桌子上。

走到玄關處,門便自動打開。如今每個人都配備了一輛一人座的超小型太陽能轎車,也無需方向盤,只要說出目的地,車就會自動駕駛,絕對不會出現酒駕的危險。今天的目的地是步行街,每家商店都是無人銷售,顧客只要刷張“一卡通”,就能把心儀的衣服帶走。而且省去了試穿衣服的繁瑣的步驟,只要站在鏡子前把衣服比劃一下,鏡子中就會呈現出試穿後的效果。不僅衣服,鞋子、褲子等等都是如此。

既然出來了,我打算去看看最新剛出的電影。走進電影院的大廳,醒目的顯示屏上顯示着電影名字、開始時間和房間。只要找到對應的房間,在門口刷卡付錢就能進去。而且現在的電影不止停留在3D時代,已經研製到第五代,並且不用帶專用的眼睛,更加方便。 晚飯時間回到家,聽到我的腳步聲,電燈自動打開,空調也自己運作,晚餐也準備完畢。 什麼東西都不需要親自動手,或許現在的我們看來是多麼美好。可是當這一天真正來臨,你就不會這麼想了,或許還會後悔莫急。你什麼都不會,沒有了生存能力,如果這一切忽然消失的話,你靠自己能怎麼辦?但是換個角度來說,這確實是人們幻想已久的,節省時間也節省精力。

所以,一切還是未知數,一切且看未來。

科普的徵文6

水是生命的搖籃,沒有了水就沒有任何的生命,我們要節約用水。

水好像在人們的心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事實上,世界上淡水資源是有限的,就目前來說,多個國家正面臨水源不足,好多人喝不上乾淨的飲用水,城市人口缺水問題也日益突出,我國的許多城市也面臨着缺水的危機。

水現在受到嚴重的污染。就拿我們身邊的小河來說,過去是清澈見底的小河,小魚游來游去。而現在呢?由於工業的廢水和人類使用下來的廢水都排到了小河裏去了,原本又幹淨又清澈的小河變成了又黑又渾濁的污水,魚兒翻着肚皮死去了,那是一幅多麼悲慘景象啊。

一切生命活動都起源於水。地球上哪裏有水,那裏就有生命,我們要保護每一滴水。如果沒有了水地球就會乾裂,如果沒有水我們人類就無法繼續生存下去,如果沒有水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滴水,愛惜地球母親的每一滴眼淚。

科普的徵文7

一、活動名稱:科普徵文大賽。

二、活動目的:

隨着人類科技的進步與發展,科學技術已經深深的影響到我們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作爲大學生,我們除了享受科技給我們帶來的便利,更應該努發展科技,創造科技。科技需要想象,想象讓我們的思想更廣闊。爲此我們舉辦科普徵文大賽,讓更多的同學能展示科技帶給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暢想未來科技,爲此以豐富同學課外科技文化生活。

三、主辦單位:山西農業大學校校網絡科技部。

四、參賽對象:山西農業大學全體同學。

五、參加方式:

1、以各院名義參加徵文大賽;

2、參賽者在活動時間內將參賽稿各院網絡科技部負責人;

3各院網絡科技部負責人統一交到校網絡科技部。

六、徵文主題及要求:

想象一下,當你駕駛着007的高智能汽車,上天下地暢通無阻;當機器人無所不在,成爲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當你伸手輕輕一按,就能得到需要的食物;你會發現科技的全球化和普及性愈演愈烈,已經多方位的融入我們的生活,而這一切並不是不可能的……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高深莫測卻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科技引領生活,改變生活,甚至創造另一種生活……開拓思維、在生活中把握科技的脈搏,展示你眼中的科技,感受科技人生的魅力!

除詩歌外,文章體裁不限,字數不限。

七、作品要求

1、構思:要求作品構思獨特新穎,切合主題;

2、立意:要求作品寓意深遠與科技有關,要寫出自己的個性;

3、結構:要求結構完整、合理、層次分明;

4、文筆:要求首先沒有錯字病句,其次文字精煉、筆法獨到、風格迥異;

5、印象:要求作品可讀性強,引人入勝;

6、作品不得抄襲,一經查出,取消參賽資格。

八、活動流程:

1、3月16日通知給各院網絡科技部長,由其轉達給各院;

2、3月28日各院網科部把收集的作品上交給校網絡科技部;

3、29日,評委對作品進行評選;

4、3月30日公佈獲獎名單。

九、展出方式

獲獎作品將通過網絡,書面等形式展出。

活動評分標準

1、文筆流暢;

2、內容新穎;

3、思想積極;

3、獎項設置。

設立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

十、考評細則

1、作品數量

每院上交作品數不得少於十篇,達標者2分。作品數量多着視情況酌情加分1~2分。

2、作品質量

獲獎作品一等獎3分,二等獎2分,三等獎1分。

3、活動宣傳

各院出板宣傳者視情況酌情加分(1~2分)。

科普的徵文8

忙碌了一個月的科普節活動,今天終於要見分曉了。我們的小發明,小製作,金點子,科技小報科技畫展板,包括知識競答賽的活動都會畫上一個句號,但是,這個句號顯得那麼的不完美……

成績是在今天的知識競賽活動結束之後,陳校長公佈的。因爲當時楊老師在場,我們才勉強安靜下來聽的。“獲得小發明一等獎的是……”雖說我們是“勉強”,但此時此刻心中的那根弦還是繃得緊緊的——這關係到班級的榮譽,我們必須聽着。小發明,小製作的名單終於公佈完了,我們班破天荒的竟只有一根獨苗——周錦愉,獲得了小發明的三等獎。我們幾乎是大吃一驚,但我同時願一落千丈的心也變得有了許多期望填充在裏頭——我很希望接下來獲得金點子優秀獎的名單裏有我一分。名單依次報下去,每報一個,我的希望彷彿就落空了一些。此時,我好希望那份金點子的名單永遠不要報完,因爲我擔心,我害怕,甚至已經相信那份名單裏沒有我。

名單還在依次地報,好像故意在吊我的胃口,六( 3 )班的一個也沒有,反倒是六( 1 )班的,成績赫赫,把我們比得恨不得鑽到地下,簡直是無地自容了。或許就是六( 1 )班太強了,而我們就顯得十分差勁……

就像楊老師說的一樣,“付出了多少,就會收穫多少。”“六( 3 )班缺少一種凝聚力。”

這次科普節我明白了許多,我想他將會留在我的記憶深處。

科普的徵文9

我愛看“中國達人秀”,以前達人們都是唱歌。跳舞。做表演,但是今天我看到的是一個科學達人,他的表演讓我感動。

他表演的是呼風雨喚雷電。只見他身穿絕緣服,把自己從頭到腳裹得嚴嚴實實,站在絕緣檯上,一伸手,旁邊2米多遠的線圈上有一束電弧持續的接到他的手上,隨着手的舞動,電弧在他的身上上上下下的飛舞美麗極了。全場都震驚了,我也深深的被他的表演所震撼。他用奇異誇張的表演演示着嚴肅認真的科學,讓他們相得益彰。表演結束如雷般的掌聲一直不停,觀衆們爲他精彩的表演大呼過癮。

他的名字就叫—盧馭龍,才只有16歲。小小年紀的他從小就喜愛科學,對什麼都好奇的他在07年的時候應爲做實驗而出事,住院縫了四百多針,光做手術就做了幾十處。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對科學的探索。他的夢想是完成尼古拉特斯拉的構想…。實現無線傳輸電。這次表演他用的表演器材都是自己親手製作的,連裏面的細小的零件都是由他親手“DIY”。

平凡的他在做着不平凡的事,我記得他說的一句話“只要我不斷的努力,沒有什麼不可能的。”是呀!要攀登科學的高峯,就要有這種恆心。我也要像他一樣,努力學習不斷的進步,長大以後用自己的智慧爲社會爲人們做有益的事。

科普的徵文10

我沒有遇上地震災害,可也有經歷地動的感受。記得有一天,我正站在廳堂門口,看到院子裏的晾曬嬰兒尿布的炭簍突然搖動起來。正感到奇怪時,老人們都慌張地從屋裏出來,說剛纔門鈴響,是“地動”了。

地動,就是地震。聽老人講,盤古開天地時,清者上升成爲天,濁者下沉成爲地。可是大地一直往下沉,似乎沒有停歇,要一直跌落到萬丈深淵。怎麼辦呢?情急之下,盤古從自己身上剜出了一根根骨骼,這些骨骼化做了一頭頭地牛,支撐住大地。時間長了,有的地牛累了,要翻翻身,於是大地就抖動起來,地震就發生了。

我問老師,真的有地牛嗎?老師引導我和同學們學習有關地震知識。我們明白了,地下並沒有地牛,地震不是地牛翻身,地震的發生是有原因的,是與地質構造有關的。

老師告訴我們,科學家正在積極探索地震的成因,已經有了令人信服的成果。老師讓我們動手做一個小實驗。老師先拿出一張世界地圖,讓我們把陸地剪下來。女同學心靈手巧,只聽“嚓嚓嚓”幾聲,世界七大洲就都剪裁出來了。老師又讓我們把世界七大洲拼接在一起。我們比比劃劃,按照凹凸的不同形狀,把世界七大洲拼接在一起。我們一看,奇了,世界七大洲可以拼接在一起,形成一大塊陸地。我們把驚奇的目光投向老師,老師告訴我們,世界上的陸地以前是連在一起的。

爲什麼現在陸地是分開的呢?老師叫我提起書包在頭上轉動。隨着我手臂的旋轉,書包也作圓周運動。老師讓我鬆手,書包馬上平飛出去。老師又讓我提起書包,然後鬆手,書包就掉在我腳邊。老師啓發我們想想其中的道理。這下我們明白了,書包平飛出去,是因爲離心力的作用。地球在不停地自轉,也產生了離心力。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地球表面的陸地就會產生漂移。原先連在一起的陸地就逐漸斷裂分離,經過漫長的年代,形成現在的樣子。

老師說,地震發生的原因是多樣的,其中的一種就跟這板塊結構有關。說着,老師又讓我們做一個實驗。我們幾個貼牆站成一排,由兩邊奮力向中間“擠壓”。中間的同學抵擋不了兩邊的巨大“擠壓力”,一下子“拱”出來,兩邊的同學也突然壓向中間。老師告訴我們,這其實是地殼板塊運動的模擬。地震原因有多種,但地殼板塊運動,是造成地震的原因之一。地球表面的陸地在漂移的過程中,會互相擠壓,有的地方高起來,成爲山脈,有的地方會斷裂,成爲斷裂帶。地震往往發生在地殼的斷裂帶區域。地殼板塊運動過程中積聚了巨大的能量,到一定的程度上會釋放出來,形成地震。這就像剛纔同學們的“擠”。大家在“擠”的過程中不斷積蓄力量,當中間的同學承受不了“擠壓力”時,突然“拱”出來,造成了“空當”,“擠壓力” 釋放出來,兩邊的同學一下子“擁”向前,也就是地殼的斷裂,地震就突然發生了。假如釋放的能量巨大,形成大地震,就造成巨大的破壞。

老師的這一形象的說明,讓我們豁然開朗。我們對地震的成因有了清晰而深刻的瞭解,地下並沒有地牛,地震不是地牛翻身,地震的發生是有原因的,是與地質構造有關的。

人們害怕地震,是因爲地震災害破壞性大,會造成生命和財產重大的損失。雖然我們年紀小,沒有經歷四十年前的邢臺地震,三十年前的唐山地震,但老師對我們講起那時的受災情況,還是讓我們彷彿觀看了一場恐怖電影。

地震的發生,雖然目前人力還無法制止,但我們學習地震知識,掌握地震知識,就可以預測地震的發生,就可以做到防震減災。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對地震做了研究。張衡創造的“地動儀”,就可以精確地偵知和監測地震的發生。今天,爲了防震減災,我國設立了27個地震監測臺網,通過衛星信息傳輸,可以在半小時之內,將有關地震情況在第一時間發送到各指揮中心,從而有效地起到了防震減災的作用,將地震災害所造成的人民羣衆生命財產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我們也可以運用所學到的地震相關知識,來預測地震的發生。地震發生前,是有預兆的。我們可以通過仔細觀察,嚴密監測,來預測地震,牽住傳說中的“地牛”的“牛鼻子”,讓它乖乖地爲防震減災服務。

動物有預先感知災害來臨的特異功能。據說,一艘船要沉沒前,船上的老鼠會成羣結隊地逃離這艘船。又如,四年級時學的課文《雪猴》告訴我們,雪猴生活在我國雲南省邊境,它們是邊防軍人的好朋友。當地氣候變化莫測,常常一個時辰就可以出現陰晴雨雪、冰雹風霜多種天氣。雪猴對氣候變化最敏感,天氣突變時,猴王會帶領它的部下把邊防軍人團團圍住。它們有的把頭垂得很低,有的用爪子捂着朝天鼻,有的甚至把鼻孔抵在肚子上;它們會左蹦右跳,扯着嗓子亂叫。它們就是用這種方法向邊防軍人預報天氣的。而民間流傳的天氣諺語,更是與動物息息相關。比如,螞蟻搬家蛇過道,來日必有大雨到。而有經驗的老農看到蜻蜓低飛等動物的表現,也就知道天氣的變化了。

我們就可以利用動物預先感知災害來臨的特異功能,爲防震減災服務。最爲明顯的是,發生海嘯的印度洋周邊國家和地區,在海嘯到來之前,野生動物紛紛逃亡。在巨大的災害來臨時,它們安然無恙。我們正可以通過動物的反常現象,來預測地震的發生。當年邢臺地震、唐山地震發生前,當地就有雞鴨不肯進窩,豬竄出欄,騾馬驚恐嘶叫等種種動物的反常現象,可惜的是,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中,人們正忙着所謂的“革命”,而無暇它顧,以致地震發生時,造成巨大的損失。

地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對地震知識的無知或誤解。可怕的不是災難,可怕的是人們的愚昧無知,科普知識宣傳的滯後,科學技術的落伍。

可以這麼說,四十年前的邢臺地震,三十年前的唐山地震,那時候防震減災宣傳教育相對滯後,以致在明顯的大自然預警面前,無動於衷,麻木不仁,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叫人扼腕嘆息。

痛定思痛,我們要廣泛深入地、大張旗鼓地進行防震減災的宣傳教育,做到家喻戶曉,從而爲防震減災奠定堅實的基礎。

科普的徵文11

8月中的一個星期天,綿綿的細細雨滋潤了萬物以後,太陽重新露出了笑臉,鳥兒歡快地歌唱,草木滴着露珠,好像都在讚美這場小雨,馬路兩旁的月季花,紅紅的花朵挺立在綠色的枝葉上,陽光在絢麗的各色花朵上浮動着。在這樣美好的日子,我和媽媽來到中國科技館參觀。

中國科技館坐落在北京北三環中路,它是用紅色磚瓦砌成,共有三層樓。中國科技館旁邊還有一座銀色的圓形建築,那就是有名的“變幕影廳”。

我和媽媽先來到二樓的“實驗場地”。這時,實驗剛好開始,只見解說員阿姨拿出一支用合金材料做成的花蕾,又拿出一個吹風機,用吹風機給花蕾一加熱,只見花蕾就慢慢地綻開。關閉了吹風機,溫度降下來以後,綻開的花蕾就又漸漸的閉合了。解說員阿姨說這種現象叫做雙向記憶。

解說員阿姨又拿起另一種合金材料做成的彈簧,彈簧的一端綁着一隻小毛絨鴨子,她讓一個小朋友拿着毛紺鴨子,然後給彈簧加溫,彈簧漸漸變直,成爲一根直鐵絲。當溫度降下來後,彈簧仍是直的,回不到原位,只有再次給它加溫,彈簧才能一點兒一點兒地縮回原位。這種現象叫做單向記憶。

經過講解,我知道這種材料用途很大,比如它常用在賓館中的煙火報警裝置中。第三個實驗是“法拉第籠”。有一個很大的鐵籠子,裏面放着絕緣板,這樣,人站在上面就能和地面隔絕。解說員阿姨請了兩個叔叔進籠子裏,關上門。這時,她按一下電源開關,籠子就帶電了。她告訴大家,這時籠子的電壓是5萬伏。哇!人們都爲籠子裏的人擔心,但是籠子裏的人並沒有危險,他們甚至還敢用手去摸籠子。外邊的人敢去摸籠子嗎?解說員阿姨說她可不敢冒這個險。她拿來一根長長的杆子,在杆子的頂部有一段鐵絲,她用這根杆子的頂部去觸籠子,只見閃出藍藍的電火花,發出啪啪的響聲,真是嚇人!爲什麼呢?解說員阿姨告訴我們:這是因爲籠子裏的人是站在絕緣板上,他們身上任何部位的電壓都是5萬伏,而籠子的電壓也是5萬伏,電壓爲零。而外邊的'人是站在地上,地面電壓爲零。而籠子的電壓是5萬伏,所以外邊的人是萬萬不能摸籠子的。這個實驗也告訴我一個道理一一小孩子不能輕易動電,因爲有電沒電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看完實驗表演,我又看了“奇妙的水珠”,“潛水艇”,“肥皂膜”“留影牆”,“是你還是我”等等,使我學到了很多科學知識。

中國科技館,你像一本書,使人們學到科學知識;你像一張龐大的圖畫,向人們展示今天的科學。我讚美你——中國科技館!

科普的徵文12

爲了拓寬學生的科學視野,培養學生勤動手、善動腦、愛科學、樂創造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由_農林科技大學博覽園主辦、_市《科技報》協辦的_“科普大篷車”校園科普巡展活動於3月26日來到我校。

上午9點30分,“科普大篷車”滿載着各種神奇的科普儀器緩緩駛進了我們的校園。本次“科普大篷車”進校園,在學校的進行半天的展示,全校師生參觀了本次展覽。現場展出了多種科普儀器以及作品的展板,涉及到物理學、光學、數學、電磁技術等多門學科知識。參觀過程整齊有序,孩子們看着從未見過的新奇科技設施,時而鎖眉、時而大笑,短短几分鐘,之前還寂靜無比的操場迅速升溫。

同時進行的還有_科學院的翁教授帶給孩子們精彩有趣講座的《走進昆蟲世界》,激起孩子們極大的興趣,他們不放棄每一個揭曉答案的機會,在老師講解的同時,學生們認真地做着筆錄,剛剛還是“迷惑”的表情,聽過講座後,他們的臉上瞬間露出得意的笑容。

活動結束後各班以班會等形式進行了總結及交流,學生們紛紛表示:“科技實在太神奇了、真是大開眼界啊、希望科普大篷車能常來我們學校”?還有的同學在觀後感中寫道:“本次參觀科普大篷車,使我受益匪淺,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科學知識,以後長大我也要發明創造一些高科技的東西,爲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次“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很好的激發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同時培養了孩子們勤動手、善動腦、樂創造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

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普及科學知識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我校定會藉着“科普大篷車”進校園的契機,將科技普及的種子深深埋進孩子們的心裏,我們堅信終有一日科技之花將芬芳滿園

科普的徵文13

我非常喜歡看湖南衛視的《“啊啊啊啊”科學實驗站》節目,因爲它每期節目都會教會我們一個科學小知識。

有一次,節目介紹的是大氣壓力的原理。科學實驗員小黑爲我們表演了一個魔術:有三隻空瓶子,把它們分別放入裝滿水的盒子裏,小黑爲我們展示其中只有一隻瓶子裏有水,然後他快速變換三隻瓶子的位置,讓觀衆猜哪隻瓶子有水,結果觀衆都沒能猜對,小黑想讓哪隻瓶子有水哪隻瓶子就會有水。這是爲什麼呢?原來三隻瓶子的底部是一層不密封的塑料膜,而頂端都有一個沒被人發現的小氣孔,當瓶子放入裝滿水的盒子裏,水會在大氣壓力下進入到瓶子中,如果小黑用大拇指按住氣孔,水就不會瓶子底部流出,反之當空氣進入瓶中,水就會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流出。原來我們都被大氣壓力“欺騙”了。

接下來小黑又爲我們做了一個實驗,看看150毫升的水在大氣壓的作用下能承受多少重量。在一個三角形的杯子裏裝了150ml水,杯口用一個很大的吸盤吸住,然後倒過來固定。吸盤上有個持鉤可以掛東西,小黑依次把20公斤、40公斤的重量掛上去,水杯和吸盤都絲毫沒有變化,當把80公斤的重量掛上去時,水杯裏有少量空氣鑽了進去,不過吸盤還是沒有掉下來,等到掛上95公斤的重量時,吸盤終於掉了下來,水也倒了出來。這小小的150毫升的水能承受的重量極限竟然是95公斤!真是太神奇了!

看了這期節目,使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而且我發現生活中有好多地方都有關於大氣壓力的趣事,比如我們用吸管喝果汁,就是因爲大氣壓力的存在,還有我們常用的吸盤掛鉤也是運用了大氣壓力的作用。生活中真是處處充滿了科學,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吧!

科普的徵文14

我們的地球也應該叫做水球,因爲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有71%的表面積被水佔着。地球是個非常璀璨的藍色星球,它擁有的水量非常之巨大,總量爲13.86億立方千米。

其中,96.5%在海洋裏;1.76%在冰川、凍土、雪蓋中,是固體狀態;1.7%在地下;餘下的,分散在湖泊、江河、大氣和生物體中。因此可以說,從天空到地下,從陸地到海洋,到處都是水的世界。

水在陽光的照耀下,不斷蒸發瀰漫在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被氣流帶到陸地上空,變成水滴、變成雲朵、變成雨或者雪降落到地面上。

地球上的水,雖然說數量很大,但是淡水卻少得可憐,可以給人類使用的水也沒有多少。海水又鹹又苦,不能飲用,不能澆地,也難以用於工業,淡水也只佔總水量的2.6%左右,其中的絕大部分被凍結在遠離人類的南北兩級和凍土中,無法利用,只有不到1%的淡水,它們散佈在湖泊裏、江河中和地底下。與全世界總水體比較起來,淡水量真如九牛一毛。

科普的徵文15

生活,需要播灑智慧的陽光,而美正是源自智慧地生活,這樣我們才能切身體會到充實的過程給我們帶來的心靈的盪滌和精神的愉悅。DDD題記

山重水複,轉彎處又見柳暗花明。豁然開朗需要智慧來引領生活,絕處逢生要用智慧來生死較量。

智慧的生活即是應對挑戰能夠多一些戰勝它的勇氣,少一些膽怯的情調;智慧的生活就是應對機遇能夠多一些自信十足的魅力,少一些放下的念頭;智慧的生活就是應對過程能夠多一些體驗它的激情,少一些望而卻步的感慨〃〃〃〃〃〃而正是智慧的生活,我們才能在智慧中享受那美和快樂。這樣我們才能享受“一覽衆山小”的壯懷,體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放,分享“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意境。此時我們似乎不再關注得失的多少,更重要的是我們以前轟轟烈烈的奮鬥史和瀟瀟灑灑的豪情壯志。

美,源自智慧的生活。

人定勝天。揪心的四川大地震給人們帶來的是家園的毀滅,親人的離散,心靈的創傷。然而廢墟中同樣彰顯着生命的魅力。那是絕處逢生的奇蹟,是智慧的生活的壯歌。104小時,109小時,140小時〃〃〃〃〃〃或許他們早已沒有生活的物質支撐,然而智慧卻爲他們撐起了綠色的生命傘,他們用智慧之源在生死邊緣掙扎,沒有放下,絕不拋棄DD生命的敬重太高尚了。而據此他們也體會到生命的價值在於體驗,體驗那生死較量的艱辛與苦楚,更體驗到了生命是多麼寶

TAGS:徵文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