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實用範文>徵文>

最新清廉家風故事徵文800字

學識都 人氣:1.39W

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好,則政風清;家風渾,則社風濁。家庭是國家和社會的細胞,優良的家風是一個家庭甚至整個社會的“傳家寶”。國家的興盛、社會的安寧、個人的成就,都會受到家風“潤物細無聲”般的影響。以下是一篇關於20xx年清廉家風故事徵文800字,供您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最新清廉家風故事徵文800字

20xx年清廉家風故事徵文800字

唐朝的宰相盧懷慎清正廉潔,不搜刮錢財,他的住宅和家裏的陳設用具都非常簡陋。他當官以後,身份高貴,妻子和兒女仍免不了經常挨餓受凍,但是他對待親戚朋友卻非常大方。

他在東都(洛陽)擔當負責選拔官吏的重要公務,可是隨身的行李只是一隻布口袋。他擔任黃門監兼吏部尚書期間,病了很長時間。宋璟和盧從願經常去探望他。盧懷慎躺在一張薄薄的破竹蓆上,門上連個門簾也沒有,遇到颳風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擋。盧懷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盧從願,看到他們倆來了,心裏非常高興,留他們呆了很長時間,並叫家裏人準備飯菜,端上來的只有兩瓦盆蒸豆和幾根青菜,此外什麼也沒有。盧懷慎握着宋璟和盧從願兩個人的手說:“你們兩個人一定會當官治理國家,皇帝尋求人才和治理國家的策略很急迫。但是統治的時間長了,皇帝身邊的大臣就會有所懈怠,這時就會有小人乘機接近討好皇帝,你們兩個人一定要記住。”過了沒幾天,盧懷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時候,曾經寫了一個報告,向皇帝推薦宋璟、盧從願、李傑和李朝隱。皇帝看了報告,對他更加惋惜。

安葬盧懷慎的時候,因爲他平時沒有積蓄,所以只好叫一個老僕人做了一鍋粥給幫助辦理喪事的人吃。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獵,來到一片破舊的房舍之間,有一戶人家簡陋的院子裏,似乎正在舉行什麼儀式,便派人騎馬去詢問,那人回來報告說:“那裏在舉行盧懷慎死亡兩週年的祭禮,正在吃齋飯。”玄宗於是賞賜細絹帛,並因此停止了打獵。

另外人們傳說:盧懷慎去世時,他的夫人崔氏不讓女兒哭喊,對他說:“你們的父親沒死,我知道。你父親清正廉潔,不爭名利,謙虛退讓,各地贈送的東西,他一點也不肯接受。他與張說同時當宰相,如今張說收受的錢物堆積如山,人還活着,而奢侈和勤儉的報應怎麼會是虛假的呢?”到了夜間,盧懷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將夫人的話告訴了他,盧懷慎說:“道理不一樣,陰間冥司有三十座火爐,日夜用燒烤的酷刑來懲罰發不義橫財的人,而沒有一座是爲我準備的,我在陰間的罪過已經免除了。”說完又死了。

20xx年清廉家風故事徵文800字

小時候,父親經常教導我,做事要寧缺毋濫,學會去粗取精。但對於一個尚未入學的孩子來說,要消化吸收這種“高大上”的理論,顯然力不能及。直到有一天,他把我帶入一片莊稼地。

那是一片辣椒地,由於受乾旱天氣影響,辣椒苗稀稀疏疏,在雜草間隱藏得很深,不仔細觀察,還以爲這是塊草地。父親說,這些草如果不除,不僅會搶去辣椒苗的營養,使秧苗生長緩慢,還會影響年終收成,來年由於大量的草籽被深埋土層,雜草仍會瘋狂生長,到時又得大費周章。父親邊說邊教我撥草,告誡我務必要連根拔起,否則夏天雨水一到,雜草又會長出來。後來,我經過一片“獨具特色”的玉米地時,忍不住在土埂邊駐足觀望,眼前的景象頓時讓我詫異,鄰地玉米都長得粗壯清秀,唯獨這塊地的玉米,光雜草就有一尺來高,稀疏的玉米苗都開始枯黃了,就如同飽經風霜的長者,已近燈枯油盡之日。可是,它們還沒成長,就要滅亡,難免讓人暗自扼腕,很想出手拯救,但又感覺無能爲力。我爲此甚是納悶,同是土質優良的地塊,莊稼的長勢爲何大相徑庭,回來一問父親,才知是因這地的主人好吃懶做,不爲它除草、鬆土和施肥,故而長勢欠佳,也就不足爲奇。從那時起,我似乎對去粗取精的含義有所理解。

在反腐力度逐步加大、幹部隊伍日漸純潔的今天,那些腐化、作風不端、幹勁不足、敷衍搪塞的辦事人員,慢慢長成了羣衆身邊的“雜草”,如不及時清除,任由其瘋狂生長蔓延,最終勢必會割裂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動搖黨的執政地位和羣衆對發展的信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總書記爲核心的黨中央,始終致力於同朽敗行爲作鬥爭,及時清除了一批害羣之馬, 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潛規則”。據畢節市政府網報道,畢節自推行“紀律作風輪流交叉察訪制度”以來,共發現“四風”問題線索1300餘個,覈實通報問題500餘個,查處問題278起,處理335人,給予黨政紀處分114人,收繳違紀資金1000餘萬元,先後8次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突出問題和40多起作風典型案例實名通報曝光。這些真實的案例充分表明,反腐鬥爭是動真格的並且上不封頂,震懾作用極大,進一步淨化了幹部隊伍風氣。

但是,反腐倡廉工作任重道遠,尤其在農村基層一線,羣衆維權更是舉步維艱,且不說充分行使批評、建議和控告的監督權,單身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就需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所以,反腐倡廉工作的關鍵在於對權力有效的監督和制約,除需要不斷完善權力監督體系外,還要加強黨政監督,更要發揮羣衆和媒體的社會監督作用,把權力尋租的空間壓縮爲零,多綁幾道鋼絲,紮緊制度囚籠,切不可讓曾任性一時的權力再次“出獄”。

我市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與全國全省同步小康,而要順利實現同步小康的目標,就必須堅決打贏這場時間緊任務重的脫貧攻堅戰。爲確保扶貧工作實效,我市特地設立了扶貧專線,這是發揮社會監督作用的又一次有效嘗試,只要任性的權力之手一但伸出,勢必會被狠狠的打回去。縱觀之前的扶貧模式,只是一味 “追肥”,而忽視了“施肥”的效率,導致本該屬於貧困羣衆的“營養”被某些“雜草”搶了去,羣衆未真正得到實惠,導致脫貧攻堅實效大打折扣。

大力弘揚文朝榮精神,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需要,更是時代進步的需要。黨的優秀幹部、羣衆的好支書文朝榮同志一生致力於改變海雀村生態環境和羣衆貧困面貌,帶領海雀村民不斷把荒山變成綠地,還給海雀村一片藍天碧水,爲貧困落後的海雀村修建了一條“林茂糧豐”的致富路,這和那些喪心病狂、挪用羣衆“救命錢”、常搶羣衆“救濟糧”、讓羣衆長期“營養不良”的“雜草”相比,他那艱苦奮鬥、無私奉獻、愚公移山、改變面貌、造福子孫的精神,就是加快農村脫貧致富的優質“肥料”。

即便有了這種肥料,我們還須及時有效追肥,仔細耐心除草,先除草後施肥,秧苗纔會茁壯成長,莊稼產量纔會提高,羣衆生活質量纔會改善,畢節試驗區“加快轉型、推動跨越、同步小康”的畢節中國夢纔會實現。

20xx年清廉家風故事徵文800字

打開歷史的櫥窗,凝望每個熠熠生輝的家族故事背後,總有一種給予人力量與導向的嫋嫋之音,拂去時光灰塵,那些流淌在國人骨髓中的血液似乎總有一種馥香爲之而傳承――家風――凝聚中國傳統文化與家庭教育理念的信仰,無論時光嫣然,身影未曾走遠……

方土息作的農耕經濟讓這片國土的'人們從一開始就具有濃厚的氏族、家族觀念,宗法傳統讓這一觀念打上了特色的烙印,爲之而傳承是每個家族特色的氣質,也是其生存的命脈。《尚書》有云:“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 除卻所居之所,所居之人,家立不腐的就是這種浚明之氣。春秋伊始,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諄諄告誡,居家之要,《大學》有云:“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立世所需,傳統始成;秦漢接踵,《禮記》示人,爲家風標註禮儀規範;魏晉而至,皇皇大著,蔚爲壯觀,班昭《女誡》,與人風骨,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風; 陸機之辭賦,先陳世德。隋唐盛世,《顏氏家訓》千古流芳;宋元傳承,伯廬之作《治家格言》更是精闢之刊;晚清之世,更有伯涵家書,醍醐灌頂……

緩緩轉動時光輪軸,我們在形式迥異的家風之中,似乎總能領略到這樣的精髓;寬厚待人;勤儉持家;詩書傳家;明事知禮;忠君愛國……字眼的背後是一個個家族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文化氛圍、理念、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凝結,貫穿整個家族輝煌的始終,君不見,袁家四世三公何以立於亂世;嵇康絕音,獄中告子脫軟骨之俗;包公清廉,舉族恪守爲人敬仰;岳母刺字,岳家忠魂長存,伯涵言勤,曾氏歷久不衰……這些於歷史歲月中沉澱下來的優秀傳統在見證每個家族輝煌的同時,也極大的推動了社會風氣的淨化,成爲所處時代道德典範…… 家風純正,齊家者治國有方,政風肅然,民風淳厚,國風自當正大光明……

當我們將家風與傳統聯繫之時,我們似乎應該多一種思考,是否傳統之中存在些許與時代精神不符的甚至相悖的殘留,重男輕女,忠君奴性,封建綱常……這些早已被時代拋棄的殘渣,我們應該秉着揚棄的態度審視家風,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這種揚棄的態度在現代社會則尤爲明顯,當傳統家風遭遇現代文明之時,首先修葺的,應是那些與法不容的部分,將家風之精華化爲德育,與法相輔,則社會之精神文明建設多一種有利嚮導。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蓬勃開展之今天,家風應有變通之靈性,與法相輔之時,與學校教育相得益彰,成爲青年人生信仰之靈源,諸如忠君化爲愛國愛黨,詩書擴爲學藝……

當祠堂成爲古蹟,家訓披上塵土,龐大的家族身影漸漸模糊,每個城市的三口之家成幾何增長,我們對待那隨歷史傳承下來的家族氣質,似乎不必裝潢牌匾擇高處以示人,也無需故作緬懷之狀,但門境不n,不明古義,何以華夏子孫自居?每一個家庭興旺鴻達,纔會有力推動中國夢的實現,當你唏噓 “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世”冥冥怪圈時,就應該銘記一條準則,家,從來不只是人與房子的結合,歲月的輾轉之中,總有一種信念與理想不曾離去……

夙夜浚明有家,日嚴祗敬六德,亮採有邦,莫讓家風走遠……

20xx年清廉家風故事徵文800字

重慶市書記說過,廉潔是一種幸福,不貪不佔,遍體輕鬆,心地坦然,辦事踏實。本意是教導各級領導幹部要始終嚴於律己,廉潔從政,用優良作風和實際成績取信於民。而這也可以提醒我們要時刻做一個廉潔的好公民,其實我們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廉潔故事,往往會給人以啓迪,發人深思。

那是去年暑假的事了,我因爲粗心大意,把隨身攜帶的小包弄丟了。

事情是這樣的:我去上跆拳道課,在女廁所換完道服,一不留神把小包落下了,直到下課才發現。怎麼辦?那裏面有一部手機、一些現金、上游泳課的學生卡和圖書卡等重要物品。萬一找不回來,將會造成很多麻煩。經過我和同學的徹底分析,認定是被人撿到了。可怎麼辦呢?我突然靈機一動,既然手機在包裏,那撿到的人肯定聽得到,如果我們打電話過去,不就能要回來了嗎?說着,我急忙借同學的電話打了過去。可聽到的是:“對不起,您所撥打的號碼暫時無人接聽,請稍後再撥。”這可把我急壞了,同學說:“你這是新買的手機,還有現金,人家撿到了一定不想還呢。”聽到這裏,我十分失望,更害怕回去會被父母責罵。

回家後,我不肯放棄,又一直打,可還是無人接聽。就在晚上,我進入夢鄉時,突然,電話響了,一接,原來是撿到手機的人。原來,撿到手機的是和我同一樓學繪畫的小女孩,一開始是她奶奶接的電話,但是她奶奶不會使用手機,不知道如何接聽電話,後來小女孩的母親知道後打了過來,並跟我們約好見面的時間,以便將丟失的物品當面還給我們。我真是很高興,丟失的東西失而復得,我暗暗告訴自己,自己也要向他們學習,潔身自好。

記得兩年前,奶奶生病了,需要住院治療,經診斷需要立即實施外科手術。考慮到社會上傳言給主治醫師送紅包可以讓醫生更盡責地爲病人做手術,大伯特地精心準備了一個紅包給主治醫師送去,然而沒想到卻被奶奶的主治醫師嚴辭拒絕了:“你爲什麼送紅包給我?是不信任我嗎?如果收下了你的紅包,我怎麼能靜下心來好好做手術?如果你信任我,就把紅包拿走!”聽到這番話,大伯驚呆了,只得暫時放棄了送紅包的念頭。結果是,奶奶的手術做得非常成功,出院後身體復原的很快,全家人都打心裏非常感激這位醫生,給他送去了錦旗。同時我們也打心眼裏敬佩這位廉潔的醫生,有着非常優秀的職業操守。

其實發生在我們周圍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它像一面鏡子一樣照亮了人們的心靈,使我們生活的壞境更美麗、社會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