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實用範文>徵文>

公司週年紀念徵文

學識都 人氣:3.26W

引導語:爲了紀念公司週年,有些公司開展徵文活動,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公司週年紀念徵文,歡迎參考。

公司週年紀念徵文

【公司週年紀念徵文一】

夜色已深,窗外吹進的暖暖春風在這個宜人的春夜不經意間將我的思緒掠起,“我與企業共成長”的徵文,讓我陷入了難忘而美麗的回憶。歲月痕跡,一幕幕展現於眼前……

四十年彈指一揮間,回顧公司和我走過的歷程,不得不感慨時光如箭,歲月如梭。腦海裏歷歷在目着公司的四十年發展和自己成長的點點滴滴。四十年自己從一個孩童成長爲一箇中年漢子,四十年公司從年產值千萬元發展到年產值十多個億的大型企業。在成長中我們經歷過風風雨雨,有過困惑,有過成功的喜悅,也創造過輝煌。我們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從邊遠的山區到繁華的都市,從南江深圳到高原西藏,從國內到國外,到處都留下了我們一建人的足跡。在公司的發展的同時,我也得到了良好的成長,在企業和領導的關懷和培養下,我從一個懵懂小青年,成爲了企業的中間力量。學會了技能,懂得了管理,確立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公司的發展凝聚了歷屆一建領導和員工的心血,無論企業在發展過程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們都是與公司同呼吸共命運,用我們的智慧和力量去創新發展,使公司能立足於當今的市場之中。四十年企業在成長,我也在成長!

我作爲一名一建員工,無論做什麼事,從事什麼崗位,總期望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自我得到歷練迅速成長,總期望所做的工作能推動企業發展,能提高企業職工物質文化發展。在公司工作三十多年裏,我從一名普通員工,成長爲一名中層領導幹部,無疑是領導的關懷和培養。無論是從事機械管理工作,還是擔任黨的支部書記。我始終堅持踏踏實實地工作,就靠這踏實的精神,在機械管理的幾年中,經歷了成都印鈔廠大型工程建設所有機械管理和兩次處理了塔機重大未遂事故,避免機毀人亡,挽救了職工生命,避免了企業的重大損失,獲得了職工的認同和領導的好評。在擔任金屬、川航、蜀泰、萬州廣播中心項目黨支部書記期間。我始終牢記黨的宗旨,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個人三者的利益關係,團結和帶領項目職工一齊奮鬥建起了一幢又一幢的大廈。將黨的工作融入到生產建設中去,利用黨的政治核心作用,激勵職工充分發揮創造性,組織和協助項目經理成功的運用新技術(深坑錨杆護壁技術、大體積混凝土快速澆築技術、高樓外牆吊籃等新技術)爲企業和項目節約成本上百萬元,並開創了當時成都工程施工最快速度4000平米每六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確保了工期,受到了政府和業主的好評,爲公司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2002年我調入八分公司任黨總支書記,當時的八分公司是一個虧損分公司,職工工資不能按時發放,拖欠外債十分嚴重,經常發生羣體鬧事事件,影響正常的辦公秩序和公司的形象。公司黨委要求我務必處理好這些問題,到任後我首先組織了各種類型的座談會,職工與領導之間,業主與我們之間,債主與我們之間,瞭解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證明我們班子的態度,到達相互之間的溝通和理解。組織大規模的對賬覈實工作,清理鎖定外債的具體額度,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最後組織了大規模的討債隊伍向業主討債。我和經理親自帶隊,直面應對公安和各級政府的諮詢,最後透過有禮有節地工作,討回了我們應得的工程款,但由於前期管理粗放,討回的工程款遠遠不能解決所欠的債務。對此組織債主協商打折,由於債主對我們新班子每個人的行爲所感動,他們表示理解,同意打折。透過友好協商,解決了三十二個單位和個人的債務,最後大家歡天喜地解決了幾年的欠債,再也不會有人來鬧了,職工們看在眼裏記在心頭。透過問題的徹底解決,激勵了全體員工的信心,透過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八分公司第二年就扭虧爲盈。從此八分公司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的軌道,連續三年完成公司下達的目標考覈職責書,班子連續被評爲“四好班子”。

隨着公司改革的深入,機構整合的需要,公司黨委安排我調入物業公司工作,工作的轉變和形勢的不斷變換對我個人來說也是一個挑戰。我始終堅信無論走到哪裏,都是爲黨的事業而工作,所以我迅速轉變思想,調整思路。我牢記物業公司的工作職能就是做好企業發展的後勤保障工作,就是服務於企業的廣大職工。隨着思想和工作作風的轉變,我組織開展了物業公司職工“樹立服務第一”的思想的活動,做到職工的事無小事,做到有求必應,有問必答。三年來透過努力地工作,解決了長期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求得了和諧,爲公司的穩定發展做出了貢獻,得到了廣大職工住戶的認可和領導的好評。

辛勤的工作,無悔的付出。一日一日的垂範,一次一次的教導,一件一件的要求,每時每刻在創新。讓我在風雨中成長!

四十年的耕耘,公司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從一個產值千萬元擠身於行業500強的大企業。成績斐然,背後是四川一建人的數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和巨大努力,是“質量以優取勝、速度以快取勝、經營以信取勝、服務以佳取勝”的企業工作理念。回顧公司的發展歷程,成立於70年代初期的四川一建,主要任務是祖國的三線建設。當時無論在深山溝,還是在邊遠的小都市都留下了我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如西昌衛星發射機地和爲國防做出貢獻的兵工廠等。隨着改革開放的來臨,公司由山區轉入城市,建築企業面臨市場競爭的挑戰,一代又一代的公司領導不辱使命,帶領全體員工轉變思想,克服前所未有的困難,搏擊市場,承建一個又一個工程。同時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完善和調整內部管理機制,擴大經營範圍,完成了各種國際論證和資質,使公司構成了強有力的競爭力,迅速地佔領了市場,不斷地提高市場佔有率,發展速度不斷增長。

在公司黨政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經歷了非典、大地震、金融危機的三大考驗。非典給我們經濟發展帶來了重創,但我們不灰心,用心應對調整策略,透過努力順利完成當年各項指標。當大地震的來臨,我們沒有被震垮,在公司黨政的領導下,啓動緊急預案,由董事長、總經理親自帶隊奔赴災區第一線,第一時間衝在災情最嚴重的北川災區,同時組織施工工地自救,減少損失,在短時間內恢復生產。全球金融危機給建築市場帶來巨大的衝擊,在公司的正確領導下,用心調整經營思路和策略,克服種種困難,發揚百折不撓的精神。今年承接任務多達十多個億,爲公司做大做強帶給了堅實的基礎,也體現了一建人不畏艱險勇於創新的精神。  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就這樣,四川一建的建設者們,應對着高空、高溫、高風險、高噪音的工作環境,爲了工程質量的優良,爲了精品項目的增加,竭力奉獻着自己的忠誠。幾度春夏秋冬,幾度風雨兼程,“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我們用“精衛填海”的勇氣、“夸父追日”的豪邁、“愚公移山”的毅力,全力捍衛“四川一建”這個品牌。我們譽滿業界、好評如潮,“天府杯”,“魯班獎”……一系列工程質量獎項、企業獎項,是對我們業績最好的肯定。

在生產經營發展的同時,歷屆領導從沒忘記企業後備人才的培養,努力爲有志青年建立發展機遇和施展才能的平臺,歷年來從公司走上集團和集團以外的高端人才,擔任高一級領導崗位的人不計其數,爲推動社會進步和企業發展起到了用心的作用。

四十年磨礪鑄就了四川一建永創第一的企業文化,這個“創”字體現了企業發展的根本,四十年的成就就在這個“創”字裏,爲之激勵着一代代公司領導和員工爲這個“創”字而努力奮鬥。近兩年透過機構

調整整合,制定了新三年發展規劃。一個團結和諧的團隊萬事具備,將帶領全體員工整裝行囊又出發,向着更新的目標奮鬥。

有一種感情,是互勉互勵共進退;有一種動力,是脣齒相亡齊奮進。作爲親歷者和見證者的我,見證四十年,我與公司風雨共成長!夜深了,這思緒如此美麗,一如窗外淅淅瀝瀝的春雨。

【公司週年紀念徵文二】

在2003年那個炎熱的夏天,我走進了安徽金誠公司,成爲其中的一員。由學生到工人的蛻變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我也深深的感受其中。新環境的陌生感、對新文化的認同、對企業的歸屬感在剛來的那些日子裏我每天都在與自己的思想鬥爭。

日子一天天過去,一路走來,一路感動,一路感激。

在公司模具車間,我開始了自己事業的旅程。揮汗如雨,那是盛夏勞動的果實;與師傅們說說笑笑,我瞭解到一種生命的體驗,看到師傅們一張張笑臉,終於明白原來勞動可以如此的自信與光榮。每個寂靜的夜晚,躺在牀上,工作中讓我感動的一幕一幕像一幅幅濃墨重彩的油畫在我記憶中反覆播映,一張張淳樸的臉,那是勞動的顏色;粗壯的雙手訴說一段段創業的故事;揮灑的汗水噴發着永恆的熱情,的確,對於公司的大多數員工來說,都是默默無聞的普通人,沒有驚人的業績,沒有耀眼的光環,平時也許不善言辭,不說大話,從不認爲自己能做出突出貢獻,按時上下班,遵章守紀,努力工作,非常的平凡,也非常的普通。但是就是在這些普通員工身上我感受到一種敬業奉獻的執着追求。公司的穩定、發展、壯大,歸根結底是要靠這些人的,這些平凡人才是企業真正的中流砥柱。當這些平凡人肩膀上的責任凝聚起來的時候,就彙集成了整個公司的責任,使公司的發展順利,穩定。感動在公司金字塔的底層,感動在真實中,感動在勞動中,感動在金誠公司。

所謂感激,我首先感激公司提供了我工作的`機會,給我提供了很好的成長的平臺。使我能夠在工作中繼續學習、鍛鍊、成長。剛到公司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所學與公司需要的有一定的差距。對玻璃鋼的認識隨着在車間工作的一天天過去,由模糊變得清晰。在這過程中,得到了太多人的幫助,師傅們每一次的注目,一聲聲溫暖的關懷,都給我莫大的鼓勵。公司、製造部各級領導的辛勤工作和奉獻精神,給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不知不覺中培養了我工作的責任感,直至今日回首依然感激不盡,是你們的幫助使我成長。

公司中的每個人都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我們雖然是私營企業,但我們都是這個大家庭的主人,公司是我們的工作也是我們的事業。儘管每個人的職位、崗位、工種各有不同,能力有大有小,但我想只要不遺餘力的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把自己份內的事情幹好的基礎上,去儘量幫助別人,爲公司盡到自己的責任,這就已經是對我們這個大家庭的最好報答了。

就我而言,自從我加入公司以來,就將這個大家庭當成了我生存的基礎,當成了自己的飯碗。大鍋裏有飯,我的碗裏纔有可能裝滿;大河裏有水,小渠纔不會乾涸;公司興旺,員工纔有可能受益。爲了我們能夠有一個持久良好的工作,爲了我們能有一個美好的明天,我們要努力奉獻自己的每一份光和熱。就金誠公司而言,同樣非常年輕,今天公司取得了成就,但是依然有一些問題,也面臨着很大的挑戰,同樣需要時間,需要成長的過程。我們個人的成長與企業的成長是同步的,我們需要企業給我們提供成長的舞臺,企業同樣需要我們奉獻智慧,通力合作,使我們的企業成爲常青樹。爲了儘快適應、儘快成長、儘早爲公司多做貢獻,我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首先,愛崗敬業。我們的企業由若干個不同的崗位組成,這些崗位都是有機的結合體,倘如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或毛病,小則影響工作,大則會對企業造成損失。員工是結合體的組成部分,只有我們每個員工將自己的崗位打造成優秀崗位,我們的整體纔會優秀,我們的企業纔會優秀。熟悉了公司的一些工位後,更體會到獨木不成林這句話,只有人人珍惜自己的崗位,做好本職工作,並熱愛自己的崗位,公司才能形成巨大的合力,才能持續健康的發展。

其次,我想我們應該將公司當作成自己的家。我們都是我們家庭中的一員,我們爲我們的工作負責,也是對我們自己的生計負責,對自己的未來負責。只有顧全了企業這個大家庭,我們的小家庭纔有可能美滿。像剛參加工作的新員工,努力在工作中培養自己的主人翁意識,多做工作,多學經驗,不斷總結,勤于思考,不斷創新,使自己的命運與企業相連,自己的努力成爲公司前進的一塊基石,自然會增加對公司的認同感和公司文化的認同感。

最後,員工應和公司共同創造一個和諧的工作環境,打造一個全新的企業與員工的關係。良好的工作環境,健康的團隊合作氛圍,不僅使我們身心愉悅,與此同時會大大提高我們的工作熱情,工作效率。以同心同德爲目標,在領導和員工,上級和下級之間打造一個團結就是力量的戰鬥集體。雖然我們還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公司和我們一樣年輕。它爲我們提供了生存、工作和學習的土壤,我們應爲它的和諧、穩步發展盡微薄之力,因爲我們是其中的一員。企業是我們的家,我們只有同心同德,努力奮鬥,團結工作,才能共創我們美好輝煌燦爛的明天。

【公司週年紀念徵文三】

當我盤點這幾年在紹興所走過的路,梳理與這座城產生過的交集時,感慨之中,我已在此生活七年之久了,如今對水鄉也很熟稔,並以新紹興人自居,解讀着這座城2500多年的底蘊。能夠說,稽山鑑水、臺門裏弄都曾留下了我的腳步,但再細細一想,我認識紹興的第一個地名,是森海豪庭,來紹興的第一份工作,與金昌物業有關。

我一向保留着金昌房地產集團的一本刊物《HOPE金昌》,那是2007年第四期,那也是我寫作以來第一次變成鉛字的見證,當然,這段文字出自森海豪庭百合園11幢的崗亭。與我之後在國內外衆多刊物發表的詩作相比,它實在微不足道,但對當時開始塗鴉、嘗試寫作的我,着實是一份莫大的鼓勵。

寫到那裏,我卻想起前幾日去森海豪庭一朋友家做客時,說起我在他們樓下做物業保安的經歷來。朋友是一名記者,他不覺詫異,他說,“你有這天的成績,得益於那段底層的經歷,如果沒有當年的歷練,你不可能寫出觸動人心的文字。”我們站在陽臺上,遠望鹿池山蜿蜒而上的臺階和蔥蘢的樹木,近觀小區內鬱鬱蔥蔥的綠化林,我彷彿看到了當年的我在那裏上班巡邏的情景來,無論白天或者夜晚,只要有業主的車子到來,一個小保安總會畢恭畢敬地敬禮……

那日,我也順便看了昔日的同事,想不到2006年曾一齊共事的此刻還有好幾個,見面之後思緒良多。同事老毛已經成了主管,見到他時,彼此擁抱、拍肩,以前的情誼歷歷再現,記得他曾跳入河裏救人的場景。那是2006年9月,一個業主的私家車不留意開進6米寬、2米深的內河裏,老毛和另一個同事跳進水裏救人,當時車內有3個大人和3個小孩……之後這件事情引來了媒體,車主激動地對記者說:“多虧了小區保安,要好好感謝他們呀。”隨後媒體也刊登了他們臨危救人的事蹟。

我一向珍藏着那天的報紙。記得之後金昌物業公司對飛身入水救人的兩位同事的先進事蹟進行了表彰與嘉獎,並號召公司全體員工向他們學習,爲提高自身品德,構建和諧小區作出自己的努力。我還記得當時老毛在理解採訪時說,“在那種緊急關頭裏,無論是誰只要看見都會挺身而出的,包括我們每一個同事,因爲保護業主的安全是我們的職責。

這時,我在百合園區碰到了當年一位熟悉的業主,他見到我時,先是一怔,然後就說,“我在報紙上經常看到你的報道和詩歌,每每看到時,我都會給朋友說,‘他但是當年在我們小區做過保安的’。”說完哈哈一笑,遞上香菸,握手寒暄一番。

沿着鹿池山的山麓,我向着牡丹園、樺林園走去,當時也就在這條路上,我們多少次在此軍訓、跨立、跑步、消防演練,每一天練得汗流浹背,還要到旁邊的籃球場打球,但那時候都感覺不到累。下班後,我們住在凌家山山腹裏的一間宿舍裏,大家天南地北,以此爲家。一有閒暇,有的學彈吉他,有的上網打遊戲,而我,則靜靜的在一旁看書。

記得2007年時,我看到《紹興晚報》和紹興房管局聯辦的關於物業管理的徵文,就結合自身工作,針對小區內的停車難、業主車庫門前經常堵車、物業費收取難等諸多問題寫成《我爲物業管理獻一策》,然後投寄到郵局,之後得了三等獎,受到金昌物業公司通報表彰,隨後也刊發在《HOPE金昌》上。

“流動管理就是追求合理”,這是我當時寫的一段話,就是要讓每一位員工親臨一線,現場管理,發現問題就地解決,而不是遇事推諉搪塞。

我決定到森海豪庭的各個園區看看,這但是當時整個紹興家喻戶曉的經典樓盤,總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擁有2000多個住宅單位,千畝超大規模,容積率僅爲0.6,綠化率高達63%的一處純淨綠色的健康家園。

小區內青山環繞,綠水相伴,鹿池山、凌家山兩座佔地17000平方米的森林公園儼然成了小區的自然屏風,平水東江環繞着小區,潺潺而過,一派寧靜祥和之景象。徜徉在園區內,感受着建築設計大師的浪漫情思,生活在那裏,真是一種詩意的棲居。

半個月前,我去採訪一家房地產副總,她講起自己這些年從事地產的心路時,無意中說起一段鮮爲人知的往事,“我曾在金昌房地產工作過,那是早期開發森海豪庭的時候,記得有一天,我和潘政權先生開車到凌家山下車,當時附近都是農家田地,我們又渴又累,便在農家菜地裏拔出了一根胡蘿蔔,搓完泥巴洗洗解渴,忘不掉的是,潘先生一邊津津有味地吃着胡蘿蔔,一邊放眼四周,似乎正在構築着森海豪庭的恢弘藍圖。”

“開發的是房子,留下的是文化和歷史。我們把自己的產品當作是作品來精心營造,期望爲城市創造美麗,期望爲歷史留下文化。”這是金昌房地產當時一個響亮的理念——一個能在創業之初和部下在農田裏就着胡蘿蔔解渴的領導者,他是具有人文情懷和遠見卓識的,掌門人都如此,更何況他所引領的這個團隊。在當下衆多的房產大鱷中,金昌房地產不光分到了一大杯羹,而且做大做強了自己。因爲森海豪庭的精心打造,大大提升了城市品位,短短几年房價就翻倍升值,創造了紹興房產界的一大奇蹟,也奠定了金昌房地產在業內的領軍地位。

與金昌年慶20年相比,我在森海豪庭的這段經歷實在不值一提,但也就是這段經歷,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人生的夢想,遵循內心,堅持夢想,無論在外的日子是多麼苦厄。“品質人居、幸福相伴”這是金昌房地產當下的新理念,以客戶滿意爲金昌企業發展的最終目標。而我的最終目標是:定居在這座城市,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