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青年要向問題靠近[2]

學識都 人氣:2.72W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成功青年要向問題靠近[2]

這裡的“問題青年”非“失足青年”、“墮落青年”的意思,其主要對應的是“答案青年”。打一個比方,“答案青年”就好像是一個配鑰匙的專家,他只是拿來現成的鑰匙,把它們按照標準規格配製出來,但是他從來沒有見過這鑰匙需要開啟的鎖本身,一旦面對真正需開啟的新鎖,他就立時傻眼了。而“問題青年”則是要通過實際演練面對鎖、研究鎖、開啟鎖成為真正的開鎖專家,真正原創型的鑰匙專家,這樣面對未來不同的人生之門,他都能夠通過探索和嘗試去開啟。這就是“問題青年”這個詞的意義,我們需要敢於面對真實的問題,培養髮現問題的能力,定義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才是真正的學習力本身。

用一句大家更熟悉的話來說明“問題青年”與“答案青年”的區別:他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一切知識的由來,都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的。當然,知識流傳下來,是以某種“現成答案”的形式存在的,這讓很多人有一種誤解,以為知識學得越多越好。實際上,如果抽離問題,答案(知識)便沒有獨立的意義。知識學得越多,不見得越會解決問題,而很多知識是彼此矛盾的,如果不見其對應了什麼問題,很難說誰對誰錯。

我們學習知識,就要具備問題意識,多問幾個“為什麼,有什麼用”,這樣才能夠學到真正的知識,並且我們需要去大膽地探究、應用、實踐,這樣才能復活知識的生命。

筆者去了不少的北京高校與大學生座談,發現很多學生的共性問題是,他們希望在學校把知識學得足夠好再去外面闖蕩,問題是什麼是“足夠好”呢?如果單純進行書本學習,這種足夠好的標準是什麼?獲得博士學位?筆者認為要知行合一,真正的知識永遠是在知與行的互動中推向前進的。不管知識學了多少都應該去不斷地實踐,不斷地還原認識過程本身,犯錯誤,受打擊,才能發現真的問題,獲得持續學習的動力。

一些大學生不願意學習的癥結在於,他們長期沒有知識應用的體驗,也沒有專業探究的好奇心,他們沒有“問題”,這時候給他們灌輸再多的`現成答案又有什麼意義呢?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培養學生對學習、對生活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對獲取有用知識的飢餓感。我們在傳授現成答案方面做得太多了,在啟發問題意識方面做得太少。

就像此次全球金融危機,推翻了我們過去很多對金融與經濟問題的成見,教科書裡的很多東西都必須改了,由於金融危機對已開發國家經濟基本造成了影響,消費萎縮了,我國的外貿訂單也大量減少,對我們傳統的依賴出口,以加工製造業為主體的經濟發展模式造成了巨大的挑戰,而且這些“世界大事”不再跟我們每一個學生沒有關係了,這樣的經濟局勢直接影響到很多公司的招聘計劃,使本來就形勢嚴峻的大學生就業雪上加霜。

值此危機年代,更應該做一個“問題青年”。在“有問題”的大環境下,裝作“沒有問題”是一種恥辱。我們不能永遠是“答案青年”,指望著國家和學校再給我一個如何走的標準答案;“問題青年”要自己探索和創造出路,並且用自身的努力給國家和學校帶來新的經驗、思路與希望。

在一個迅速變化的年代,按照過去的標準答案生活,是真正的風險。我們需要一種“問題意識”,能夠看透這個時代真正的問題,在問題裡發現新的機遇,預見新的希望和方向。

 

TAGS:靠近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