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課教學改革

學識都 人氣:1.38W

摘 要: 高校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理應是傳遞智慧火種,啟迪學生思維創新和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課程,但是由於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中存在著教學內容知識化、課堂生活的枯燥化,教學模式機械性化等現象,使得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望而生畏。因此,必須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課進行教學改革,為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馬克思主義哲學課教學改革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教學改革;潛在的意義;主體性;個性化;實踐

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其教學目的在於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正確地進行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使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少走彎路。最主要的目的是對大學生進行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鍛鍊大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

一、我國高校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課存在的主要問題。

1. 教育理念歪曲。

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政治學科,哲學關心的是一些永恆的問題,即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道理,兩者屬於不同的層次,而高校就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混為一談,這樣哲學教學就變成為了政治學的附庸,嚴重的破壞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真正的教學理念,致使學生無法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原有的知識來建構自己的哲學思維。

2. 教材體系陳舊。

多年來,幾百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材千篇一律,體系僵化,陳舊過時。世界的客觀面貌,人們的生活理想思維方式審美情趣等方面發生巨大的變化,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材中卻沒有得到充分的反映,教材的相對穩定性和現實問題的時效性存在著較大反差,教材的程式化與學生的思想實際也存在著較大的距離;教材過於偏重原理方面,缺乏對當地人類生存狀態和前途命運的關切和思考。

3. 教學內容知識化。

大多數學生指責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內容過於抽象,枯燥,無用,且與中學政治教材內容多有重複,而且一部分教師照本宣科,講授知識枯燥無味,缺乏新穎性和吸引力,缺乏其深度和廣度。這樣的哲學教學內容,會拓展大學生的知識面嗎? 會提高人文素質嗎? 會發揮潛在的意義嗎?

4. 教學方法單調。

在以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課教學過程中,僅僅是注重知識的傳播和灌輸,不注重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這種一言堂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雖然可以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系統的知識,但是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差異性,不能促成教學相長,不利於培養獨立思考的個體。這種教學方法弱化了學生們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們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學習形式化、表面化、被動化,對它的運用更是機械的死記硬背,生搬硬套。

5. 考核方式呆板。

高校中馬克思主義哲學課考核方式還是中心模式,單一呆板。僅僅以掌握知識的多少、考試分數的高低為評價標準。這種單調的考核方式勢必導致學生在學習中採取死記硬背的方法,而不是對整個哲學知識體系,有個整體的理解,融會貫通。這種考核方式實際上是考核學生的記憶力和複述水平,並沒有達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目標。

6. 教師哲學功底和素養需要提高。

現在高校的教師基本上是屬於上課來,下課走,導致教師對學生缺乏必要的交流與關愛, 教師所擁有的知識陳舊,知識結構出現斷層,理論功底不紮實,而且思想也變得比較浮躁,整體素質欠佳,而且在教學中不與時俱進,犯教條主義和本本主義的錯誤,沒有創新意識和個性化,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已;只注重教書而不注重育人,忽視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及能力的培養,這就導致教師的科研和教學在低水平上徘徊。

二、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改革的具體思路。

1. 轉變教學理念,以真正哲學的方式對待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個開放性的體系,他的教學也應該是開放式的、民主式的,不應自我設限,自我封閉的。因此,我們必須轉變教學理念,一以真正的哲學的方式從事哲學教育和教學工作。哲學是一門特殊的學問,一開始就是智慧之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我們生命的靈魂,它幫助我們開啟心靈的門,開啟智慧的窗,因而我們應當從哲學的學科特點出發,挖掘哲學的博大智慧和精神。

2. 選取科學的教材體系和教學內容,對哲學理論進行有效整合。

使用合適的教材是開展教學工作的基本條件考慮教科書體系的建構,與其追求“完美”,不如多思考對教育和教學而言的“適用”、“管用”和“好用”。而目前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材越編越厚,而課時卻越來越少,如何處理這一矛盾呢,關鍵在於理清基本脈絡,抓住精神實質,精選教學內容,減少中學政治課與大學政治課的重複,構建主題突出、內容精練、層次分明的教材體系。

3. 革新教學方式,呼喚有個性化的教師和課堂。

從學生實際出發,視教學內容而定,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互動中來。課堂教學是一個互動、平等的過程,而現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課堂過於理性化、邏輯化、嚴肅有餘、活潑不足。因此,我們呼喚有個性化的課堂,期盼教師從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標準中解放出來,不斷創新和發現,成為一個有個性化和生活化的教師,使學生感到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件快樂的事情,變“苦學”

為“樂學”。

4. 完善考核方式,積極採用多元化評價體系。

高校中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評價,往往是以考試和分數來衡量學生,注重始終性評價而輕視形成性評價,重表面課程分數而忽視內在主體性人格。所以必須徹底改變以往馬克思主義哲學那種考核方式,應該採取多元的評價方式。

5. 建立實踐育人機制和實踐育人基地。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一切真理都要學習自己獲得,或者由他直接發現,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簡單地傳遞給他。所以我們必須積極開展實踐教學,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保障體系。由教師組織,引導大學生走出校園,採取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和實習等形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握社會的熱點問題,不斷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 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投入力度和科研工作。

一個專業能否生存和發展,取決於兩個關鍵性因素:一是人才,二是充足的資金。充足的經費是拓寬教師的知識視野,提高教學水平的基礎,也是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必要條件。時代在變,學生在變,教材在變,我們的教師自身也有隨之發展進步。必須加強對哲學教學的科學研究工作。

7. 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徵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

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與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之間關係密切。秉承傳統和與時俱進的校園文化提高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感和實效性,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努力建設體現時代特徵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不斷提高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開展各種積極的校園文化活動,把哲學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結合起來,寓教育於文化活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