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研究生二線城市就業的理由

學識都 人氣:5.71K

迴歸二線城市是一種必然,也是一種真正迴歸。沒有法律或政策規定研究生就必須呆在北上廣深,關鍵就是畢業生和城市的一種雙向選擇。只要能讓研究生髮揮特長,在二線城市又有何妨?如果是一線城市的資源浪費,我們更寧願看到二線城市資源的充分使用,只要能發揮所長,只要能學以致用,二線城市也好,哪怕是三線四線城市。在哪裏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人才資源得到最好最大的應用。

談談研究生二線城市就業的理由

現在大城市的城市病越來越嚴重。這種城市病不僅僅是硬件上的,也有軟件上的,或者説制度上的。年輕人在大城市得不到好的機會,自然會選擇離開。但是,中小城市真的準備好迎接這些歸鄉者了嗎?中小城市相對封閉,社會形態單一,對人際關係的依賴嚴重,這些都會成為阻礙年輕人發展的障礙。逃離北上廣並不是一了百了,更大的挑戰在前面等着。

隨着中小城市的高速發展,個人選擇更多了,也日趨理性,許多研究生選擇二線城市工作生活的背後,更多的是理性的考量:與其在大城市忍受巨大的壓力、過二等公民的生活,不如找到更能發揮自己優勢、貢獻自己力量的地方。有人離開也自然有人留下。選擇留下的,或因為理想,或因為愛情,或因為習慣……無論走了的,或是留下的`,希望都能切切實實地享受自己的選擇。

我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走,還是留,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大城市,對我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吸引力,我留在北京只是因為這裏有許多朋友。我曾説過,我是一棵蒲公英,本來就是隨意飛的,只是偶然在北京落地,而這裏的每個朋友都是伸出的一根根鬚,如果沒有朋友,就會繼續飛走。可是,現在是有朋友的,還有好多,才會慢慢安定,但仍嚮往着別處,也恐懼着別處。我想,最後我還是會走的,朋友都會結婚,到時,我就會懂得朋友不是落地的理由吧。各有各的生活,是鳥就應該飛翔,是魚就應該游泳,是蒲公英就應該漂泊。

遠離一線城市不需要太多理由,為了生存我們必須去遠離一線城市。不然,整天連飯都吃不飽,活都活不下去了,還談什麼發展?

每個城市都有每個城市的生存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城市,職業規劃與第一職業選擇很重要!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都有自己的精彩之處。

其實這個中緣由大家都很清楚,人們追求的就是幸福感。既然再大城市壓力大,生活不如意,就去二線城市咯,哪管它發達程度,工作待遇,自己過得快樂舒心就好。説不定二線城市不適合自己,還不如回去三線,四線城市。

歸屬感是可以建立的,在一個地方生活久了建立了一定的人脈關係,自然就產生了對這個地方的歸屬感。現在的人把一線城市的競爭壓力過分誇大,甚至有點妖魔化一線城市,不少準畢業生看到前輩對一線城市的評價而選擇遠離之,實際上這個因人而異,別人的不適合紮根一線城市不一定自己就不適合,這當中牽涉很多問題,例如個人能力、性格、際遇、目標等等,是不是要逃離北上廣,這個問題要根據自身能力回答。

個人覺得,我們單純地談這個問題是有點勉強的,研究生沒有什麼的,再説研究生回二三線城市是以前就有的事情,只是近一兩年多些而已,這裏面當然有很多的原因。其一就是現在的就業壓力增大了,這是因為學歷現在不完全是決定你能否就業或者是在那裏就業的首要條件了,能力才是絕對的。每年那麼多的高校畢業生都要畢業,就業才是根本,所以選擇在適合自己生存的地方發展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其二,社會發展的必然,隨着大城市的人才和其他方面的膨脹,以及由此帶來的好多問題,使得大家有可能選擇那些更好點的地方發展,恰好,二三線城市給了這樣的機會,這是因為,現在的中等城市也在加速發展,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等等,都在進步和發展,這裏需要人才,需要那些能夠給城市帶來新鮮血液的人才。這樣勢必會使得人才開始流動;其三,個人定位問題,到底是去大城市還是中等城市甚至是基層發展,都是一個人社會價值觀和人生目標的選擇和體現。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重要的,這樣才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其他,現在社會出現的許多現實問題不得不使當代的大學生或者是一些高學歷的人考慮現在問題。總之,適者生存,找個能夠適合自己的地方才是最重要的,無所謂“大”“小”城市的問題。

現在來看,二線城市也不見得就能勝在CPI,就是所謂“一生之城”。我倒覺得在北京如果能忍受交通擁堵,其他都不是大問題吧(房、車限購,基本就不考慮,其他日常物價並不高的離譜),這工作文化氛圍比較好,其實挺適合年輕人的,幹嘛非讓人離開啊,我就不離開。

回二線城市當然好,可是我們總有那麼多的東西舍不去,當有一天我們不得不捨的時候,我們會變得義無反顧。

還是那兩句話。第一個是看清自己所學專業的發展前景在哪裏?第二個是看清自己的趣味在哪裏?如果想要儘早穩定享受天倫之樂,就回到地方;如果想要享受多變的人生和被延長的青春期,可以在一線城市呆着。

身邊一些朋友忙着出國、考研,被問及最後的歸宿,大多數朋友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回家當個大學老師”“回家鄉和男朋友一起開個店過日子”“找個老婆生個孩子找個安穩的工作”……諸如此類的回答讓我大為驚訝,至少在我看來,好歹是211院校的大學生,即使現在學歷文憑,當然還有這個越來越名不副實的211不值幾個錢,但為何會選擇這樣一條道路,甚至沒有想過“我為我的夢想去外面闖一闖”這樣的看法。有些人考研考博只是為了找一份大學老師的工作,過了那個門檻回到二三線城市,“安穩”和“幸福感”成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追求。可能是遭遇挫折多了,可能是現代社會的競爭讓大多數人絕望了,也可能是夢想早就不值一錢了,但至少我還堅定地想去試一試,做一做。夢想不分高低,觀念也不分對錯。存在即合理,沒有人能保證“安穩”點就比“光彩”點的生活差,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個人覺得:一就業壓力大,大學生人數近年來呈上升趨勢,已不能滿足現有的工作崗位數量,競爭激烈;二是物價、房價等多方面價格比例失調,雖然國家一直在穩控物價,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扭轉過來的,這也跟中國發展現狀有關;三是很多人都追求平和、安穩的生活,競爭所帶來的壓力已不能適應,更多地把歸屬感考慮在了前面。總之,每個人所追求的生活層次不同,想要自己的生活閲歷更豐富,經驗更多一些,比較適合在一線城市發展。想要儘早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在二線城市發展的比較快。

生活待遇問題成為研究生們選擇工作地點的重要標準。經濟發展到今天,好像是效率沒有大問題,公平出了大問題,國民經濟結構也出了大問題。中國的經濟總量有多少是蓋房子蓋出來的,有多少是玩具和服裝搞上去的?一線城市適合奮鬥,二線城市也未必競爭力小,看看房價就知道,而且二線城市的生活成本也在迅速提升中,工資水平也不見得高,物價卻都在漲。二線城市就業競爭也很大,也可能存在不開放的灰色空間。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個人覺得,年輕就是拼搏!就是流浪、遠行、艱苦奮鬥!年紀輕輕的就在二線城市窩着,過上安穩的生活,每日不用操心,舒心的過着。那是老年人的生活啊,這樣的生活你要從二十幾歲一直過到七老八十直到死去麼?!所以,我覺得如果你想拼搏就儘量在一線城市呆着。或者你可以換一種方式去二線城市,那就是創業,為二線城市發展成為一線城市而努力!

人各有志,繁華忙碌和採菊東籬都很好,沒有哪個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