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就業趨向二線城市

學識都 人氣:2.05W

       前不久,北大女碩士蘇黎傑回鄉當油漆工的新聞,一時間讓輿論譁然,然而轟動效應轉瞬即逝,因為誰都知道,如今碩士生已不再是就業的“萬金油”。據清華大學就業指導中心老師介紹,今年很多碩士研究生就業時,心態更為平和務實,很多學生更多考慮的不是工作地點,而是幸福指數。

研究生就業趨向二線城市

在寧波月薪兩千能接受

講述人:何欣蔚 女 院校:中國石油大學

       她嚴格説來,並不算是“逃離北上廣”一族,因為自己一早就認定,北京只是箇中轉站。2004年,何欣蔚剛剛考入天津大學本科,暑假裏,她去探望一個北京的親屬。從前門到南苑,她在公交車上晃盪了近兩個小時。“堵車加暈車,我下車就吐了,從此以後我去親戚家只敢打車。”何欣蔚説,相比之下,她更喜歡小城市那種近在咫尺的空間感。

       大四時,何欣蔚決定考研,因為想進設計院工作,研究生學歷是道門檻。“設計院既有理論研究,也有實踐性較強的項目,我個人比較喜歡這樣的工作”。2008年何欣蔚因幾分之差被調劑到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讀研。對於就業,家人希望她在京讀研後,能留京工作,畢竟在北京有親戚可以照應着。可在昌平校區讀書兩年,何欣蔚對北京的高房價亦有所耳聞。2010年年末求職時,她毅然避開閃閃發光的大都市,轉而投奔二線城市,尋求平靜安逸的生活。

       在年前第一撥求職浪潮中,何欣蔚搶佔先機,如願以償與寧波一家設計院簽了合同。“國企,隸屬中石化,項目很穩定,總能有活兒幹。”2000元的基本工薪在消費水平較高的寧波不算高,獎金也要入職第二年才發,但何欣蔚寄希望於職業的安適程度與發展空間。“如果當初我選擇本科畢業就業,月薪不過如此,但本科生沒法進設計院工作。女生還是希望有個穩定的歸宿。”

       對於留京工作同學的高薪,何欣蔚倒是沒有眼紅。當年本科畢業選擇就業的同學在京月薪5000元左右,兩個月前,與北京三一重工企業有接洽意向的研究生同學,月薪被許諾高達6000元-8000元。寧波2000元與北京8000元的差異,被何欣蔚用户口和房價扯平。她説,從就學到就業,凡事不能一步到位,北京是過渡期,不是終點站。

去深圳中專教學不虧

講述人:王振 男 院校:北京師範大學

       他並不十分羨慕那些能簽約北大附、北京四中的同學,因為他相信自己會在深圳過得很好。今年春節過後,王振沒有留在老家河南享受寒假,也沒有趕回北京參加節後第一場招聘會,而是匆匆踏上南下的火車,去深圳藝術學校實習。不出意外,他畢業前將與這所學校簽約。今年3月5日,王振回北師大準備畢業答辯,剛進宿舍,他就聽説專業50多個同學中的大部分已有了工作意向,除了北大附、北京四中等名校外,也有國企和出版社。對此,王振並不十分羨慕,因為他覺得自己將來在深圳會過得很好。王振讀研時曾做過導師助教,當時他就嚮導師表達了“不死守北京”的想法。去年年末,深圳市藝術學校來北師大招聘老師,文學院老師推薦了他和另外兩名女同學,最後他勝出了。此後,深圳方面希望年後安排他實習。“我去深圳實習也是為了考察一下這個學校,雙向選擇啊。”王振説。

       這次“考察”的經歷讓王振十分滿意。“北京教師的月薪不算高,2000元到3000元,在深圳7000元-8000元,好的能達到1萬。”王振説,在北京掙3000元不能申請廉租房,而在深圳工作轉正後,可以申請30平方米的房子。“一室一廳一衞,月租金300元。”他説,深圳和北京的消費水平相當,吃頓午飯都是十幾元,超市商品價格也差不多。“北方師範生在深圳很受歡迎,尤其一聽我是北師大研究生,都挺認可的。”“身為研究生,會不會覺得去中專教課屈才,況且又是去藝術院校教語文?”記者問。王振坦言最近時常有人問他相同的問題,他首先解釋説,他明顯感到深圳藝校學生文化程度和素質並不比北京孩子低。“我讀研時做家教,教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的孩子,所以有對比。此外,我個人很喜歡藝術和音樂。”最後王振強調,“都説找工作難,實際上是有些人太浮躁,太挑剔,只要腳踏實地,總會找到適合的工作。”留京不成就回鄉“考碗”

講述人:郭娟 女 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她頭頂名校的光環,眉間卻仍有憂慮。如果無法在京找到合適的工作,她很可能回老家山西考公務員。坐在記者對面的郭娟26歲,素面淡雅,言談舉止仍是一副書卷氣息,學生模樣。她説已經為面試購買了職業裝和粉底,但平時從來不用。“年後,對於留哪,我有點動搖了。一方面回山西老家過年,看到父母年邁不忍離開,另一方面也因為年前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有點悲觀。”本科畢業於太原師範學院的郭娟,當初如果沒有選擇考研,擺在她面前的只有一條“做老師”的路。郭娟稱她理想的職業是翻譯或英文編輯。為了找工作更容易,郭娟一心考研,2008年她順利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外語學院。三年後,郭娟眼界高了不少,但她發現,在北京找工作不難,但想找個知名度高一些的企業、又與專業相關的崗位並不容易。問起預期薪酬,郭娟小心翼翼地答道:“4000。”繼而猶豫着問記者:“這個要求高麼?”年前郭娟在網上投出了不少簡歷,但由於沒有時時盯緊就業信息,她也與一些機會擦肩而過。“想進外研社或外文媒體做編輯,我們就要和北外、對外經貿、外交學院和北大、清華英語專業的研究生競爭。據説外研社只要北外的學生。”除此之外,郭娟也曾遭遇過不知緣由的“淘汰”,“有些單位乾脆連筆試機會也不給。”新華社招聘英文記者時,郭娟和幾個同班同學都投遞了簡歷,只有一名女生獲得了筆試機會。郭娟認為這位女同學有兩個優勢,一是通過了二級翻譯考試並獲得了翻譯證,二是有北京户口,是北京人。“另外一些時候,條件和自己相當的,甚至不如自己的同學獲得了筆試機會,自己卻被攔在門外。”郭娟曾懷疑過自己本科學歷不夠“硬”是原因之一。目前,她一邊準備畢業論文答辯,一邊繼續求職。如果最終無法在北京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工作,她最大的可能是回老家山西考公務員。

在北京能自食其力足矣

講述人:李超 女 院校:北京工業大學

       她執意選擇留在北京,儘管在這裏,她有資格購買一輛車或一套房至少要等到2016年。“户口、買車、買房都不是最大的問題。”北工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李超,對就業的嚴峻形勢有着清醒的認識,她一再低調錶示,“目前只求温飽。”不想往返於各個城市參加面試,回老家發展對口單位範圍更小,李超基本將工作的地點鎖定在北京了。儘管在這裏,她有資格購買一輛車或一套房至少要等到2016年。

       外地人在北京買車買房要有五年的完税證明,這並沒有擋住李超留京的決心和腳步。“我不是啃老族,畢業後完全要自力更生。限購令對我幾乎沒影響,我現在的目標是温飽問題,買房買車都不在計劃之列。”李超大學畢業那年正值金融危機,“就業形勢不好,同班一男生在北京一家民企工作,當時月薪2500元。”讀研3年後,李超和大部分研究生同學的期望薪酬也不過3000元,如果能解決北京户口,2000元也認了。

       李超去年10月加入求職大軍,“感覺供遠遠大於求”,參加了幾場招聘會後,李超感歎每個崗位都有幾個人或者幾十個人在競爭。在李超看來,幸福指數絕不與物質條件畫等號。“我覺得在北京有工作、有人陪、有發展就是幸福。”理科出身的李超沒有用絢麗的語言描繪她的幸福感,她坦言,她的男友、好友都在北京,和朋友們一起奮鬥讓她感到滿足。

聲音

清華大學老師:鼓勵畢業生去地方工作

       清華大學就業指導中心老師稱,今年用人單位的熱情較高,積極踴躍地提早來學校攬才。截至目前,清華的簽約率進度基本與去年持平,因為儘管用人單位和研究生“一見鍾情”的情況比較多,但“閃婚”的.少,因為研究生在擇業的時候往往比較慎重,一般會多考慮幾家。王老師表示,由於清華很多本科生畢業選擇繼續深造,因此目前就業以研究生就業為主體。來校園大型招聘會的一些用人單位如果在學歷上作出要求,如直接表明招研究生以上學歷,那麼研究生的選擇相比本科生更寬泛、靈活一些。“可塑性強、實際操作類型的崗位更適合本科生,而應用型的崗位更適合研究生。”對於限購令是否會對研究生造成心態上的影響,王老師稱,“我上午和學生聊天時,他們提到了幸福指數,可見目前同學就業心態比較平和,會對未來的發展作出綜合考慮。據王老師介紹,今年鼓勵畢業生去地方基層工作也是清華就業工作的一個特色。目前,包括研究生在內的十幾名定向選調生已經與重慶、廣西等地地方單位簽約。

職業顧問郝健:研究生重新考量幸福感

       今年的求職者比去年增加了三分之一,而崗位增加了將近一半,因此今年的就業形勢相對樂觀。“以前低學歷求職者更容易選擇離開北京發展,去年年底已經出現高學歷畢業生去二線城市謀求幸福的趨勢,這可能與近期北京的車房限購令也有些關聯。”郝健稱,碩士研究生由於投入了時間精力等成本,對於投資回報的期望值更高,取捨斟酌更多。但目前的情況是,研究生放棄了兩年工作機會,在技能經驗上不如本科職高的學生,儘管理論過硬,但與除研發以外的崗位的實際需求存在差距,有夾在中間的感覺,加之一線城市生活成本較高,發展迅速的二線城市也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這都導致碩士研究生對於“幸福感”重新考量。郝健稱,未來金融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可能大部分還會選擇在上海發展,文化教育傳媒類研究生則選擇留北京。而其他專業實用型崗位的人才選擇二線城市棲身的趨勢將逐步明顯。

回放

北大女碩士要當油漆工

       出生於河南南陽的蘇黎傑,2005年從北大畢業留京後,她在大學裏教過書,也在公司裏任過職,曾一度努力地想融入大城市的生活,但總感覺工作和生活狀態不理想,甚至有置身繁華都市之外的落寞感。2009年12月,她毅然放棄大城市的工作,回到了家鄉。由於蘇黎傑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沒有收入,生活還得依靠父母。今年年初,她看到一家裝飾企業免費培訓油漆工的時候,就果斷地報名參加。名牌大學的研究生學油漆工,此事經過媒體報道後引起廣泛爭議,有人認為這是社會的悲哀,人才的浪費。但蘇黎傑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從來不覺得體力勞動有什麼丟人的!這也是靠自己的勞動吃飯,藝多不壓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