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招生現狀分析

學識都 人氣:2.77W

學術學位(academicdegree),又稱普通學位,包括學士、碩士和博士三個等級。專業碩士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一種形式。教育部決定從2009年起,大部分專業學位碩士開始實行全日制培養,併發放“雙證”,2011年繼續推行將碩士研究生教育從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轉變政策,實現研究生教育結構的歷史性轉型和戰略性調整。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定位,專業學位培養特定高層次專門人才。與側重於理論、注重學術研究能力的全國碩士研究生教育不同,專業學位教育是為了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創新型人才。

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招生現狀分析

摘要:學術學位教育與專業學位教育屬於同一學歷水平的碩士研究生的不同培養方式與類型,隨着近些年來高等教育體系的逐步完善,學術學位教育的主導地位在逐漸變化,招生的數量和比重逐漸減少。專業學位教育的發展較為迅速,專業類別已經拓展到四十個,招生數量增長較快,所佔比重越來越大。而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在培養方法與教育模式上的區別也越來越明顯,主要體現在培養教育目標、招生方式與學制年限、課程內容設置與教學方式、導師制度與指導方式和論文的質量評價等方面。

關鍵詞:學術學位 培養模式 專業學位

學術學位是培養能夠達到某一學科領域特定要求的,能夠進行理論與學術研究的教學工作者,以及培養科研後備力量的一種學位類型。我國自從1978年恢復碩、博士研究生的招生以來,一直將學術學位教育的教學模式作為培養碩士研究生的主要方式與類型。

專業學位是為了滿足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對社會上某些職業類型的特殊需求,而着重培養與塑造具備較完善的職業技能和專業素養,能夠在畢業後較快地融入職業領域進行實踐工作,具有高學歷層次的專業工作者的一種培養模式與學位類型。我國從1991年開辦工商管理碩士(MBA),開始探索專業學位教育的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到現在,經歷了二十幾年的發展,專業類別已經拓展到了四十個,招生數量不斷增加,專業學位教育穩步發展。

一、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比較分析

(1)招生方式與學制不同

學制是指接受研究生學位教育時應遵守的受教育年限要求,在時間設置上相對比較固定,主要依據專業性質和學習方式來制定。

學術學位教育的招生主體一直是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培養年限一般是3年制,學生主要是以全日制學習為主。

專業學位教育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的一種培養類型,招生主體很廣泛,可以是應屆、往屆的本科畢業生,也可以是以本科同等學歷的身份報考。專業學位教育可根據各學科類別不同的學科特點、人才培養要求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來確定學制,一般學制為2至3年,如美國大多數專業學位的學制是1至2年,遠程教育一般在3年。接受專業學位教育的碩士研究生可根據自身的客觀條件,在學習時間和培養方式上可選擇在職攻讀或全日制學習。

(2)課程設置與教學方式不同

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設置要有利於學生獲取前沿性的知識、研究方法及創新的知識結構,要能激發研究生的`科研與實踐的興趣。教學方式要能鼓勵研究生的參與性,注重研究生學習與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學習環境的創設等。

學術學位教育的課程設置一般採用學科式、系統化的課程體系,主要強調學科的全面性、系統性。在教學方式上,根據不同學科的各自特點與要求,通常實施以知識講授、科學研究為主導的教學方法。

(3)導師指導

導師在培養研究生的過程中起着關鍵作用,其目的在於傳授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開拓學生思維、挖掘學生潛能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術學位教育一般採用的是單一導師制度,即由一位導師負責指導學生的學業內容和科學研究方法。在這種制度之下,導師的指導主要側重於向學生傳授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前沿的科研方法。

專業學位教育一般則多采用校內校外的雙導師制度,通常以校內導師的學業指導為主,同時要重視發揮校外導師的實踐指導作用,能夠充分體現校內外兩位導師的各自優勢,取長補短,培養學生更快成長。在這種雙導師的制度之下,導師們對學生的指導不僅要注重理論方法與知識的教授與傳播,更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與鍛鍊。

二、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招生現狀分析

近幾年來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與要求下,碩、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數量與規模在不斷擴張,根據教育部公佈的相關數據彙總,可以看出201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的整體招生數量與規模為574300人,與2014年相比增加了14300人。其中,學術學位的碩士研究生招生數量為322028人,與2014年相比減少了735人,減少了0.23%;比重也從2014年的57.64%,降到了56.07%。而專業學位的碩士研究生招生數量增長較快,在2015年增加到了252272人,與2014年相比增加了15035人,增長了6.34%;比重從2014年的42.36%,增長到了43.93%。學術學位的碩士研究生招生數量在逐步減少,規模逐漸縮減,所佔比重逐年下降,而專業學位的碩士研究生招生數量與規模在穩步的增加,所佔比重逐年上升。

從招生趨勢可以看出,2010至2015年這六年間,全國碩士研究生的招生數量與規模整體上呈穩步增長的趨勢,其中,由於國家政策向專業學位教育的引導與傾斜,使得學術學位教育培養模式下招收的碩士研究生數量在逐年減少,趨勢呈緩慢下降的狀態,而專業學位教育培養模式下招收的碩士研究生數量在逐年遞增,趨勢呈穩步增長的狀態。

三、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存在的問題

(1)報考生源不足

通常來説,地方高校教育質量、辦學水平都嚴重不足,比起“211”、“985”等重點院校存大差異,並且大部分成績優異的學生會將目光放在“985”以及“211”重點院校上。地方高校考生大部分都遵循傳統觀念報考學術型研究生,但是報考學位碩士研究生的人數在下降。如何能夠將招生資源拓展,成為學位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國自2009年開始首次招收學術學位研究生,但是招生任務需要通過調劑完成,社會對專業學位碩士認可度不夠,地方高校藝術設計領域人數不斷攀升,但是其他專業報考人數則非常少。

(2)優秀生源匱乏

學術學位研究生主要來源於全國統考、報送以及免試以及第一志願報考的學術型研究生、調劑考生。報考的專業學位考生數量稀少,第一志願上線考生更少,調劑成了地方高校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主要途徑。由此可見,優秀生源數量減少,生源整體素質不強成為制約學術學位研究生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的主要因素。

(3)無效調劑依然很多

當前,學術學位研究生報考人數不斷減少,遠不能滿足招生上線率,使學術學位研究生調劑錄取普遍存在,調劑考生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沒有達到第一志願錄取分數線的,一種是達到第一志願招生要求的複試分數線,參加複試但沒有被錄取。

四、對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與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建議

(1)加強對專業學位教育的重視度

高校需要充分認識到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對這些人才的培養;認識到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教育之前的差異,正確對教育定位。只有加強對社會所需人才的培養,認識到社會真正需要什麼類型的人才採取針對性的招生策略才能將社會對學術學位認同感增強,才能吸引更多的考生選擇報考學術學位研究生或者專業學位研究生。

(2)加大招生宣傳力度

鑑於學術學位研究生與專業學位研究生報考需要很多條件限制,如果考生不清楚或者不具備報考條件將影響到招生,並且社會各行業也不瞭解報考要求,由此,高校方面就要加大宣傳力度,擴寬宣傳渠道,除了在網絡上建立平台以外,還可以到院校中宣傳,召開院校與企業現場諮詢見面會,動員所有教職工開展宣傳工作,使每一名學生都能深入瞭解報考條件與要求,做好報考準備。

(3)擴大接收推薦免試生比例

推薦生也稱推免生,就是指優秀畢業生提前獲得了研究生入學資格,不需要參加全國統考,也被稱為“保送生”。這類學生不僅學習成績好,更需要具備綜合素質,具備研究生培養的潛力。將接收專業學位推免生比例擴大,為推免生提供一系列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獎勵制度與保障機制是吸引優秀畢業生的重要手段。

(4)對網上調劑平台進行完善

統一上載第一志願錄取信息。調劑單位一般不知道考生是否被第一志願錄取,需要等到全國研究生招生會議查到,這就對調劑單位招生工作造成了影響,會將招生指標浪費。由此,如果強制要求招生單位將錄取信息導入到調劑系統,就會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在填報調劑志願時,要同時填寫兩所調劑單位,此時,調劑單位與考生都是自由、開放的。通過調劑平台信息,能及時向考生髮送複試信息,考生收到信息後可通過網絡確認是否選擇參加複試,確認參加複試,考生信息將調劑到單位複試備選題庫中,其他考生無法看到。這樣就保證了複試的唯一性與保密性,保證了考生權益。

參考文獻:

[1] 王曉琴.全日制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培養的比較研究―以首都師範大學全日制教育碩士與學術碩士的培養為例[D].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2012.

[2] 宋偉偉.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2.

[3] 吳卓平,張巍,錢甜甜.遼寧省全日制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協調發展初探[J].2014(7).

[4] 耿相魁.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創新研究[J].決策諮詢,2014(2).

[5] 趙巖.論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J].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