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複習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3.17W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複習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物理複習教學反思

初中物理複習教學反思1

教學中總覺得上好一堂複習課比上好一堂新課難度要大得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複習課本身的特點,例如複習課所涉及的知識內容都是學生學過的,因此學生缺乏新鮮感;另一方面是由於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不相同,從而造成複習課上的起點大不相同。以至複習課上,許多學生往往會表現得很沉悶,老師的教學熱情也因此大受挫傷,複習功效不大。

我講評長寧的這套試卷時,把選擇最後兩題,填空最後兩題,還有最後一道計算和實驗作為重點突破,因這是必考又失分嚴重的題。在這張試卷題的基礎上,延伸出很多相似的題。這樣學生一看一道簡單的題可以變出很多題,很新鮮很有積極性,還可以舉一反三,效果不錯。結束後,對每道題型進行歸納總結。

但這方法還是對好的學生有用,差生做了一道相類似的就不想了。還得另想辦法。

初中物理複習教學反思2

在新課教學結束後我們都要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來幫助學生對一階段所學的知識進行一定的複習,在初三結束電學的新課教學後也不例外。在以往的教學中,我通常採用的方法是:把電流相等和電壓相等這兩種情況作為複習的兩條主線來進行,即根據串聯電路分壓和並聯電路分流原理來進行復習。

我的傳統做法是先把一般的電學問題歸納為:

㈠、電流I相等時(導體串聯時),導體(或電路)兩端的電壓U(U=IR)、電功率P(P=UI)、電功W(W=UIt)、電熱Q(Q=I2Rt)均跟導體(或電路)的電阻R成正比。

㈡、電壓U相等時(如導體並聯時、各家用電器等),導體中的電流I(I=U/R)、電功率P(P=U2/R)、電功W(W=U2/Rt)、電熱Q(Q=U2/Rt)均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在此基礎上,再利用講述的方法把相關的基本規律和其他的知識點告訴學生,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和記憶。

初中物理複習教學反思3

在涉及“基本知識”的複習課中,老師們往往都是通過歸納成條文或畫圖表概括的手段來羅列知識,梳理知識方法,這種做法,往往表現為老師津津樂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又經心,沒精打彩,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但一當老師提出一些創設性的問題,則學生精神振奮,精力集中地思考問題,這就是明顯反映了學生需要通過問題來複習“基礎知識”的迫切要求。問題是物理的心臟,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道理就在這裏,因而也就理所應當地順應學生的心理需要發揮主導作用。

一組題目解完後,帶領學生回過來反思,本題複習了哪裏基礎知識?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體現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體現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題可以推廣,引申變式?哪些題還有哪些解法(一題多解)?把後兩個疑問交給學生,使他們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鞏固、深化、提高,使他們的知識由點到面,由面到體,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初中物理複習教學反思4

課堂上動員學生動用多種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寬鬆的複習活動中去。這時,學生們看、想、説相結合,對自己產生的問題或同學們所提出的若干問題會比教師直接提出的問題感興趣。此時,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同學圍坐在一起,商討問題,各抒己見,各顯神通,共同探究。這樣,給每個學生提供參與合作、交流與探索的機會,使學生在參與中求索、在參與中發展。其間,淺顯的問題同學們合作探究、互相幫助解決,這裏關鍵的是指導學生把學過的知識分門別類,加以整理、歸納,如把最主要的內容摘錄下來,編寫成複習提綱,編成練習題或編成問題的形式,揭示它們的內在聯繫,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就不再是分散孤立的,加深了理解,又便於記憶。學生在編寫提綱、練習題或問題的過程中,抽象、概括的能力也得到鍛鍊,學生結合具體例證,對於重要知識加以説明或進行編題訓練、一題多解的訓練,促進綜合能力的提高。

我們將怎樣反思複習過程和展示我們的複習結果?

複習告一段落,結束前讓學生回憶複習了哪些內容,哪些內容已經掌握了,怎樣掌握的,還存在哪些問題,可以用什麼方式展示自己的複習成果。這樣學生不但將學到的知識有條不紊地儲入到“知識庫”,而且培養了探究精神,提高了學習的自信心,增加了合作精神,促進反思能力的培養,自學能力的加強。

各個複習程序中,教師為學生着想,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儘量創設“協商”情景,創設“問題”情景,創設“合作探究”情景,力求每堂課從複習目標、複習內容到複習方法,師生能共同商量,統一意見,力求形成這樣的複習課課堂結構:課堂上教師不再是一個,而是幾十個,評價與反饋也不再限於教師,而是形成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縱向、橫向的多元反饋評價網絡,每個學生都成了複習的主人。

既要保證合格率,又要避免因刺激過程多、過強而引起的心理煩躁或產生逆反心理現象的發生。

由於學困生與一般學生之間無論是在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上,還是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都存在差異,因此學困生能不能積極主動有效地進行知識梳理、問題研究等成了複習課的一個關鍵問題。為了調動數學學困生參與複習課的積極性,我們常常把補差工作放在課堂教學之前,變“亡羊補牢”為“防患於未然”。既課前將一部分學困生找來,找一些有關下堂複習課的話題,同他們聊聊、議議,相機給他們補補差。這樣課堂上他們就能和一般的同學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複習、探究,獲得成功的機會將大大提高,複習的有效性將得以體現。

初中物理複習教學反思5

一、問題提出:

老師們為物理複習課辛勤勞累,有時候得不到應有的收效?原因在哪裏?經過這個問題的思考,我覺得主要在於以下兩個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識”的複習課中,老師們往往都是通過歸納成條文或畫圖表概括的手段來羅列知識,梳理知識方法,這種做法,往往表現為老師津津樂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又經心,沒精打彩,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但一當老師提出一些創設性的問題,則學生精神振奮,精力集中地思考問題,這就是明顯反映了學生需要通過問題來複習“基礎知識”的迫切要求。問題是物理的心臟,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道理就在這裏,因而也就理所應當地順應學生的心理需要發揮主導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複習課中,以往教學往往是闡述一種“方法”後,立即出示一個或幾個相應的例題或練習,學生只管按老師傳授的“方法”套用即可,這樣,學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過程,即選擇判斷的過程,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長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學生上課聽得懂,課後或考試不會思考、不會做題”的現象。在解答問題上,學生就會束手無策,無從下手,這就是當前物理複習課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決途徑:

那麼,怎樣才能提物理複習課的質量,使師生辛勤勞作,換得豐富的碩果?我認為,要想讓學生聽懂學會,就必須為學生創造和安排練習的機會。

例如在複習電路分析題時,可以根據解答電路分析題的幾種方法,設計一組可將有關“方法”溶於其中的小題目,讓學生做,這樣就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應用自己的知識和思維方法掌握物理、運用物理的知識,解決物理問題,使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回顧所學的“方法”並作出相應的選擇判斷,從而輕鬆愉快地實現知識複習與能力提高,最後老師可以再進行歸納解答相關幾種解法。

為此,我認為用這種方法進行物理複習教學,是解決當前物理複習教學效率低,質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三、方案設計:

課前針對複習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出幾組題目,將有關物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與物理思想溶於其中,換言之,即以題目為骨架編擬課時教案,在具體教學中,以題目開路(先出現題目,再出現其它),然後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分析、討論、研究和解答。教師借題發揮,畫龍點睛,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的知識,發現規律性的東西,並使學生智力與能力得到訓練與提高,變“講練講”為“練講練”,變“一法一題”為“見題想法”。

四、方案實施:

1、選題時,各題組要緊緊圍繞課時複習目標,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題規律,重複出現,螺旋式遞進,這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有助於學生掌握問題的來龍去脈,加速從模仿到靈活運用的過程,能深深印入到學生的腦海中。

2、題目的選編以考綱為綱,以教本為本,具有基礎性、針對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層次性。我們教師應該如何選擇習題呢?初中物理是打基礎的時期。所以,首先習題應具有基礎性,避免開始就是偏題、怪題和難題,這對鞏固基礎知識是非常不利的;其次,習題應該具有針對性,一節課上下來,一個章節複習過後,重點在哪我們的習題就要針對到哪,起到鞏固知識點的目的,不要讓一些無用的“野雞”題目沖淡了重點;再次習題應該具有量力性,難度適中,太容易則不易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深度,太難則成為學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達不到鞏固知識的目的,讓學生望而生畏,抹殺學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個“度”,讓學生“跳一跳,夠的着”,題量也要適中,並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還有,習題應該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題”涉及到“一類問題”的效果,而不是就題論題,所以應該有選擇性佈置作業,而不是象某些老師的“從第一題到第十題全做”或是“從13面到14面全部完成”;最後,還有一個習題的層次性問題,知識的掌握是循序漸進的,習題也應該把握一個由易到難的逐步上升的台階,要避免講授完新知識後,立馬把大量的初三的複習題,針對對該知識點的中考題搬過來一陣狂轟濫炸,好像難不住學生就顯示不出老師的水平似的。

3、作業要佈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改

、批改了必講評、講評了必訂正,做到反饋全面,校正及時。有些教師,藉口説自己沒時間實際是在偷懶,或者是教師高估了學生的自覺性(其實有時也不是學生不自覺),對自己佈置的作業不收。實踐證明不交的作業學生完成的積極性很低,有的甚至就是抄抄答案或是一片空白。所以老師對學生作業要做到上面四個“必”字,佈置的作業一定要收,作業要認真批改,但我發現實際中,絕大多數老師對作業是隻“批”不“改”,這裏我當然主要指的是問答題和計算題。對作業的批改是“為結果論”,只要結果是對的,立馬一個紅紅的長長的“√”就上去了,至於學生用的什麼方法,用了那些方法全然不知;只要看結果是錯的,旋即一個大大的“×”就劃上去了,至於學生錯在哪裏從來不看,為什麼錯了從不幫學生找原因。從而在課堂訂正作業時,對學生採用的一些好的方法沒有“發揚光大”,對學生常出現的思維誤區沒有足夠的澄清,學生整體解題思路狹隘。而老師的講解的仍然是埋在自己肚中的那壺“陳年老酒”,自己的知識也得不到更新。對做錯的題要嚴格要求學生訂正,做到作業要能全面的反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校正及時。

4、一組題目解完後,帶領學生回過來反思,本題複習了哪裏基礎知識?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體現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體現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題可以推廣,引申變式?哪些題還有哪些解法(一題多解)?把後兩個疑問交給學生,使他們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鞏固、深化、提高,使他們的知識由點到面,由面到體,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5、題目要能及時反饋教學信息,隨時調節教學。因為能讓學生當場瞭解解題過程,知道正誤,及時反饋,教師由此也能立即獲得學生方面的信息。糾正或強化,隨時解決,不燒“夾生飯”,這樣教與學的針對性都強,教師及時瞭解學生掌握了什麼?還未掌握什麼?哪些學生掌握了?哪些學生還未掌握?等等。

初中物理複習教學反思6

初三年級師生全面進入複習階段迎接中考,而上好複習課對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和提升能力猶為重要。那麼如何上好一堂物理複習課,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教學中總覺得上好一堂複習課比上好一堂新課難度要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複習課本身的特點,例如複習課所涉及的知識內容都是學生學過的,因此學生缺乏新鮮感;另一方面是由於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不相同,從而造成複習課上的起點大不相同。以至複習課上,許多學生往往會表現得很沉悶,老師的教學熱情也因此大受挫傷,複習效率很低。我覺得在複習的時候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選題要合適

選題時要緊緊圍繞課時複習目標,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題規律,重複出現,螺旋式遞進,這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有助於學生掌握問題的來龍去脈,加速從模仿到靈活運用的過程,能深深印入到學生的腦海中。題目的選編以考綱為綱,以教本為本,具有基礎性、針對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層次性。我們教師應該如何選擇習題呢?首先習題應具有基礎性,避免開始就是偏題、怪題和難題,這對鞏固基礎知識是非常不利的;其次,習題應該具有針對性,一節課上下來,一個章節複習過後,重點在哪我們的習題就要針對到哪,起到鞏固知識點的目的,不要讓一些無用的“野雞”題目沖淡了重點;再次習題應該具有量力性,難度適中,太容易則不易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深度,太難則成為學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達不到鞏固知識的目的,讓學生望而生畏,抹殺學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個“度”,讓學生“跳一跳,夠的着”,題量也要適中,並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還有,習題應該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題”涉及到“一類問題”的效果,而不是就題論題,所以應該有選擇性佈置作業;最後,還有一個習題的層次性問題,知識的掌握是循序漸進的,習題也應該把握一個由易到難的逐步上升的台階,要避免講授完新知識後,立馬把大量的初三的複習題,針對對該知識點的中考題搬過來一陣狂轟濫炸,好像難不住學生就顯示不出老師的水平似的。

二、利用課堂教學,打好學生基本功

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法,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回想以往的授課,自己每節課都或多或少的落下一些內容,最後一算總帳,丟下了不少東西。在今後的授課過程中,必須要對所講內容進行精簡,只要是自己講解的內容,學生必須做到聽會。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初三學生學習物理的實際情況出發,着重把握好“預習指導--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小結--評閲作業”幾個有機的環節,使物理教學真正落到實處。有一些學生在我講課過程中聽講並不是很認真,出現了低頭脱離教師講解的現象,這樣的孩子一般成績都下降了。針對這一問題,我嚴厲的要求學生認真聽講,只要自己講課的時候,學生必須要認真抬頭看教師,而且要形成固定的聽講習慣。還有授課過程中效率不高,給學生講的試題比較少。在今後授課當中,我將努力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突破難點,精選精講例題、習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課堂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本來很有趣味的物理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三、重視反饋,善待學生

在總複習中,要時刻注意“信息反饋”。正如控制論創始人維納説:“有效行為必須由某種反饋過程來提供信息,看它是否達到預定目標,最簡單的反饋是檢驗任務的成功或失敗。”通過反饋信息來了解已設計的教學內容與預期目的是否符合,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個階段複習教學中,除了注意來自學生方面各式各樣的反饋信息外,還特別重視每次測驗和考試的信息反饋。堅持做到按時、按量、按評分標準,科學分析試卷、評價試卷,並注意各層次的學生學習狀況和掌握知識的程度。要求學生對測驗情況(知識點、面掌握情況)及學習上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尋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師做好統計工作,找出教學上的弱點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及時調整複習計劃,對不足之處立即查漏補缺。這樣才能使實際掌握情況與預訂的教學目標更吻合。

總體上來看,學生物理學習不可能樣樣都行,總有部分學生學得不夠理想,但我們要正確歸因,不能總是恕學生的“學”,我們更要努力改變自己的“教”,多問一問自己:課堂是否降低難度、增強趣味性了?是否對學生進行了學法指導?我想:只要我們努力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突出重點、查漏補缺,我們大可不必去刻意追求所謂的系統全面,只要從我們自己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出發,力爭人人有所得、堂堂有所獲就好。總複習衝刺階段,或多或少總有部分學生由於種種原因,模擬考試考得不理想,這時,我們走進學生的心裏,要多關心、安慰他們,幫助他們一起分析原因,尤其要對後進生加強輔導、關心、鼓勵,及時表揚他們,哪怕是一點滴的進步,都要充分肯定他們。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大面積地有質有量地提高學習成績。

初中物理複習教學反思7

學生物理學習不可能樣樣都行,總有部分學生學得不夠理想,但我們要正確歸因,不能總是恕學生的學,我們更要努力改變自己的教,多問一問自己:課堂是否降低難度、增強趣味性了?是否對學生進行了學法指導?我想:只要我們努力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突出重點、查漏補缺,我們大可不必去刻意追求所謂的系統全面,只要從我們自己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出發,力爭人人有所得、堂堂有所獲就好。

總複習衝刺階段,或多或少總有部分學生由於種種原因,模擬考試考得不理想,這時,我們走進學生的心裏,要多關心、安慰他們,幫助他們一起分析原因,尤其要對後進生加強輔導、關心、鼓勵,及時表揚他們,哪怕是一點滴的進步,都要充分肯定他們。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大面積地有質有量地提高學習成績。

初中物理複習教學反思8

重視反饋、正確歸因、善待學生

在總複習中,要時刻注意信息反饋。正如控制論創始人維納説:有效行為必須由某種反饋過程來提供信息,看它是否達到預定目標,最簡單的反饋是檢驗任務的成功或失敗。通過反饋信息來了解已設計的教學內容與預期目的是否符合,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個階段複習教學中,除了注意來自學生方面各式各樣的反饋信息外,還特別重視每次測驗和考試的信息反饋。堅持做到按時、按量、按評分標準,科學分析試卷、評價試卷,並注意各層次的學生學習狀況和掌握知識的程度。要求學生對測驗情況(知識點、面掌握情況)及學習上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尋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師做好統計工作,找出教學上的弱點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及時調整複習計劃,對不足之處立即查漏補缺。這樣才能使實際掌握情況與預訂的教學目標更吻合。

老師下題海,學生離題海

浩如煙雲的中考指導書籍雖然都凝聚着作者們多年教學的經驗、體會和心血,但對於一個帶領學生進行總複習的老師來講,我認為各地市的中考試題無疑是最有參考價值的複習資料。中考工作的嚴肅性及其對社會各界所產生的全局性影響要求中考試題不僅在內容上嚴謹、科學,而且對今後的教學應具有正確的導向性、對以後的考試具有前瞻性。因而,在系統複習的基礎上,教師要下題海,認真研究20xx年各地市中考試題的特點、預測20xx年中考命題的走向,進而找出合理的複習策略,這也是搞好中考複習、取得理想成績的最佳切入點。

每個學科的學習和應試有其內在的規律,只有對教和學不斷地深入反思,才能真正掌握科學的學習和應試方法。可以説,時間、練習和方法是學好各門功課、取得優異成績的三個必要條件,但一味地靠時間、做題海是不足取的。真正考出好成績的同學,訣竅並不在於題海戰術,而在於有選擇、有針對性地做題。通過對這些典型問題的研解,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梳理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提煉出同類問題規律性的解法,培養起舉一反三的能力。因此。在習題的講練複習環節,我認為老師的選題至關重要。教師要及時補充自己的習題庫,選題要有精品化操作思想。為此,我積極下海尋覓、查找融知識與能力一體的綜合題、身邊生活應用題、熱點問題思考題等等,(主要尋找資料是全國各省份的升學試題)這也是我命制模擬試卷的題源。這一步關鍵是選,要突出精品化,不貪多。一般填空題選40小題,選擇題選40小題,能力綜合選10小題,熱點習題10小題(如航天、能源、環保),方法探究類習題10小題。然後對這些習題進行整理、合併、重新綜合,能改

重視反饋、正確歸因、善待學生

在總複習中,要時刻注意信息反饋。正如控制論創始人維納説:有效行為必須由某種反饋過程來提供信息,看它是否達到預定目標,最簡單的反饋是檢驗任務的成功或失敗。通過反饋信息來了解已設計的教學內容與預期目的是否符合,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個階段複習教學中,除了注意來自學生方面各式各樣的反饋信息外,還特別重視每次測驗和考試的信息反饋。堅持做到按時、按量、按評分標準,科學分析試卷、評價試卷,並注意各層次的學生學習狀況和掌握知識的程度。要求學生對測驗情況(知識點、面掌握情況)及學習上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尋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師做好統計工作,找出教學上的弱點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及時調整複習計劃,對不足之處立即查漏補缺。這樣才能使實際掌握情況與預訂的教學目標更吻合。

老師下題海,學生離題海

浩如煙雲的中考指導書籍雖然都凝聚着作者們多年教學的經驗、體會和心血,但對於一個帶領學生進行總複習的老師來講,我認為各地市的中考試題無疑是最有參考價值的複習資料。中考工作的嚴肅性及其對社會各界所產生的全局性影響要求中考試題不僅在內容上嚴謹、科學,而且對今後的教學應具有正確的導向性、對以後的考試具有前瞻性。因而,在系統複習的基礎上,教師要下題海,認真研究20xx年各地市中考試題的特點、預測20xx年中考命題的走向,進而找出合理的複習策略,這也是搞好中考複習、取得理想成績的最佳切入點。

初中物理複習教學反思9

經過二個多月的初二物理教學,期中考試也已經結束,學生成績已經揭曉,我拿到試卷看過後感覺整體情況不是很難,學生應該能做,但考下來的情況卻不盡人意,為此對我在物理教學過程進行認真地反思為今後能更好進行教學。

在備課方面,在備每節課時,總是先對整個一章,以及它在整個初中物理教學和中考中的地位作通盤考慮,然後在具體到每一節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使得在教學中做到心中有數,對重點和難點內容,分析學生已有前知識和程度,注意在教學中分散難點,循序漸進,逐步達到教學要求和目標,應該説在教學、備課中作了較詳細和充分的準備。

在上課方面,平時在教學中,認認真真,注意知識的導入,上課的銜接,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基本技能的訓練,在科學探究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經歷探究的過程和為什麼這麼做的原因。作業佈置不多,課後也認真作了批改,要求學生把做錯的作業要求訂正,在上課這方面應該説是沒有大問題。

在這次期中考試中,初二(15)班:共67人,平均分59.58分,優秀率14.93﹪,及格率46.27﹪;初二(16)班:共59人,平均分57.58分,優秀率10.17﹪,及格率37.29﹪;初二(17)班:共63人,平均分62.10分, 優秀率15.87﹪,及格率55.56﹪;初二(18)班:共63人,平均分59.32分, 優秀率6.38﹪,及格率52.38﹪。與年級平均分65.15分,優秀率19.50﹪,及格率57.70﹪,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究期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他們對學習和學習成績沒有要求,學習的態度和行為習慣差,具體可從學生作業的態度上反應出來,字跡潦草,連自己的名字多寫得連自己都不認識,所做的作業就像是草稿,為了作業的字跡問題,也單獨找過學生進行了解和談心,學生自己也知道這樣做不好,但仍然在作業上一如既往沒有改觀,課後找他們瞭解原因,回答是我想大家都明白。一句話就是懶怕苦。

二、學生對課堂學習知識的鞏固情況不容樂觀:具體表現在作業完成情況看盡管作業不多,但這幾個班都有部分學生是抄襲,個別學生甚至不做,造成所學內容沒有鞏固,課堂上聽懂了,但不鞏固,知識掌握情況就不好,所以在下階段的教學中任務艱鉅,怎樣提高學生對知識掌握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下階段準備的做法:

1、繼續保持以前好的做法,課後在作業問題上下功夫,從學生字跡上和學生作業完成情況上和杜絕抄作業上入手,課堂上多做一些與基礎知識相關的練習,加強默寫和抽查,以期來督促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鞏固。

2、對於一些程度相對來説較好的學生和想學的學生,在課堂上加以引導和能力的訓練,以期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使他們的成績有所提高,能讓他們在以後的考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3、課後加強輔導來幫助一些理解上不是較好的而又想學的學生,使他們的成績有所突破。

初中物理複習教學反思10

彈指間,半個學期又過去了,作為新老師的我帶領着兩個的數學,有很大的壓力。因為總是比有經驗的老師帶的班級考得差。難道這是真理,就應該考得差?還是我沒把心思花在教學上?我想大多是後者吧,因為我總覺得自己很浮躁,認為自己才畢業不久,何必那麼認真呢。對於教學有點敷衍了事的想法。如果這樣繼續下去,不但教學成績提不上去,而且會降低工作的積極性。因此通過這次期中考試,我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考試試卷我已經讓學生們看過,並且改正了,我總結了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有些學生的計算不過關,計算題出錯,以後要每天練幾道計算題,尤其是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計算題。這些題出錯有些冤枉。

2.與方向路線的題,有少數同學掌握不好,爭取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這類題。

3.能力題。對於有些基礎較好的學生,平時要加強能力題的練習,爭取廣開思路,向滿分努力。

期中考後,我認真地分析、思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着重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改進.

1.課堂教學方面,上課的基本環節已經能夠把握,但各方面的細節關注得不多,比如,課堂駕御能力遠遠不夠,對學生的正確評價不及時,課堂節奏的安排不夠合理,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2.課後輔導方面,對後進生還需加強輔導,讓他們能儘快跟上班級的進度,要關心班上的每個學生,讓學生能更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要合理利用好早讀、午讀安排學習活動,讓學生不只是侷限在書寫和閲讀,用更豐富的活動來打開他們的思想。

3.抓好後進生工作。這學期的後段時間,重在抓後進生的提高。

成為新教師,這只是我的第一步。做好一個教師,才是我接下去要努力的方向。我要不斷地學習,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學會總結與反思,積累實踐經驗,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