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各種學習方法

學識都 人氣:5.82K

自督學習法——就是要跟自己過不去

盤點各種學習方法

一要充分利用時間。讀書有整塊時間當然好,但茶餘飯後、旅行途中等車之際等零星時間也不要白白浪費掉。有句話説得好,積沙能成堆,滴水可成河。

二是讀書做到不僅要讀,還要多動筆才會有效。許多文學家的手都能妙筆生花,左右逢源,就是因為他們讀書鄞於筆耕,隨時記下之故。因此,讀書時督促自己多做些筆記。

三是自學要有耐心。自學往往不能立刻有所收穫,對於成績看不見,摸不着。因此,千萬不要急於求成,忽冷忽熱。要樹立信心,自己不斷督促自己,檢查自己,必要時,要和自己過不去,並持之以恆地學下去。

知識永遠浩如煙海,探求知識是無止境的。

只有永不自滿的,謙虛謹慎的人,才有可能懷着緊迫感與危機感。總跟自己過不去,才有可能讓知識昇華為自身的本領,不被迅猛發展的時代所淘汰。

尖子生高分談:想要成績好 聽課有技巧

所謂尖子生,都有着自己的學習方法。那麼,尖子生在聽課的時候,有什麼技巧呢?

一、聽視並用法

大多數學生聽課是一邊聽,一邊看。聽覺和視覺並用,比只聽不抬頭看的聽課效果要好。聽是接受聲音信息,看是接受圖象信息。

又聽又看,在通過聲音傳遞來記憶抽象的概念的同時,又可結合圖象直觀,來強化具體的知識印象。聽和看的內容應保持同一性,不能聽此視彼,分散聽課的注意力。

聽,一般指聽錄音、聽範讀、聽提問、聽講解;看,主要是指看板書、看掛圖、看熒屏或銀幕上的多媒體畫面,看教師的教態,如教師的舉手投足、神情姿態。因為教師要藉助這些板書、畫面、手勢,化抽象為具體、變繁複為簡明、變陌生為熟悉。這種方法,以聽為主,以看促聽,效果很好。

二、聽思並用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邊聽邊思考也是一種有效的聽課方法。聽一般是被動地吸收,思則是主動地思考。

邊聽邊思,可以在由被動轉化為主動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只聽不思考,錄音機式的聽課,囫圇吞棗,談不上真正掌握知識,更談不上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般可從這些方面思考:教材的重、難點在什麼地方,老師為什麼這樣處理教材,老師講的自己是否真正懂了,老師講的與自己想的有什麼不同,這篇課文與其他課文有何異同?……

以思促聽,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三、五到聽課法

“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腦都要動起來,多種感覺器官並用,多種身體部位全部參與聽課活動。同時調動這些感官所獲得的感受是一種綜合的、立體的感受。

耳到:聽老師講,聽同學發言、提問,不漏聽、不錯聽。

眼到:看課本、看老師的表情、看板書、看優秀同學的反應。

口到:口説,包括複述、朗讀、回答問題。

手到:做筆記、圈重點、批感想、做練習。

腦到:動腦筋,心力集中、積極思維。

“五到聽課法”要求聽課者全神貫注,靈活地根據課堂情境和老師要求,適時調整聽課方法。這種聽課方法,是效率最高的聽課方法之一。

四、符號助記法

無論記憶力多麼強的人,不可能把老師所講的話全部記住,聽課必須記筆記。

無論書寫速度多麼快的人,也不可能把老師所講的話全部記錄下來,這就必須藉助符號幫助自己記錄,以利長期記憶。如重點語句可打着重號、波浪線或加三角號,疑難問題可打問號,只要自己懂得、自己習慣用的各種有利於記憶的符號都可運用。

怎樣才能更好的學習

學習要講究效率,途徑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時就寢。中午堅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飽滿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學習時要全神貫注。

玩的時候痛快玩,學的時候認真學。一天到晚伏案苦讀,不是良策。學習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補充能量。學習之餘,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學習時,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腦並用。我學習的時侯常有陶淵明的"雖處鬧市,而無車馬喧囂"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腦與課本交流。

三、堅持體育鍛煉。

身體是"學習"的本錢。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再大的能耐也無法發揮。因而,再繁忙的學習,也不可忽視放鬆鍛鍊。有的同學為了學習而忽視鍛鍊,身體越來越弱,學習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這樣怎麼能提高學習效率呢?

四、學習要主動。

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學習越發有興趣。有了興趣,效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學基礎不好,學習過程中老是有不懂的問題,又羞於向人請教,結果是鬱鬱寡歡,心不在焉,從何談起提高學習效率。這時,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請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點一滴地積累,才能進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學融洽相處。

每天有個好心情,做事幹淨利落,學習積極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個人和集體結合起來,和同學保持互助關係,團結進取,也能提高學習效率。

六、注意整理。

學習過程中,把各科課本、作業和資料有規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時,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學生查閲某本書時,東找西翻,不見蹤影。時間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尋找中逝去。我認為,沒有條理的學生不會學得很好。

學習的三個重點

關於學習的方法可以談很多,但重要的應注意以下三點:

一、多讀書,注意基

要想學習好,基礎知識的掌握尤為重要,而基礎知識就是指課本知識,這一點同學們一定清楚。但在學習中,很多同學卻不重視課本的閲讀理解,只願意去多做一些題,因為考試就是做題。實際上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應當説,課本與習題這兩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課本知識是本,做題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識。所以我們主張多讀書少做題,不主張多做題少讀書。

二、多思考、注重理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考是學習的靈魂。在學習中,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駕御知識的頭腦。如果一個人不會思考,他只能做知識的奴隸,知識再多也無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學到好知識。知識的學習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過思考才能實現,思考的源泉是問題,在學習中應注意不要輕易放過任何問題,有了問題不要急於問人,應力求獨力思考,自己動手動腦去尋找問題的正確答案,這樣做才有利於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多重複,温故而知新

《論語》開篇第一句;"學而時習之"道盡學宗,不斷的重複顯然是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當然,這種重複不能是機械的重複,也不只是簡單的重複記憶。我們主張每次重複應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點,不同的目的,這樣每次重複才會有不同的感覺和體會,一次比一次獲得更深的認識。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提高就是在這種不斷的重複中得到昇華,所謂温故而知新也。

文綜備考完全攻略

一、怎樣預習政史地

預習是文綜學習的起點,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這開端上就要切合以上説過的文綜科目的特點,萬萬不可畏懼麻煩而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僅作瀏覽,而對瀏覽過程中明明已經發現的疑慮和發散點置之不理,首先就要動用自己已有的資料對其進行查考自學。這樣做不僅可以使得預習本身這一遍學習事半功倍,而且更能使得你對課堂內容實現最大化吸收:在老師短短40或45分鐘內講解的貌似只是皮毛的東西中,你可以把握皮下的脈絡神經;他不經意吐出的精華內容,不經過這樣科學的預習可能根本意識不到,而你可以。這就好比在起跑線上你頂到了起跑線而別人尚存半步距離。這半步也許恰恰就是決定誰更先擦到終點紅線的半步,馬虎不得。

另一個問題就是在預習過程中的取捨問題。如果僅僅讀了我上面的話,以我的經驗,我想大多數人都會頭疼了,因為高三的時間畢竟有限,文綜固然重要,但語數外更是敲鑼打鼓地喊着要時間要精力。所以在簡單的預習過程中如果過分投入精力就很可能顧此失彼,影響大局。魚與熊掌得而兼之的最好辦法恐怕就是各取一半了:就個人經驗而言,預習畢竟不是系統學習的全部,我覺得最重要的事情是搞清楚關鍵的聯結點,掌握結構就等於掌握了骨骼,在聽講過程中慢慢講具體生動的知識填充進去,將已經建立起來的框架部分豐滿起來,也就達到了我們的目的。那麼在預習的時候就有必要分清輕重,例如過於瑣碎的純知識部分就可以一帶而過。

二、聽課與複習

如果將整個文綜部分的學習比作是一個細胞的話,聽課這一部分無疑是細胞核了。在文綜學習上,許多同學有一個誤區,認為文綜知識細小瑣碎,只要認識了,記住了也夠了,進而認為只要自己看看書也就夠了,聽不聽課無所謂。而事實上,非但不是如此,而且正好相反,文綜的系統性和全局性非常強。我們應對文綜僅僅一年,而各科老師無不和它交戰數年,僅就經驗而言,也理應比我們擁有更強的整體把握的能力。所以不光是出於對老師的尊重,即使完全為自己考慮也應該珍惜利用每一個可貴的45分鐘。然而人的生理需求使得一般人再努力嚴格的要求自己,也總有走神的時候。記得初中一位老師那時就教過我們:要學會走神。這句話乍一聽很詭異,但其實很人性。在我看來,就是在例如調節氣氛時説小故事的時候就要把握機會好好放鬆繃緊的神經,養精蓄鋭,好好走神,將集中充沛的精力儲備投入到接下來關鍵的講課的部分。這只是其中一例,目的是為了告訴大家,多觀察自己每個老師慣用的課堂進程安排,學會正確的走神,好鋼要用到刀刃上。

談審題的技巧

考試是考查同學們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的一種手段。為了全面真實的展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首要條件就是認真審題,怎樣才能做到審題認真呢?這就要求同學們養成“眼看時要專注”、“嘴讀時要認真”、“手畫時要勤動”、“腦思時要敏捷”的良好習慣。

一、眼看時要專注

一道題目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首先是要全面、細心的看題目,特別專注題目中關鍵性的字、詞語、句、數據、圖表等條件,從中獲取解決問題的有用信息。要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的物理條件,特別是一些隱含在題目中的物理條件。有的同學審題時容易錯看、漏看或者看不全題中的條件,這是正確解題之大忌,也是解題時經常出現的“不知所云”、“無從下手”、“亂套公式”、“解答錯誤”的原因。同學們在“眼看”過程中要專注,邊看邊思索,邊看邊聯想,弄清題目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現象和過程,正確建立起物理模型,找準變化量之間的關係,真正做到看的認真紮實,直到心中有數為止。

二、嘴讀時要認真

在專注看題的同時,我們還應該跟着默讀。這是強化審題,更全面接受題中信息的一種有效手段,它能解決同學們錯看、漏看等問題。我們可以發現,成績優秀的同學拿到一道題目時,總是一邊看,一邊小聲讀題或默讀,逐字逐句反覆研究,顯得非常認真仔細。不光是解題的速度快,而且解答的正確率也非常高。這就要求基礎較差的同學要更加認真的默讀題目,從“嘴讀”中尋找更多的靈感,通過“嘴讀”的方法挖掘不易發現的解題條件,尋找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

三、手畫時要勤動

“手畫”也是一種審題方法,就是對題目中出現的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畫一些必要的'草圖來反映物理變化的過程,從中找出題目中的關鍵之處,這是解題時很重要的一環,也是尋找解題的突破口。對於一個題目,在“眼看、嘴讀”的基礎上,根據題中已知物理量的數量關係、充分想象、分析和判斷,運用“手畫”的方法畫出合理的草圖,以展示其完整的物理過程圖景,使物理現象和過程更為直觀明瞭,它將對解題帶來極大的方便。同學們要克服懶惰的思想,在解題時養成“手畫”的良好習慣。

四、腦思時要敏捷

通過“眼看”、“嘴讀”、“手畫”,在我們的大腦中將儲存一些解題信息,同學們應該用自己的大腦全面、準確、快捷地去思考,分析出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其實,每個人在解題時都會遇到關卡,此時一定要沉着冷靜,切忌遇到困難就自亂陣腳,否則就會越做越緊張,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對於難度不大的基礎題目,我們可以順利地解決,但這時不能掉以輕心,洋洋自得,因為這些題目看似簡單,卻有可能暗藏着小小的陷阱,一不留意就會掉下去。遇到自己認為較難的題,或者從來沒有碰到過的題型而一時無從下手時,千萬不要認定自己做不出來,或者心灰意冷,或者直接放棄,這時可以採用一些巧妙的辦法,比如先閉上眼睛,深呼吸幾下,這樣可以使自己的情緒得到穩定,心情會自然平靜下來,然後再集中全部精力攻克這道難題。遇到難題,最好先從簡單的方面入手,將可以想到的步驟一步步清楚地寫出來,有時會靈機一動,茅塞頓開,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況,退一步來説,即使得不到最終答案,也會獲得某些步驟的分數。

總之,同學們要知道審題是重要的,不管是平時做習題還是考試,都應該注重這方面的訓練,逐漸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並且積累審題的經驗,鍛鍊能力,這對同學們是大有好處的。

四步啟發式物理學習指導法

疑,即疑問;疑惑,亦曰疑義、疑難。眾雲:獲知始於生疑。充分地調動學生善於質疑、設疑,啟發他們排疑、解疑,幫助他們消除學習心理上的障礙,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他們順利地運用舊知識來同化新知識,跨越知識間的難度障礙是物理教師的又一重大教學任務。從指導學生感知、認知、獲知的原則出發,湖北道城一中餘拱焰老師設計並運用了“四步啟發式”課堂學習指導法,即“自學質疑——精講釋疑——討論排疑——練習解疑”。今就其構思分述於下。

1.自學質疑指導自學無疑應是物理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這裏所要求的自學,不是一般瀏覽教材,而是閲讀——鑽研——思考。通常要先給閲讀思考題(並非普通的陳述教材內容的閲讀提綱,而是具有一定思考性、能加深理解教材內容的思考題),並在課堂上留出一定時間(以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自學閲讀。教師通過巡視和觀察,瞭解不同問題,予以個別指導,及時發現各類學生自學時出現的不同情況,引導他們逐步養成正確的閲讀方法,即要能抓住教材的脈絡(知識間的聯繫及基本思路)和重點(重點、難點)能大膽地質疑。閲讀——鑽研——思考到閲讀——質疑——理解的過程是完成自學任務的基本過程。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就能逐步地由“不讀書”到“讀書”;由“不會讀書”到“會讀書”,並能逐步地學會從課本中發現物理教材敍述的特點和研究問題的方法,掌握物理思維的技巧,不斷地提高自學的自覺性和獨立性,逐步地適應物理學習的要求。

2.精講釋疑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了一些不懂的問題,引起了疑惑,產生了疑問。這是教師課堂精講的依據。精講是在學生通覽教材並經一般性思索的基礎上所進行的講解。因此,要用精煉而概括的語言把重點或難點進透。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善於在學生所掌握的全部知識儲備中把解決面臨疑難所需要的那些知識抽取出來,通過精講來啟發他們進行靈活的應用。精講一定要抓住學生難於接受的內容、易於混淆的內容、帶共性的內容,要注重物理過程的分析,介紹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才能按照自己思考的路子抽取其需要的知識,用以填補思路中的“空白”,連接思路中的“斷點”。

3.討論排疑物理知識不僅是物理科學的結論,而且包括物理思維的過程。凡是學生能解決的問題,儘量交給他們自己去解決;經過教師引導、點撥後能解決的問題,也儘量交給他們去解決。有了這樣一個機會,能促使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潛心思考,提高使用參考書和工具書的積極性;也能逼使他們在教師精講過程中獨立分析,提高為取得討論發言權而積極尋找理論依據的自覺性。討論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善於“激疑”,善於提出適量的表面矛盾,讓他們深思,讓他們親自體驗一下“跳起來摘桃子”的心情,從而激發出深入求知的興趣。通過議論,可以培養學生運用物理語言的表達能力,消除學習的畏懼感,具有相同見解的學生產生學習的快感,具有不同見解的學生欲罷不能,仍有困惑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順着問題的線索去尋求解決的思路。這樣,討論的過程就變成了排疑的過程。通常情況下,疑難經過爭議、討論之後,基本上能得到較為完善的答案。

4.練習解疑練習的過程是運用已學過的舊知識解答新疑難的過程,通過解題練習並從相互聯繫和相互依存的關係中對抽象出來的概念與規律進行反思,使前後知識相互掛鈎銜接,促進智力的發展和知識的遷移。解題就是練習,就是解疑。為此,課堂學習時,必須對學生進行解題方法的指導。要掌握解題思路,即能正確理解題意,能抓住問題的關鍵,靈活地選擇有關概念和規律分析、推導,達到問題的解決;還要善於以物論理,能簡要地運用語言文字。對於格式、步驟、單位運用、取值方法等都應規範化,以利於培養嚴謹、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一切知識既是探索的結果,又是重新探索的起點。小結,是對舊知識歸納性的練習,也是對新知識研究性的探索。因此,還有必要加強“題後小結”和“編題活動”,進行單元小結章節、小結或體會最深刻的某一內容的小結。這樣,不僅有利於進一步排除疑難,有利於理清知識間的脈絡和聯繫,提高綜合,歸納和探索的能力。

TAGS: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