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知識點學習方法

學識都 人氣:2.17W

數學知識點學習方法1

認識鐘錶:會認讀整時、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到整時這三種時間。

數學知識點學習方法

首先認識時針、分針

時針:粗短

分針:細長

認識整時技巧: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整。

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1就是1時。1:00

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2就是2時。2:00

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6就是6時。6:00

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8就是8時。8:00

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12就是12時。12:00

注意:分針指在12附近,時針馬上指着準確的數字,此時是“大約”幾時整。

在練習撥針時,時針和分針一定要撥到準確的位置上。

時針和分針並沒有正對着鐘面上的數,而是稍微偏了一點,像這種差一點不到幾時,或是幾時剛剛過一點,我們就不能説正好是幾時,而應該説“大約是幾時”。

注意:“大約是幾時”撥針時應該掌握在前後5分以內。

數學知識點學習方法2

一、瞭解高中數學知識的特點

經過初中三年的學習,特別是中考前的複習、鞏固,同學們已經熟練地掌握初中知識,並對其中一些數學思想、方法有所體會。而高中的知識無論從深度還是廣度上都比初中有所加強,因此在學習中感到有一定的困難也是正常的。

解決的方法之一是我們首先要對高中知識的特點有所瞭解,做到心中有“數”。高中知識及其學習方法具有以下的特點:

1.概念的抽象性

進入高中後,同學們覺得數學的概念不易理解。的確,初中階段我們所學的概念很多都是從直觀例子或實際事物的關係中獲得感性認識後才給出定義,而高中的概念的獲得則需要更多的理性思考。

以函數概念為例,初中階段我們是考慮變量x,y之間的對應關係,即對x每個值都有唯一的y對應;而高中再次接觸函數時,是從兩個非空數集A,B中的元素之間的對應關係來考慮的。通過對比,我們還可以看到兩個階段中對函數的學習是有區別的。首先在符號表示上,初中只要求我們以具體的函數解析式如:等來表示函數,而高中階段我們用更抽象的形式這個形式便於對函數的一般性質進行研究;其次,在初中階段,學習過函數概念後,通過對具體函數的應用來實現對函數概念的鞏固。而在高中階段則是通過對函數一般性質的討論、應用來實現對函數概念的深入理解和鞏固。

上述分析告訴我們,若能將初、高中的同一概念加以對比、我們就能夠對高中的抽象概念理解得更為透徹。

2.語言的精煉性

從集合與函數這章開始,一些數學符號,如 ∩,∪,∈。Φ等等已初廣泛地運用,將繁宂的語言表示得即簡單又精確。

例如,空集Φ可以表示方程無解;再如,設方程組的解集是F,方程的解集分別是與 .若我們要表示出F、、 之間的關係,用集合語言很容易,即。

3.知識的綜合性

高中數學每一章,每一節的知識都不是孤立的,章與章之間,節與節之間有密切的`聯繫,需要我們綜合運用。

例如在我們學習了有關解不等式的內容後,我們來看下列問題:

已知三個不等式:

要使滿足不等式(3)的x值至少滿足不等式(1)和(2)中的一個,求a的取值範圍。

這個問題的分析,不僅涉及到不等式解的問題,還涉及到方程根的分佈,函數在某一點的取值,幾個不等式解集之間取交還是取並等等,需要我們綜合利用學過的知識。

二、自覺架起數學知識的過渡橋樑

1.把握好集合的概念、性質

集合知識是由初中向高中知識過渡的第一座橋樑。

首先,集合的表法使初中所學的自然數集、有理數集、實數集等有關的知識的表示更為簡煉,從而簡化了後面複雜問題的表述;其次,集合間的關係運算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新學的知識,例如對不等式的解或方程組的解的理解;第三,集合作為一種數學思想滲透於今後所要學習的許多知識中。因此在高中伊始學好有關集合的知識是十分重要的。

2.加強聯想與類比

高中知識與初中知識之間的聯繫是十分密切的。高中的很多知識可以通過降維、降冪等形式轉化為初中的有關知識,但這需要我們能將它們加以類比、聯想。

以幾何為例,初中平面幾何中我們有過證明正三角形內任意一點到三邊的距離和等於三角形的高,通過面積和相等很容易證明。

類比高中立體幾何,我們能否證明一個正面體內任意一點到四個面的距離和等於該四面體的高呢?

其實同學們能夠看出這個問題與上面平面幾何的問題是十分類似的。這裏是將二維的問題推廣到三維。二維的問題可以用面積解決,三維的問題我們能用什麼辦法呢?也許用求體積的方法?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試一試。

當然,聯想、類比是以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為前提的。

3.深化對數學計算的認識

數學計算在中學各個階段的學習要求有所不同。高中階段要求的不再是簡單的應用運算法則進行運算,而是要求在計算中掌握計算的方法,理解算理,如構造法、拆項法、變量替換法、數學歸納法等的選擇與運用。

例如當我們學習數列求和時遇到這樣的問題:“求1!+2! 2+3! 3+.。。 . . .+n! n的和”。顯然利用公式是無能為力的。這就需要我們構造算法,不妨從通項n! n入手,找出它與(n+1)!、n! 的關係,不難發現 n! n=(n+1)!-n!,這樣運用拆項法解決了求此和的問題。

三、幾點學習建議

1.認真閲讀教材

想只憑借課堂聽講就學好高中數學,這對大多數同學來説是不太可能的。要求我們在課下認真閲讀教材,在閲讀的同時還要勒于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深入理解知識及知識的聯繫。

2.理解、掌握、運用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的精髓。初中階段同學們對綜合分析法、反證法等有了一些體會。與之相比,高中所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要豐富得多。如:集合思想、函數思想、類比法、數學歸納法、分析法等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滲透於各部分知識中,都需要大家認真體會。

3.注意知識之間的聯繫

在日常的學習中要做到 :①注意思考不同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②注意例題與習題間的聯繫。弄清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從而系統、靈活地掌握高中數學。

數學知識點學習方法3

1、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

孩子剛上一年級,有許多事情得慢慢學會自己處理,比如整理書包,準備第二天上課用的學具,(家長要為孩子準備的文具:筆、尺、練習本、橡皮)孩子忘帶數學書、忘帶文具盒在最初都是難免的。有時還真得浪費各位家長花點時間送一下,但作為一個好家長,是不會讓這樣的事反覆出現的。他們會讓孩子逐步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培養起孩子細心認真準備全學習用品的習慣。

有的孩子生性大大咧咧,不是忘帶這樣,就是忘帶那樣,於是出門前,母親就反覆叮囑,別忘帶作業本,別忘帶鑰匙……而孩子可能一面不耐煩的答應着一面又把該帶的東西丟在了家中,一位有心的母親是這樣做的,她在孩子的書包上貼了張醒目的紙條:查一查,你的東西帶全了嗎?要是都全了,就和媽媽説聲再見。此方法未必大家都實用,但多少可給我們一些啟示。

作業格式訓練也是學習習慣培養的一方面。要利用數學練習本讓學生練習寫數和寫算式。

學習習慣的另一方面就是作業的按時完成,一年級書面作業較少,但一些實踐性的活動作業和讀一讀,説一説,算一算的口頭作業還是有的。要注意提醒孩子認真完成好。特別在開學的最初兩個月,我們家長每天抽些時間聽孩子説一説,看孩子做做實踐操作。以逐步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業習慣。

2、重視孩子計算能力的培養

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是十分重要的基礎知識,孩子必須學好,並能夠達到熟練計算的程度,學期末速度要求大約為每分鐘8道一步計算式題(指直接填得數),正確率達90—95%由於孩子的基礎不同,不同孩子的計算熟練程度和速度也就存在一定差異,要縮小這一差異,僅靠每天一節數學課練習是不客觀的,因此還需要各位家長做有心之人,多進行這方面的練習。

計算的練習方式多樣,可以製作卡片,供孩子獨立練習,也可在做家務、和孩子上街等時間來個對口令。或者可以採用書中的形式:你能鑽過山洞嗎?你能跳過每個樹樁嗎?……同時要留心孩子計算錯誤的原因,是粗心還是計算方法存在問題。但要防止枯燥的題海練習,每天幾十道,錯了還要罰的做法會扼殺了孩子學數學的興趣的

其中幾加幾得十幾和相應的減法,要多讓孩子藉助小棒等學具擺一擺、説一説計算思路。

3、依據生活理解數學,讓孩子在遊戲中成長

有些數學知識較抽象,容易混淆,我們家長要注意給孩子創造生活情境,讓孩子在實際體驗中理解知識。如“左右”的認識,分辨左右是孩子本學期學習的一個難點,有些孩子正確掌握左右需要較長時間和過程,家長要有耐心,在生活中強化孩子對左右手的認識,引導孩子藉此來分辨物體間的左右關係。同時還要注意一個參照物的問題,如兩人面對面時,如何判別對面之人的左右邊。

在時間許可時,我們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做做數學遊戲,通過那些具有訓練目的的遊戲促進孩子在數學、認知、空間理解、想象力等方面的發展,因為在遊戲中孩子可以自由的、毫無壓力的宣泄內在的情感,尋找問題的答案而且當孩子把“成功”的希望滲透到遊戲中時,他們不願輸的努力就會從遊戲本身擴展到學習中去。如書中的“猜數遊戲”一人心裏想好一數,另一人猜並根據提示不斷調整答案,直到猜對為止。這個遊戲可以發展孩子的推理能力,家長可分階段和孩子玩,目前可猜20以內的數。下學期可發展猜到100以內數。

又如用小正方體拼拼搭搭,觀察小正方體的分佈,數數一共多少塊,對培養孩子的空間觀念大有益處。

再如用一布口袋,內放各種形體,讓孩子蒙上眼睛摸一摸,説説摸出來的是什麼,可以不斷加深孩子對形體特徵的認識。雖然這遊戲具有挑戰性,但孩子往往樂此不疲。

數學知識點學習方法4

一、十位加、減十位,個位加、減個位。

1、不進位的加法20+30=5067+2=6968+30=98

2、不退位的減法80—50=3069—2=6798—30=68

二、進位加法(湊十法)

1、湊十歌:一湊九,二湊八,三湊七來四湊六,五五相湊就滿十。(注:湊十的兩個數互為補數)

2、20以內進位加:湊十法:8+72=15十位加1,個位減補數(2+8=10,2是8的補數)

3、100以內進位加362+8=44提煉方法:個位用弧線連上,十位加1,個位減補數。(方法和20以內一樣)

三、退位減法

1、20以內退位減:破十法:161—9=7個位加補數

2、100以內退位減:361—9=27提煉方法:個位用弧線連上,十位減1,個位加補數

學前準備

口算。(電腦出示。學生開火車練)

11—3= 13—8= 17—9= 14—5=

15—7= 12—3= 16—8= 13—7=

師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我們來做幾道題,並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38—6= 87—3= 96—6=

師談話:把它們改為38—9=、87—8=、96—8=,你會算嗎?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同學們發現兩位數個位上的數都比減數小,如果直接減,夠不夠減?(不夠減)那這三道題怎麼計算呢?(退位),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

板書課題: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