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説課稿:荷塘月色

學識都 人氣:2.85W

各位老師:你們好!

高中語文説課稿:荷塘月色

今天,我有幸在各位專家面前來説課,的確使我感到有些尷尬和緊張,此時,給我的一個感覺就是:好象“班門弄斧”“貽笑大方”這兩個成語是專門為我此時的情景而產生的,我要感謝教育學院的領導給我這次鍛鍊的機會,同時,我也真誠的希望能借此機會能得到老師們的批評和教導。

這次我説課的內容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朱自清這位作家是學生在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就熟悉的作家,《春》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寫景抒情散文,《背影》是一篇包含父子深情的敍事抒情散文,朱先生的散文語言清新,凝鍊,象詩一般,感情真摯,深厚,意藴深厚,悠長,讀來回味無窮,而且他的不少經典名作,給人以“常讀常新”的感覺。

《荷塘月色》就是朱先生的又一篇散文中的經典美文,下面我就要説説我對《荷》的一點膚淺理解和感悟,以及我講授這篇課文的一些設想。我主要講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標題有形有色,體現圖畫美

標題由兩個名詞自然組合構成一個偏正短語,它展現在讀者眼前的是一幅有形有色的圖畫,給人以想象的空間,似乎讓讀者眼前浮現出由綠色的荷葉,粉紅色的荷花,皎潔的.月光所組成的一幅清新的夏夜荷塘圖。這個命題還巧妙地點明瞭本文寫作內容的季節,時間,地點,景物。(荷葉——夏季,月色——晚上,荷塘——地點,“荷塘月色”概括全文主要景物,)簡煉的文字表達了豐富的信息。

二.結構成顯圓型,體現圖形美

通讀全文,我們去整體感知文章的結構,我們會發現貫穿全文有兩條線索:

1.作者行蹤:出門——小徑——荷塘——歸來(進門)  [空間外結構]

2.作者情感:不靜——求靜——得靜——出靜(不靜)  [思想內結構]

這篇文章的結構精美縝密,段落的劃分比較靈活。

“五個場景”:

第一個場景:(1)在院子裏,寫院內外景色,點明作者心境,為下文定下情感基調。

第二個場景:(2-3)去荷塘的小路,勾勒荷塘輪廓,寫我路上的思緒,表達求靜的願望。

第三個場景:(4-5)寫月下荷塘及荷塘月色的奇景。

第四個場景:(6)寫荷塘四周及遠景。

第五個場景:(7-完)回家路上,憶江南採蓮盛況對比現實淡淡的淒涼。

“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想起荷塘。第二部分:(2-6)夜遊荷塘。第三部分:(7-完)荷塘歸來。

文章的4,5,6三個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行文層次清楚,寫景形象生動:先寫荷塘,繼寫月色,後寫荷塘四周。作者的觀景角度富於變化:從平觀到俯視,從細察到鳥瞰;由近及遠,從裏到外,層層鋪陳,使整個畫面富有層次感,立體感,傳神的勾勒出了月夜荷塘的風采,給人如臨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