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艾瑪捉迷藏》説課稿

學識都 人氣:9.03K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幼兒園中班《艾瑪捉迷藏》説課稿

大家好,今天很榮幸能代表中班段來説説這節課:繪本是圖畫和文字共同敍述一個完整故事,圖文合奏,是透過圖畫與文字這兩種媒介在兩種不同的層面上交織、互動來講述故事的一門藝術。又是以圖畫的美感抓住了讀者的閲讀心理。

《艾瑪捉迷藏》是以一個個色彩豐富、動態鮮活的畫面來組成,文字不多,簡潔明瞭,給兒童想象、猜測的空間,符合幼兒閲讀的特點。引導幼兒從圖示觀察入手的,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先和圖示進行對應、碰撞,產生共鳴,然後用自己的語言表述畫面。基於這樣的背景,因此我們中班選擇《艾瑪捉迷藏》的繪本教學

第一部分:説教材分析。

(一)《艾瑪捉迷藏》教材:

《艾瑪捉迷藏》是被稱為“現代寓言大師”的大衞·麥基的系列作品之一,他十分了解孩子的心理,“花格子大象艾瑪系列”編繪得妙趣橫生。捉迷藏是幼兒喜歡的遊戲,貼近孩子生活,是孩子熟悉的事情,而且情節、畫面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獨特的心理狀況、思維方法和語言特色,在視覺形象上繪本以艾瑪與小鳥捉迷藏的形式展開故事,不僅讓孩子感受到色彩變化的美妙與繪畫的樂趣,而且還能強烈地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在捉迷藏尋找過程中又符合幼兒好奇、猜測、想象等心理特徵,能讓中班幼兒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持久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通過觀察圖片,瞭解故事情節,知道我們生活的世界到處是五顏六色,絢麗多彩。

2、原定目標(能大膽積極得講述自己的發現,並學説故事角色中的對話。)現定目標:發現動物體色(外形)和環境的關係。

3、在躲藏過程中感受捉迷藏遊戲的快樂。

(三)重點難點:

前面幾次老師在試教的時候發現,孩子對模仿小鳥和動物們比較困難,在情感上也沒有很好的和老師引起共鳴,那麼我們後來就覺得通過運用角色扮演法,先是老師做小鳥,小朋友做小動物。於是我們的把活動重點放在理解故事內容,學説艾瑪和小動物之間的對話。但是整個活動下來,發現這樣的教學過於單一,封閉。於是現定重點:通過閲讀繪本,瞭解故事情節,能大膽積極得講述小鳥把哪些東西當成了艾瑪。

原定目標難點定在幫助幼兒理解“我哪裏都沒有找到你”,開始時我們為什麼把這句話作為難點呢?因為在前面幾次試教的過程中,小朋友對這句話理解不了,因此我們把請幼兒猜測討論“小鳥為什麼不能找到大象?因為大象哪裏都沒有去,”

難點:理解動物體色與環境的關係。

(四)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原來自制多媒體課件:符合繪本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並對ppt做了修改彩色艾瑪的拼圖,通過活動開始部分和孩子玩的拼圖遊戲,加深幼兒對繪本中艾瑪的認識。

在我們柴老師第一次在試教時,因為在活動前捉迷藏的遊戲沒有和孩子們玩過,後來組織下來我們老師發現孩子們雖然以前已經玩過捉迷藏的遊戲,但對捉迷藏的理解不夠深入,(根據心理學上兒童的遺忘規律的現象,覺得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因此我們提出在要進行經驗上的'準備,活動前再和孩子們玩捉迷藏的遊戲。

(五)教法、學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應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六)教學程序:

整個活動分為四大部分,先是通過拼圖遊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瞭解大自然中小動物躲藏的祕密——再次通過遊戲,遷移經驗。

開始環節,遊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們第一次、第二次試教的時候,是老師出示不完整的艾瑪拼圖,請幾個幼兒自己到黑板前來拼一拼,猜一猜,説一説怎麼來拼?為什麼?可是等待拼圖完成的時候。我們發現這樣對孩子來説有點困難,時間有點長,也很容易導致孩子的注意力分散。於是我們組的老師就提出請幼兒來説怎麼拼?老師來幫助他們來粘貼,這樣一來時間上就縮短了,難度也降低了。

當拼圖完成的時候,教師馬上進行追問:你們發現原來是什麼啊?

幼1:哎呀,是一隻花格子大象。

幼2:身上五顏六色的真好看。

師:“對,今天我們講的就是這隻花格子大象的故事。引出主題。此環節安排用心良苦,有兩點巧妙之處:利用遊戲法很自然的導入關於”大象“的閲讀活動,吊足了孩子的胃口;”拼出的大象“與繪本相吻合,將大象的特別之處前置,一目瞭然。

第二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這裏我們根據原來的目標,通過逐一出示ppt,教師主要通過運用直觀法和提問法,對每一張圖片都詳細閲讀。這樣的教學過程感覺很羅嗦,出現多重提問體現不出層次和梯度,邏輯不夠嚴密,重難點不夠顯現,感覺停留在對繪本表面的解讀,沒有把繪本藴藏的信息挖掘出來。於是我們又通過自己的認真解讀,卻驚喜的發現《艾瑪捉迷藏》不僅能引領孩子們來到了精彩的遊戲世界,孩子們在和小鳥一起尋找艾瑪的過程中,還感受艾瑪五彩斑斕的體色與森林環境的關係。於是我們及時的調整了目標和過程,並對ppt做了修改。

ppt1:幼兒看完後圖片後向幼兒拋出問題,你們看動物都藏在哪裏?我們一起來找一找。當小朋友都找到後

ppt2:現在輪到艾瑪藏起來了,誰來找?你怎麼知道的?(這個追問的目的在於讓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現在輪到艾瑪躲起來了。我們數到10就去找大象吧。(數到十雖然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它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感受捉迷藏遊戲的有趣。)

ppt3、4:一起尋找艾瑪在哪裏,首先找到的是獅子的太陽傘,老師馬上拋出問題”小鳥為什麼會把太陽傘當成是艾瑪呢?“(這兩個圖片,老師與幼兒一起詳細的解讀,挖掘出繪本中藴藏的信息。)

ppt5、6:

1、那個花格子是不是艾瑪呢!

2、小鳥還把什麼當成了艾瑪?(風箏)(這個問題是本次活動的核心,在接下來的閲讀中就是圍繞這個問題來開展的。)

3、那艾瑪在哪呢?我們來幫小鳥找一找。依次點擊出示小船、韋伯、旗子、帳篷、衣服和襪子。(這個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嚴謹性。如果像原來設計的提問,教師的”提問“不僅不能給幼兒帶來生機,反而對教學帶來”滿堂問“的干擾。)

4、(同時出示帳篷、衣服襪子、太陽傘、小船畫面)

師:剛才我們和小鳥找了好多地方,把哪些東西當成艾瑪了呀?為什麼會把他們看成是艾瑪呢?(這個問題具有一定針對性,充分調動幼兒的思維,拓展幼兒的視野)。

第三部分:瞭解大自然中小動物躲藏的祕密。

師:小鳥找了這麼多地方也沒找到艾瑪,於是它決定先去找其他小動物,看這裏!藏着誰呢?(找找説説螳螂、知了、枯葉蝶)(這裏很自然地過度到動物體色(外形)和環境的關係上,讓孩子們理解:要讓自己藏起來,得找一個和自己身體顏色很接近、樣子很像的地方,才不容易被人發現,為後面的遊戲做好準備。)

最後一個環節:遊戲(遊戲是幼兒最容易接受也是最喜歡的活動,把活動中的知識經驗遷移到遊戲當中,促進孩子的情緒情感的體驗,使活動達到最高潮)。

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