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論文的格式

學識都 人氣:2.73W

相信論文對於每個學生來説都是頭疼的問題,且不説內容怎麼樣,光是格式就十分講究。那麼小編今天來告訴大家標準論文的格式是怎麼樣的,請繼續往下看看吧。

標準論文的格式

標準論文的格式

一、論文篇幅:

3000—4500字,論文必須包含2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及3-4個關鍵詞。

二、論文格式

(一)題目、署名及層次格式、文字、字數要求:

1、文稿採用A4幅面word文檔;中文標題為三號宋體,正文為小四號仿宋體;英文字體為Times New Roman,標題字號為三號,字母全部大寫;如有副標題,另起一行,首字母大寫,正文為小四號字體;文稿應加註頁碼。

2、題目居中,署名及單位標在題目下,例如: 數字城市化進程 王趙(大學系,北京100001)(設計院,天津300001) 需作敍述時,可在當頁下方劃一條橫線,在橫線下加説明。

3、摘要和關鍵詞,寫在題目下、正文前。

4、論文的層次,統一要求採用: 1 1.1 (佔一行或接排。 當接排時,標題後要加標點) 1.1.1 *

(二)文稿和圖稿其它要求:

1、正確闡述技術內容。名詞術語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規範。如所採用的名詞術語尚未編定時,可採用各業務部門和科研單位常用的名詞術語,不要任意用簡稱、方言。

2、準確使用標點符號,注意: (1)標題、圖題、表名後及公式後不用標點; (2)阿拉伯數字的起止(範圍)號用“~”,如: “20~30”,“8%~10%”,“0~10oC”

3、對正文中的某些問題需加以説明時,可用“呼應注”(也叫腳註),即在所要加註處的右上角標註“①、②……”,同時在本頁末留出位置,劃一橫線與正文隔開,在橫線下注明“①、②……”。

4、計量單位採用國務院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一律用拉丁文書寫。

5、外文字母寫成印刷體,同時注意將正斜體、大小寫分清楚。

6、數字的書寫(統計數、各種計量及圖表編號等各種順序號)均用阿拉伯數字,世紀、年代、月、日和時刻均用阿拉伯數字,並一概用全稱。

7、表格、公式、樣圖均要編號,每篇論文加註流水號,例如: 圖1、圖2,表1、表2,公式⑴、公式⑵。

8、照片要求清晰、層次分明,非彩印書儘量用黑白照片。墨線圖要大小適當,圖線要規整。照片、圖稿等電子文件需備份一份隨稿件一併提交。

9、參考文獻的項目要列全,例如: [1]主編.結構力學.北京:出版社,2003 [2]主編.城市規劃.上海:出版社,2001

(三)文稿最後應有附件頁,註明作者個人信息,內容見下表: 作者基本情況表 姓名 性別 職稱 工作單位 職務 聯繫電話 (固定電話請註明本地區號) 傳真 通信地址 郵編 E-mail

【拓展閲讀】論文參考

提要本文在闡述信息技術及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國內會計信息系統存在的問題及其重構的基礎,最後提出會計信息系統重構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會計信息系統;財務會計;重構

一、信息技術

作為21世紀最主要的特徵,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財務會計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就。先進的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在會計領域中的廣泛應用不僅對會計信息系統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促使會計理論發生了巨大變革,使得大範圍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及實時信息的提供成為可能。

信息技術對會計信息系統的影響是多層次的:一方面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使其嵌入會計數據處理系統創造了可能,直接促進了會計信息系統發展;一方面信息技術還通過對其他因素的影響,間接地帶動了會計信息系統發展。

二、財務會計概念框架

FASB在《Statement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中描述到,“概念框架是互相關聯的目標和基本概念協調一致的系統。這些目標和基本概念可望引向一貫的準則,並對財務會計和報告的性質、作用及侷限性作出規定。通過制定財務會計和報告的結構和方向,促進公正的財務信息和有關信息的提供,以有助於在整個經濟和社會中配置有限的資源”。

作為企業財務會計指導和評估基礎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它是由一系列説明財務會計併為財務會計所應用的基本概念所到之處組成的理論系統,它可以用來評估現有的會計準則、指導和發展未來的會計準則和解決現有的會計準則未曾涉及到的新會計問題”。

葛家澍教授(2006)將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作用總結為五個方面:為每一個具體準則指引方向並規定應達到的目標(包括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和會計原則;確定財務、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和他們對財務信息的要求,同時也指出現行財務報表存在的侷限性;評估現有的會計準則,不斷予以改進;發展新的會計準則;在缺乏會計準則的條件下,用來解決新的、複雜的會計問題的處理和報告。

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會計信息系統若要長期保持協調發展,一方面必須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對會計資源的整合,最終調整報告模式;另一方面必須與宏觀會計政策協調一致,在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引領下與其保持同步發展,從而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整合企業的業務流程和會計業務流程將是會計信息化發展的主要趨勢,而這一進程中必然涉及到如何整合,依據什麼原則進行整合的問題,這也正是信息化環境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變革的原因與推動信息化發展的根源所在。

三、會計信息系統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軟件比較注重系統的集成性,避免數據的重複輸入;實現自動轉賬功能,儘量實現其他憑證的自動處理;將管理思想融入到數據的採集、應用和控制過程中,注重對企業決策的支持,提供強大的財務分析功能;儘可能實現信息高度共享,不僅提供了會計規範所要求的憑證、賬簿和報表,而且還滿足了企業管理過程所需的信息。儘管如此,會計信息系統還是存在很多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設計理念落後。開發的軟件大多以滿足用户現有的管理方式為目的,在使用軟件前並未對企業進行業務流程再造(BPR),仍沿襲原有的不合理的管理流程,不是在引入最科學的管理流程之後再使用軟件,而是讓軟件繼續去適應舊的管理方法,從而使得許多企業所購買的財務軟件只能滿足暫時需求。隨着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會計業務處理的變動和新業務的出現,現有的財務軟件極有可能不再完全適應企業管理和決策的要求,從而不斷地面臨着二次開發,甚至還有被完全棄用的可能。

(二)模塊集成度低。由於模塊數量較多且所有的模塊都能夠單獨運行,從而使得系統間的耦合程度較差,整體集成度有所欠缺,業務流程顯得比較鬆散。一些所謂的“集成軟件”也僅僅是用若干接口程序定期將物流單據生成財務憑證,除了共享一些基礎資料外,財務會計系統和業務系統並沒有太多聯繫,一體化難以實現,無法對決策信息提供實時支持。

(三)重核算、輕管理,開放性差。我國目前的財務軟件一般都分成兩大部分:核算部分和控制部分。核算部分的基礎是總賬系統,後期發展起來的各類子系統也只是對總賬系統的補充,整個財務會計部分是建立在總賬中的各類會計憑證基礎之上的。這種過分注重會計核算而忽視業務管理的設計思路,很難提供及時、全面的管理信息,在強調決策有用性的今天,自然就降低了對決策的支持程度。與此同時,財務軟件數據接口的開放性也較差,系統之間及不同的財務軟件之間很難進行數據交換,從而大大降低了數據的共享性。

四、會計信息系統重構的基礎

(一)會計信息載體的變化。傳統會計信息系統的載體全部表現為紙製單據,包括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報表和會計報告等。重構的會計信息系統的載體將變為電子化的各種單據,如各種電子票據、電子憑證和電子賬簿等。當企業進行業務交易時,會計信息系統能夠與其他業務系統銜接,利用電子數據進行交換,而且賬務處理可以自動完成。另外,通過網上銀行、網上報税認證、網上納税申報、網上採購和網上銷售等途徑交換各種電子票據和電子單證,大大簡化了會計人員的工作,降低了業務成本,實現高效快捷的信息雙向式交流,同時保證了業務數據及與之相應的資金流動狀況隨時處於企業管理層的監控之下。

(二)會計信息存儲條件的變化。會計信息存儲形式由硬盤、磁盤、內存等磁介質與光盤等光電介質向電子化、集中化的數據流和網絡頁面數據存儲方向轉變。不同使用者對信息的需求具有明顯的差異,表現在對提供的信息是綜合或是明細、定性或是定量、文字式或是數字式的描述和圖表等直觀信息的要求上,在重構的會計信息系統中,他們可以在各自的權限範圍內,隨時通過會計信息系統查閲有關信息,獲取財務分析資料,並可以“隨機存儲”信息。

(三)會計信息輸出的控制。由於會計信息處理是自動完成的,因此必須建立輸出控制機制,以保障會計信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輸出控制機制執行監督管理的任務,對業務交易流程嚴格核實,如識別銷售商品的條形碼和客户的信用卡,經核實之後,方可輸出交易結果。

五、會計信息系統的重構

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概念框架產生了影響,信息化環境下如何對會計信息系統進行重構已成為眾多學者關注的問題。重構的基本思路是基於會計的目標與用户的信息需求兩方面進行的,即從會計目標、會計信息質量特徵、會計確認與計量、財務報告等方面,所提供的信息應滿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一)利用事項理論採集會計數據。傳統會計是使用會計科目表對企業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成本、利潤等六大要素變動的價值展現會計數據,這一方面遺漏了一些對決策有用的非貨幣性信息,另一方面夾雜了很多會計的職業判斷因素(分配、遞延、預計、攤銷、彙總),導致會計的信息類型、信息詳細程度、可靠性受到影響。事項理論的核心是將事項作為會計分類的最小單元,即事項會計的'會計要素就是事項本身。在日常核算中,僅僅把各項交易活動的事項進行存儲、傳遞,而不進行會計處理。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具有個性化特徵,依賴於個人的期望函數、個人的偏好函數、個人的決策模型以及決策者的心理類型等,並且同一信息使用者在不同的時期也會有不同的信息要求。事項會計克服了傳統會計採用單一的歷史成本屬性的缺陷,將企業所有的經營活動分為不同類型的事項,如交易活動信息與環境變動信息。不同類型的事項具有不同的特徵,對不同信息用户的意義也不相同,這就要擴大會計計量屬性的範圍,對不同的事項採用不同的計量屬性。因此,眾多難以用貨幣計量的信息如客户滿意程度、產品質量、市場份額、人力資源、社會責任等,在事項會計中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真實地提供給信息使用者。

(二)利用事件驅動原理處理會計數據。傳統會計數據處理模式是按照“憑證-賬簿-報表”順序化處理程序進行會計數據加工的。會計數據通常在業務發生後採集,會計信息的時效性差。事件驅動是指當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碼工作時,程序指令開始執行。應用到會計數據處理上,就是對會計源數據不進行進一步的順序性加工處理,當決策者需要某項專用信息時,只要驅動相關專用信息代碼處理即可隨時滿足其要求。在事件驅動的方式下,可以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動機劃分為若干種事件,併為每一種事件設計相應的過程程序模型,當決策者需要某種信息時,根據不同事件驅動相應“過程”處理程序,從而得到相應的信息。

(三)利用XBRL技術披露會計信息。可擴展企業報告語言(XBRL)是一種基於可擴展標記語言(XML)的專門用於企業會計數據和會計報表信息發佈的標識語言。信息發佈者一旦輸入了信息,就無需再次輸入,通過XBRL就可以很方便地轉換成書面文字、XLS文件、PDF文件、HTML頁面,或者其他相應的文件格式。XBRL技術主要由技術規格、分類標準、實例文檔組成。各企業可以依據分類標準將本企業的會計數據XBRL化。XBRL能自動、清晰地轉換信息使用者選擇的包括數字和文字的所有企業信息,當通過網絡瀏覽器瀏覽網頁或把數據導入電子表格、運用程序進行計算和分析時,應用軟件能識別每一個數據。XBRL技術的優勢表現在:提高了會計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了轉換各國會計報告格式的速度;降低了信息交換成本,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可獲得性;通過互聯網提供具有時效性的信息,提高了信息的相關性;解決了從互聯網上獲取HTML格式的會計信息不能轉換的問題。因此,專為數字化報告而設的XBRL對業績資料的影響是任何其他科技手段無法比擬的。

主要參考文獻:

[1]林柳燕,田月昕.基於事項法的會計信息系統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9.

[2]冉渝.關於會計信息系統發展完善的幾點思考[J].中國商貿,2009.13.

[3]趙雪梅.新會計準則導向下的會計信息系統重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18.

TAGS:格式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