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aterials論文發表經驗分享

學識都 人氣:4.32K

Nature Materials是由Nature 出版集團出版發行的全球著名的期刊,期刊以材料的合成加工,結構成分,性能/應用及基本理論為目標,發表原創性論文。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Nature Materials論文發表經驗分享,供大家閲讀參考。

Nature Materials論文發表經驗分享

至今我也只發過這麼一篇Nature系列的論文,因此本身的經驗是極少的。但是大家從我的論文投稿日期和接收日期就可以看出來,這是個艱難的過程:先後歷時一年半,經歷了共八輪的審稿過程,中途還換過編輯,引入過第四審稿人,所以還算有一些經驗。下面逐點來具體寫一下,希望可以給大家以後投稿提出點建議,少走一些彎路(一般為人熟知且共有的過程,我會省略不講)。

 1. 做研究和論文寫作

做研究本身是一件很累的活動,不僅需要時時關注最新前沿動態,還需要有自己獨特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耐得住寂寞的精神。短平快,並不是做科研的好選擇。

我這篇論文的初始研究興趣可追溯到碩士期間。和兩位老師的學習和探討,孕育了做這個高難度課題的想法,並且做了初步的探索。為了能夠順利進行這個研究,我在找博士位置的時候,只考慮擁有我需要的兩個實驗條件的課題組:1) 要有高真空高温爐;2) 波長可調的共振拉曼光譜儀。因此,全世界找下來,我幾乎只有幾個選擇,慶幸最後拿到了想要的offer。

這裏的經驗就是:1) 做完全新的研究,沒人開墾過的處女地;2) 做高難度的研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3) 用全新的思維來啃老骨頭。達到其中一點,研究就有了創新性。

在我進入這個課題的四年之後,我已經基本將課題的'幾個研究方向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中間也並沒有急於發表論文,雖然也曾心動。但是我深知,不成熟的不成體系的研究,只會幫助我收穫幾篇一般的論文,於事無補。因此,耐得住寂寞也很重要(做全新的課題,一個重要缺點就是論文引用增加緩慢,因為全世界就沒幾個組在做相關的研究。相反,啃老骨頭成功的話,會迅速帶來引用和轟動)。

於是開始論文寫作。Nature出版社有一些特殊的規定,需要嚴格注意。例如:題目和摘要裏不要使用Novel,first time等詞彙,因為Nature出版社認為,研究的新穎性不是靠説出來的,而是靠時間的檢驗。此外,題目裏也不允許使用標點符號。論文的長度、文獻的數量,等等,也需要嚴格遵守,這些要求在各個期刊網站都能容易找到,就不贅述。

從寫作開始,到完成第N輪的修改,大約歷時半年,儘量做到完美。然而完美是不可能達到的。在論文接收後,有後期的編輯會對論文進行詳細的審閲,提出修改建議,你會發現,有很多細節都沒有注意到。

 2. 投稿和審稿

Nature及其子刊一般可以選擇幾種投稿類型,如:甚至可以在寫作之前整個研究總結,發送給編輯進行徵詢意見,得到編輯的肯定之後再寫作、投稿;或者乾脆直接寫好了投稿。我個人認為,第一種只適合大牛來做,或者是聯合大型項目研究結題的投稿。普通人還是直接投稿的好。

投稿的類型。Nature及其子刊一般情況下的研究論文分為Letter和article兩種,並且明確定義了Letter比Article要求低一些,即只需新穎性和創新性,不要求全面性。An Article is a substantial novel research study that often involves several techniques orapproaches. A Letter reports animportant novel research result, but is less substantial than an Article. (大家發現沒有,Nature系統可以爽爽地使用novel一詞)

投稿的格式。Nature Materials並沒有模板,並且格式並不重要,沒必要在這上面浪費時間。我個人喜歡用latex寫作,結合文獻管理軟件,如Jabref,插入文獻非常方便。也並不需要上載高清圖片,只需要一個word或者pdf文件,包含內容和圖上載即可。

一般稿件會分配到主編那裏,主編再分配Senior editor來全權處理,投稿中並不能自行選擇編輯(Nature出版社的Senior editor比Senior editor高級一些)。

雙盲審稿。現在很多Nature及其子刊也允許選擇雙盲審稿,即,審稿人也並不知道自己給誰在審稿。個人認為,這個選擇沒有必要。選了這個,你相當於向編輯展示了自己的心虛,是對自己研究的不自信。同理,系統裏也可以寫,不希望誰誰誰來審稿。這個也最好不要填。即使填了,你也不知道到底會不會送給某人。

送審。什麼因素決定論文會不會被送審?我不知道。據説假如稿子處於可送可不送的狀態,那麼Senior editor會組織開會,大家一起研究商量一下。Cover letter的重要性就在此了,怎樣能讓編輯知道自己研究的重要性,還不能寫得太長,着實需要點時間考慮,反覆推敲用詞。要杜絕的一點是:吹牛吹過了,就吹破了。PS: 最後署名要寫全名。只寫名字或者姓氏都不妥。加上title更是萬萬不要。假如顯示誠意的話,甚至可以手寫簽名。當然,我認為並不會起到什麼關鍵的作用。

送審之後,編輯會發郵件通知通訊作者,你的論文已經被送審了。恭喜!因為你的論文已經有了大約一半的機會被最終接受發表!我依稀記得Nature Chemistry曾經統計過,不送審率大約在90%;被送審的論文中,大約有60%的論文最終被接受發表。各子刊的據稿率都不一樣,據説Nature Materials的據稿率甚至高於Nature,不知真假。

那麼大約需要多長時間能知道自己的論文被送審了?沒人能回答!一般情況下,大約需要2周的時間。但是我也聽過幾次,論文投出兩三個月都沒有送審而被直接據稿的情況(投的Nature Materials)。因此,投Nature及其子刊的時候,等待是這樣漫長而悠遠,痛並快樂着。有時候,還不如給“死個痛快”。

審稿時間和審稿人數量。我的論文一審用時三個月、共三位審稿人。。。當收到審稿意見的時候,我都快忘了這碼事兒了,還在開心地做着實驗(相信我,實驗是沒有盡頭的,只有人會累)。。。然而,當收到審稿意見的那一天開始,你會進入更痛苦的時期:改論文,回覆審稿意見,寫一份有理有據(聲淚俱下)的cover letter。那時候你要是想起來做實驗的辛苦,也是美美的呢。

在這裏,強調一個回覆審稿意見時常見的錯誤認識:回覆意見寫得越長越好,我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呢!真實的情況是,審稿人並不買賬,或者並不會因為你寫的長了就買賬。原因如下:審稿人往往很忙,能給Nature及其子刊審稿的人,基本都是大牛級別的,沒那麼多時間看你忽悠他。言簡意賅才是取勝之道。

碰到糾纏的審稿人怎麼辦?涼拌!只能和他耗着。Nature及其子刊的編輯都是全時工作的專業編輯,完全依靠審稿人的意見來對文章進行判斷。除非你能滿足所有、所有、所有審稿人的意見,否則接收是沒門的沒門的沒門的。除非你的導師或者合作者是業界扛鼎人物,否則像我導師一樣,第一次發子刊的教授,是沒有一言九鼎和編輯爭辯的可能性的。

當一個審稿人和你玩了N輪審稿,讓你補了N個數據,在某一天深夜撫摸着柔軟的內心,輕輕地寫下一句:我覺得你不要投子刊了,去投正刊呀,那裏的風景更美!你心裏會輕輕地對他説一個字,GUN!(PS:我喜歡于堅的詩。如這一句:小杏,在人羣中,我找了你好多年,那是多麼孤獨的日子。)

以上一段純屬娛樂。實際的情況是,在某個審稿人的大力幫助下,我的論文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並且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他/她建議我們把一部分內容去掉,以便壓縮文章。於是我們不久前投出了一篇新稿子,嘿嘿。

 3. 接收以及之後的事兒

通知論文接收時間,並不是論文上標的那個時間,而是之前。接收之後,還有一些小的問題,編輯給出自己的建議,修改之後,再提交論文,系統才顯示正式的接收時間。

正式接收之後,就轉到了出版編輯的手裏。從接收再到論文在線發表,大約需要四十天的時間(編輯説的)。

首先,出版編輯會認真地修改你的論文,如:寫作改為英式英語表達方式、查找語法錯誤、建議增加或減少圖片的描述,等等。這時侯出版編輯和通訊作者之間會有若干次郵件的交流。一般編輯給出的修改時間,為一到兩天。這裏不得不佩服編輯的認真仔細,他會查找到你根本沒注意過的錯誤或者不當之處。

然後,會要求你上載高清圖片,一般要求線圖為eps或者pdf等向量圖格式,其他圖要求至少600 dpi以上,建議也使用pdf格式,因為tiff等格式,有時候編輯不方便修改編輯。大圖裏面的各個小圖,有時編輯會要求單獨提供,他們的藝術編輯會重新制圖。這裏需要十分注意的是,有時候藝術編輯會弄錯圖的大小,對稱性等,需要作者仔細檢查(藝術編輯並不做研究,有理解錯圖的時候,只是圖畫的棒棒噠就可以啦)。

最後,proof。其實,沒什麼特別的。因為之前已經就文章的各種問題改過N輪了。

什麼時候online?在proof之後,編輯會發郵件通知具體的時間。Nature Materials的規矩是每週一英國倫敦時間下午四點鐘更新四篇論文。但是但是但是,不要以為英國人很有時間觀念就對了就對了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