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例

學識都 人氣:1.02W

開題報告是課題確定之後,研究人員在正式開展研究之前制訂的整個課題研究的工作計劃,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學前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例,供大家閲讀查看。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例

題目:小班幼兒入園適應情況的實踐研究

一、選題依據及意義(不少於300字)

眾所周知,幼兒教育是整個人生教育的基礎部分,也是一個人的身體成長、智力形成、品德形成、情操陶冶的重要時期。幼兒初入幼兒園能否適應的問題作為兒童的生理、心理髮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必然存在;而從家庭到幼兒園,這是幼兒走向社會,進入新生活的第一個轉折點。面對完全陌生的環境,完全陌生的人,幼兒能否有愉快的情緒,儘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將直接影響其社會化的進程和性格的發展。幼兒是未來的主人,二十一世紀所需的人才不僅要有健康的體魄、聰慧的頭腦,更應有良好的個性品質及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如何讓幼兒能較快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較快地穩定情緒,愉快地上幼兒園,勢必成了培養幼兒的良好個性和社會適應能力非常重要的一環。

二、研究目標與主要內容(含論文(設計)提綱,不少於500字)

1、研究目標

幼兒初入園意味着幼兒開始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生活。從熟悉、自由、寬鬆的家庭生活到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同伴和老師以及具有約束力的集體生活,這個過程的轉變,會讓初入園幼兒情緒受到很大的影響,從而出現不適應的狀況。到幼兒園後,一切都陌生得難以接受了,幼兒就必然會產生不安感。本文將本着“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在深入幼兒園瞭解、分析幼兒入園適應情況的基礎上,着重從心理學角度探析該問題發生的原因,並以心理學理論和實踐觀察為依據,指出以往入園適應工作中存在的誤區,總結出幼兒入園適應問題的有效對策。

2、主要內容:

①對幼兒入園初期各時段幼兒情緒的外在表現和態度行為狀況進行觀察記錄和比較;

②深入探究幼兒出現初入園不適應現象的原因;

③通過實踐研究,指出以往幼兒入園適應工作的誤區

④總結出應對幼兒入園適應的有效對策,幫助教師、家長積累做好幼兒入園適應工作的實踐經驗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

(一) 研究方法:

1、 調查研究法:通過家訪,瞭解幼兒在入園前的情緒狀況,以期與幼兒入園後出現的適應問題進行對比。

2、 觀察法:觀察並間或地記錄開學一個半月時間中幼兒的適應情況

3、 訪談法:通過訪談家長、教師,深入瞭解幼兒不適應狀況

4、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幼兒入園前期、中期和後期的不同情緒表現,進行幼兒入園初期各時段不同策略運用的適宜性研究。

(二) 研究手段

以觀察紀錄和案例分析手段為主,輔以網絡、數據庫等手段,開展資料數據收集、訪談調查以及資料整理等工作。

四、參考文獻目錄(作者、書名或論文(設計)題目、出版社或刊號、出版年月或出版期號)

[1]春在.幼兒“拒園”行為的歸因研究[J].早期教育.2002(09):21

[2]馬麗紅.做好新入園幼兒的教育 [J].甘肅教育.2004.Z1:32

[3]鄧秀.幫助新入園幼兒順利度過分離焦慮〔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3.5(6):105—106.

[4]祁海芹.兒童入園“分離焦慮”問題矯治[J].教育科學.2003.(06):17.

[5]於英敏,曾憲榮.新入園幼兒哭泣的原因〔J〕.山東教育.2005.12(12):61.

[6]鍾園.培養入園幼兒好習慣[J].家庭教育(嬰幼兒家長).2004.(12):19

[7]吳超.帶養人個性和對幼兒的反抗行為的態度對幼兒入園適應情況的`影響[J].神經疾病與精神衞生. 2004.(04):24.

[8]朱智賢.兒童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9]鄭三元.如何為孩子選擇幼兒園[J].教育導刊.2002.(14)

[10]趙秀峯 ,張曉紅. 別忽視了“乖孩子”[J].山東教育.2003(36)

五、文獻綜述(在對選題涉及的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廣泛閲讀或調查的基礎上,對該領域的研究現狀、發展動態等內容進行綜述,並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研究思路。不少於700字)

許多研究表明: 2—3歲的孩子在情感上的依戀情況是客觀存在的,教育專家劉桂珍認為:依戀是兒童與其主要教養者之間的一種強烈持久的情感聯繫,這種情感聯繫在兒童整個心理髮展(包括社會性、交往、情感、情緒、行為、心理健康及認知、智力等方面)中都具有重大作用,既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方面和重要因素。

北師大教授龐麗娟認為:分離焦慮又叫入托焦慮,它的產生與三歲前的兒童情緒情感的發展尤其是依戀感發展有着直接相關。分離焦慮的出現是依戀關係碰到障礙的表現。初入園幼兒克服焦慮將依戀擴大到老師和同伴身上,會為今後培養道德感、友誼感、同情心及友愛、合羣、同玩、同樂、分享等良好品格打下基礎。

情緒心理學家斯洛夫(fe)認為:積極的情緒對心理活動起協調、組織的作用;消極的情緒對心理活動起破壞的、瓦解的作用。有了愉快的情緒,孩子會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一切,對各種事物、現象感愛好,喜歡探索一切,對人友善,能夠較快地適應環境,反之,將會對孩子的和諧發展產生阻礙。由此可見,愉快的情緒能影響人的心理,使人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面對世界,對兒童當前和未來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有五種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在兒童期,幼兒有兩種基本需要;安全需要和滿足的需要。幼兒從家庭進入幼兒園,環境發生變化,接受的信息變多,面臨的問題變複雜,幼兒心理安全的天平被打破。因此,入園不適是幼兒而對壓力採取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社會學研究表明,從家庭到幼兒園,幼兒的生活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家庭中,幼兒往往是中心,尤其是獨生子女。同時幼兒的自我中心特點也十分突出。他們沒有羣體生活的經驗和概念,對於羣體生活感到陌生,這是幼兒入園不適應的重要因素。

以上的各種觀點,都説明幼兒在初入園的時候出現情緒不穩定,出現不適應的狀況是普遍存在的,也是正常的現象。這是幼兒邁入社會必經的心理過程。很多的心理學家以及教育人士都不同程度上的注意了該問題也作了很多的探索與研究。與幼兒親密接觸最多的家長和教師也非常注重這個問題,也作了很多努力,但是,總體的效果並不是很理想。由於幼兒個體的性格以及行為習慣差異,要更快更有效的穩定初入園幼兒的情緒,幫助、引導幼兒儘快的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還需要我們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開展實踐研究,以從中總結出可行有效的策略,為家長和教師的教育提供依據,為幼兒能健康快樂的成長作出更大的努力。

六、工作進度安排(時間、內容、步驟)

(一)準備階段

1.20xx年12月20日至20xx年2月24日,收集文獻資料,制定研究方案,為進班進行調查研究作好理論準備。確定論題,準備開題報告。

2.20xx年2月25日至20xx年2月29日,進班觀察、調查,做好開學一個星期中孩子的情緒表現記錄,邊觀察邊實施策略。觀察記錄

3.20xx年2月29日至20xx年3月15日,繼續做好觀察記錄工作。完成開題報告。

4.20xx年3月15日至20xx年4月1日,繼續做好觀察記錄工作,整理個案,為論文的寫作作好準備。

(二)寫作階段

1.20xx年4月1日至20xx年4月15日,整理資料和數據,撰寫論文初稿。

2.20xx年4月16日至20xx年4月30日,提交論文初稿,並根據指導老師意見修改論文初稿和二三稿。

3.20xx年5月1日至20xx年5月11日,論文定稿、打印、準備論文答辯

(三)答辯時間

20xx年5月12至20xx年5月18日,論文答辯,具體時間由系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