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思品教學反思3000字

學識都 人氣:2.79W

教育是充滿感情、充滿愛心的事業,沒有感情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西格·弗洛伊德形象地指出:情感“就像金屬發出的回聲一樣與外部世界產生共鳴,情感是人們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的一種方式。”教師的影響力就是在這種師生情感的共鳴中發揮作用,孩子的接受力也是在這種情感的共鳴中得到提高。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3000字

《品德與生活》課的教學過程不僅是認知信息的交流過程,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過程。因此,教學中我們始終要以“情”為紐帶,以教師的情感為核心,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出發,以學生能夠理解的生活作為教學的起點,通過孩子們對生活的感受、認知、體驗和感悟展開教學,縮短了教材與學生生活世界的距離,以生活課堂打動了學生的心靈。如何把情感教育貫穿於品德與生活課教學中呢?讓我們從“心”開始,用“情”上好每一堂課:

一、醖情引入。

一節《品德與生活》課是否有效,首先看是否貼近學生生活和使學生動情。這就與每節課的引入點有密切的關係,如何讓引入點把握到位,挖掘“情”的因素是活動課成功的關鍵。與此同時,教師的導語必須飽含激情、充滿活力、放射出靈性的光芒。把學生領入到帶着興趣、帶着問題、蓄勢待發的境地。例如在學習《媽媽的愛》一課時,多媒體出示“愛”字,我問學生: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了什麼;生:父母的愛,爺爺奶奶給我的愛,同學間的友愛,朋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等;在學生們暢所欲言時,我問:在這麼多的愛中,有一種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是:…..學生們異口同聲:媽媽的愛。師:愛媽媽嗎?生:愛;師:讓我們放開嗓門深情地喊一聲媽媽。一聲“媽媽”藴含了媽媽和子女之間最真摯的親情,學生們彷彿正面對自己的媽媽,熱愛之情自然流露。媽媽辛苦嗎?作為兒女應怎樣做?在老師激情的提問感召下揭示課題,學生的感知更加鮮明起來。

再如《做只快樂鳥》課前精心設計“放鞭炮”的小遊戲,學生們激情高漲,躍躍欲試,師問:孩子們,快樂嗎?生:快樂!師:願我們這節課,孩子們都能成為一隻快樂鳥。在快樂的遊戲中,隨老師自然地進入課堂;另如《我是小學生》的導入這樣設計:孩子們,從你背上嶄新的書包,去上學的那一天起,你已經長大了。告別無憂無慮的幼兒園生活,你習慣這裏的生活嗎?你有什麼苦惱,來告訴大家,讓我們一起解決好嗎?一個問題讓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有的説下午老想睡覺怎麼辦?有的説沒有點心吃,不好。有的説,幼兒園裏沒有那麼多的書……課堂中結合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例、話語進行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他們討論的慾望,從而在輕鬆的氛圍中掌握孩子的道德認知情況。

導入語的設計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例如運用對比法、新聞展播法、知識競賽法等等。通過新穎而富於激情的導入,可以使學生產生“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頓悟,獲得“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啟發效果。

二、以情激學。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品德與生活》課的先導和貫穿紅線。教師必須挖掘和揭示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產生共鳴。現在的《品德與生活》教材配有大量富有情趣、富有童趣的圖片、詩歌園等課程資源,但不管怎麼説展現在學生面前的還是一些無聲無息的材料,對於學生來説,他們最喜歡地還是使圖中人物,文中的內容變得有血有肉。

如在學習《我們的生命》一節課,學生對於自己是怎樣誕生的?在媽媽肚子裏是什麼樣子?怎樣出生的等等一連串的問題,認識層面上是膚淺的,好奇的。為了讓他們形象的理解這些問題,在“生命的孕育”和“生命降臨”這兩個環節,我把學生好奇的問題,拍成錄像,隨着圖片一張張的出現,學生瞪大了驚奇的眼睛,在看到自己在媽媽肚子裏的情形,洋溢在他們臉上的表情更是激動萬分,可當錄像中出現了媽媽生孩子時的情形時,我發現有的學生哭了、有的緊張着急、有的神情凝重,彷彿是親臨生命誕生的全過程,我知道現實中的情形深深觸動了孩子們的心靈,特別是錄像看完後,聽到學生們發自肺腑的話語,我感覺到他們內心極不平靜,很矛盾,充滿了愧疚,思想上覺悟了。

課堂中的學生們已經積累了很多生活經驗。我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再現生活情景,喚起學生以往的生活經驗,尋求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最佳結合點,提升學生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和理解。如《我們的生命》一課中“成長的快樂”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們把課前蒐集成長過程中的生活用品如出生時的腳印、手印,小衣服、玩具等,嬰兒期的小勺、小碗,成長過程中的書、相冊等,帶到課堂,和同桌相互交流,看着奶奶親手縫製的小衣服,爺爺做的小玩具,姨夫從外地捎的紀念品,姑姑送的生日禮物,老師獎的小金星,學生們的幸福之情溢於言表,他們在用心感受着家人為他們成長的快樂所付出心血和汗水。接着讓學生們好好想想和家人之間難忘的故事,講給大家聽一聽,學生們深情、感人的講述,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在讀懂了父母的心,也體會到是媽媽、家人及所有關懷和愛護他們的親人給予的愛,讓他們在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動情導行。

赫爾巴特説過“社會生活是喚起孩子們尋求真理的原動力。”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活動型的綜合課程,活動是品德課教學的重要載體和途徑;活動是教與學的中介。因此,教學中必須通過各種活動,讓孩子們在做中學,在參與中體驗,在感悟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在不經意中感受到潛在的震撼,增強情感的體驗。從而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如《我們的生命》一課中,“生命的誕生”環節,我讓學生回家調查媽媽懷孕時的反應和感受,對於媽媽懷孕時的艱難,學生們一無所知,但在調查的'過程中,他們體會到了媽媽懷孕時的辛苦,為了讓學生們進一步體會,媽媽懷孕時的不容易,在生命孕育環節,我設計了遊戲“今天我是準媽媽”,讓學生當一回準媽媽,學生們胸前掛着書包、手中拿着雞蛋去擦桌子、拖地、繫鞋帶,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他們做的卻很吃力,媽媽懷孕時的苦和累他們此時此刻也感同身受,一個小小的雞蛋充分讓他們體會出,媽媽懷孕時的小心翼翼,悉心呵護。就像他們手中的雞蛋,得分分秒秒的守着。

護着,生怕被碰破,生怕受到半點的傷害。在講授完“成長的快樂”這一環節後,我提問:你們的生命屬於誰?一個簡單但又不俗的問題,引發學生們深深地思考;師:是的,生命不僅屬於自己,還屬於你的家人,屬於所有關心愛護你們的人,也屬於我們的國家。你剛出生時,醫護人員為你們忙碌,上學了,老師為你們辛勤操勞,我們的國家為了你們的健康成長更是付出了很多很多。教師激情形象的道白,讓孩子們懂得生命的珍貴,生命的美好。但是生命也是脆弱的,多媒體出示“小學生溺水、車禍、自殺、犯罪”的圖片,這四幅觸目驚心的圖片,讓學生懂得生命只有一次,為了自己,為了家人,為了所有愛我們的人,應該珍愛生命,從而深化主題,那麼應該怎樣珍愛生命?學生的暢所欲言,讓我們感覺他們真的長大了,懂事了,他們感悟了愛,也理解了愛,更理解了生命的意義及偉大。

再如在《尊敬長輩》一課的教學中,我與學生一起參加小品演出,由我扮演戴老花鏡的奶奶,由兩位同學分別扮演玲玲和媽媽,排演的過程也就是教育的過程,讓每一個演員都設身處地為所扮的角色思索,他們是怎麼想、怎麼做的?一開場,媽媽把大熱水袋給了奶奶,小熱水袋給了玲玲,一轉身,玲玲就把自己的小熱水袋給奶奶暖腳,奶奶非常高興,稱讚玲玲是孝順老人的好孩子,玲玲卻俏皮地説:“熱水袋生小娃娃了!”課堂成了家庭,師生成了親人。學生們都看得津津有味,興高采烈,雖然,角色的表演並不成熟,有時還會出點洋相,引起鬨堂大笑,但學生對這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的喜愛卻是顯而易見的。用課堂小品的形式來創設情境,轉換角色,讓學生在自我教育中教育別人,用文中人物的真情實感來撥動學生的心絃,讓學生入情、入境,有身臨其境之感。

一位詩人曾經説過:

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穫的是一個行動;

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穫的是一個習慣;

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穫的是一個性格;

把一個性格播種下去,收穫的是一個命運。

作為《品德與生活》課的教師,要設法去考慮學生的感受,用平等的心態去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用最真實的感情去體會學生的變化。只要我們始終信奉一句格言:教育的效果是心靈的對晤與真情的沐浴。用最真摯的情感去撫觸學生的心靈,一定會引領我們的學生健康成長。讓我們一切從“心”開始,用“情”上好每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