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公開課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2.2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公開課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公開課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公開課教學反思1

用字母表示數這一內容,但它是由具體的數和運算符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認識過程上的一次飛躍。其整個教學過程實質上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抽象化過程。為體現課改精神,以建構主義為理論依據構建信息環境下“主體參與”教學模式,立足於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採用多樣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並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抽象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上完這節試講後,我有如下反思:

一、將生活引入課堂

“現實世界是數學的豐富源泉,也是數學學用的歸宿。任何數的概念都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細心觀察周圍的世界,我們就能發現到處都是數學。”激發興趣引入課題,

1、你在生活中見過用字母表示的符號嗎?(如:SOS、P、M、CCTV……)電腦演示

2、它們都有什麼特點?(簡潔明瞭,容易明白)

3、由兒歌引入課題,抓住學生好奇心。

通過這樣地教學,學生會驚訝地發現“數學就在我生活中”,無疑會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無疑會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之中。

二、給學生創設情境,體會意義。

(一)猜年齡

1、讓學生猜猜老師的年齡。

2、提示:老師比xx大24歲。

3、讓學生推算在不同年齡階段時,老師的歲數是多少歲?並説説是怎樣算的。

例如:1+24=25(歲)2+24=26(歲)3+24=27(歲)……11+24=35(歲)

(二)數數猜猜,發現規律。

1、動手操作,擺出一個三角形。

2、提出問題:擺1個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3根)那擺2個這樣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擺10個呢?請算一算。擺a個呢?

讓學生經歷操作和思考,表達和交流等過程,運用學生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探索規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把遊戲帶入課堂

鞏固練習中,出示了學生非常熟悉稚氣的兒歌:

1只青蛙,1張嘴,2隻眼睛,4條腿,1聲撲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張嘴,4隻眼睛,8條腿,2聲撲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張嘴,6隻眼睛,12條腿,3聲撲通跳下水。

以風趣的兒歌作為學生的素材,學生在素材中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從中切身體驗數學中的奧妙。

四、存在的不足

1、重點不突出。在每一個環節之後,教師應及時小結,這樣,學生的思路更清晰,課堂的重點也更突出。如:猜年齡之後應重點進行小結讓學生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數,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數量關係。這樣對後面的練習學生就不會出現錯誤了。

2、難點要分散。本節課看似簡單,在實際上過之後發現,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這一內容在本節課出現,學生掌握不牢,雖然動口、動筆寫過一遍,但在課後的驗收中只有十位同學過關,而且課上時間不很充裕,草草收場。

結合試講中存在的問題,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做了相應的調整。在本班講這一課時,把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放在了練習課中,這樣一來,課堂上的時間充裕,針對本班的中下生不時地提問、追問、反問,並及時地總結,學生對本課的難點掌握較好,並且做了大量的練習,書上的、聰明數學的題也都做完了,教學效率較高。在下一課(練習課)中,用字母表示公式就有了充裕的時間,説一説、寫一寫、記一記,課後驗收正確率大幅度提高。

通過這兩節課,我深深的體會到:如果每節課都能不斷的反思,在總結中提高,那麼我們今後的每堂課將變得更加有效。

小學數學公開課教學反思2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本節課,我向學生提供了五個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穿衣服搭配問題、早餐搭配問題、解密碼鎖問題、路線選擇問題、拍照問題,對於這些問題的解決,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提問題---引導參與,探究方法---優化思維,實踐應用---解決問題,層次清晰,步步深入,使學生在活動中輕鬆愉快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數學知識與技能,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聯繫實際,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我設計了一個完整的情景串,以小紅想打扮得漂亮些帶大家去兒童樂園玩一整天的活動為線索,巧妙地設計了幫小紅搭配衣服、吃早餐、開密碼門、選擇路線、及拍照等五個情景,以學生喜愛的生活情境融入整節課的教學,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探究,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中,我將認識服飾搭配、配餐、路線等環節大膽地放手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探索,去發現。讓學生時刻感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在想一想、議一議、擺一擺、連一連、畫一畫等活動中積極地思考、大膽地操作、方法多樣,且爭先搶後地上台展現自己,從而充分領悟到:搭配要遵循有序、合理,而且要做到既不重複又不遺漏,初步建立有序、合理的搭配觀念等。

三、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拍照等是學生身邊經常接觸到的,通過這幾個活動,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意義,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在細細地反思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我覺得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1、關注個體差異不夠到位;2、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總之,作為數學老師,處理好“數學和生活”的關係,構建師生和諧發展的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將為之不斷探索。

小學數學公開課教學反思3

一、為什麼選擇這一課?

對我們一線教師來説,對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的教學,可能更駕輕就熟一些,而對於綜合實踐這個板塊,一是以前沒有單列這個內容,二是一直以來,這個內容的教學也沒有引起老師們的重視,自己覺得對這個板塊教學的理解非常的膚淺,所以利用這個機會,選擇這個板塊,大夥在一起研究,既是對自己的一個挑戰,同時也想利用這次研究提高自己對這個板塊的認識及教學技巧。

二、幾個細節的研究和幾個研究的細節。

1、開課。

對開課,可以説一直在改動之中。最開始我是用1、4、9、16這組數直接來開課,先讓學生找規律,在找不出的情況下,再引出形,再通過形來研究數,結果正如其他老師所説:理想和現實有很大差距。這樣開課,使整節課顯得層次不清,如何使開課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我想到了單刀直入,實踐後發現也不行,這樣的開課,能引起學生的注意,但想引起興趣還差很遠。怎麼辦?後來想到從畢達格拉斯當初研究點陣的情形入手,用一個小故事來引入。故事太長,後來截取了中間的精華部分,並用小磁石擺成可改變形狀的點陣,這樣的開課,得到了老師們的一致贊同。

2、新課探究環節。

最初的設計裏,老師的不放手,顯示出了對孩子們的“不信任”,一步一步教下來,孩子們是可以學到知識,但卻有悖於教材的設計初衷,後來,下決心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樣就想到,我在這節課中到底是個什麼角色,通過思考,把自己定位於那個穿針引線的人,用一個個精心設計的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巧妙的串起來,這是在後一段我們主要思考的問題。在最後一次的設計中,大膽的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用畫的形式,把自己的思維展現出來,利用畫出來的圖,直觀的表述出自己的思想,既讓學生體會了一把數形結合的妙處,又讓重難點得以突破,所以敢説,在這節課上,學生學到的絕不僅僅是知識。

3、練習的設計。

最初就直接讓學生在書上完成試一試的兩題,説實在的,有了前面的經驗,書上又有提示性的算式,學生要寫出一個答案來還真不難,但明顯的,學生的思維囿於書中的提示,於是小組商量後,決定用題卡的方式給學生,並去掉提示性算式,還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結果發現,學生真的是有太多的奇思妙想。後來把三角形點陣放到了長方形點陣的前面,是為了給學生一個方法的再總結和數學思想的再感受。

4、結束。

點陣,其實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接觸過很多,只是他們還不知道那些都是點陣而已,在課的結束,設計了欣賞這個環節,讓學生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的同時,感受數學的內在美,並把點陣的研究延伸到課外學生最喜愛的運動會,鼓勵學生參與隊列的設計,讓學生感覺這個課並沒完,在生活中處處可以用到,激起學生繼續研究下去的慾望。

小學數學公開課教學反思4

本節課的`課題是6和7的認識,在學生學習了1至5的認識及加減法的基礎上認識6和7,小學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學反思-6和7的認識。這節課裏,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會用6、7表示事物的個數、事物的順序和位置;會寫6、7並能比較它們的大小,掌握6和7的組成,培養數感。經歷探究6和7的認識過程,培養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初步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我利用教材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親身經歷了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活躍了課堂氣氛,激起了學生學習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積極性,讓他們在活動中全面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通過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説一説圖中有哪些人和事物,它們的數量分別是多少,學生數出有6張桌子、7把椅子,直觀地讓學生明白數量是6的事物用“6”表示,數量是7的事物用“7”表示,教學反思《小學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學反思-6和7的認識》。學生通過數事物的數量,認識6和7,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

2、讓學生利用課前準備好的學具:圓片和小棒,拼一拼,擺一擺,數字和圖形相結合,初步感知數字6和7,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練習設計形式多樣,學生回答問題積極,課堂氣氛活躍。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一年級的學生上課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應提醒學生或組織活動調動積極性。

2、課堂內容含量較大,容易使學生疲憊,複習題量可做適當的刪減。

3、課堂提問時,要多方考慮,照顧各種層次的學生。對於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可以讓優生多發言,鼓勵他們多開動腦筋;對於顯而易見容易解決的題目,多把機會留給後進生,只要他們答對或答對一點,都給予及時的表揚,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他們動腦筋的慾望。

4、6和7的書寫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講解時語言要嚴謹,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方法。在教學“第7缸”和“7條”時,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不需要過多地強調意義。

5、一年級的學生,習慣養成很重要,課上應多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的坐姿和書寫習慣。

通過數學組成員的聽課、評課,給我提出寶貴的建議,受益頗深。上課的亮點要繼續保持,對於不足之處要加以改進,讓學生快樂地學數學,感受數學課堂的無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