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主動學習

學識都 人氣:2.29W
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主動學習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把面向全體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立足點,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精神出發,分層前進,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去,主動學習知識,增長技能。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從以下作了一些嘗試,具體做法如下。
        一、運用數學魅力,激發學習興趣,讓各層次學生主動探求新知小學數學本身存在着一些有趣的規律和現象,這正是數學的魅力。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有利因素,設計出讓學生置身於其中的教學程序,從而在教學中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活躍狀態,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長此以往,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教師的激發下,都會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地參與到探求新知的活動中去。
        如教學" 圓的周長" 時,首先讓學生拿出大小不等的圓片和準備好的白線。然後,指導學生用白線沿着圓片的邊繞上一週再量出各自的長度,最後,讓學生計算白線的長度與圓片直徑的關係。從而發現圓的周長總是圓的直徑長度3 倍多一些。這樣逐步分層前進,使不同層次學生都充分參與探求新知識的活動,主動研究周長與直徑關係,其教學效果當然不言自明。再如,教學" 商不變性質" 時,一位教師首先講了一個" 猴子分桃" 的故事,一天猴王讓悟空把10 個桃子平均分給5 個小猴子吃,悟空聽後,滿臉不高興,猴王就問:" 悟空你怎麼不高興呀? "’ 悟空説:" 每個猴子才分得2 個桃子太少了啦,能不能多分一些? " 猴王聽後,説:" 可以,那我給你150 個桃子,但是有個條件,你必須平均分給75 個猴子吃,行嗎?悟空一聽,可高興啦!就帶着桃子準備分給猴子吃了。學生聽完故事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次每個猴子分得的桃子多了嗎?悟空應該高興嗎?為什麼?通過這樣的設計,就展現了數學的魅力,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對掌握理解商不變性質也就容易多了,從而讓各層次學生學有所得。
        二、努力設疑,不斷激發求知慾,讓各層次學生在各抒己見中共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中, 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是每節課教學的核心。而" 設疑" 恰恰就是達到教學核心的.一個重要拐杖之一。當然,設疑的方法很多,從大的方面來講,主要有以下幾種設疑方法。
        1. 利用原有知識沒疑。如新授1/3 + 1/4 時,先讓學生憑自己理解説得數,在出現2/7 、7/12 等答案後,我向學生提出“哪個答案正確呢?”再引導學生充分討論,各抒已見,最後,概括出要先通分,再把分子相加,分母不變。這種方法,就是利用原有知識,在其提高點處,加以設疑,讓學生的思維躍一躍,主動獲取新知。 
        2. 在知識的關鍵點上,有意識設疑。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後,我向學生提出“乘以和除以相同的數,0 除外”這裏的數,可以是些什麼數?這樣幫助學生消除思維定勢,讓學生討論發表各自意見,最後理解可以是自然數,也可以是小數。
        三、分層練習,及時反饋,讓各層次學生在練習中體驗成功的樂趣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牢固掌握某種知識或技能,必須重視課堂練習。如果用劃一的練習題會要求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要麼使學生吃不飽,要麼使學生吃不了。根據學生不同發展水平的實際,佈置基本題和思考題,對中下等生只要求掌握數學的基本要求,做好基本題,對學有餘力的學生,既做好基本題又要做思考題。這樣分層要求練習,使不同的學生都體驗到練習成功的樂趣。       我在教學實踐中,對同一練習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課本上除了選學題和思考題以外的習題都是要求全體學生都能掌握的。因此對於這些習題,我要求每一個學生均有掌握,對於能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的應用題,我要求學困生的學生只要求他們用一種方法進行解答,並進行巡視發現及時輔導,使他們通過努力也能完成。對於學有餘力的中上等層次的學生,我則要求他們能用不同的思路進行分析與解答,並找出最佳解法。以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
        四、適當調節課堂氣氛,使不同層次學生想學、樂學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缺少動人的情節,適當地使學習內容含有情趣,調節課堂氣氛,對於教學常會出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學生寫應用題答語時,常常會出現這樣的錯誤,例如:“小紅買《新華字典》用去了10.5 元錢,買學習用品用去了7.5 元錢。問小紅用了多少錢?”有的學生進行列式解答後,馬上會答:小紅用18 錢。學生出現這樣的錯誤後,教師怎麼辦,聽課中,我沒有馬上向學生指出,而是作了如下有趣的自問自答。“好的!如果題目要問,用了多少時間,答用18 時間,如問小紅有多重,就答小紅有54 重,如問汽車行了多少時間?就答用了24 時間。”此時,教室鬨堂大笑,議論紛紛,很快指出了答語的錯誤。 顯然,這樣的課堂氣氛是有效的,它使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輕鬆地學到了知識。在不知不覺中,使全體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想學、樂學。
        又如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時,我出示了這樣一題:38.2 除以2.7,我發現大部分學生的結果是錯誤,有的同學得出的商是1.4,有的同學得出的餘數是4。針對這一較為典型的錯誤,我沒有當場向學生指出錯誤,而是把它作為一個判斷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先判斷答案是否正確,接着追問:“你是怎樣發現錯誤的?”學生在富有啟發性問題的誘導下,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種判斷錯誤的方法: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只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參與學習過程,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主動學習,進而掌握知識,增強技能。